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覺得徐平和陳默的方案足夠吸引人的時候,沒想到對方還沒完。
徐平把大家震驚和好奇的表情都收入眼底,暗道一聲真爽,然後繼續說道:
“第四,快速驗證,小步快跑。利用合作夥伴現有的製造資質和產線,省去自建工廠、搭建完整供應鏈體係的35年時間和千億級投入。”
“我們可以最快在1218個月內推出首款產品(SEV,增程/純電智能SUV),快速投放市場,接受真實用戶檢驗。
根據反饋,靈活調整技術路線、合作策略甚至合作夥伴。
成本低,試錯快,船小好調頭!”
“第五,風險隔離,蓄勢待發。”徐平的聲音帶著強大的說服力,一一化解董事們最深的憂慮:
“品牌風險?
由新品牌和合作夥伴承擔,與華興主品牌隔離,即使失敗,無損華興根基!”
“資產投入風險?
聚焦ICT核心研發,輕資產運營,避免千億級工廠投入拖垮現金流!”
“供應鏈地獄?
傳統製造和基礎三電供應鏈由合作夥伴管理,華興專注高附加值、自主可控的ICT供應鏈!”
“客戶關係風險?
我們是以技術合作夥伴和賦能者身份出現,為車企提供智能化升級方案,與奔馳、寶馬等高端客戶在車載係統上的合作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可能因技術實力彰顯而加深!
運營商市場穩如泰山!”
“技術驗證與數據閉環?
完美解決!我們的核心係統在真實整車環境、真實用戶場景下運行,拿到最直接、最全麵的數據!
這對海思芯片迭代、ADS進化、座艙體驗優化,價值無可估量!
核心技術閉環真正打通!”
“能力積累?
通過深度參與智選車的全生命周期,我們在整車領域的係統集成、用戶需求洞察、渠道建設、售後體係搭建等能力,都能得到寶貴的實戰積累!
這些經驗,是為未來,無論華興是深化智選,還是時機成熟時親自下場,都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徐平一氣嗬成,邏輯嚴密,環環相扣。
他將陳默方案的精髓和對抗董事擔憂的“盾牌”,闡述得淋漓儘致。
最後,他總結道:
“智選模式,是在當前極端複雜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既能規避整車製造的巨大風險,又能突破供應商模式的天花板,同時為華興切入智能汽車萬億賽道、積累核心能力、驗證技術路線、並最終掌握未來話語權的最優解!
它不是妥協,而是更靈活、更務實、更具戰略縱深的進攻路徑!”
“如果智選模式成功,進,則可以進入整車製造領域;
退,則有了智選模式經驗,打出了品牌,做HI模式也會有整車廠搶著和我們合作。
如果失敗,也可以規避傷害到華興品牌,不涉及重資產,也能棄車保帥。”
說完一臉得意的看著眾人。
心裡的想法是“罷了,偌大的華興還是要靠老夫力挽狂瀾。”
什麼?陳默做的方案?陳默做的不就是老夫做的嗎?
報告最後一頁定格在核心優勢總結和清晰的實施路線圖上。
徐平放下激光筆,目光掃過全場震驚、沉思、興奮交織的臉龐,最終落在鄭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