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的官家難得有閒心放下藝術的筆墨,親自伏案批閱奏章。
一人辛勞,十人伺候。
尤其搖扇的宦官,至多盞茶時間就得一換。
因為天氣熱會出汗,會辱了聖駕。
兩位大宦官分侍趙佶左右,端茶遞棗,笑意不絕。
“梁師成,你與王黼於社稷有大功,張覺竟然能與遼、金屢戰,絕對堪比郭藥師之利器。”
瘦弱的宦官,正是繼大宦官楊戩之後的太尉,梁師成。
“陛下慧眼如炬,可惜朝中還有反對之聲。”
趙佶再翻開一奏本,隨意看了兩眼,直接扔到一角。
“朝堂諸公也有各自考量,一件事有各種異議,證明大家都在關注,是好事,隻要不過分。”
嘴上雖然如此說,但趙佶也認為那些反對的人,實在是鼠目寸光。
招降張覺,於國隻有好處,乃他消己長的應敵之策,某些屍位素餐的東西,太不識趣。
就是官家親自下旨後,還有人拿出來說事。
“記得太學學正秦檜也有上疏,言辭之激烈,就差沒把我的聖旨一一駁斥?!”
梁師成躬身,組織語言想對這位古板的學正用些猛料。
“罷了,我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一個學究,酸腐幾句,難道我還要為他而大發雷霆不成?”
趙構自認為是個有胸懷的帝王,說這話更是為了彰顯這一優點。
“官家氣度直超三皇,能納天下。”
胖胖的宦官恭維道。
這位是當今大內總管,李彥,也是大宦官楊戩死後的繼任者。
他與梁師成二人珠聯璧合,在趙佶身邊諂媚妄言,深得官家恩寵,就連宮裡的貴人也要看他二人臉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氣度胸懷?”
趙佶哼了一聲,又換上了無奈的神情。
“我也不過是朝堂那些人的出氣筒而已。”
他倒是有心廢除“與士大夫共治”的祖製,可惜沒那本事。
也是有了眼前二人這般的臂助,官家才能與朝堂對坐說話。
“還是蔡太師在時更輕鬆一些。”
蔡京是他親自命蔡京辭官休退的,如今最懷念蔡京的也是他。
二位宦官不敢接話,這是一個坑,稍不注意便會觸了龍鱗。
當今太宰王黼與蔡京有些政見不一,且王黼才因李良嗣所獻“聯金滅燕”之計而得聖眷,不敢過分得罪。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李良嗣也是遼國舊臣,歸附後得童貫賜名李良嗣,又蒙官家親賜趙氏。
但他居然對張覺歸附一事抱有抗拒之心,直言有悖宋金協定,於國不妥。
已經引起不少人不滿,包括當下殿中的三位。
殿外有小宦官身影晃了晃,李彥告罪移步去門外聽了一陣,帶著古怪的表情回來。
“何事?”
李彥低頭啟奏。
“下麵來報,今日臨晚時分,師師姑娘受了驚擾。”
“何等驚擾?”
李彥頭更低了。
“有膽大妄為者,欲強拉師師姑娘和趙元奴唱曲。”
趙佶笑出聲來。
“那她定是被嚇壞了,待我去瞧瞧。”
轉頭卻陰鷙地對梁師成吩咐起來。
“李良嗣詆毀國策,目無君國,命人罷官削階,流放郴州!”
興以君恩,亡亦如此。
喜歡稗宋反骨仔請大家收藏:()稗宋反骨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