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中拿著一根雞毛毯子,哼著歡快的小曲,那歌聲如黃鶯出穀,清脆悅耳。
少女身姿輕盈,蓮步輕移,仔細地清理著書架等各處的灰塵。
看到楊奇偉,以及跟在楊奇偉身後的文修,盈盈臉上露出乖巧的笑容,眼睛彎成了可愛的月牙:“少爺。”
“文先生。”
“盈盈姑娘好。”
文修趕忙還了一禮,態度十分謙遜,身子微微前傾,雙手抱拳,不敢有絲毫失禮。
誰不知道,這是教主的親近之人。
楊奇偉微笑著,那笑容如春風拂麵般和煦:“盈盈,去給我們倒兩杯茶。”
盈盈乖巧應道:“是。”
而後,她蓮步款款,邁著輕盈的步伐前去取熱水壺等物。
楊奇偉則帶著文修來到掛在書房內的地圖前。
他的目光專注,凝視著位於唐縣西南的新野,以及東南的泌陽,開口問道:“先說說泌陽吧。”
泌陽位於唐縣東南,距離唐縣縣城差不多九十裡左右。
“泌陽的楊會長傳來消息,一切準備就緒,隻待聖教前去接手。”
文修難掩喜色,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暈,激動得跺了跺腳。
說到這裡,文修從懷中掏出一個本子,動作小心翼翼,仿佛那是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
他仔細地翻閱著,眼睛緊緊盯著本子上的字跡,片刻後說道:“楊會長將在今晚八點,親自向您稟報泌陽的情況。”
楊奇偉眼瞼微微下垂,眼神中透著思索之色,若有所思。
楊會長,全名楊泰,是泌陽的一位商人。
他手中有五家店鋪,主要經營高檔布料,胭脂水粉,首飾,以及香料等生意。
半個月前,楊泰主動聯係聖教,想要為聖教效力。
至於原因~~~
很簡單。
他想要一個屬於人民的國家。
想要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想要一個士農工商平等的國家。
要說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渴望,自然全拜明朝所賜。
明朝對商人有諸多限製。
一:根據《大明律?戶律》規定,商人被編入“市籍”,子孫不得脫籍改行,需世代承擔商業賦稅。
二:根據《明會典?輿服製》規定,商人不得穿絲綢、戴金飾,違反者杖責。
三:商人子弟禁止參加科舉。
當然,最近這些年朝廷缺錢,對商人參加科舉的限製稍微放鬆了一些,但也僅僅是放鬆了一點點。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商稅太重!
明朝商稅的正稅有市稅,鈔關稅、戶稅等。
其中市稅,就是銷售額的1%&bp;-&bp;3%,也就是三十稅一這個說法的來曆。
這也是世人普遍了解的商業稅。
可事實上,商人要負擔的賦稅何止區區百分之三。
除了正稅,還有地方攤派,諸如“門攤稅”、“市肆門攤稅”、“塌房稅”等,萬曆後更增“礦稅”“市舶稅”。
到了崇禎年間,加派“三餉”,遼餉、剿餉、練餉,商稅成為填補財政缺口的重要來源。
但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夠啊。
還有“火耗”、“雀耗”為名加征附加稅。
城市中的行戶,如米行、布行需輪流承擔“當行”義務,免費為官府提供物資或勞役。
例如官府采購時,行戶需低價供應貨物,甚至倒貼成本。
地方官府更是時常以“軍需”、“河工”、“賑濟”等名義向商販攤派錢款。
商人運輸貨物需承擔驛站馬匹、草料費用,常被強製征收驛遞工料銀。諸如此類的收費項目數不勝數。
這也是自古以來,皇朝統治者最重要的謊言之一。
商人稅率極低,不曾為國家做貢獻,倒買倒賣擾亂市場等等。
而事實上,普通私商既沒有能力擾亂市場,也沒有所謂的稅率極低。
稅率極低的商人是官商,是朝廷背景的商人。
有資格倒買倒賣發國難財的也是官商。
官商,官商,官在前,商在後。
沒有通天的背景,沒有官場中人,你想要做大生意,賺大錢?
嗬忒!
你算個什麼東西。
可即便如此,這些皇朝統治者依舊不滿足,還要將私商打造成天下禍亂的根源。
因為隻有這樣,百姓才不知道自己苦難的根源來自哪裡。
因為隻有這樣,真正的禍亂之源才能繼續為禍人間。
天下私商苦朝廷久矣!
以前他們沒有機會,也不敢反抗。
可現在,他們等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