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見字如晤!
來信已收到。信中,要我把李白的完整詩給你說說和順便把網上的經典版寫給你,所以,我便在信的開頭去說及你信中說及的這個事兒了。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可我,樹深時霧起,海深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兩句話,時下可真是火遍了朋友圈和抖音,成為網紅用語。但句話的源頭,卻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詩仙”李白之口。李白原詩如下: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觀奇書、好神仙、好遠遊;十八歲入山問道。這是現存李白最早的一首詩,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蓋是時所作。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首聯寫進山第一程,有人登山,所以引起了犬叫聲,側麵說出山的寂靜;而途中所見除了有潺潺流水,還有帶著露水的桃花綻放,即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符合道士的居住環境,也說明上山的時間很早。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頷聯寫進山第二程,因為走到山的深處,所以還能時不時看到鹿的身影,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頸聯寫進山第三程,翠綠的野竹穿破青色的雲靄,清澈的飛泉如白練般垂掛於碧綠的峰巒之間。這兩句從遠處落腳,可見已經登頂,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分”字寫出了野竹的青翠,與周邊的青靄形成對比;“掛”字則寫出了遠觀時白色飛泉與翠綠山峰之間的相映成趣。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尾聯則直抒胸臆,因為訪道士不遇,所以悵然若失,滿心愁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錯覺?生活中真正念念不忘的其實是些無目的間得到的東西。偶然吃到的食物,某次意外的邂逅,看似無用的愛好,還有兒時簡單的快樂。
讓點點滴滴的美好安慰整個人生
李白出川時,曾說了一句特彆豪氣的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大意就是要向世界宣告:我李白要出山了。但後來的事,我們也都知道,四十歲時的李白,終於成了大唐皇帝的近臣,可惜,人家隻拿他當歌功頌德的金絲雀。看似理想達成,卻是人生最狼狽的孤獨。低眉折腰過安逸生活?他寧願一生快意山水間。賜金放還後,踏上漫遊的旅途。此後的李白,尋仙仿山,與杜甫,高適等人結交同遊,寫出了一篇篇驚世之作。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那樣,有遺憾,但人生不虛此行。就像我們的人生,都曾在生活裡驚慌失措,總會遇到求而不得,但一路走來,莫要虛度,總有一處美好,可以將自己救贖。
像不到四十,頭發全白的歐陽修,被貶滁州期間,蒔花弄草,寄情山水,醉翁亭裡譜寫出千年佳話。像餘秀華,曾是一位農婦、腦癱患者,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她唯一的愛好就是在田野間寫些詩歌,她在詩歌裡釋放自己,抵禦命運不公帶給她的傷害。後來,她出了三本個人詩集、在北大開講、赴美交流、登央視舞台,被譽為“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
泰戈爾說:“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即便你向空穀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回音。”
生活的美好,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靜下心,慢慢走,世間美好會與你相遇。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
時間染白了我們的青絲,歲月讓我們嘗遍孤獨。李白的孤獨是“舉杯邀明月”。柳宗元的孤獨是“獨釣寒江雪”。林語堂說,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品味孤獨的時候,你會站在塵世喧囂外,多少熱鬨,都與你無關,世人皆醉我獨醒。而李清照,則是情到深處人孤獨。
人說: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可實際,林深時起霧,海藍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但終究,鹿踏霧而來,鯨隨浪而湧,便可見鹿,見鯨,唯獨不見你……
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天地給眾生太多美好的東西了,這才讓眾生能夠在這令人絕望的生活裡,興高采烈地活著。倘若你覺得累了,就先忘記工作煩惱,在某個清晨早早起床,出去走走,看陽光灑落大地,聽鳥兒叫醒萬物,生活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今天是個好天氣,明天是個好天氣,也許接下來每一天都會是好天氣,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開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說: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可實際:林深時霧起,海藍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但終究:鹿踏霧而來,鯨隨浪而湧。你沒回頭又怎知我不在。風吹深林霧,海映晴空藍,你喚我夢醒,便可見鹿見鯨,亦見你。
詩中李白用”樹深“一詞,是高級的「委婉」表達。指作者在山上行進,一樹一樹地穿越,慢慢行到了深處。爬過山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情景,這是一個非常有畫麵感的過程。
而網友改編過的”林深“當然不能體現出”樹深“的那種意境,它讓人感受到的直接是結果。
前兩年的熱播劇《林深見鹿》一開局,便是靳東飾演的林紹濤和李小冉飾演的簡艾就離婚了。然後狗血的是到了故事的最後卻是林紹濤和簡艾各自找回了開啟幸福感知的鑰匙,各自往各自的感知裡添加了自己缺失的味道,再然後複合了。它聚焦了中年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與酸甜苦辣,男女主在離婚之後又再次相愛了的曆程。
相比較於“林深”,我更喜歡李白詩中的“樹深”。因為“林深”更像是置身於事外般的觀感而或總結,而“樹深”則更像是身臨其境中的一樹一樹地穿越,是體驗,是過程,是感同身受和同頻共振。所以,我更傾向於用“而見到你,就是說知道你的好,是經過許多不切實際的選擇之後”這個版本,去理解“林深時見鹿”,就誠如熱播劇《《林深見鹿》》中男女主在離婚之後又再次相愛了的曆程一樣。
這次隨信寄去的有判決書第一頁的圖片,裡麵的戶籍住址為“桂州省銅人市小江區錦江南路378號2單元附8號”,要注意查收。
至於女兒高考專業填報的事,我的意見也是首選法律。當然,我也有動過讓她報考飛行員專業的念頭,但是話一出口,她就顯得很不高興了,所以到了最後就沒再往那方麵想了。飛行員專業,
特彆是女飛行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一經錄取,便是鐵飯碗,且還免學費。當然,今年有沒有航空公司招女飛行員也說不準,因為女兒不願意,所以我也沒再去跟與航天航空大學裡有聯係的老師谘詢了。
信裡說到女兒有想報考曆史專業和考讀書法博士的事兒,那也不是不可以,如若在去到大學後,學校裡有那方麵的專業,我會動員女兒兼讀。凡正,去到大學後,女兒得攻讀兩個甚至三個專業,雖然那樣我得考慮怎麼去供給女兒在大學期間兩到三倍的學費。
馬上就要高考了,一直以來,我都不在女兒麵前跟旁人說及女兒學習成績的事,也從不直接問她學習成績的事,誠如我在學校“百日誓師大會”上對她們班同學的寄語:“衝吧,坡頂就在那裡;笑吧,燦爛就在百日後!”,我對女兒的期許就是她每天都能有笑和笑著度過高中。
這封信之後,可能得有段時間才能給你寫信了。因為,高考的即將來臨和高考後的一係列事,都需要我們去認真對待。我知道你跟我的感受會是一樣的,但是?所以我想一切等有了結果之後,再在信裡和肯定會去考慮的視頻會見裡去跟你一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