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跟著人群排隊往裡走,按他的品級本來是沒有資格進殿的,但因為朱元璋對他的特彆青睞,硬是讓他進去了,不過位置在最後麵,總比在外麵挨凍強。
進去後,李偉就閉著眼睛打盹,過了一會兒,朱元璋到了,群臣跪拜並齊聲高呼,他慢了一拍,馬上就被注意到,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但沒處罰他,畢竟得維護他作為寵臣的形象嘛!
行禮結束後,照例開始彙報工作。
內閣剛成立,李偉也沒什麼內容可以彙報的,索性就站在那裡打盹,等著下班。
好不容易熬到這些人說完了,朱元璋一離開,他就急不可耐地衝出大殿,惹得其他官員紛紛指責。
文淵閣就在午門旁邊,李偉來到這兒,看著這間不算大的屋子,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
傳說中的內閣居然就這麼點地方?
儘管心裡不滿,但他還是走進去了。
屋子裡已經有不少人在忙碌,看見他進來都停下手裡的工作抬頭看他。
一個中年男子走上前拱手問道:“這位大人是?”
“咳咳……本官便是你們的頭兒,文淵閣大學士李偉。"
話音剛落,眾人表情各異。
李偉的名聲早已傳遍朝堂,雖然他們沒有資格進殿,但也有所耳聞。
最初得知自己的上司就是這個奸佞之人時,他們很不願意,但聖旨不可違抗,也隻能勉強接受了。
此刻見到了這位上司,他們心中不免有些複雜。
“見過李大人……”
眾人起身行禮,有人態度敷衍。
李偉並不在意,正襟危坐地點點頭,說道:“都繼續忙吧。"
於是各自歸位,繼續手頭的工作。
那名中年男子將李偉安排在一個格外突出的位置,這張桌子顯得格外出眾。
彆人擠成一團,他獨占一大片空間。
文淵閣不算大也不算小,不過是幾間屋子罷了,比起那些宏偉的大殿,差距甚遠。
作為負責人,李偉也沒有獨立的辦公室,隻能和下屬同處一室。
並不是沒有多餘房間,而是除了辦公區,其他地方還存放著大量書籍。
待李偉落座,吳伯宗又向他介紹了內閣成員:王傑、吳沉、黃載,還有他自己——這位中年男子吳伯宗,皆是從翰林院選拔而來,而吳伯宗更是狀元出身。
李偉不動聲色,內心忐忑,與這些人相比,自己簡直什麼都不是,就連繁體字都認不全。
他能認得這些繁體字,還得感謝那些來自島國的老師。
若非為了找尋他們的學習資料,李偉到了明朝可能就成了半個文盲。
介紹完畢,吳伯宗、王傑等人捧著一堆奏章來到李偉麵前:
“大人,這是通政司送來的奏章,我們已按類彆整理好了,請大人指示下一步如何處理。"
吳伯宗問道。
如今內閣剛剛成立,具體怎麼運作他們也不清楚,隻知道要為皇帝提供協助,但具體怎麼幫,皇帝並未說明。
現在主官到任,自然要請示主官。
李偉看著麵前堆積如山的奏章,思索片刻,說道:“你們念給我聽聽。"
“好。"
吳伯宗答應一聲,隨即拿起一本開始朗讀。
這些大臣雖無其他特長,但寫文章倒是有兩下子,引用典故,口若懸河,聽得李偉連連驚歎!
“停!停!停!咳,那個,你就簡單概括一下意思就行,不用逐字逐句地念了。"
李偉聽到一半就急忙喊停,掩飾自己聽不懂的窘迫。
吳伯宗毫無懷疑,答道:“好的,這封奏章是工部尚書薛祥呈上的,請求撥款五十萬兩白銀用於建造海船。"
“嗯?就這樣?”
“嗯,主要內容就是這個。"
“有沒有提到造多少船、預算是多少、工期多久之類的?”
“沒有。"
李偉睜大了雙眼,怎麼感覺你囉嗦了半天,結果就這一句重點?我怎麼就沒聽明白呢?
“趕緊回話,讓他先把預算做好再來奏報!”
“?”
吳伯宗驚訝地瞥了李偉一眼,這種事情咱們能擅自決定嗎?這事兒難道不該請示皇帝嗎?
“怎麼了?有啥問題嗎?”
李偉看他遲遲不動手,疑惑地問。
“李大人,這事是不是得向皇帝稟報啊?”
“這還需要請示他?我們就是替皇帝分憂的,每件事都請示的話,還怎麼替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