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就是增加一些武將的地位,讓他們可以跟文官抗衡。
而且還是那種幾百年後依舊能抗衡文官的地位。
而不是沒有了戰爭武將就不重要了,沒有話語權了。
這個我還沒想到好辦法。
另外就是給文官內部製造對立,防止他們鐵板一塊。
首先就是出身問題,傳統讀書人出身很固定,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書香門第,極少部分出身寒門。就算是出身寒門,一般也會拜師什麼的,最後大家還是自己人。
我現在主要想的就是這方麵的事。
目前來說,我的想法是,士農工商都可以當官。
這些階級天然就不是一路人,他們同朝為官,肯定是有不同的政治訴求,那就必然做不到鐵板一塊。”
朱元璋稍微一思考,就明白了朱吾適的意思。
人性是不可逆的,現在的讀書人是既得利益者,貿然動他們的利益,反彈太厲害了,大明不一定承受得住。
所以科舉改革不能太冒進。
限製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找一個對手。
就像自己,因為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在旁邊虎視眈眈,所以一刻都不敢鬆懈。
因為要靠著手下的人打仗,所以對手下也非常的優待。
很多時候喝多了甚至跟將領們稱兄道弟的。
可是等到敵人被消滅了,誰還敢跟自己稱兄道弟的。
隻要不讓文官一家獨大,他們就不敢做得太過分。
作為皇帝,就可以起到居中調節的作用。
“沒想到賢弟你還深諳平衡之道啊。”
朱吾適毫不在意地擺擺手。
“多看點兒電視劇小說啥的,是個人都知道了。
最能製衡文官的,那自然就是武將了。
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那武將也製衡不了文官多久。
就是武將地位的降低。
兔死狗烹,鳥儘弓藏。
打仗的時候,文官的作用沒有武將大,所以武將的地位往往比文官要高。
可是等到沒有敵人了,國家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武將的作用大大降低,文官的地位開始凸顯。
大宋武將地位低,嶽飛那樣的大元帥在朝堂上都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大明如果不能吸取教訓,未來必然會重蹈覆轍的。
和平年代,武將地位下降是必然的,那麼想要製衡文官,就不能全靠武將了。
首先是製度上,監察百官的部門必然要有,還不能隻有一個。
禦史大夫監察百官,但是禦史也是文官,說不定就會沆瀣一氣,所以錦衣衛肯定是不能沒有的。
要我說乾脆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儘量用一些沒有背景的人。
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接受對官員的舉報,然後負責調查。
至於誰來舉報,肯定不能光指望百姓,這個時候錦衣衛就派上用場了。”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