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充滿活力的紅山村
次日清晨,記者程如詩滿懷著期待與好奇。
她深入村莊,穿梭於百姓之間,進行著一場場深入的采訪。
讓她驚訝不已的是,特種團根據地內竟然還成立了一所學校。
雖然這所學校很簡陋,都不算是正規學校。
這是特種團專門開辟了一塊地方,將村裡所有兒童。
甚至所有願意學習的年輕人都集中起來,教他們讀書認字。
教學內容很是簡單基礎,重在啟蒙,主要是先認字識字。
更令程如詩震撼的是,每當孩子們上課時。
一些閒暇無事的百姓也會自發地圍坐在教室旁,跟著孩子們一起學習認字。
這一幕幕溫馨而又充滿希望的畫麵,讓程如詩深受感動。
她好奇地走向一位正在認真學習的大娘,輕聲問道:
“大娘,您怎麼也跟著小孩們一起讀書認字呢?是不是覺得特彆有意思?”
大娘聞言,嗬嗬一笑,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那當然啦,程記者!
咱們特種團的林團長可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他說以前我們老百姓大多都是文盲,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
現在有條件,我們得好好學習文化,不能再讓下一代重蹈覆轍。
團長還特彆交代我們,種地也需要文化呢,我們的麥子品質這麼好。
隻有學了文化,才能種得更好,產量更高。
而且團長還提到,以後根據地還會建工廠,那時候做工人也一定要認字,能寫會算才行。
團長說,到時候會優先招聘那些認字的老百姓呢。
所以啊,我們整個根據地的百姓們。
隻要有條件、有時間,都會來學校跟著小朋友們一起學習認字,爭取以後能先進工廠呢。
我們這些大人,白天忙著種地或工作。
到了晚上也不忘學習,會讓家裡的小孩當起小老師,教我們認字。
我們一天隻學一個到兩個字,積少成多,我現在已經能認出十幾個字了。
看,我還會寫呢!”
大娘說著,興奮地撿起一根樹枝。
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雖然字跡並不工整,但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完整地表達了她的心聲。
這一幕,讓記者程如詩內心深受觸動。
她萬萬沒想到,這裡的老百姓竟然已經開始了認字學習之旅。
紅村根據地,真是一個充滿奇跡與希望的地方!
她對林楓團長的這一安排,更是充滿了深深的敬佩。
確實,林楓作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軍人。
他深知,抗日戰爭的勝利隻是第一步。
國家貧弱、教育落後的現狀才是未來發展的最大阻礙。
他堅信,教育才是改變國家命運、塑造未來的關鍵。
因此,他充分利用了紅村根據地逃難而來的老師和學生這一寶貴資源。
讓他們發揮所長,不僅為士兵們提供教學,更鼓勵老百姓讀書認字。
為戰後的國家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夜幕降臨。
記者程如詩在根據地老百姓的居住區附近,又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現象:
老百姓們吃完晚飯後,並不急於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