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東晉明穆皇後庾文君:亂世牡丹的傲骨風姿_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 > 第135章 東晉明穆皇後庾文君:亂世牡丹的傲骨風姿

第135章 東晉明穆皇後庾文君:亂世牡丹的傲骨風姿(1 / 2)

《七絕?詠東晉明穆皇後庾文君》

晉宮寂寂掩重幃,兩度垂簾挽落暉。

勳舊門高恩已極,奈何絮雪墮朱扉!

建康城的春色總是帶著幾分江南的煙雨朦朧。公元328年的某個清晨,三十二歲的皇太後庾文君在行宮窗前最後一次眺望宮牆外的柳色,輕輕放下手中繡著牡丹的絹帕——那是她少女時代最得意的繡品,如今卻沾著斑斑血跡。這位曾以美貌與才德驚豔建康的皇後,終在叛軍鐵蹄踏破宮門的陰影下,用最決絕的方式為自己的傳奇人生畫上句點。

一、琅琊王府的牡丹初綻

公元296年的潁川庾氏宅邸裡,七歲的庾文君正踮著腳尖偷看父親庾琛與琅琊王司馬睿的密談。案幾上擺著新製的牡丹餅,小丫頭趁父親不注意,悄悄順走一塊藏在袖中。這個俏皮舉動被司馬睿儘收眼底,他撚須笑道:"庾將軍的掌上明珠,倒比我這王府裡的牡丹還要鮮活。"

彼時的東晉門閥政治正如一盤暗流湧動的棋局。潁川庾氏雖位列世家大族,但在王、謝等頂級豪門麵前仍稍顯遜色。庾琛望著女兒天真爛漫的模樣,心中卻已開始盤算:當朝琅琊王司馬睿正為世子司馬紹物色正妃,這個生得"姿容淑美"又聰慧過人的女兒,或許就是家族更進一步的契機。

建興四年316年),十五歲的庾文君身著霞帔登上琅琊王府的花轎。迎親隊伍經過烏衣巷時,圍觀的建康百姓驚歎於新娘的絕世容顏,卻不知車簾後的少女正將《詩經》藏在嫁衣下偷偷誦讀——這個細節後來被《晉書》以"性仁和,好讀書"的記載定格在史冊中。

二、太子妃的生存智慧

初入王府的庾文君很快展現出驚人的政治嗅覺。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亂爆發,司馬紹奉命鎮守廣陵。當其他姬妾還在糾結該帶多少首飾隨行時,庾文君已換上男裝,將金銀細軟換成便於攜帶的蜀錦,還特意在行囊中塞入《孫子兵法》——這個細節後來被司馬紹發現時,他撫掌大笑:"卿真乃吾之女中張良!"

在動蕩的時局中,這位太子妃逐漸成長為丈夫最信任的智囊。每當司馬紹與幕僚商議軍機至深夜,庾文君總會"恰巧"送來新烹的茶湯,茶盞下壓著的素箋上,往往寫著"防江州聯陶侃"等精辟建言。史載明帝"每有疑事,必谘而後行",這份信任在男尊女卑的東晉可謂絕無僅有。

太寧元年323年),司馬紹即位稱帝。冊後大典上,當群臣為"皇後是否應參政"爭論不休時,庾文君輕揮紈扇笑道:"妾聞上古賢後,佐政不乾政。陛下若以社稷相問,妾自當知無不言;若論軍國機要,自有諸公決斷。"這番不卑不亢的表態,既保全了朝臣顏麵,又為日後參政埋下伏筆。

三、臨朝稱製的鐵腕玫瑰

太寧三年325年),明帝突然駕崩,五歲的司馬衍繼位。麵對"主少國疑"的危局,庾文君一改往日溫婉形象,在太極殿上當著百官解開發髻,任三千青絲垂落龍椅:"諸君且看!此頭可斷,此誌不移!"這個極具戲劇張力的舉動,竟讓原本蠢蠢欲動的門閥勢力瞬間噤聲。

在"太後臨朝"的四年間,庾文君展現出驚人的政治手腕。她以"春耕詔"鼓勵農桑,借"觀星台重修"之名削減宗室用度,更巧妙利用王導、郗鑒等老臣製衡兄長庾亮勢力。某次庾亮欲安插親信入中書省,庾文君在宴席上笑吟吟舉杯:"阿兄可記得兒時搶我牡丹餅?今日若再搶,怕是要被禦史台的奏章噎著了。"舉座皆驚之際,庾亮隻得訕笑作罷。

1.早朝現場的"雞飛狗跳"

五更鼓剛敲過,建康宮城的朱漆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三十二歲的庾太後抱著暖手爐斜倚在珠簾後,看著丹墀下烏泱泱的朝臣隊伍,突然有種在菜市場看攤的錯覺——左邊王導家的門生正在和郗鑒的幕僚互相瞪眼,右邊自家兄長庾亮的笏板都快戳到陶侃的胡子了。

"諸位愛卿..."庾文君清了清嗓子,底下瞬間鴉雀無聲。這招是她跟禦膳房張大娘學的——每次廚子們吵架,張大娘隻要敲敲鐵鍋,整個廚房立刻安靜。"今日先從春耕說起,琅琊郡的牛疫..."

