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穀縣?晉王倒是謹慎。”
趙暮雲看著回信,淡淡一笑,“準了。就讓二叔去吧!他熟悉貨物情況。”
“姿態也要放低些,我們是去求人的。”
“首要目標,是換取藥材和生鐵,尤其是硫磺和硝石,有多少要多少。”
“其次,試探晉王軍糧情況,若有可能,用我們的‘好東西’,換他點糧食回來。”
“趙頭,除了細鹽,我們哪有還有什麼好東西?”
韓忠一愣。
趙暮雲指了指牆角堆放著黑乎乎的圓柱體:“那就是我們的‘好東西’,延州契吳山春季就開始生產的‘蜂窩煤’。”
原來早在趙暮雲還是銀州都尉的時候,王鐵柱在延州發現了煤礦。
趙暮雲因此與延州都尉杜威進行了一些利益交換,拿下了契吳山的煤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半年來,煤礦不斷開采挖掘,存儲了大量煤炭。
除了用於鐵匠作坊和其它生產作坊使用外,趙暮雲便讓煤礦工人生產蜂窩煤,隻等秋冬一到,用於取暖。
因此,就在立秋剛過,延州這邊就將蜂窩煤大量送到了朔州、銀、夏、蔚各州。
要知道朔州的冬天,氣溫可低到零下二三十度,比起更耐寒的北狄人來說,大胤人承受不了這麼冷的天氣。
彆說打仗,要是沒有采暖,凍死人是常見的。
現在有了蜂窩煤取暖,將士和百姓凍死的現象大大降低。
當然,趙暮雲也著重交代室內燒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風,防止沒煤氣中毒。
“另外!”
趙暮雲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讓趙文‘不經意’地透露一點,就說朔州軍之所以能撐到現在,多虧了之前我遺留下的一些奇思異想,製作了些守城利器。”
“可惜材料難尋,工匠也死傷殆儘了。”
他要故意示弱,並向晉王拋出誘餌。
數日後,嵐穀縣。
這座位於忻州的小城突然熱鬨起來。
雙方士兵壁壘分明,氣氛微妙。
趙文帶著十餘名護衛,押著幾輛大車如期而至。
晉王方麵則派來了一位精明的文官和一位麵色倨傲的武將。
互市談判在緊張試探中開始。
趙文謹記趙暮雲的吩咐,表現得如同一個為生存苦苦掙紮的校尉府官員,對晉王方麵的諸多限製和壓價似乎無可奈何。
但在關鍵物資如硫磺和硝石上卻寸步不讓,甚至願意用帶來的所有“蜂窩煤”和羊皮溢價交換。
當蜂窩煤引燃之後,通紅的煤球發出暖洋洋的火光,晉王這邊的人不由自主伸出手來烤火,感受這份溫暖。
他們當即明白這個黑乎乎的東西在冬天意味著什麼。
談判間隙,趙文故意唉聲歎氣地抱怨當文官不容易,相當懷念趙暮雲在的日子。
又不小心說漏嘴幾句關於“會響的鐵疙瘩”製作如何不易,需要“精鐵”“巧匠”雲雲。
隨即又仿佛意識到失言,趕緊閉嘴。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晉王這邊的文官武將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暗自動容。
最終,第一筆互市竟意外順利。
朔州用“蜂窩煤”、羊皮、細鹽,換回了一批急需的藥材和數量可觀的硫磺、硝石,甚至還有少量晉王“慷慨”贈予的陳糧。
晉王糧草雖緊,但拿出一點陳糧換取烈酒和打探消息,在他看來是劃算的。
趙文毫不客氣收下,並“千恩萬謝”地帶著物資返回朔州。
而關於朔州依仗“趙暮雲遺留巧思”製造守城利器、但如今缺乏工匠和材料的消息,也迅速被報給了晉王。
“果然如此!”
晉王拊掌,自以為窺破了真相,“趙暮雲確已死了!朔州不過是靠著一點遺澤在苟延殘喘!那利器雖好,卻難以複製!”
他對朔州的戒心頓時降低了不少,貪念卻又升起:“若能得到那些巧思的圖紙和工匠…”
他再次修書一封給韓忠,語氣親切了許多。
表示願加大互市力度,甚至可以提供更多鐵料和工匠。
但希望朔州能“分享”一些守城利器的製作經驗,以共同驅逐韃子雲雲。
喜歡亂世邊軍一小卒請大家收藏:()亂世邊軍一小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