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會員,向北的認識很理想化。入會之初,他沒有想入會是為了“通過這個會而或那個盟去謀得什麼地位和利益”。入會之後,他也沒有想通過這個會而或那個盟去求取什麼地位和利益。
為什麼要入會入盟呢?
加入一個組織是為了在精神上有一個家,這是向北原先說過的一句話。
這,大概就是向北平日裡口中所吐露過的那個關於“信仰之力量”的理解。
可是,現在的向北因為他自己至死都不認同的原因,被取消了會員資格。雖然,他還堅持著自我,雖然他也還在心中認定他自己仍然還是會員,仍然還是一個很優秀的會員。
很久之前,他看過一篇文章,文章裡麵說:
很久之前,聽到一首歌的歌詞叫:《沒有人敢動,你還敢動什麼?》。我一度感慨的想,這個詞寫的多好啊!是啊,這不是就是在說我嗎?被生活綁架,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敢生病、不敢離職、不敢起身說走就走去旅遊、不敢莫名衝動的做一回隔壁老王。哪怕在網上用筆杆子開飛機呢,現實生活中但凡碰見個消費品一般的妹子,唯一的感覺就隻是:不敢動,絕對的不敢動!
結果後來發現,人家歌詞是《沒有人感動,你在感動什麼?》……咦,想想這不還是說的是我嗎?自己活的不倫不類,卻總是為與生活抗爭的人們呐喊加油;自己已經平凡如草芥,但又永遠為平凡的英雄和落魄的勇士舉杯狂歡。
沒有人感動於你的生活,沒有人感動於你的感受。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依然不敢動,但還能感動。我還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回看人生中自己那些“看似好笑,實則也好笑的所有愚蠢”的感動……也許,這很幼稚,但卻都無不證明著,一個熱血的、獨特的我,在品嘗了人生百苦之後,還依然鮮活的活著。
於是,我感動於自己為阿瑙締造的人設,感動於自己拚湊出來的那些畫麵……
是呀,沒有人感動,你在感動什麼?
是呀,沒有人感動,我在感動什麼呢?
或許,正如文章裡說的“沒有人感動於你的生活,沒有人感動於你的感受。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依然不敢動,但還能感動”的這樣:
我在感動自己“還能感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像繼《地球脈動2》與《藍色星球2》之後,bbc自然曆史紀錄片首次以大洲視角,觀察百萬年前的大陸分裂漂移所造就的七個大洲上的獨特景觀和故事為媒,推出的聚焦了各個大洲上多種多樣野生動物之間生命故事之世界自然紀錄片《一顆星球:七個世界》中,講到的美洲豹這樣:
當受傷、落魄的美洲豹,找回了堅毅的精神,它便表現得:就連失敗也變得可以接受。
於是,他開始感動於自己為自己締造的人設!
於是,他在感動自己還能感動!
於是,他在找回了堅毅的精神之後,那些失敗,甚至是那些委屈和被騙、被利用、被恩將仇報等等帶給他的不堪,也是開始在他那兒變得可以接受了!
於是,因為有了並將繼續擁有連綿不斷的人設,然後,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新圈子。
於是,因為有了感動並將繼續被感動下去,然後,他發現自己的信仰而或精神力量在重新塑造,而或有新的產生和加持。
於是,他開始發現自己不再執著,並在不經意間對有些事和人,不再如原先那般怨憤,甚至是如原先那般仇恨了。
開始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有了對某些事、某些東西和對某些時候的那些人的原諒了……
現在,他常常拿二十多年前從書上看來的這句話安慰自己,那就是“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雖然它不儘正確”。
他也拿“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雖然它不儘正確”這句話去安慰旁人,特彆是拿它去安慰他的語秋。
是呀,既然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那麼,麵對那些己之遇見的不認同、不看好,甚至是很不喜歡、很討厭、很不爽的人、事、物……你又去埋怨它什麼、怨恨它什麼呢?
是呀,既然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那麼向北他自己遭遇的,包括過去“跑下來”的,甚至是現在正在“跑”和將來可能會再一次遭遇上的那些個不好、不甘、難堪,也得慢慢地放下了。
是呀,既然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那麼向北他被除了名,沒了籍,甚至是被清退出了朋友群,直至“出圈了”,也應當是合理的。
世間萬像,什麼樣的會沒有呢……
所以,那就孤獨唄,因為按照存在的便是合理的說法,就連孤獨的存在它原本也是合理的。
所以,那就孤獨吧!況誰又不曾經曆和不會經曆孤獨呢?
