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這個消息,陳立歎了口氣。
底層的那些個小特務,他們什麼都不知道,隻需要考慮任務成功與否,隻需要考慮殺人,救人。
但像他這樣的,明明身居高位,明明知道更多,但能做的、能阻止的卻是極其有限。
這是真的很打擊人。
好在,隻要國民政府表現出一點點強硬,就起碼也能拖住點時間。
那他做的就值了。
藤原英子從後麵抱住了陳立。(大友英子嫁到了藤原家,是需要改姓的,這是日本的傳統)
“小野君,你似乎心情不太好。”
陳立笑著搖搖頭。
“隻是有些對未來的迷茫。”
藤原英子點點頭,似懂非懂...
時間來到七月份,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以“備忘錄”的形式,要求國民政府書麵承認之前口頭答應的條件。
國民政府代表何應欽雖未正式簽字,但以給梅津美治郎複函的方式表示“承諾事項均照辦”。
華夏方麵最終撤出中央軍,並解散河北黨部,最後禁止一切反日言論。
這便是有名的《何梅協定》。
這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約,雖然穩住了日本軍隊,避免了直接開戰,但卻削弱了國民政府對河北和察哈爾的政治乾涉。
讓日本人徹底擁有了控製和影響華北的能力。
當然,在陳立和其他無數誌士的努力下,整個華夏無論是軍政界、學生、文學界、工商界都開始有聯合的意圖。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聲音開始滋生並且不斷壯大。
這正是陳立想要的。
拖時間,給國民政府反應的機會,同時刺激華夏民族覺醒反抗意識。
抗日,從來不是靠著一個人兩個人就能成功的。
這需要的是華夏民族徹底醒悟,團結。
陳立之前非要讓紅黨成立商會,也是因為他早就在考慮這方麵的因素。
紅黨如果想要在華北活動,給日本人使絆子,掀起抗日熱潮,那麼大量的經費和庇護就是必須要有的。
國民政府指望不上,目前這個節骨眼上,他們不抓捕抗日誌士就已經是做好事了。
而現在,這個商會有一些日本人軍隊內部的背景,重要的是有陳立壓著,反倒是能讓紅黨在華北活動的如魚得水。
這種改變在短期內也許不太明顯,但時間一長,自然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便利。
同時最讓陳立高興的,是紅黨終於正式開始了對他的考察。
這算是好消息。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間就到了十二月。
在這期間發生了太多事情。
首先,日本人開始在華北扶持傀儡政權,以實行華北自治的陰謀。
而在各方努力下,華夏的抗日熱潮終於開始邁入了高潮。
北平的學生們發起了大規模遊行示威,工人集體罷工,其他各界也紛紛響應支持。
華夏紅黨也是發表了《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停止內戰,統一抗日。
這份宣言,是在紅黨同誌於同年十月份在法蘭西巴黎《救國報》上發表。
在十一月份,由華夏紅黨的國際代表團帶回國。
這讓無數社會人士動容,為日後聯合抗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在陳立這邊,藤原英子和他的孩子也早就在十一月份就出生了。
(加更來了,作者去休息了,最近中耳炎引發了偏頭痛,心情煩躁,身體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