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種地開荒,被發配挖礦,不能為所欲為,不能做人上人.
既然朱厚照不願與士大夫共天下,那便天下人共誅之。
寬闊不下於一座宮殿的大帳中,老朱作為太祖皇帝,當仁不讓的發起話題:
“朱厚照那邊已經準備就緒,這一戰該怎麼打,諸位有何意見,直言無妨。”
他的目光在一眾將領中來回穿梭,也在思考著該由誰作為此戰的總指揮。
徐達?
藍玉?
張輔?
大明諸皇中懂軍事戰略的隻有老朱與朱棣,他們兩個皆是馬上皇帝,餘下眾人中也就朱標,朱瞻基算半個,其他幾人對兵事不說一竅不通,卻也所知不多。
老朱與朱棣需防備手段莫測的朱厚照,朱標,朱瞻基難以令所有人信服聽命。
故而,他們這些個皇帝都不適合指揮大軍作戰,隻能從一眾將領中選出一個。
徐達,大明萬裡長城,開國勳貴,尤其擅長穩紮穩打;
藍玉,一代悍將,戰功彪炳,戰術勇猛突進,有冠軍侯之風;
張輔,一生征戰,罕有敗績,永樂朝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此三人無論是資曆,還是實力,都適合作為聯軍的總指揮,但由誰出任總指揮,就夠老朱頭疼了。
從個人私心層麵上而言,老朱理所應當希望徐達成為總指揮,藍玉也可以,畢竟洪武與孝康兩朝就是穿同一條褲子的。
但老朱也明白,永樂一係的皇帝都在防備著他,他若是明著推薦徐達或藍玉出任聯軍總指揮,永樂一係諸皇必定極力反對。
誰都害怕擊敗朱厚照之後,老朱會調轉槍頭對付他們。
因此,老朱才略感頭疼。
一統大明十六朝,有此野心的絕不止朱厚照一個,老朱亦是雄心不減當年。
掌握了十三朝聯軍,距離一統大明就不遠了。
有心染指大明十三朝聯軍的指揮權,卻又礙於種種原因,不好直接開口,老朱心裡不免難受。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在決戰之前,咱們還應該選出一個聯軍總指揮來,方便指揮大軍,總理戰爭事宜。”
老朱心有顧忌,沒能提出來的問題,朱棣幫他說了。
隻見朱棣一副誌在必得的氣勢,似乎已經將聯軍總指揮視為囊中之物,誌在必得。
此次大戰,永樂朝出兵最多,除去老朱與朱標,其他皇帝全是永樂一係出身,彼此人不親,血親。
朱棣因此覺得,聯軍總指揮的位子非他永樂朝名將英國公張輔莫屬。
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鈺等人總不至於背離他永樂大帝,轉而支持老朱的洪武一係吧!
“我等十三朝聯軍,兵卒各有優劣,戰力高低不同,倘若各打各的,就是一盤散沙,容易被各個擊破。”
“相反,如有一位總指揮形成統一指揮,各朝大軍彼此協同作戰,咱們的勝算少說也能增加三成。”
想說又不能說的心思被朱棣提出,老朱趕忙出言附和,表示讚同。
聯軍總指揮,指揮十三朝數千萬大軍,誘惑力太大了,老朱明知希望不大,也仍舊想著爭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