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複雜的感慨,仿佛在回顧一段漫長而艱辛的征程。
“陳默,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2015年初時你在心聲社區上發的那篇帖子。
那篇預測公司可能會遭遇更嚴厲製裁,呼籲公司建立‘逃生艙’體係的帖子。
當時可是在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啊。”
陳默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略顯尷尬的謙遜笑容:
“難得徐老板還記得那件事。
現在回頭看,當時真是年少無知,仗著知道點皮毛就敢大放厥詞。
等後來職位高了,能接觸到更多核心信息,才知道自己當時的很多‘預警’,在公司最高層的戰略布局裡,早已是進行時甚至完成時了。
實在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陳默這個時候當然要謙虛了,當年發帖子不就是為了引起“高層們”的關注目光嗎。
隻不過當年他隻是一個基層經理,很多事情接觸不到。
甚至他一直都單純的以為整個華興隻有鄭老板危機意識很強。
而真實則是在危機意識這方麵華興高層早有定論,早就達成共識的。
大家真正的爭議點不是“做還是不做”,而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做IT的都清楚,整個IT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是硬件,這裡麵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芯片;
第二層是操作係統(OS),有個人電腦的操作係統、手機操作係統、服務器操作係統;
操作係統是基於第一層硬件生存的。
第三層是中間件,比如數據庫;
中間件是鏈接第四層軟件和第二層操作係統的,它是基於第一層和第二層生存。
第四層是應用,也就是普通人接觸最多的軟件。應用層是基於前三層生存。
而我們熟知的商用軟件、企業軟件比如ERP、CAD、3D,芯片設計軟件EDA,包括辦公軟件甚至PS等等,都隻是應用層。
從這四層結構來看,醜國太強大了。
芯片是醜國的,操作係統是醜國的,中間件是醜國的,甚至頂層應用軟件還是醜國的。
而華國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是都是在第四層上麵的一些創新和應用。
如果把華國IT人比喻為農民,咱們在耕種的地都是醜國人的,咱們說白了都是包身工。
人家醜國隨意抽掉其中一層,都要了你的命。
不讓你用第四層的工業設計軟件,你自己沒有就得抓瞎。
不讓你用數據庫,你更是好多軟件都直接癱瘓掉。
不讓你用芯片,好了,你高端手機或者電腦產品一個都生產不了。
要不然後世國家為什麼會大力支持鴻蒙係統?
因為這是僅次於芯片層的第二個基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