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明的軍隊又沒什麼損失。
朱元璋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自己其他兒子的實力威脅到朱允炆的。
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上位,做了多少事兒?
藍玉馮勝都能毫不猶豫地乾死,不就是為了給朱允炆鋪路嘛。
費勁吧啦地給朱允炆鋪路,朱元璋怎麼可能沒有考慮到自己兒子這一層呢。
以朱元璋的精明,他甚至有可能都考慮過朱允炆削藩的可能性。
隻是他沒想朱允炆這麼心急,才剛上位,就給自己找了一個最難完成的任務。
關鍵他是真的沒那個實力啊。
黃子澄和齊泰有那麼實力嗎,也沒有。
倆人動動嘴皮子倒是還行,真要是想靠著他倆成事兒。
那隻能說朱允炆是想瞎了心了。
所以說黃子澄提議削藩,真的全都是為了大明考慮嗎?
反正朱吾適不這麼認為。
在朱吾適看來,黃子澄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
利益倒是沒多少,但是名聲這種東西,向來都是文人特彆看重的。
尤其是到了大明中後期,那些禦史言官要是不能當庭跟皇帝頂幾句,出去都不好意思大聲說話。
要是能讓皇帝打幾板子,那就更好了。
一個不畏強權的名頭就有了。
很多文官甚至已經到了為了自己的所謂名聲,氣節,已經不顧及百姓死活,朝廷利益了。
朱吾適想著想著就想多了。
本來隻是想著怎麼讓文官花錢,結果最後竟然想到了怎麼改變文官的風氣。
光想著自己的名聲,不乾實事兒,不顧百姓死活,朱吾適非常不喜歡這樣的人。
現代社會那些人為了當官,還知道搞個名字工程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也是勞民傷財啊,但是人家起碼做事兒了吧。
修個路啊,建個花園啊。
雖然可能設計不合理,花了錢沒什麼效果,但是好歹有個東西擺在那裡吧。
大明這些文官倒好,天天屁事兒不乾,就知道跟皇帝唱反調,全靠營銷啊。
想到這裡,朱吾適突然就有了個好主意。
你文官不是喜歡好名聲嗎。
那咱就給你這個好名聲。
朱吾適的想法也很簡單,辦報紙。
然後每期介紹一個文官,從他出生開始,能查到的資料都寫上去。
同時呢,介紹一個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的工匠。
例如,禦使大夫某某某,從小家庭富裕,熟讀四書五經,然後科舉多少名,或者誰舉薦當了官。
提出過什麼建議,被采納的有多少,沒有被采納的又有多少。
另一邊呢,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某某某,從小家境貧寒,自己都差點兒被餓死。
為了有口飯吃,跟隨鐵匠學習打鐵技術。一乾就是三十年,雖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閒,但是依舊食不果腹。
直到他加入了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
他開始潛心鑽研,終於研發出了更好用的農具,百姓種地事半功倍。
又或者某某某,研究出了更科學的育種方法,極大提高了種子的成活率,抗乾旱能力。
畝產都提高了。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