話音未落,禦史中丞鐘雅突然撲通跪下:"太後!臣要彈劾庾亮將軍!"全場倒吸冷氣,庾文君手裡的暖爐差點翻倒。她瞥見自家兄長漲紅的臉,突然想起小時候庾亮偷吃她點心被父親責罰的模樣,差點笑出聲來。

"鐘卿且慢。"庾太後慢悠悠撥弄著翡翠護甲,"你可知前日宮中丟了三隻禦雞?"見眾人茫然,她話鋒一轉:"本宮查了半月,發現是黃門侍郎家的狸奴所為。可見凡事要講證據,斷案如烹小鮮,急火容易糊鍋不是?"這招"聲東擊西"讓鐘雅當場噎住,庾亮趁機遞上春耕奏章,早朝危機就此化解。

事後小皇帝司馬衍好奇地問:"母後為何不說破鐘雅誣告?"庾文君邊教他寫"製衡"二字邊笑:"治國如養花,雜草要拔,但也不能拔得太乾淨——否則誰來給牡丹當綠葉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禦書房裡的"作業輔導"

要說庾太後最頭疼的事,非輔導小皇帝功課莫屬。某日司馬衍對著《論語》打瞌睡,口水把"君子不器"的"器"字都暈開了。庾文君靈機一動,把奏折堆成小山:"陛下看,這些奏章就像"器"——"

"朕知道!要當君子就不能被奏章困住!"小皇帝興奮地跳起來。

"錯啦!"庾太後用朱筆敲他腦門,""君子不器"是說彆把自己當器物任人擺布。你看這奏章..."她隨手抽出一本:"琅琊太守要修堤壩,這是民生之器;江州刺史要增兵,這是國防之器。為君者要善用萬器,而非不用器。"

說著又翻開戶部賬冊:"就像你昨兒玩的七巧板,單塊隻能當燒火棍,拚好了就是麒麟祥瑞。"小皇帝似懂非懂地點頭,轉頭就把這話複述給太傅,把老夫子感動得老淚縱橫:"太後真乃女中管仲!"

3.後宮裡的"經濟學課堂"

要說庾文君最得意的政績,當屬她發明的"牡丹經濟圈"。某日內廷總管哭訴宮中用度吃緊,她繞著禦花園轉了三圈,突然盯著滿園牡丹拍案:"本宮記得揚州刺史夫人最愛魏紫?"

三個月後,建康貴婦圈掀起"牡丹盲盒"風潮——花匠把不同品種的牡丹幼苗裝在青瓷罐裡,配上庾太後親題的詩簽,一罐竟能賣出十匹絹帛的高價。庾文君還搞起"皇室聯名款":王導家得的是"紫袍金帶",陶侃家收的是"鐵甲紅妝",連禦膳房都開發出牡丹花醬、牡丹香餅等周邊產品。

最絕的是她讓宮人把落花製成"牡丹箋",背麵印著《女誡》金句,美其名曰"花開有時,修身無涯"。這些創收妙招不僅填平了國庫虧空,還讓江東士族心甘情願掏腰包——畢竟誰能拒絕集齊"太後十二詩簽"的誘惑呢?

4.禦前會議的"姑蘇評彈"

處理完正事的庾太後,偶爾也會來點文娛活動。某日她聽說吳郡來了位評彈大家,竟在宣室殿擺開陣勢。當"月兒彎彎照九州"的吳儂軟語響起時,老臣們集體瞳孔地震——自東漢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後,何曾見過太後在朝堂搞文藝彙演?

庾文君卻振振有詞:"當年齊宣王好竽,尚能混個"濫竽充數"的典故。本宮這是"以樂喻政"——"她指著彈詞裡的段落解說:""將軍夜引弓"說的是戍邊要警惕,"阿妹采蓮蓬"講的是民生多艱。各位大人若是聽得打瞌睡..."她突然抄起醒木"啪"地一拍:"明日早朝提前半個時辰!"

這場彆開生麵的"政治課"效果驚人。後來陶侃在荊州練兵時,還真編了首《采蓮曲》當軍歌。而那位評彈藝人更是一戰成名,江湖人稱"禦前琵琶聖手",出場費直接翻了三倍。

5.家族群的"深夜危機"

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庾太後正批閱奏章,忽見兄長庾亮提著食盒求見。打開一看,竟是童年最愛的牡丹酥,瞬間警鈴大作——上次阿兄這般殷勤,還是求她給侄兒安排官職。

"小妹..."庾亮剛開口,庾文君就豎起三根手指:"第一,蘇峻不能動;第二,江州兵權不能碰;第三,禦史台新來的周禦史是王家門生。"見兄長還要爭辯,她突然捧心蹙眉:"哎喲,定是舊疾複發..."嚇得庾亮連聲告退。

待兄長走遠,庾太後立刻召來暗衛:"派人盯著蘇峻大營,再給陶侃將軍送二十車糧草。"轉頭看見偷聽的小皇帝,她狡黠一笑:"陛下記住了,對付自家親戚,得學會"打草驚蛇"與"暗度陳倉"並用。"


最新小说: 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 重生文裡的炮灰學渣路人甲 嫂子,我真是神帝 我演個九千歲,你們說我真閹了? 天眼鑒寶:古玩奇行 鎮天神祖 我靠避凶天賦苟道長生 血之孫吳 讓你當特工,你成特高課課長了? 民國從小混混開始無法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