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要汪回來,那陳立攔不住。
但到時候往他身上使點招數,陳立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還有就是陸軍部這次合並特高課,明顯衝著他來的,但陳立根本不怕,他反倒是很期待。
來吧,鬨的越凶,水就越渾,吃虧的最終還是日本人。
至於怎麼挑事,對於陳立來講那是駕輕就熟,陳立的打算還是以維新政府和76號為基礎,絕對不能讓這幫人閒下來對付華夏。
最後的最後,是很重要的一個計劃。
那就是陳立自從來了滬上後,他開始漸漸的意識到一些問題。
就是他對於組織的幫助,或許不能隻局限於眼前。
就比如他最近依靠第四師團,給組織買來不少武器彈藥,但這其中卻是有個大問題。
就是很難發揮武器該有的作用。
舉個例子,附近的遊擊隊手裡有槍了,但依舊隻能打遊擊。
為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日本陸軍野戰軍采用的“封鎖”策略。
比如修炮樓。
當初日本野戰軍在多次大規模集結部隊掃蕩的時候,他們發現這樣的掃蕩作用不大。
因為遊擊隊的人直接貓起來,分散來,他們根本抓不到。
後來,他們不集結大部隊了,開始四處修炮樓,建立防線,將整個敵占區分割成一塊一塊的。
這就讓遊擊隊很難受了。
四處都是炮樓和各種公事,讓遊擊隊隻要一行動,就很容易被炮樓攔住,或者被發現。
如果不解決這些炮樓,那麼這些抗日力量就隻能被各種分散,降低威脅。
想要端掉炮樓吧,又太難了。
彆看那些炮樓隻是磚頭和木頭蓋的,但想要攻打一個炮樓,還是需要重武器。
比如步兵炮這種威力巨大的重武器,才能正麵乾掉炮樓。
否則炮樓裡一架機槍,哪怕遊擊隊現在有槍也作用不大。
炮樓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種孤零零一個炮樓,而是眾多工事集合起來的。
比如鐵絲網,戰壕。
炮樓前都會留下大量開闊視野的空地,以及各種陷阱,如果貿然衝鋒,完全就是機槍下的活靶子。
除非遊擊隊裡有那種八百裡開外一槍乾掉鬼子的神槍手,能從炮樓的機槍眼裡將日本人乾掉。
但那可能嗎?
事實上每一次攻打炮樓,基本上打一會就得撤,因為不然的話,附近的日本人立刻就會增援。
這都是因為槍械對於炮樓的破壞性太小了,炮樓裡一挺機槍直接讓你頭都露不了。
所以到最後看似有槍了,但卻無法完全發揮出槍的作用。
遊擊隊打炮樓,還是得用土辦法,比如切斷水源,胡椒粉,遊擊戰等等。
要是能弄到哪怕一架92式步兵炮,那就絕對能正麵乾掉炮樓,讓日本人變麻瓜,但這太難了。
哪怕他陳立敢賣,第四師團也沒人敢答應啊。
不止是滬上和金陵周邊,事實上目前的華北也是這樣的問題。
抗日力量隻能利用縱深來打遊擊。
但陳立現在既然有能力,那他能眼睜睜看看日本人過的這麼舒服?
陳立不能跑去前線衝鋒,但他在後方,就得給日本人攪和成一團亂麻。
他要的不僅僅是政治領域搞事。
陳立的計劃很簡單,第一步,就是規範物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