去的時候大家走的很慢,一邊走一邊玩,用了一天才到達目的地。
在那邊待了十幾天,大家都有些想家了,回來的時候速度就快了很多。
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就返回了應天城。
大家將馬皇後送入皇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回家之後馬鈺就將自己關在書房,開始思考怎麼說服朱元璋,把朱橚給拐回來當學生。
雖然他沒有集郵的癖好,但收集‘某某之父’這個愛好,他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試想一下,如果將來物理學之父、化學之父、生物學之父……全都是他的徒弟。
這種成就感……隻要想想他就開始亢奮了。
到時候他的地位得多高,不敢想啊不敢想。
就在他謀劃彆人兒子的時候,皇宮裡馬皇後也在給朱元璋講述著這些天發生的事情。
重點是馬鈺在格物之道上的理解。
“以前鈺兒說生產力改變世界,我感觸並不是很深,總覺得這話太虛了。”
“親眼見到這幾樣工具的出現,才知道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朱元璋也深有感觸的道:“咱也有這樣的感覺。”
“自從聽他講過生產力的發展,咱就派人收集了相關信息。”
“發現每一次生產力大變革,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而且新技術的出現,也都充滿了偶然不可捉摸。”
“這種情況,讓咱怎麼把希望寄托在生產力的提升上?”
“隻是咱沒想到的是,他竟然連這種不可捉摸的事情,都能總結出規律。”
馬皇後說道:“是啊,如果有千百人掌握這種規律,大家一起研究。”
“新技藝的出現將不再是不可預見的,對朝廷對天下的影響就非常巨大了。”
朱元璋點點頭,畢竟每一次生產力的大變革,都會帶來思想製度上的變遷。
至於阻撓新技術的出現,或許以前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聽馬鈺講了那麼多節課,他已經認識到,生產力提升是不可逆的。
強行阻止隻會被曆史的車輪碾碎。
相反,如果能利用好新技術,說不定就能幫朝廷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如果朝廷能提前預見到新技術的出現,就算不能及時應對,至少也不會在一無所知中滅亡。
但想做到這些,就必須組建一個機構,專門去了解新技術。
現在他越來越多的體會到,馬鈺為何一直提議要拓展政府部門職能了。
這時馬皇後又說道:“鈺兒說老五在格物之道上天賦頗高,一直遊說我,讓老五跟他學習。”
“我就想,既然這門學問對國家如此重要,是不是就讓老五跟他學習?”
哪知聽到這個提議,朱元璋斷然否決:
“不行,格物之道說破天這也就是工匠技藝之術,小道爾。”
“咱的兒子將來是要分封天下為王的,這才是大道。”
馬皇後一點都不意外他的反應,笑道:
“得,我這個說客果然不合格,回頭讓鈺兒自己找你說吧。”
朱元璋不屑的道:“這次他馬鈺就是說破天,咱也絕不答應。”
這樣還不解氣,他又補充道:“咱要是答應他,咱就不叫朱重八。”
馬皇後大笑:“你呀,怎麼也小孩子氣起來了。”
——
第二天馬鈺就收到了馬皇後傳來的消息,遊說失敗,你自己來吧。
對此馬鈺一點都不奇怪。
這個時代的人,對格物之道的理解,其實也就是一些工具的改良。
他們極儘想象,也就是織布效率高一點,車子多拉一點貨。
工業化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範圍。
不隻是中國古人如此,包括被中世紀黑暗籠罩的歐洲,也同樣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重視百工技藝,認為是小道就很正常了。
在都原本的世界,朱橚就是皇家不務正業的典型,有明一朝他幾乎是被嘲諷的對象。
哪怕他的研究拯救了無數人,依然無法改變大家的刻板印象。
朱元璋不不同意他學習格物之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過馬鈺並不失望,昨天他就已經想好怎麼遊說朱元璋了。
所以在接到馬皇後的傳信後,他立即進宮去找朱元璋。
一見麵朱元璋就直接擺明態度:“如果是為了老五的事,就彆開口了。”
然後還擺出一副不屑的模樣,你小子能奈我何。
馬鈺氣的牙癢癢,行,希望後麵你還能這麼桀驁不馴。
“用語言是無法說服你的,給我幾名能工巧匠,我弄幾樣東西出來。”
“你看過之後要是還反對,那此事就作罷。”
朱元璋也不禁來了興趣,但臉上依然一副不屑的樣子:
“你就算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咱也不會同意。”
不過他還是從將作監找來幾名工匠,給馬鈺打下手。
馬鈺拿出了三樣東西:
其一,軸承。這玩意兒雖然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
後續不論想改進哪種機械,都離不開它,有必要提前弄出來。
考慮到當前的鋼鐵質量,他沒有弄滾珠軸承,而是弄的柱狀軸承。
雖然沒有滾珠軸承好用,但耐磨特性是拉滿了。
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軸承套,但沒有滾珠。
車輪轉動的時候,兩個鋼圈硬蹭,隻能說比沒有強吧。
其二,溫差發動機,又稱斯特拉發動機。
利用溫差作為驅動的外燃機。
結構簡單的令人發指,一個輪子一個類活塞結構,一杯熱水就可以了。
前世很多商家為了賣水杯,就在水杯蓋上弄了個微型溫差發動機,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杯子裡倒上熱水,蓋上蓋子,發動機就會哐嘰哐嘰做工。
馬鈺還買過一個,還用易拉罐手工製作過一個。
這會兒複製出來並不難。
其三,迷你蒸汽小火車。
要給那個土鱉臭要飯的一點點跨時代的震撼。
兩個銅杯子加一根線,就完成了。
最先被做出來的是軸承,畢竟滑輪組和迷你蒸汽小火車都需要這玩意兒。
原本馬鈺還有些擔心,這些工匠純手工能不能搓出合格的軸承。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完全多慮了。
工匠們不但做出來了,產量還很高。
有了軸承,溫差發動機輕易就被做了出來。
最難的是蒸汽小火車,難點也不是蒸汽機。
簡易蒸汽機的結構真的非常簡單,學過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基本結構。
難的是配套的零件。
比如,如何解決氣密性問題。
不過還好,這隻是一輛巴掌大小的迷你小火車,要求倒也沒有那麼高。
各種‘我尋思’之法招呼下來,也順利製作完成。
用了六天時間,四樣東西全部準備好。
馬鈺就帶著來到坤寧宮,朱標、朱樉、朱棡等人也都在。
如果說其他人都隻是好奇,朱橚就是興奮了。
“表哥,你有做出什麼機械了嗎?”
馬鈺拍了拍身旁的大箱子,道:“馬上你就見到了。”
看著那個大箱子,朱元璋心裡彆提多好奇了,但麵上還是要裝作不屑的道:
“哼,咱倒要看看你能弄出什麼鬼花樣。”
馬鈺也沒有廢話,打開箱子取出一個軸承,輕輕撥動一下發出‘嘩啦啦’的鋼鐵碰撞音。
“此物名為軸承,彆看它不起眼,但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