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傳令兵出城,將裡麵的消息彙報給了嶽飛等人。
嶽飛,楊再興,汪海洋等一眾人在聽到消息後人都懵了。
他們麵麵相覷,試圖在對方臉上尋找答案。
“我聽到了皇帝,對方的皇帝沒死;而且還跟將師談妥了什麼?”
“我還以為將師前去刺殺皇帝老兒,沒想到是進去比武了?”
“離譜的是將師一個人單挑百騎成功,隻是為什麼要召集我們進去,他們又沒直說是投降。”
“...”
降將李莽感到事情不妙,便看向張子鳴,“這會不會是陰謀;我們畢竟是降將,萬一大宋的將師拿我們做交換?”
張子鳴深思後連連搖頭,“不至於,江離將師不至於這麼不近人情;應該確是有大事發生;我們進去看看。”
“隻能如此了。”
探討片刻後,嶽飛,楊再興等人決定進城一探究竟。
.......
不久後。
嶽飛,楊再興、汪海洋、李莽等一眾親衛與降將紛紛入殿。
此時,皇宮大殿內。
江離正坐在李乾順皇帝的旁邊。
目睹雙方人到齊後,李乾順便親自開口:
“大晚上召集各位進殿是有要事要談。”
“朕,今日決定,與大宋重歸於好!”
此話一出,頓時惹得大夏戰爭派的不解,他們紛紛站出反駁。
“陛下,不可;大宋如今羸弱;我們又向大金稱臣,大宋的大勢已去,千萬不可呀!”
“附議,陛下,大宋如今支離破碎,我們如今...”
“夠了!”
李乾順頓時怒斥一聲,嚇得那些戰爭派的大臣們紛紛退了回去。
“朕今日不是來跟你們商量的,而是告訴諸位。”
“在我身邊的是大宋的將師,是傳言大破汴京城,生屠完顏宗氏的狠人!”
話音落下,頓時惹得初見的大臣們議論紛紛。
良久,他們的目光聚集在江離的身上,試圖將其看個精光。
李乾順繼續開口:“大宋的將師,具體官位比肩大宋的皇帝——不誇張地說,他如今正是大宋的新·皇。”
“擁有國師之權,擁有統帥80萬禁軍之權。”
“大宋的皇帝都得看人家臉色。”
“所以各位無需質疑,接下來朕親自宣讀將師為我大夏大帶來的提議。”
聽到這話,所有大臣包括嶽飛等人都豎起耳朵聆聽。
他們也十分好奇——
不可能單挑一百鐵鷂子騎兵後,大夏皇帝便會心甘情願投降的。
必然是將師做了些利好於大夏的提議甚至決策!
“將師為朕帶來的提議如下——”
“1:我們大夏子民自古以來就是炎黃子孫,也是華夏正統。”
“2:大夏若想發展,隻能向外擴張土地;一昧的蠶食宋地,哪怕日後成功,土地依舊有限;土地兼並問題依舊會存在。”
“3:若想向外擴張,必須先解決金國。”
“4:為了避免一個大地兩個國家的窘境,將師為朕帶來了以下決策——”
“【兩種製度】。”
“大宋的製度適用於大夏,大宋的製度若不利於大夏的發展,大夏可不尊崇。”
“大夏不會再向大宋擴張,而是與之和平發展。”
“這不屬於附庸國,而是齊頭並進。”
此話一出,大夏的大臣們眉頭一皺,有些不解。
有老臣站出提問:“敢問陛下,這是何意,是類似三國那般分裂狀態嗎?”
李乾順輕輕搖頭:“並非如此,三國爭霸不可取。”
他目光掃視台下,深入解釋:“這是一種...”
突然,李乾順卡殼了,而後轉過頭,尷尬地看向江離,“請將師重新解釋!”
“好的。”
江離目視台下眾人,開口解釋:
“這麼說吧!”
“大夏是二弟,大宋是大哥。”
“如果硬要參考一個象征的話,像是皇帝太子與二兒子的狀況。”
“華夏是皇帝,大宋是大兒子——畢竟大宋之前是大唐,再往前推能推到燧人氏等等。”
“畢竟你們大夏是後冒出的,算是華夏皇帝正統的太子的親弟弟。”
“既然是太子與二弟的關係,那麼我們就必須先摒棄掉內鬥。”
“二弟以大哥的旨意為先——比如大宋,以及日後王朝更替之際,大宋出現了昏君,昏事。”
“那麼作為華夏正統的二弟,自然有義務去推翻這個昏君。”
“到時候,大夏是太子,也未嘗不可。”
解釋到此,殿中大臣各個眼前一亮。
他們隻是想證明自己是華夏正統,所以才跟大宋一較高下而已。
沒想到如今新出的將師竟如此善解人意!
如此一來,未嘗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嶽飛,楊再興,張子鳴,李莽等人聽聞,臉上的表情亦是恍然一笑。
張子鳴倒吸一口涼氣,眼神中閃過驚豔:“這提議真好啊;大家齊頭並進;而且不需要見血。”
“反正都是大哥與親弟弟的關係;到時候誰昏庸誰被另一人推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