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使?
陸北顧有些驚訝,答到最後,他當真以為當麵的就是張方平來著。
不過轉運使這官也夠大的了,隻是不知道是益州路的轉運使還是梓州路的轉運使。
老者交叉審訊似的問道:“今日你來拜謁張相公,所為何事?”
李磐當然也不傻,他估計陸北顧已經被問過這個問題了。
所以他恭謹答道:“乃是因為我這學生對經國濟民之道有些想法,策論中有未儘之意,想與張相公麵談一番。”
而李磐這時候也借機向陸北顧介紹了趙抃的身份,陸北顧急忙行禮。
“見過趙轉運使!”
就在這時,屏風後一位紫袍大員踱步而出。
隻見此人身著紫色曲領寬袖長袍,袍長及足,腰間束玉帶,掛金魚袋,頭戴直腳硬襆頭,腳蹬烏皮靴,端地是氣度不凡。
“見過張相公!”
李磐連忙帶著陸北顧作揖行禮。
“免了。”
張方平撫了撫頜下三縷長須,說道:“這少年郎,想來便是你說的做《禦夏策》之人吧?”
“正是如此。”李磐恭謹應道。
“隨意坐吧。”
張方平撣了撣紫袍,坐在上首。
這身紫袍是公服,即常服,又名“從省服”,是大宋官員日常辦公和一般正式場合穿著的服飾,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所謂“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裡麵的“朱紫”指的便是五品以上的朝廷大員了。
而李磐,穿的就是綠色官袍。
張方平看著本打算離開,這時候卻又坐下了的趙抃,有些奇怪地問道。
“你不是剛才就說要走嗎?怎地?不走了?”
趙抃笑道:“此子剛才所言寒暖之論,老夫覺得極有道理,正好轉運使司這時候也沒什麼事情,也不妨再聽聽他還說些什麼。”
“能讓你覺得欣賞的人倒是不多,那就聽吧。”
張方平點點頭,對陸北顧的印象也隨之改觀。
畢竟,趙抃這麼敏銳剛直的人,能覺得很欣賞的,那就說明這少年確實有過人之處。
而要聊的事情反正也不是什麼隱秘之事,還正好跟經濟有關,趙抃作為益州路轉運使聽聽也是應該的。
“你那篇《禦夏策》我看了,寫的很不錯。”
張方平拿起茶杯飲了口茶水,目光並不銳利,但落到陸北顧身上,卻極有壓迫感。
曾經的“計相”,如今坐鎮西南的封疆大吏,不經意的言談舉止間真的讓人覺得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你們遠道而來,閒話也就不多說了,我算半個知兵的,早些年也寫過《平戎十策》,用間、募弓箭手雲雲,我不想聽。”
“至於你說的‘貨殖斷筋絡’一策,慶曆和議已定,國朝不好貿然與青唐吐蕃互市,不過作為反製之策,確有道理......剛才趙轉運使說了,你跟他講了寒暖之論,這個稍後再說。”
“我現在更想聽聽,你此前跟李知縣說的所謂‘鹽、鈔、糧,三難自解之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