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舉起劍要殺張遼的時候,劉備趕忙伸手攀住他的胳膊,關羽則“撲通”一聲跪在曹操麵前。劉備急切地說道:“像張遼這樣赤膽忠心的人,正應該留下來為我們所用啊。”關羽也接著說道:“關某向來知道文遠張遼字文遠)是忠義之士,我願用自己的性命來擔保他。”曹操聽後,把劍一扔,笑著說:“我也知道文遠忠義,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說完,他親自上前解開張遼身上的繩索,還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張遼披上,邀請他坐到上座。張遼被曹操的誠意所感動,於是歸降了。曹操任命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派他去招安臧霸。臧霸聽說呂布已死,張遼也投降了,便帶著本部兵馬前來歸降,曹操重重地賞賜了他。臧霸又招安了孫觀、吳敦、尹禮,隻有昌豨不肯歸順。曹操封臧霸為琅琊相,給孫觀等人也都加了官職,讓他們鎮守青州、徐州沿海地區,之後把呂布的妻女帶回許都。曹操大賞三軍,拔營班師回朝。
大軍路過徐州時,百姓們紛紛焚香,站在道路兩旁,懇請劉備留下來擔任徐州牧。曹操回應說:“劉使君功勞很大,等麵見天子受封爵位之後,再回來也不遲。”百姓們聽後叩謝。曹操叫來車騎將軍車胄,讓他暫時管理徐州事務。曹操大軍回到許昌,對出征的人員進行封賞,安排劉備在相府附近的宅院住下。
第二天,漢獻帝上朝理政,曹操上表奏明劉備的軍功,帶著劉備去拜見獻帝。劉備身著朝服,在宮殿前的台階下恭敬叩拜。獻帝宣他上殿,問道:“你的祖上是何人?”劉備恭敬地回奏:“臣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的玄孫,劉雄的孫子,劉弘的兒子。”獻帝讓人取來宗族世譜查看,命令宗正卿宣讀: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是中山靖王劉勝。劉勝生陸城亭侯劉貞。劉貞生沛侯劉昂。劉昂生漳侯劉祿。劉祿生沂水侯劉戀。劉戀生欽陽侯劉英。劉英生安國侯劉建。劉建生廣陵侯劉哀。劉哀生膠水侯劉憲。劉憲生祖邑侯劉舒。劉舒生祁陽侯劉誼。劉誼生原澤侯劉必。劉必生潁川侯劉達。劉達生豐靈侯劉不疑。劉不疑生濟川侯劉惠。劉惠生東郡範令劉雄。劉雄生劉弘。劉弘沒有為官。劉備就是劉弘的兒子。
獻帝按照世譜排列,發現劉備竟是自己的叔叔。獻帝十分高興,把劉備請進偏殿,以叔侄之禮相待。獻帝暗自思量:“曹操把持朝政,國家大事都不由我做主,如今得到劉備這位英雄皇叔,我可有幫手了!”於是封劉備為左將軍、宜城亭侯。設宴款待之後,劉備謝恩退朝,從此人們都稱他為劉皇叔。
曹操回到府中,荀彧等一班謀士前來拜見,說:“天子認劉備為皇叔,恐怕對明公您沒什麼好處。”曹操說:“他既然認了皇叔身份,我就用天子的詔令驅使他,他就更不敢不服了。況且我把他留在許都,名義上他靠近天子,實際上卻在我的掌控之中,我有什麼可害怕的?我所擔心的是,太尉楊彪是袁術的親戚,倘若他和袁術、袁紹相互勾結做內應,那危害可就大了,得馬上除掉他。”於是曹操暗中派人誣告楊彪與袁術勾結,將楊彪關進監獄,命令滿寵審理此案。
