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祭祖恩澤萬年!”
“香火二炷!”
“二祭袍澤弟兄辟壤開道,霜冰履穿,日月在肩,墟壑同擔!”
“香火三炷!”
“三祭後來多賢良,薪火永綿綿!”
“......”
他們全用粵語念詞,雅風遺韻,真的挺好聽的。
若不是我讀到了初中,還懂得粵語,不然真不知道這拜香詞說的是啥。
拜完之後,權叔帶著眾人,將香插到香爐裡。
“好了,大家坐罷。”
權叔衝大家揮了揮手。
一眾人等皆坐了下來。
正廳中間隻擺了三張椅子,權叔坐在中間,花公子坐在左邊,廖小琴坐在右邊,其他人分兩排列坐,我則排在最末尾。
從位置安放次序來看,由於祖奶不在,權叔最大,花公子其次,爾後為廖小琴。
之前在小區樓下等廖小琴的時候,我無聊與三叔公了解了一下廖家的情況。
鑒於我已經入了門,三叔公對我不再隱瞞,全盤對我講了。
廖家的來源,前麵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清中期開始,廖家以走馬陰陽風水家族行於世,弟子眾多(廖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血脈傳承的封閉家族,也收外門弟子,今天在座的就有不少為外門弟子),名望極大,江湖地位頗高。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戰亂頻繁,廖家受到了巨大衝擊,元氣損失極大,不少子弟脫離走散,從原先祠堂聚會一兩百號之眾,到最後僅剩一支嫡係。
由於時代變革翻天覆地,這種老家族也猶如大海中鏽跡斑斑的舊船,能不被浪潮拍爛就相當不錯,想恢複往日的氣象,也不大可能。
現今當家人是祖奶,她十三歲就進入了廖家,如今虛歲九十,年輕時她也算是天驕一般的人物,曆經歲月風浪,硬是掌舵沒讓廖家這艘舊船擱淺。
祖奶生了一個兒子,叫廖天水。
廖天水是廖家兩百年難得一遇的宗師級人物,山醫命相卜,五術集大成,據說本事大到可以懸樹吊龍。
什麼叫懸樹吊龍呢?
龍與蛇一樣,都存在七寸。
所謂懸樹吊龍,就是指在茫茫大山之中,選中一棵長在龍脈七寸上樹,若想破了這條龍脈,直接將樹連根給挖起,龍氣一泄,整條龍脈等於被硬生生吊死,必會從鐘靈毓秀之地變成一隴平平無奇的荒山。
隻可惜,天嫉英才,廖天水早早病故。
萬幸在於,廖天水生了三個兒子,還調教出不少徒弟(今天坐在這裡的外門子弟,不少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大兒子叫廖煥旬,有精神病史,年紀輕輕就自殺而亡,留下一位年幼的獨子,也就是坐在大廳中間左手邊那位花公子廖安東。
二兒子廖煥中,生下女兒廖小琴。
三兒子廖煥權,就是這位帶領大家拜香的權叔了。
這裡必須單獨講一下廖小琴的父親廖煥中,他是廖家中興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