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寫道:“凡事雖天定,人心實主持。道家修性命,佛氏重悲慈。儒者立名教,各行各所宜。但願世間人,唯善即為師。”
龍華會的眾仙友聽了鐵拐李講述下界之事。張果老說:“照這麼看來,隻怕仇怨會越結越深。”漢鐘離則說:“凡事看似人為,實則有天數在其中,我們也隻能順其自然,等事情到了那一步再說。”於是,眾仙友擺下豐盛的酒菜,請鐵拐李入席。大家儘情暢飲後才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安樂之處,這裡暫且不表。
再說黃發道人,自從住進楊尚書府中,便一心教習楊思文武藝法術,就等著他學藝精通後,一起去找呂純陽報仇雪恨。楊思文本是趙元帥轉世,投身六道輪回後,迷失了自己的靈明本性。自從服下黃發道人給的兩顆丹藥後,他不僅雙臂擁有千斤之力,還具備降龍伏虎的本領,心地也變得異常通透。他將黃發道人所教的各種武藝都學會了,甚至連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等各類法術也都有所掌握。
時光飛逝,黃發道人不知不覺已經在楊尚書的花園裡住了整整三年。這天恰逢中秋佳節,老尚書知道兒子武藝法術都已學成,心裡十分高興,早早便吩咐廚房準備了一桌極為豐盛的素齋,宴請黃發道人。不一會兒,家人就把素筵擺好了,菜品十分豐富。你看那桌上,鴛鴦形狀的糕點、精美的糖果先擺放著,接著是方勝和金錢形狀的茶點。野芹菜和自家種的莧菜,小盤疊著大盤,雪藕和胡桃等乾果與水果接連擺放。圓饅頭一層層摞起來像寶塔,長蒸卷一路路排列好似仙橋。獻上折葵和采菲作為菜肴,還有像佳人手指般尖細的糕點,清香可口;像美女嘴唇般紅嫩的櫻桃,味道奇異,值得品嘗。石上的花朵既嬌豔又脆嫩,木耳雖看起來瘦小,卻十分美味。蕨薇儘顯首陽山上的高潔,蓴菜儘顯秋湖的鮮美。菜肴清淡養心,仿佛沒有沾染一絲煙火氣;味道酸鹹適宜,真可謂是經過精心調配。
楊尚書請黃發道人坐上座,父子二人在主位相陪。酒席間,大家談起武藝法術之事。老尚書說:“吾兒多虧道長悉心教導,如今學業有成,真是感激不儘。”黃發道人說:“老尚書不必客氣。這也是令公子根基深厚、聰明過人,才能有如此成就。”老尚書接著說:“現在吾兒雖然武藝精湛、法術精通,但恐怕還不是呂純陽的對手。倘若要去找他報仇,還得另外請兵將相助,或許才能製服他。”黃發道人說:“老尚書不必憂心。我覺得那呂純陽雖然有些法力,但也沒什麼可怕的。之前他斬殺了貧道的師父黃龍真人,又用計害死我師兄青龍侍者,還有三位師兄也被他收伏,此仇不報,我終日耿耿於懷,怎會與他善罷甘休。如今思文武藝法術樣樣精通,我打算明天前往東海,與各位龍王商議,調動人馬,前往蓬萊山,與呂純陽一決高下。四海龍王之前因為黃龍真人的事,已經與呂純陽結下深仇,想必一定會答應起兵相助,不替我師父報仇,他們絕不會甘心。”楊思文說:“師父說得極是。將來興兵之時,徒兒一定領兵先行。隻是這花牡丹之事,徒兒近日探知,她就是白牡丹轉世到花家。她前世本是呂純陽的妻子,我們現在不如先到花家山,把花牡丹搶回來,報昔日娶親時受辱之仇。呂純陽要是得知花牡丹被我們搶走,必定會前來尋找,那時我們設下四麵埋伏,看他還能往哪裡逃。”老尚書說:“吾兒所言有理,還望道長多多相助,好洗雪往日的恥辱。”黃發道人說:“貧道自當幫忙。”