當時北海太守孔融在許都,他勸諫曹操說:“楊公四代都有清正的品德,怎麼能因為他和袁氏的關係就治他的罪呢?”曹操說:“這是朝廷的意思。”孔融說:“假如周成王要殺召公,周公能說自己不知道嗎?”曹操沒辦法,隻好免去楊彪官職,讓他回鄉。議郎趙彥痛恨曹操專橫,上疏彈劾曹操不遵皇帝旨意、擅自收押大臣的罪行。曹操大怒,立刻把趙彥抓起來殺了。從此,百官們都驚恐萬分。
謀士程昱勸說曹操:“如今明公您威名越來越盛,為什麼不趁此時成就王霸大業呢?”曹操說:“朝廷裡的重要大臣還很多,不能輕舉妄動。我打算請天子去打獵,借此觀察一下各方動靜。”於是曹操挑選了良馬、名鷹、俊犬,準備好弓箭,先在城外聚集兵馬,然後進宮請天子去田獵。獻帝說:“打獵恐怕不是正道。”曹操說:“古代的帝王,春天打獵稱蒐,夏天打獵稱苗,秋天打獵稱獮,冬天打獵稱狩,四季都要到郊外打獵,向天下展示武力。如今四海動蕩不安,正應該借打獵來演練武事。”獻帝不敢不聽從,隨即騎上逍遙馬,帶著寶雕弓、金鈚箭,排開鑾駕出城。劉備與關羽、張飛各自彎弓插箭,身穿掩心甲,手持兵器,帶領幾十名騎兵跟隨獻帝出了許昌。
曹操騎著爪黃飛電馬,率領十萬大軍,和天子在許田打獵。軍士們排開圍場,範圍方圓二百多裡。曹操和天子並馬而行,兩人馬頭幾乎相齊,曹操背後全是他的心腹將校。文武百官遠遠地跟在後麵侍從,誰也不敢靠近。當天,獻帝騎馬來到許田,劉備在道旁向獻帝請安。獻帝說:“朕現在想看皇叔射獵。”劉備領命上馬。忽然草叢中驚起一隻野兔,劉備一箭射去,正中野兔,獻帝大聲叫好。轉過土坡,忽然荊棘叢中竄出一隻大鹿。獻帝連射三箭都沒射中,便回頭對曹操說:“愛卿你來射它。”曹操向獻帝討來寶雕弓、金鈚箭,拉滿弓一箭射去,正中鹿背,大鹿倒在草叢中。群臣和將校們看到金鈚箭,以為是天子射中,都紛紛向獻帝歡呼“萬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曹操卻縱馬直接衝出來,擋在天子前麵接受眾人歡呼,眾人見狀都大驚失色。劉備背後的關羽勃然大怒,豎起臥蠶眉,圓睜丹鳳眼,提刀拍馬就要衝出去斬殺曹操。劉備看到後,急忙搖手示意,又遞眼色製止。關羽見兄長如此,便不敢行動。劉備趕忙欠身向曹操稱賀:“丞相神箭,世上少見!”曹操笑著說:“這是天子的洪福罷了。”說完回馬向天子稱賀,竟然不把寶雕弓還給天子,就自己掛在身上。圍獵結束後,眾人在許田設宴。宴罷,獻帝起駕回許都,眾人各自回去休息。
關羽問劉備:“曹操這賊欺君罔上,我想殺了他,為國除害,兄長為何阻攔我?”劉備說:“這是‘投鼠忌器’。曹操和天子距離很近,隻有一個馬頭的間隔,他的心腹之人又在四周簇擁侍奉。弟弟你要是一時衝動,貿然行動,倘若事情不成,傷到天子,罪過反而會落在我們身上。”關羽說:“今天不殺這賊,日後必定成為大患。”劉備說:“暫且先把這事保密,不可輕易說出去。”
獻帝回宮後,流著淚對伏皇後說:“朕自從即位以來,奸雄紛紛崛起,先是遭受董卓的禍亂,後來又遭遇李傕、郭汜之亂。常人沒受過的苦,我和你都經曆了。後來得到曹操,本以為他是社稷之臣,沒想到他專權弄國,作威作福。朕每次見到他,都覺得背後像有芒刺一樣。今天在圍場上,他竟然自己站出來接受眾人對天子的歡呼,實在是無禮至極!他早晚會有謀反的心思,我們夫婦恐怕都不知道會死在哪裡!”伏皇後說:“滿朝公卿都享受著漢朝的俸祿,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拯救國家的危難嗎?”