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_大宋文豪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宋文豪 > 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

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1 / 2)

十道帖經,裡麵出了九道“倒拔題”。

難度不可謂不高,但陸北顧認真思索後,都一一答了上來,並確認無誤。

實際上,人搜索記憶時的初次反應,往往都是正確的。

他很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在確認之後並沒有去反複思考,免得糾結到最後,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了。

而墨義,同樣難度不低。

比如其中一道《禮記》題目。

“《曲禮上》:‘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鄭氏注曰‘謂君人者取於人。’,賈公彥《周禮義疏》曰‘人君當受人取法,不當自取法於人。’,然《學記》又雲:‘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互相之間似有抵牾,試申其義,並論為師與為君取法之道異同。”

此題就是那種典型的觸及經義之間內在聯係的題目,需要考生有極強的思辨能力,不僅要弄明白這些話語之間的意思,還要給梳理清楚講明白,甚至還要避開出題人故意設置的語言陷阱。

陸北顧腦海中瞬間閃過嚴正在講習會上強調的“鉤玄提要”、“融會貫通”兩法。

他略作沉吟,下筆寫道。

“《曲禮》‘取於人’者,乃言人君之尊位,當為天下儀範,故當‘受人取法’,示君權天授、垂拱而治之意,此‘為君’之道,重威儀、立標準。

而《學記》‘博喻’、‘為師’者,乃言教化之術,師者欲傳道授業解惑,必先‘取法於人’,虛心體察受教者之資稟美惡、進學難易,方能因材施教、廣譬博喻。

故二者非抵牾,實各有所指——為君重立範,當‘不聞取人’;為師重施教,貴‘能博喻’而‘取法於人’。

君道如北辰居所眾星拱,師道如江河奔流潤澤萬物,其‘取法’之道,一自上而下立極,一自下而上體察,殊途而同歸乎‘教化’之本。”

時間悄然流逝,太陽逐漸升高,陽光透過敞開的考棚口斜射進來,在案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因為考場本身就不大,考棚分布極為密集,所以在聚集了這麼多考生、監考人員、輔助人員之後,空氣開始變得非常悶熱。

甚至,還傳來了一些難聞的便溺氣味。

隨著溫度上升,陸北顧的額頭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他渾然不覺,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經義的汪洋中,引經據典,條分縷析,力求每一句都切中肯綮,每一字都經得起推敲。

而《春秋》的墨義題目裡,又好巧不巧地出現了那隻縣試曾經出現過的“勞什子鳥”。

“昭公二十五年《春秋》書:‘有鴝鵒來巢。’《公羊傳》謂:‘非中國之禽也,宜穴又巢。’何休注:‘權臣欲自下居上之象。’《左傳》則引師己之言,謂‘鴝鵒鴝鵒,往歌來哭’,預言昭公出奔。試析二傳災異說之異同,並論其與史事之關聯。”

不過縣試相比,州試的題目難度顯然升級了。

而陸北顧此時想起了在藏書樓四層研讀看到某州某年的冷僻墨義題,其中就有涉及《公羊》災異說的討論。

他凝神提筆,隨後寫道。

“《公羊傳》後,何休之注乃是承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更明指‘鴝鵒’穴居而巢處,乃‘陰居陽位’、‘權臣欲自下居上’之凶兆,直指季氏專魯、昭公失柄之實,以物象喻人事,彰《春秋》‘為後王立法’、‘警懼人主’之旨。

《左傳》雖亦記師己童謠預言,然重在敘事,將‘來巢’視為異事,引童謠為後續昭公出奔之讖語,與《公羊傳》之災異理論迥異。

二者皆關聯昭公失政之史事,然《公羊》微言大義,《左傳》異事著史,均為闡釋《春秋》‘辨吉凶、明善惡’之意。”


最新小说: 貴又不愁賣,回老家種地怎麼了? 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 成為神醫後,我被村花包圍了! 魔女收容,從智障青梅開始 神豪約會返現,我能收集美女天賦 無雙唐帝 原配重生成情人?奪回家產虐渣男 雄多雌少,我靠木係異能風生水起 娛樂:讓你撿屬性,沒讓你撿白露 老乞丐傳授天書,我開啟妖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