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是把雙刃劍。
但你要是愛護好、嗬護好,這把劍會是你事業的助力,如果驕傲自滿,對自己降低要求,這把劍必定會傷害到你。
陳卓對此一直有著清晰的認知。
目前各家車企,都非常重視流量和關注度,甚至是話題。
不管是正麵還是負麵,都非常重視這個事情。
在陳卓看來,流量或者關注度,能夠引發大家的議論和討論,但是其中的核心,還是在為產品背書。
產品是重中之重,基於這些才能做好討論和關注度,才能進行更好的進行引導。
流量確實是有正麵和負麵,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
華耀要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不去做一些花裡胡哨的噱頭,才能在流量時代更加的穩固。
這也是陳卓一直在做的事情。
“對了前段時間,我和你說的那件事,了解的如何了?”不再糾結於流量的話題,陳卓便問起了彆的。
說到這個,顧思元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才說道,“目前來說,各大超跑品牌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不過這也要看他們背後資本的雄厚!”
之前陳卓和顧思元探討的,就是關於收購超跑品牌的事宜。
這也是華耀汽車下一步的規劃!
目前來說,華耀汽車已經完成了b級車以下的車輛布局,現在也正式發布了3040萬區間的車型。
而將目光看向超跑品牌,也是華耀想進一步加快自己的步伐,向上發展。
對於汽車製造廠商來說,超跑是他們展示技術實力的象征,對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至關重要。
儘管經濟型家用車的市場效益可能更為可觀,但超跑往往更能吸引公眾目光,提升品牌知名度。
因此,各大汽車廠商紛紛設立超跑生產線,甚至創建獨立的超跑品牌,以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擴大品牌影響力。
超跑在汽車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之所以價格昂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集成了當時最前沿的科技。
曾幾何時,這些超跑品牌在國內的銷量,一直是呈上升趨勢的。
但是現在卻是麵臨著銷量逐漸下滑的窘境。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內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係新能源車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各種超前的技術,紛紛出現在他們的推出的新能源車型上。
雖然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新能源車型,在品牌影響力和品牌曆史文化上,比不過海外那些超豪華品牌。
但是它們的動力、智能科技配置,還有其它的新鮮配置,是這些豪華品牌的燃油車不能給到的。
說句更加直白的話,現在能花費高價購買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用戶,他們與這些超跑品牌的用戶,大部分是重疊的。
可以說他們之前就擁有著這些超跑品牌,但是在進入到新能源時代,他們懷著好奇的心情,入手了國內高端新能源車型,在體驗之後,發現它們確實帶給了不同於燃油超跑的體驗。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各大超跑品牌的客戶也隨之流失,銷量下降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