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零零散散的概念和想法,都還沒有統一。
具體要怎麼弄,還需要整合。
但是楊蜜卻已經感動的不要不要的了。
本身這一次的婚禮,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說已經絲毫不比景恬的《鳳儀呈祥》和趙莉影的《禦劍飛仙》差了。
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更加精彩。
楊蜜突然撲進陳默懷裡,發梢掃過平板帶起一串流星般的特效:“我要給何夕老師加雞腿!”
她突然想起什麼,仰頭時眼睛亮得驚人,“那彩蛋裡能不能”
“已經安排好了。”
陳默調出分鏡腳本,顯示夏群芳病床前浮現的全息投影——不是領獎台,而是七個平行時空的婚禮畫麵交替閃爍。最後定格在太空站時,垂危的母親突然伸手觸碰星光,蒼老麵容映出欣慰的漣漪。
劉一菲輕聲念出畫麵下方的字幕:“媽媽其實看不懂這些公式,但媽媽看見你很幸福”她聲音突然哽住,彆過臉抹了下眼角。
當然了,婚禮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變成了點綴,《傷心者》這部本來想著作為婚禮的宣傳片的電影,後來居上,反而成了主角。
接下來的時間,陳默開始進入工作狀態。
而雖然電影才剛立項,劇本都還沒有完成,但是影響卻已經開始發酵。
首先是各大搜索引擎的數據表明,《傷心者》關鍵詞指數上升了1000%!
而網絡上,討論這部的人也明顯的增加不少。
本來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很快的因為這波輿論而開始紛紛關注,去閱讀這部作品。
何夕微博提及的“時空穿越致敬理論”引發物理學界討論。
中科院物理所官微轉發時調侃:“如果婚禮能證明黎曼猜想,我們申請給所有數學家辦集體婚禮。”
隨後#科幻婚禮拯救數學難題#登上熱搜,吸引許多數學家參與話題。
被譽為數學界的掃地僧的張教授居然破天荒的發文調侃:“如果婚禮能證明黎曼猜想,我申請當證婚人!”
隨後附上自己年輕時的手稿照片,配文“當年要是有人用全息投影鼓勵我,說不定孿生素數猜想早解決了。”
天才華裔數學家也加入討論:“理論上,平行宇宙的‘我’可能已經證明了P=NP,但現實中的我還在等咖啡。”
並附上一張咖啡杯旁寫滿公式的草稿紙,引發網友瘋狂玩梗#科學家也需要愛的動力#。
民間數學大神現身:一位ID為“流浪的π”的網友曬出自己20年前被拒稿的理論,配文:“如果未來人能穿越回來告訴我‘你的論文會被引用’,我當年就不會改行賣煎餅。”
中科院官微居然回複了:“現在轉行還來得及,我們院食堂缺個煎餅俠。”
這一波仿佛捅了科學家的窩,連高校科研圈也來了一場“硬核應援”。
華清大學數學係官微發起“用數學語言告白”活動,獲獎作品“我的心跳函數在你出現時不可積”被印成T恤,銷量暴增。
北大物理係則曬出實驗室的“愛心狀等離子體”,配文:“連離子都懂浪漫,你呢?”
航天局也搞了個“衛星情書”,航天科技集團宣布,將把網友的“宇宙級情話”刻在微衛星上發射,附言:“讓告白突破第三宇宙速度。”
網友紛紛投稿:“你的微笑是唯一能扭曲我時空的引力波。”
甚至連海外都知道了這個事情。
麻省理工教授在推特上@陳默:“如果婚禮紀錄片需要科學顧問,我自願報名——前提是讓‘科研版楊蜜’的黎曼猜想證明過程彆太離譜。”
連中科院也加入到這場“科學浪漫”之中,來了一出“溫情暴擊”。
中科院官微發布一組老照片,展示上世紀科研人員在簡陋條件下演算的場景,配文:“他們沒有平行宇宙的星光,但依然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話題#遲到的認可也是認可#隨即刷屏。
而網友也驚歎原來科學家們也不都是“何夕”那樣的不通人情事故的,原來他們也有這麼好玩的時候。
這些也迎來了社會的熱議:“科學家的人設崩塌了?”
