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是宣義夫人在發放煤炭,那些人自然不會去管是真是假,隻要能有取暖的東西就很不錯了。
貨郎今日剛送完了所有的信,看到人們在粥棚麵前排起了長隊,一問才知道是宣義夫人在免費發放蜂窩煤。
兩塊兒蜂窩煤,足夠孩子們夜裡燃燒一整晚了。
那不就能讓孩子們睡一個安穩覺了嗎?
貨郎也連忙去排隊領取蜂窩煤了。
喜滋滋拿了兩塊兒蜂窩煤回家,才發現孩子們也去領了,加起來一共有九枚蜂窩煤。
他們先前沒有多餘的棉衣可穿,這麼冷的天,是沒有辦法出門的。
唯一的一件棉衣,都在貨郎身上。
因為貨郎是全家唯一能夠出去掙錢的,所以必須得保證他的取暖,這樣全家才能有一口吃的。
“爹,咱們今晚有煤可以燒了!”
“我聽他們說,這一塊兒煤,可以燒上一個多時辰,燒得久的話,兩個時辰也有呢!”
“而且這蜂窩煤,無煙無毒,放在爐子裡還能燒水做飯!”
他們用宣義夫人給的棉花做了棉衣,也就能出門去看看了,所以這才去排隊領了煤炭回來。
明天還能去領呢。
宣義夫人可真是個大好人啊,天冷了,居然會讓城裡的百姓們免費試用煤炭。
“是啊,咱們得記住宣義夫人的恩情,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才是。”
貨郎也很開心,這些煤炭對他們來說用來煮飯太過於奢侈。
所以就打算晚上睡覺的時候在爐子裡點上。
他們家沒有多餘的房間和床鋪,一家人都擠在一張木板床上,冬天擠一擠還好。
到了夏天,燥熱難耐,全家人擠在一起,虱子都不知道長了多少。
床板都厚厚地包了一層黑乎乎的漿也沒舍得換。
“這些煤咱們省著點兒用,白天燒水煮飯就還是用柴和木炭,晚上睡覺咱們再用這蜂窩煤吧。”
“一晚上燒兩塊兒,把窗關起來,屋子裡也就不會冷了。”
貨郎美滋滋地想著,心中很是欣慰,想著孩子們夜裡總算能睡一個溫暖的覺了。
到了晚上,一家人都開始期待地上了床,貨郎點上煤炭,將門窗緊閉,也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了。
次日大雪。
覆蓋了一切。
包括那低矮的土牆房。
“今日都這個點兒了,貨郎怎麼還沒有來收信?”
“昨天我們都約好了,晌午過來收信呢。”
在家門口焦急等待貨郎前來收信的女子,緊捏著手裡的信件,那是她寫給在遠方參軍打仗的丈夫的信件。
心中寫滿了她的思念。
這年頭女子會識字寫字的不多,她算一個。
“不好了不好了!”
隨著那一道驚慌失措的聲音在布滿了積雪的街道上響起。
有人驚聲大呼:“貨郎……貨郎一家全死了!”
這句話便像是一盆水潑入了滾燙的油鍋中,在刹那間迸濺沸騰。
官府的人趕去時,裡麵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