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啊,”另一位硬件專家王工感慨,語氣中帶著欽佩:
“陳總是真內行。一下就抓住了‘不改變硬件接口’這個七寸。
不然雷部長那關根本過不去。”
趙誠重重地點了點頭。
是啊,這才是最讓他們這些技術人心服口服的地方。
這位年輕的集團常務董事並非隻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
他會深入技術細節,能聽懂工程師的語言,能在關鍵處切中要害。
他提出的方案不是空中樓閣的管理理論,而是極具操作性的技術路徑。
更讓他們感到暖心和折服的是,陳默主動承擔了額外的成本。
剛剛對方說的“從我額外新增的預算中支出”,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在實際運作中意義重大。
它意味著陳默用自己的權威和資源,為他們團隊掃清了執行障礙,避免了後續可能因預算問題產生的又一輪扯皮。
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支撐和保護。
“懂技術、會管理、有擔當,還能在頂層會議上幫我們扛事......”
趙誠心裡默念,這特麼簡直是完美領導的模版啊。
他瞥了一眼旁邊其他部門的負責人,從他們眼中似乎也看到了一絲羨慕。
能跟著這樣一位領導乾活,是技術團隊最大的幸運。
不用時刻擔心成為替罪羊,因為領導會站在前麵擋風遮雨;
隻需要專注於攻克技術堡壘,因為你知道你的後方是穩固的,你的付出是被理解和支持的。
他立刻在桌子下用手機在團隊核心群裡發了條簡短消息:
“危機解除。
按陳總方案B執行,全員待命,今晚開始攻堅。
彆辜負陳總給我們爭取的機會!”
消息發出瞬間,他就能感覺到身後核心團隊座位區那幾乎要實質化的鬥誌和感激之情。
之前籠罩在團隊頭上的焦慮和恐慌,此刻已經轉化為了熊熊燃燒的鬥誌和一種“士為知己者死”般的決心。
領導已經把路鋪到這個份上,如果他們再不能漂亮地完成任務,那真的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了。
會議持續到午後,大家一起在樓下食堂吃了一頓飯以後再繼續戰鬥。
當最後一項議題評審完成,徐平做總結陳述時,窗外已是雲霞滿天。
投影幕布上列出最後的行動項:一百一十七個待辦事項,明確到具體責任人和完成時間。
“記住,我們造的不是車,是移動智能終端。”徐平目光掃過全場,“十二月底發布會前,我要看到所有紅線問題清零。散會。”
人群陸續離去時,陳默被徐平叫住。
兩人並肩站在玻璃幕牆前,俯瞰著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聽說你兩周前秘密去了趟合肥?”徐平隨意地問道。
陳默倒是沒多想,以他和徐平的關係對方自然不會查他崗。
“是,拜訪了江淮汽車和國軒高科。
江淮在新能源汽車的製造工藝和成本控製上積累很深,特彆是鋁車身產線的良品率控製,值得我們借鑒。至於國軒,”
他頓了頓,拋出徐平真正關心的重點,
“他們在磷酸鐵鋰paCk技術(電池包成組技術)上有了新突破,係統能量密度能做到160Wh/kg以上。
我在想,這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後續中端車型或者入門配置的一個選項。
畢竟......成本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