隨著#科學家反差萌#話題的爆火,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平台發表看法,原本對科研人員的刻板印象被徹底顛覆,評論區瞬間變成大型“真香”現場——
微博熱評第一寫道:“以前覺得科學家都是何夕那樣苦大仇深的,現在才發現他們玩梗比明星還溜!#科研圈寶藏男孩#”
“救命!張教授用‘孿生素數’比喻真愛,數學家拿‘P=NP’調侃拖延症……這還是我印象中不苟言笑的數學家嗎?!”
“以前以為科學家都是何夕那種苦大仇深的‘傷心者’,結果他們吐槽起來比脫口秀演員還狠!#學術圈人均段子手#”
“看到中科院官微用‘煎餅俠’回複民間大神,我手裡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突然不香了……原來學霸的儘頭是喜劇人?!”
一時間,網絡上竟然掀起了一波“科學熱”!
雖然這個“科學熱”並非學術層麵的,但是卻還是頭一次讓這麼多人都在討論科研人員這個群體。
有網友認為這一波,科學終於接地氣了。
“看《生活大爆炸》一直都在想,為什麼國內沒有這種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劇,現在想想,如果當年數學老師能用‘平行宇宙相親’解釋概率論,我高考最後一道大題也不至於交白卷!”
“淚目了!科學家們不是‘人設崩塌’,而是終於摘下了高冷麵具——原來他們也會為咖啡不好喝暴躁,為論文被拒稿emo,這才是真實的科研人生啊!”
“支持這種‘崩塌’!當航天局把情話刻上衛星,當清北學霸用公式寫告白,科學終於從神壇走進了人間煙火。”
當然了,這種娛樂化與嚴肅性的雜糅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彆急著歡呼!過度娛樂化會不會讓科學失去敬畏感?比如‘黎曼猜想’被簡化成婚禮背景板,真的合適嗎?”
“理性討論:科學家玩梗沒問題,但希望大眾彆因此低估科研的艱辛。何夕的孤獨探索和科學家的幽默並不矛盾,前者是本質,後者是調味劑。”
“允許我潑個冷水:如果未來科學家真能穿越,請先讓他們帶回冷核聚變技術,而不是在婚禮上算黎曼猜想!#科學不是粉紅泡泡#”
不過,這種爭議卻很快地被很多網友反駁。
——下方秒現神回複:
“可如果沒有‘粉紅泡泡’,誰會給冷核聚變技術投錢?(狗頭)”
“好家夥,這種所謂的呼籲大家理性,彆歡呼的人,真的夠了,過去明星們霸占頭條,你們在那說大家應該追的星是科學家,而不是戲子,可是現在好了,大家討論“科學”,雖然是娛樂玩梗的方式,你們又跳出來說,不要過度娛樂化,哪裡過度了?這特麼的才剛熱一會兒!”
“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完全是又當又立。
咋地,科學是嚴謹的,科研工作的艱難的,這一點能因為一點娛樂化就改變嗎?
一邊說要讓科學流行起來,一邊又說不要娛樂化,特麼的什麼話都讓你們說了!”
“真正的‘人設崩塌’是打破信息繭房!以前覺得科研圈遙不可及,現在發現他們也會追《三體》、玩《原神》,甚至磕CP(指何夕x陳默的學術碰撞)!”
“科普的最高境界:讓公式變得像情話一樣動人。當張教授說‘孿生素數就像命中注定的相遇’,誰還會覺得數學枯燥?”
“《傷心者》的改編妙就妙在這點——用婚禮的浪漫反哺科研的孤獨,讓‘被看見’成為所有探索者的終極浪漫。”
“為什麼國外的《生活大爆炸》同樣的也是娛樂化,但是卻沒有人說那麼多,結果國內大家才討論了一下,玩了一會兒梗,就又這麼多人跳出來指責?”
最終麵對那些質疑,中科院某研究員的一條微博回複被無數人點讚,他是這樣寫的:“如果‘黑洞婚禮’能讓孩子們覺得科學很酷,我們願意當‘搞笑男’。”
儘管多數聲音支持這場“用流量反哺科研”的嘗試,仍有部分硬核科幻迷堅持“科學嚴謹性不可妥協”。
對此,何夕在最新采訪中回應:
“科幻的魅力在於‘可能性的浪漫’——如果160年前有人告訴黎曼‘你的猜想會被拍進婚禮’,他大概也會笑著多寫幾頁手稿。”
不過,陳默看著這些討論倒是有些驚訝。
為什麼?
因為《傷心者》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民科的一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