於是三人歡呼暢飲,一直喝到深夜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楊思文就起床了。因為昨天提到花牡丹,勾起了他往日的相思病,一整夜都沒睡著,恨不得馬上把花牡丹搶回來才稱心如意,所以起得特彆早。他梳洗完畢後,來到花園,走進師父房內,見黃發道人還沒起床。黃發道人昨晚多喝了幾杯酒,所以還在睡夢中。楊思文心想不能驚擾師父,便獨自一人來到兵器房,取了一把赤銅大刀,走到花園寬敞的地方,演練起來。這時,黃發道人已經起身洗漱完畢,家人告訴他楊公子來過了。黃發道人問:“公子現在在哪裡?”家人說:“公子在兵器房拿了一把大刀,正在園子裡操練呢。”黃發道人聽後,隨便吃了些點心,慢悠悠地走到操練的地方。隻見楊思文正在施展神功,把那把赤銅大刀舞得呼呼作響。黃發道人看在眼裡,心中暗自讚歎:“有如此武藝,與人交鋒對陣,何愁不勝。”楊思文練完刀法,麵不改色、氣不喘氣。他抬頭一看,見師父走了過來,連忙放下刀說:“師父,小弟子承蒙您指點,不知這刀法還有什麼破綻嗎?”黃發道人說:“你現在刀法使得很不錯,我們先到亭子裡休息一下吧。”於是楊思文跟著黃發道人來到亭子。
家人送上茶,師徒二人剛坐下,老尚書就從裡麵走了出來,黃發道人連忙起身相迎。大家重新入座,閒聊了一會兒。老尚書又提起花家山的事,黃發道人說:“這件事算起來已經過去三年了。我們不妨先派一個可靠的人,去花家山打探一下他們近來的情況。等他回來彙報後,我們再行動。要是貿然前去,恐怕會有閃失,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老尚書說:“道長說得有理。”接著問楊思文,派誰去打探合適。楊思文說:“孩兒覺得楊祿年紀雖輕,但做事可靠,而且伶俐機警,還懂一些武藝。”於是吩咐家人:“到外麵把楊祿叫到花園來,就說老爺有要緊事找他。”家人領命,跑到外麵找到楊祿,說:“老爺有要緊事,讓你快點過去,在花園等你呢。”楊祿早上起來先喝了幾杯茶,不緊不慢地說:“一大早的,能有什麼要緊事,這麼大呼小叫的。”家人說:“我也不知道什麼事,你快點去吧。”楊祿又喝了一杯茶,才跟著家人走進花園。來到賞荷亭,隻見黃發道人、楊尚書和楊公子都在,楊祿上前向楊尚書請安,問道:“不知老爺找小人有什麼事?”楊尚書說:“叫你來不為彆的,你也知道公子當年娶親時受了花家的侮辱,這件事快過去三年了。當年曾派人去抓花錦,聽說那裡的房屋都變成了深潭,知道是呂純陽施的法,所以就沒再追究。我想你去過花家,今天派你去花家山,看看他家現在是什麼情況,回來告訴我們,我們再想辦法報仇。”楊祿聽了老尚書的話,答應道:“知道了。”隨即走出花園,飽餐了一頓後才出發。
花家山離洛陽不過三四十裡地,楊祿年輕力壯,不到三四個小時就到了。他四處張望,沒看到什麼房舍,果然隻有一座深潭,潭水碧綠幽深。他心想,這呂純陽的法術果然厲害,那麼大的房屋怎麼都變成深潭了。怪不得人們說仙家有移山填海的本事。常言說:“眼見方為實,傳言未必真。”今天親眼所見,才知道這話不假。他又到附近人家打聽,大家都說花家的人不知去了哪裡,前年還在山上的尼庵修行,可近來尼庵被火燒了,花家的人也全都沒了蹤影。楊祿聽了鄰居的話,親自上山查看,果然看到一座尼庵被燒得七零八落,梁斷棟摧。看到這般情景,他隻好下山,跑回府中,把情況告訴了楊尚書。老尚書聽了楊祿的彙報,心中十分惱怒。至於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