人生很漫長,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滿著變數,有時候我們忽視了很多,有時候我們往往把錯的當成了對的。一切的一切隻有當大夢初醒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精彩,世間的萬物於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日子裡的每一個時段都有它獨自的精彩,即便是如枯黃的葉子在掉落時前夜。
喜歡孤獨,喜歡一個人在角落裡獨自生活,看看腳下的路,望望頭上的天,向北覺得它們也都有生命,並都已成為了可以和他交心談心的朋友,而且成為了兩相愉悅的那種朋友。
他喜歡這樣的獨自生活,正如他一直以來都喜歡獨自出遊去看風景、聽故事一樣,什麼時候去,又什麼時候走,全都由他自己來做決定。
人言,大唐詩仙李白是孤獨的,所以有了唐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樣的高度和繁榮。
人言,大唐詩聖杜甫也是孤獨的,所以有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儘長江滾滾來”之詠歎和也曾淚如雨下,春夜獨坐,一臉愁容的說:“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之與天地之對話。
人言,寫出《紅樓夢》的曹雪芹也是孤獨且還孤苦的,因為沒有家道中落,沒有他自己“慢吟淺唱,獨自一人,在蜀山裡上下求索,苦思冥想,千回百轉,然後守著孤燈”創作,何以能創作出《紅樓夢》而流芳百世來?
人言,越是學者,愈是思彆人非所思,想彆人非所想,然後絕地逢生,獨劈其徑,走出他的自己的路來。
在走出那條路的路上,或許有人不理解,或許更有很多人對之有不三不四的,難以入聽的說法……但,站在思想的頂峰,高處都尚且不勝寒,立在頂峰它又怎能不孤獨呢?但,因為有孤獨之源於思想的緣故,如果它有了思想的加持,它又哪裡會有什麼真正的孤獨?如若是有,那麼向北他願百年孤獨、孤獨百年。
人生,何處不孤獨?
看:“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有孤獨。
聽:“秋風蕭蕭,落葉飄零”是孤獨。
意:“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也孤獨。
想:“獨在異鄉為異客”是孤獨!
世人詠“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而歎這避世的孤獨。
世人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而歎這情愛的孤獨。
世人誦“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而歎那仕途路上之孤獨……
品《百年孤獨》:
人言,當你回過頭再去體會十來歲時所感悟的寂寞與孤獨時,你發現早已無法感同身受。以前,總覺得孤獨是可恥的,所以喜歡月圓勝過月缺,喜歡團聚勝過分離,喜歡熱鬨勝過獨處。不知從何時起,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獨,也越來越習慣孤獨,有人喜歡把這種變化理解為成長的悲哀,但你並未這麼覺得。人生而孤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脫離母體的那刻起,已注定背負一生孤獨。隻是人在不同的時間段,對孤獨的理解不同,體會到的孤獨感不同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多情之人覺得缺乏情愛是孤獨。
驕傲之人覺得缺乏欣賞是孤獨。
自大之人覺得缺少對手是孤獨……
人言,當說起孤獨時,你在想什麼?很多時候孤獨是一個貶義詞,代表著不合群、落魄與失敗。事實上,孤獨無關於它所處的場地、狀態與成敗,孤獨更多的是對“心”與“靈魂”的拷問。
不要懼怕孤獨,因為擺脫了彆人的目光和社會的掣肘,才能算是找到了最真實的自己。也不要害怕孤獨,因為孤獨是永恒常態,愉悅的學會與孤獨相處,才更有利於成長。
人言,孤獨與喧囂一樣讓人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難以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岀個人的思想世界,人生它縱然有萬般孤獨,那又有何妨?慢慢的,慢慢的,肉體的世界可能在悄褪,但思想的世界卻可能將迎娶盛開的花。回望這些天在東山之巔坐過的那張墨黑的藤椅,向北的耳際有響起中國現代詩人、新月派代表人物徐誌摩的《難得》:
難得,夜這般清靜,
難得,爐火這般的溫,
更是難得,無言的相對,
一雙寂寞的靈魂!
也不必籌營,也不必評論,
更沒有虛驕,猜意與嫌憎,
隻靜靜的坐對著一爐火,
隻靜靜的默數遠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潤你乾裂的口唇;
你添幾塊煤,朋友,
一爐的紅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們方知珍重難得的爐薪;
在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結了少數同情的心!
《難得》之聲未絕,向北提腳往山下走……
一路拾階往山下走,迎麵撞上“落魄與失敗”等方麵的連綿不絕的喧囂聲浪,向北卻變得鬥誌越發高漲……通過於心、於靈魂深處的拷問,開始向那聲浪撲將,恰如“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他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然後,一個人去與天地對話,且還能把四季尋訪,當然還有去相思那個就在彼岸卻見不著的她……
喜歡我回來時她卻走了請大家收藏:()我回來時她卻走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