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辯論陳皓是非忠奸則分成了兩大派。
其中之一,全部都是由士族組成的,毫無疑問都認為陳皓是國之巨賊。
而另一派,則是因為本身即是寒門,所以並不這麼以為。
而這其中有兩個代表人物。
士族一方的代表人物便是一名手持羽扇,身著白袍的年輕士子。
此人複姓諸葛,其名為亮號臥龍。
而一人便是因為少時在家犯下過錯,遊曆至襄陽的青年,姓徐,名庶,字單福。
當然有讚成,有反對就還有中立。
在兩派人中間,還有一個長相十分不出眾,身材有些矮小麵色發黑頭發稀疏的少年。
少年聽著兩方激烈的辯論,不以為然自顧自的在看著地上的螞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青年姓龐,名統,號鳳雛。
雖然才學出眾,但是因為長相原因,則很少有人願意和龐統玩。
大多是喜歡諸葛亮那種翩翩書生。
所以龐統的身影略顯孤單。
寒風漸涼,可此時水鏡山莊當中的辯論卻是越來越激烈。
以諸葛亮等人為首的士族子弟抨擊陳皓名為漢臣,實為漢賊,亂臣之心昭然若揭。
而以徐庶為首的寒門子弟則是認為陳皓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麵,使得大漢王朝四百年選拔官員的製度被動搖。
使得寒門士子有了上升之路。
“孔明,你說陳皓名為漢臣,實為漢賊,那好,那我問你,當初董卓禍亂京師,無數朝臣敢怒不敢言,十八路諸侯彙聚酸棗卻遲遲不出兵,還不是燕王舉義軍突破大穀關,拯救百姓於水火!”
一身青袍腰間懸掛著一柄寶劍身高八尺的徐庶腰杆挺的筆直正在奮力的幫助陳皓爭辯。
而在徐庶的對麵,便是那手持羽扇,身著白袍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身材不比徐庶,但眼中當中的那股傲然仿佛並沒有將徐庶放在眼中。
輕搖羽扇的諸葛亮臉上表情平淡,但言辭卻十分的鋒利。
“陳賊是領兵對抗董卓不假,但他真的是為了大漢?而非他自己?”
諸葛亮環視四周。
院落當中上百名的世子都將目光集中在了諸葛亮的身上。
而站在諸葛亮對麵的徐庶在聽到諸葛亮這話之後不禁皺眉。
“陳賊領兵進入洛陽,名為剿賊,實則還不是為了三輔之地的財富和人口?”諸葛亮站在長中央大聲說道:“當初陳賊麾下隻有幽州和半個冀州,治下人口稀少,兵少將寡,財力薄弱。”
“若非陳賊借助三輔之地的錢糧還有人口快速發展,又如何能在官渡一戰戰勝袁氏還有十幾路諸侯?”諸葛亮在原地轉了一圈之後,最終看向了徐庶。
“燕王是有一定原因為了三輔之地的財富,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覺得燕王的做法有何錯誤。”
徐庶據理力爭的說到:“若非燕王,那三輔之地早被董賊洗劫一空,百姓從洛陽遷徙至長安,不知道路上要死傷多少。”
“而燕王在戰勝袁氏匡扶漢室之後,又將百姓遷徙回來,百姓且無怨言,燕王有何罪呼?”
徐庶的話得到了很多寒門世子的支持。
而更多的則是士族士子的鄙視。
“嗬嗬,笑話。”
諸葛亮輕笑一聲說到:“偷就是偷,難道因為他偷了東西之後又換回來了那就不叫偷了?”
“沒錯,孔明說的對,陳皓就是小偷,他不光偷三輔之地的財富,他還要偷大漢的天下!”
“對,陳賊一日不死,大漢永無寧日,四百年的漢室王朝,怕是要就此落入陳賊之手!”
諸葛亮身後的眾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好舉著手的樣子就恨不得要親自去討伐陳皓一樣。
“諸葛亮,孰是孰非終究會有定論,你說了不算,我一樣說了不算,千年之後,自有後人評定!”徐庶絲毫沒有因為士子們的呼喊而退讓。
如果此時讓陳皓看到徐庶還有諸葛亮因為他爭論的這一幕,他一定會很對不起兩人。
若不是他這隻鯤鵬振翅的力量,諸葛亮和徐庶本應當為好友。
可因為陳皓的到來,這對本應該是好友的同學因為不同的意見竟然站在了對立的位置上。
陳皓給了寒門士子一條出路,便是天下寒門士子的恩人。
而同時,陳皓將屬於士族的蛋糕分割出去了一大塊,便是士族的仇人。
最終使得兩人走上了對立之路。
然而在諸葛亮和徐庶對立的中間,還有少數人選擇的是中立。
比如皮膚黝黑,身材有些矮小的龐統,還有龐統身邊有一個和他差不多高,但是卻生著一雙藍眼睛的同齡人。
“士元,你說究竟是孔明說的對,還是單福說的對?”
站在龐統身後,略微靠後一些的那名學子問道。
龐統回頭看了看站在他身後,似乎和自己一樣孤單的學子。
這名學子自稱姓黃,小名阿醜。
龐統小的時候在沒有子的時候,因為長相很醜,所以也被稱之為阿醜。
正是因為這樣,龐統覺得兩人很有緣分,所以才帶著這名姓黃的學子一起玩。
不然以龐統的驕傲,絕對是不屑與旁人為伍的。
聽聞阿醜的話,龐統搖了搖搖頭。
“不知道?”阿醜問道。
“不是不知道,是不關心,陳皓對又如何,錯又如何?”
喜歡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請大家收藏:()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