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實驗室所對應的,正是所有現代信息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礎的‘根技術’領域!”
這就是陳默現在負責的高斯數據庫的由來。
在陳默渡河項目進展非常好的時候,徐平直接把高斯數據庫團隊一股腦從2012實驗室剝離,分給了集團IT。
“這段塵封的曆史,也清晰地揭示了,”徐平的目光再次落到陳默身上,意味深長。
“鴻蒙操作係統的最初誕生,本身就是華興當年龐大‘逃生計劃’中的關鍵一環。
它最早的功能和團隊,就被部署在歐拉實驗室的框架之下。
它最初的使命,一是為華興的智能手機優化和定製安卓係統,積累移動操作係統的經驗;
但更重要的、更核心的使命,就是作為一套‘備用’係統,時刻準備著,在安卓係統被無法使用時,能夠立即頂上去,保障華興消費者業務的連續性!
它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顆為了生存而埋下的種子,一顆蘊含著極強生命力的種子。”
說到這裡的徐平笑了笑,似乎還有心情和陳默開起了玩笑:
“當年你們家蘇總卸任集團IT總裁位置的時候,就是因為歐拉係統占用他太多時間了。
天天都給我打電話,說自己根本管不過來。
確實,他是對的,現在歐拉也發展超出預期,你這邊的高斯和ERP更是已經提前完成了。”
可能是因為徐平多年的憋屈很少有人能理解;
也可能因為麵前的陳默算是公司內部少有的幾個能幫他扛下一部分大旗、能幫他分擔一部分壓力的人。
今天的他仿佛瞬間就被打開了壓抑很久的話匣子:
“我記得應該應該是在2012年7月,鄭總與2012實驗室的全體乾部和核心專家舉行了一次至關重要的座談會。”
徐平複述著鄭非當時的話,語氣中充滿了對這位領袖遠見卓識的敬佩。
“他講得非常清楚,也非常直白:
‘我們下決心做操作係統,和我們堅持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邏輯。
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為了能讓彆人允許我們使用。
如果彆人斷了我們的糧食(指操作係統係統),我們自己種的備份糧食要能立刻接上,要能活下來!’
然而,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高層管理人員都能深刻理解鄭總的這番苦心孤詣。
在那個連‘根技術’、‘卡脖子’這些概念都還不普及的年代,在許多高層的眼中,華興依然是一家成功的通信設備公司,很難想象我們未來可能需要代表華國,去和醜國的科技巨頭乃至國家力量進行全方位的正麵較量。”
“但很快,最初的擔憂就開始一步步演變成冰冷的現實。”
徐平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曆史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