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臉上依舊沒什麼表情,隻是輕輕點了點頭,似乎對羅俊涵的回答還算滿意。
他沒有立刻點評,反而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看似與當前話題毫不相乾的問題:
“老羅,你平時開車吧?對現在外麵炒得火熱的‘智能電動車’,怎麼看?”
羅俊涵微微一怔。
這跳躍有點大。
但他反應極快,聯想到陳默在車BG的身份和先前的一些猜想,這個問題絕非無的放矢。
他謹慎地思考了幾秒鐘,沒有誇誇其談那些前沿概念,而是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係統集成和用戶體驗角度切入:
“開,家裡有輛寶馬五係,都說它操控性好,我卻覺得它皮實。”他先定了基調,顯得接地氣。
“智能電動車...是個大趨勢,這點毋庸置疑。
但我覺得,現在的‘智能’,噱頭大於實用。
很多功能就像我們實施係統時遇到的‘花架子’模塊,看起來炫酷,用起來雞肋,甚至分散駕駛注意力。”
他話鋒一轉,語氣帶上技術人的犀利:
“真正的智能,我覺得得像我們做企業係統一樣,核心是解決痛點,提升效率和安全。
比如導航,能做到像我們內部物流係統那樣實時精準調度、規避擁堵嗎?
比如座艙交互,能像我們給研發部署的協同設計平台那樣,簡潔高效無乾擾嗎?
還有最關鍵的,底層係統的穩定性、安全性,能達到企業級應用的要求嗎?”
他最後看向陳默,目光坦誠:
“陳總,我覺得車BG要做‘靈魂’,就得像您推動渡河項目取代OraCle一樣,抓住核心痛點,做真正可靠、好用、能解決問題的‘企業級’智能,而不是堆砌華而不實的噱頭。
安全、可靠、高效,這六個字,應該是底線。”
這番話,既表達了對當前市場亂象的看法,又巧妙地將陳默主導的渡河項目的成功經驗作為標杆,暗含了對車BG發展方向的認同,還點出了“座艙交互”這個關鍵詞。
陳默一直安靜地聽著,手指在光滑的桌麵上輕輕劃過。
當羅俊涵說到“座艙交互”和“企業級可靠”時,陳默的嘴角幾不可查地向上牽動了一下,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
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交叉支在桌麵上,形成了一個更具壓迫感也更專注的姿態。
那雙深邃的眼睛牢牢鎖定了羅俊涵。
“說得好。安全、可靠、高效,這是根基,動搖了這個,再炫的‘靈魂’也是空中樓閣。”
他肯定了羅俊涵的核心觀點,隨即話鋒陡然下沉:
“所以,車BG那邊,智能座艙產品線,缺一個能把這六個字刻進骨子裡、能把它當成企業級核心係統來打造的總裁。”
羅俊涵的心臟猛地一縮,幾乎停止了跳動!
來了!
他放在膝蓋上的手瞬間攥緊。
雖然早有猜測,但親耳聽到陳默用如此明確、如此鄭重的口吻說出來,衝擊力依舊如同驚雷。
陳默的目光如同實質的壓在羅俊涵身上,不容他有絲毫閃避:
“老羅,你在係統實施部,啃了十幾年硬骨頭。
從ERP到PLM,從CRM到iSaleS,從大機切換到跨國部署,你經手的都是企業運行的中樞神經,最核心、最不能出錯的地方。
你對‘穩定’、‘可靠’、‘安全’的理解,是在一次次深夜割接、一次次極限救火裡淬煉出來的。
這份功力,這份敬畏心,不是誰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