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著道,「商懿生於秋分,卒於春分。」
無論什麼時候,話題隻要一與死亡有關,總會顯得那麼沉重。
張霏霏主動提議道,「我們再去旁邊看看吧。」
幾人紛紛點頭,直奔右邊第一間小房去了。
相比於大堂來講,這屋內便顯得有些昏暗,陳列的東西有幾本老舊的書、一個手工製作的風箏、一個木馬的模型,上麵有馬頭,底下有輪子,看樣子像小孩子能玩的那種。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漆黑的作品。
汪文迪回頭望了望這作品正對著的牆壁,上麵果然有一個透光的孔。
沒等他開口,賀端陽便道,「雖然你們看不見春分六光的奇景,但我可以給你們介紹介紹,那六光照向的是哪六幅作品。」
說著,她又問道,「你們誰有打火機嗎?」
「要打火機乾嘛?手機的手電筒不行嗎?」陳月歆問道。
賀端陽搖了搖頭,道,「這上麵的材料非常特殊,要用自然強光照射,陽光、火焰一類,手電筒的光照沒有用。」
汪文迪稍加思索,從背後變出一盒火柴來,遞給了賀端陽。
她接過火柴,劃著兩根。
火光瞬燃,她驚呼道,「哇,你這火柴光也太亮了,我還以為得劃完這一盒才能把這幅作品看個大概呢!」
在火光照耀下,繡品的本來麵貌呈現在了眾人麵前。
這針線的手法略顯粗糙,能看清繡的大概就是屋子裡擺放的那個馬模型,但雖然粗糙,整體看上去還是很不錯的,細節也非常到位。
「這是商懿還叫商蕤賓的時候繡的,好像她那會兒才……八歲吧。」賀端陽解說道。
從年齡上來論,八歲能繡出這樣的作品,算得上是極有天分的了,而且後來商懿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繡“與‘畫“融為一體,繡品如畫,看上去活靈活現,她什麼都能繡,大到山川草木,小到花鳥蟲魚。
欣賞完了第一幅作品,眾人扭頭便去了第二間屋子。
按照同樣的辦法,他們得以看見了第二幅作品的真顏。
這幅作品簡單得多,上麵隻有繡出來的兩個字——
‘懿“與‘德“。
旁邊還有一些竹葉與蘭花點綴,清新脫俗、風雅大方。
「看見後麵那一排沒?」賀端陽指了指後麵的牆壁,在接近天花板的高度處列了一排繡品,總共四幅。
第一幅繡的是兒孫滿堂,簇擁著一位華貴的婦人,寄語為‘兒孫楚楚賀生辰“。
第二幅繡的是一顆明珠並兩枚壽桃,祥雲嫋嫋,一派奇景,寄語為‘千間廣廈連雲起,一顆明珠入掌新“。
第三幅繡的是月垂日升,一方墨山,一棵挺立的孤鬆,寄語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鬆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第四幅繡的是熱鬨的宴席,席間有兩人捧上至寶,奉與最高位之人,寄語為‘彩繡題壽誕,佳句願平安“。
「這便是當年商蕤賓進宮,賀皇太後生辰所貢的四幅繡品,題為‘福仙壽安“。」賀端陽補充道。
其餘幾人對此事皆有所聞,畢竟是商懿人生的最大轉折,隻要有心留意史書,便都讀過相關記載。
當日這‘福仙壽安“哄得皇太後大喜,力壓番邦異域的珍貴貢品、珠寶玉器無數,拔得頭籌,皇太後心悅之下,親賜‘懿“‘德“二字,並稱商蕤賓為‘天下繡女之範“。
「皇太後為什麼賜她倆字,選一個賜她不就行了?」陳月歆好奇問道。
瞿星言答道,「不是賜給她一個人的,當時陪著她一同進宮的,是她的青梅竹馬,原名子季暑的,兩人得了兩字,改名為商懿和子德,太後又當場賜婚。」
「後來呢?」她接著問道。
賀端陽立即答道,「太後賜名賜婚,在那會兒可是天大的榮耀,兩人奉旨成婚,又是兩小無猜的感情,肯定很幸福的,而且子季暑本身就是個畫家,商懿的很多繡品,原畫都是出自他之手,這可不是琴瑟和諧嗎?」
:.x
為您提供大神準時不早退的阿潔的《風華鑒》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百一十二章商懿紀念館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