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水,銀白的光輝輕柔地灑落在庭院中,給這片天地披上了一層夢幻般的薄紗。
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
一位身著青灰色長袍的中年男子,身影匆匆,自庭院外快步走來。
他的腳步急切,帶起一陣微風,衣角隨風飄動。
踏入庭院後,他目光如炬,一眼便瞧見坐在涼亭下的楊奇偉。
頓時,他眼睛一亮,隨即大步流星地朝著楊奇偉迎上前來。
到了近前,男子滿臉喜色,那笑容幾乎要咧到耳根,眼睛眯成了彎彎的月牙。
他躬身拜道,動作極為恭敬,腰彎得如同蝦米一般:“教主,新野和泌陽傳來消息,一切準備妥當,隻待淩晨便可動手。”
男子叫文修,是一位落魄書生。
沒什麼功名,考了一輩子的科舉也就是個童生。
雖然考試方麵不行,但文修在算術,以及其他方麵,有著極高的天賦。
他此前受聘於衙門,專門負責賬房的部分事務。
在楊奇偉拿下唐縣後,文修也就跟了聖教,目前負責聖教的錢糧統計等等。
當然,一開始文修是不願意的。
畢竟我文修雖然沒有什麼功名,也不是朝廷的官員,但從小讀得聖賢書,學得忠孝仁義。
你們算什麼東西,不過是一群流寇盜匪。
當時,文修是這麼想的。
但!
楊奇偉給的太多了!
每月五百斤小麥!
且每季度還有其他福利。
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
每十天發放兩斤豬肉,一隻雞,一條魚。
每季度一匹布料。
五百斤小麥多嗎?
這要看和誰比。
根據朱元璋的洪武舊製,明代吏員俸祿最初以米為單位。
洪武十三年規定:
司吏,也就是戶房主管。
月俸米1石,約120斤。
典吏、書吏,這些屬於地方小吏基層人員。
月俸米0.8石,約100斤。
可就算是這樣的俸祿,已經算是多的了。
萬曆至崇禎時期,基層小吏的俸祿再次調整。
萬曆年間,1石米約折銀0.5-0.8兩,吏員名義年俸約為。
司吏:12石米&bp;→&bp;折銀6-9.6兩。
典吏:9.6石米&bp;→&bp;折銀4.8-7.7兩。
實際上,這時候很多地方的糧食價格漲了十倍不止!
看似折銀沒有問題,實則是削減了基層小吏的收入。
可即便是如此,崇禎年間因財政惡化,地方常拖欠俸祿,或強製以貶值寶鈔、陳糧抵充。
比如文修,就是如此。
在聖教來唐縣前,他已經半年沒有領到俸祿了。
如果不是戶房還有一些其他灰色收入,早就餓死了。
但灰色收入這東西並不穩定,而且向來是官越大,權越重,收入越高。
他一個小小戶房小吏,哪裡有那麼多收入,也不過是勉強混個溫飽。
每個月差不多能得糧一百多斤!
所以,在楊奇偉的五倍俸祿誘惑下,文修爽快的投降了。
而在加入聖教後,文修獲得了預支三個月薪水的獎勵。
當足足一千五百斤小麥,以及嶄新的布料,還有雞鴨等出現在麵前,文修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我,文修,堅定的聖教戰士。
去他嗎的大明,狗娘養的玩意天天拖欠工資。
艸。
楊奇偉看著文修,思緒自回憶中緩緩回過神來。
他唇角微微上揚,一抹難以掩飾的笑意浮現在臉上,那笑容中帶著幾分期待。
終於開始了。
楊奇偉站起身來,身姿挺拔,動作乾淨利落,說道:“隨我進屋詳談。”
“是。”
文修激動地回應道,聲音都因興奮而微微顫抖。
他緊緊跟在楊奇偉身後,亦步亦趨,向著書房走去。
彼時,書房亮著燈,並非普通的油燈,而是散發著明亮光芒的太陽能燈。
那燈光如同白晝一般,將房間內映照得纖毫畢現,哪怕是各處角落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其亮度絕非油燈所能比擬。
燈光灑在牆壁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暈,讓整個書房都顯得格外溫馨。
推開房門,盈盈正在打掃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