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輿論也是甚囂塵上.
李軒這裡,也看到了正在噴發的輿論,在微博,討論都還蠻高的。
“劉亦妃,文藝片,商業片都演不不好,你來演文藝片是什麼意思。”
“感覺不用浪費時間了,去看一遍《活著》吧,一眼黃土地傷痕文學,而且還是浙味兒的那種。”
“餘樺還是隻有這兩把刷子啊——不過我喜歡,我就喜歡餘樺電影的那一股子味兒,還是會支持一下的”
“支持什麼.”
看著這些都是以劉亦妃為切口的惡評,有些都是老麵孔了。
京圈專用的輿論軍隊。
明明劉亦妃從‘成分’上來看,和京圈都關係就匪淺,但這一次似乎,為了拉自己下馬。
連自己圈子裡的人都不放過。
“真無語了啊那些評論拿劉亦妃跟蔣文麗比,怎麼不去和國際章比啊。”魏明此時就有些無語:“這評論說的”
“嗯”
李軒就看著《立春》的海報。
蔣文麗在《霸王彆姬》裡的表現一戲飄紅。
作為她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當初一鳴驚人啊可是。
是‘影後’。
確實,拿來比,就是欺負人了。
但這一次,確實是對位,宣發程序上來講,他們這麼說也沒毛病。
觀眾不會去管你的咖位和資曆到底有多少差距,隻會知道在這個檔期裡,你們是‘對位’的。
就算兩者之間的演技,咖位,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但是對於觀眾,看客來說.
就是沒區彆的
他們之間隻有‘好’和‘壞’的差彆。
這就是李軒最信任的,對於娛樂圈的最底層邏輯。
就是後世,無論怎麼迭代,無論更迭多少次,都不會有任何變化的底層邏輯
那就是電影作品歸根究底,對於觀眾來說,隻有值得付費和不值得付費兩種電影。
所以無論是有什麼樣的盤外招,什麼樣的招數,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純度’.
“這些灰色的影響,確實是有,但並不妨礙質量本身,那就都是雜音而已”此時的李軒就說道,看著熒幕的表情沒有一絲的波動,甚至可以說非常的平靜.
如今的輿論,熱度,喧囂,還有擋住檔期的人全部都就位了
等的就是開始的時候.
收拾收拾,準備去首映式的片場了,剛下小區,就看到有人在等自己了,是劉亦妃還有劉莉莉。
劉莉莉沒說什麼,將劉亦妃放下就走了,臨走前就深深的看了一眼李軒。
“話說劉阿姨不送一下我們去電影院?”
“我媽忙啦。”劉亦妃笑的燦爛:“我們倆去唄。”
“嗯,好。”
此時的李軒就牽起了劉亦妃的手用力握著,在北平的大雪之中,去首映式的劇場。
這種平靜一路保持到了首映式的時候。
讓一旁跟來看首映式的餘樺還有史鐵笙。
都不禁的有些佩服這個年輕人。
“泰山崩於眼前而不亂,這年輕人,可比我當年要優秀的多了啊”此時的餘樺就有些感慨。
“長江後浪推前浪,比你更優秀,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史鐵笙就笑了笑,臉色蒼白,嘴唇微黑,雙眼耷拉疲憊,但還是被餘樺強行拉來看《隱入煙塵》了。
“來看這部電影,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我說的。”
“老朋友你的作品,我又怎麼會失望呢。”
此時的史鐵笙笑了笑.
身體的疼痛讓他一度放棄生存,但他還是活著,也許.活到老朋友的作品問世的時候,也不是一件錯事。
畢竟餘樺總是說,看完這部作品吧,看完這部我最後的作品再去死也為時不晚。
餘樺總是這麼說著的.
然後看著李軒,這年輕人,從能完全體會《活著》這部劇本開始,他就對這年輕人抱著相當程度的好奇心,明明不是那個年代的人,就單純的憑借藝術鑒賞的能力,能對劇本有著這種程度的理解,再將這份理解給貫徹,拍攝,這件事本身就足夠讓人感到驚訝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能力,所謂的天賦吧。
也不知道,這部在外界看來,是一個再版的《活著》的作品究竟是怎麼樣的,究竟能呈現出什麼樣的感覺和效果來吧
隻是,也許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了,至少史鐵笙覺得,在看完這部作品,沒了念想之後,自己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依托和動力。
本來就是靠著友誼活著的,如今也靠著友誼繼續去生存,繼續去.存在。
看完這部作品,沒了念想,那.
“行了,彆多想了,先看電影再說!”餘樺一巴掌拍了史鐵笙的腦袋。
“你對病人的態度一如既往的惡劣。”
“你是病人也是人,我對人都這樣。”餘樺眯著眼嘿嘿笑:“你就看著電影好吧”
“本來我也不會對你的電影失望。”
史鐵笙頓了頓笑道:“也不會對李軒的作品失望。”
坦白說,史鐵笙覺得,如果是他自己麵對這種甚囂塵上的輿論,也肯定會壓力大的。
王塑是京圈的巨佬,也是文學圈的巨佬,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的。
文藝圈,也就是文學圈的人,對他和李軒的事情也有捕風捉影.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文化圈子,某些意義上都是相通的。
一種就算是他整個行將就木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現在。
一個年輕人,招惹了京圈文學圈的大佬,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壓力都會爆開來的。
所以當看道李軒眼前這種一切如常的神態時,他是有點.佩服的。
至少,真的讓他有一種覺得。
英雄出少年的感覺
“你怎麼看李軒的?”此時,餘樺就來悄悄的笑道。
“他很純粹。”
史鐵笙頓了頓說道。
“甚至比你還更純粹.”
“他的不怕就源自於他的純粹,對作品的純粹和信任.其實我一開始還是抱著看你作品的態度來的,現在我就稍微的好奇,作為李軒,他能將這部作品拍的怎麼樣吧。”
這部外界的負麵輿論。
影廳的燈光緩緩熄滅。
巨大的銀幕亮起。
史鐵笙靠在輪椅裡,感受著黑暗帶來的包裹感,一種他早已習慣的,近似於死亡的平靜。
旁邊的餘樺就看著電影熒幕
“就算是知道劇情怎麼樣,但還是會有些忐忑不安的呀”
“那是必然的,我們每次發售新書,不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就算知道劇情。
但就現在的情況,
電影開始了。
沒有華麗的片頭,隻有粗糲的黃土,一望無際。
鏡頭對準了一個男人,黝黑,沉默,趕著一頭驢。
然後是一個女人,蜷縮在角落,怯懦,病弱,不敢抬頭看人。
馬有鐵。
曹貴英。
兩個被各自家庭拋棄的,農村最底層的人,就這樣被湊成了一對。
史鐵笙看著,心裡沒什麼波瀾。
很熟悉。
太熟悉了。
這就是他與餘樺這一代人最擅長描摹的故事,是那片土地上最不缺的素材。
苦。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透著一股子化不開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