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醬豆子開鍋後,鍋底就不用再添柴火了,慢慢燜著即可。
第二天上午,將顏色變紅的豆子,還有刷洗乾淨泡開的醬引子,一起裝入幾個鐵皮水桶裡。
蘇安瑛借了個獨輪車推著,到二大隊後院的磨坊去推。
這種做醬的方法,必須用磨推,不然那醬引子無法磨細,誰吃著一口可不咋好吃。
等蘇安瑛和倆妹妹推著獨輪車到磨坊的時候,這邊已經排了不少人。
磨坊平常時候是不給推醬豆子的,隻有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這幾個做大醬的日子,才集中給推磨。
這樣,不用來回刷磨膛。
推磨的過程中,要添一些水,所以四水桶豆子加醬引子,最後推回來五桶。
許成厚那邊留下兩桶,這邊留三桶。
按照三斤豆子一斤鹽的比例,把醬和鹽倒進瓷缸裡。
豆子加醬引子,實際上糧食要多一些,糧食和鹽的比例達不到三比一。
用擀麵杖不停的順著一個方向攪拌,直到鹽和醬攪勻了,上麵再撒一層鹽封缸。
最後,缸口覆蓋白布,用紅布條紮緊缸口。
如果是下醬塊子,就得放到外麵曬,曬足一個月發酵透了才能吃。
但是像許家這樣做的醬,三天就可以吃了。
當然,最好也是發酵到一個月,那樣醬的香味才更濃。
許家還有去年做的醬呢,不急著吃新醬。
據說新做的醬,不能讓雙身子的人動,若是動了,那醬就不發酵還會壞。
至於是不是真的,誰也不知道,沒人試驗過。
那醬豆子是糧食,幾十斤豆子,再加上好多鹽,都是錢,誰舍得胡鬨冒險?
做醬、醃鹹菜、醃酸菜,是東北人日常生活中三件大事,必須慎重對待。
弄不好接下來一年沒得吃呢,不是鬨著玩兒。
等醬下缸封好,時候也不早,蘇安瑛一看,今天上午是不用去養殖場了,趕緊收拾做飯吧。
剛把飯做好了,就聽見許海源蹬蹬蹬從外麵跑進來。
“媽媽,媽媽,我們明天要開運動會。”
東崗中心小學的傳統,是每年六一開運動會,十一開參鄉小百靈演唱會。
運動會不光是東崗中心小學的孩子參加,東崗公社下屬的其他大隊小學,也都會派運動員參加,也算得上是東崗公社難得的活動了。
“小學開運動會,你高興什麼勁兒?還有你的項目麼?”
蘇安瑛一聽就笑了,抬手揉揉兒子頭頂,育紅班的娃,難道還有項目可參加?
“有啊,有啊,老師說,我們也有項目,誰要是贏了,還獎勵糖呢。”
許海源癟了癟嘴,覺得媽媽瞧不起他。
他歲數小就不能參加運動會了?誰規定的?
“哦,原來你也可以參加啊,那明天用不用媽媽陪著你前去學校?”
蘇安瑛一看兒子那樣,知道自己隨口一說,傷兒子自尊了,頓時後悔起來。
“你們老師說沒說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媽媽趕緊給你找找。”
蘇安瑛記得之前看小學運動會,很多孩子都穿白上衣黑褲子來著。
為了這一身衣服,很多人家都得去借。
許海源倒是不用借,前些日子許世琴剛給他做了一件白襯衫,黑褲子家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