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2011年8月11日簽發的投資評審委員會決議文件。”
徐平指著文件中的一段,示意陳默看。
“這裡麵白紙黑字地寫著:‘為實現公司十年內在ICT領域實現全麵超越的戰略目標,公司必須掌握IT基礎技術的縱向整合能力,必須為確保這些基礎能力的自主可控進行前瞻性投資。
經IRB充分討論,現對操作係統、關係型數據庫和處理器業務做出如下決議:
...批準中央研發部正式成立高斯數據庫事業部,聚焦企業級關係型數據庫,啟動探索性研究和開發工作。’”
“你看,早在2011年,甚至在‘三葉係統’收購案徹底失敗之前,我們的戰略方向就已經明確了。
那場失敗的收購,更像是一劑猛烈的催化劑,或者是一聲無比刺耳的警報。
讓我們更加清醒、也更加決絕地走上了自主可控這條最難、但也最正確的路。”
徐平收回文件,小心地放回書架,仿佛那是一件珍貴的文物。
他的敘述回到了那場夭折的收購。
“說回那場交易。
雖然金額很小,但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和後續影響,卻遠遠超出了交易本身。
這看似輕飄飄的‘三片樹葉’,卻在太平洋彼岸掀起了一場真正的風暴。
也第一次無比清晰地將華興標記出來,推入了醜國政府戰略打壓的‘射程’之內。
最終,醜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模糊的‘國家安全’為由,正式建議雙方終止交易。”
他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甚至帶上了一絲疲憊:
“接下來的過程,才是真正讓人感到無力和憤怒的。
根據對方的要求,華興必須將所有與三葉係統相關的技術代碼、設計文檔、甚至內部郵件往來,以及所有可能被‘汙染’的代碼,進行徹底、完全的清除。”
“這項工作,你知道耗費了我們多少時間和精力嗎?”
徐平看向陳默,眼神中帶著恨意,“整整九個月!華興最頂尖的一批軟件工程師和項目經理,啥也彆乾了,就撲在這件事上!”
他的聲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帶著當時親曆者的憤懣:
“那不僅僅是對著代碼庫點一下‘刪除’那麼簡單。
那是一場極其繁瑣、細致到變態的‘數字排毒’。
從核心的代碼倉庫、設計文檔庫,到每一個工程師個人電腦裡的郵件、緩存文件、共享服務器上的臨時文件、公司的電子公告板、內部文檔管理係統,甚至公司的郵件係統、龐大的備份係統......
所有可能沾染到一丁點相關技術信息的角落,都必須進行地毯式的徹查和清理!”
“我當時要求,各個相關的部門主管和開發部長,必須親自上陣,打開每一位涉事員工的計算機,拿著專門的掃描和清理工具,一個一個文件、一行一行代碼地去檢查、去確認、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