話還沒說完,忽然有個人從外麵進來,說:“陛下、皇後不要憂慮!我舉薦一個人,可以除掉國害。”獻帝一看,是伏皇後的父親伏完。獻帝擦著眼淚問道:“皇丈也知道曹操的專橫嗎?”伏完說:“許田射鹿的事,誰沒看見呢?但滿朝之中,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他的門下之人。如果不是皇親國戚,誰肯儘忠討伐曹操?老臣我沒有權力,難以辦成此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可以托付。”獻帝說:“董國舅多次為國解難,這我向來知道,可以宣他進宮,一起商議大事。”伏完說:“陛下身邊都是曹操的心腹,倘若事情泄露,大禍就臨頭了。”獻帝問:“那該怎麼辦?”伏完說:“我有一計,陛下可以製作一件錦袍,取一條玉帶,秘密賜給董承。然後在玉帶的襯裡縫上一道密詔賜給他,讓他回家看到詔書後,可以日夜謀劃,神不知鬼不覺。”獻帝覺得可行,伏完便告辭出去。
獻帝於是親自寫了一道密詔,咬破指尖,用鮮血寫成,暗中讓伏皇後縫在玉帶的紫錦襯裡。然後獻帝穿上錦袍,係上這條玉帶,命令內史宣董承進宮。董承拜見獻帝行禮完畢,獻帝說:“朕夜裡和皇後說起當年在霸河的苦難,念及國舅的大功,所以特地宣你來慰問犒勞。”董承叩頭謝恩。獻帝帶著董承走出宮殿,來到太廟,轉上功臣閣。獻帝焚香行禮完畢,帶著董承觀看畫像。中間畫的是漢高祖的容貌。獻帝問:“我們的高祖皇帝從什麼地方起家?又是如何開創基業的?”董承十分驚訝,說:“陛下這是在和臣開玩笑吧。聖祖的事跡,臣怎麼會不知道?高皇帝從泗上亭長起家,提著三尺寶劍,斬蛇起義,縱橫四海,三年滅亡秦朝,五年滅掉楚國,於是擁有了天下,建立了萬世的基業。”獻帝說:“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卻如此懦弱,怎能不讓人感歎!”接著指著左右兩旁輔佐大臣的畫像說:“這兩人不就是留侯張良、酂侯蕭何嗎?”董承說:“正是。高祖開創基業,實在是依賴他們二人的力量。”
獻帝回頭看了看,見左右侍從離得較遠,便悄悄地對董承說:“愛卿也應當像這二人一樣,輔佐在朕的身邊。”董承說:“臣沒有什麼功勞,怎麼擔當得起呢?”獻帝說:“朕想起你在西都救駕的功勞,從未忘記,卻沒有什麼能賞賜你的。”接著指著自己身上的袍帶說:“愛卿就穿上朕這件袍,係上朕這條帶,就好像常在朕身邊一樣。”董承叩頭謝恩。獻帝解下袍帶賜給董承,小聲說:“愛卿回去後要仔細觀看,不要辜負朕的心意。”董承領會了獻帝的意思,穿上袍、係上帶,辭彆獻帝下了功臣閣。
很快就有人報告曹操:“皇帝和董承在功臣閣說話。”曹操立刻入朝查看。董承下了功臣閣,剛走過宮門,恰好遇到曹操前來,一時間無處躲避,隻得站在路旁行禮。曹操問:“國舅從哪裡來?”董承說:“剛剛承蒙天子宣召,賜給我錦袍玉帶。”曹操又問:“為什麼賞賜你?”董承說:“因為天子念及我以前在西都救駕的功勞,所以有此賞賜。”曹操說:“解下來給我看看。”董承心裡知道衣帶中必有密詔,擔心曹操看破,便拖延著不解。曹操嗬斥左右:“趕緊解下來!”曹操看了半晌,笑著說:“果然是條好玉帶!再把錦袍脫下來給我看看。”董承心中害怕,不敢不聽從,於是脫下錦袍獻上。曹操親自用手提起錦袍,對著日影細細查看。看完後,自己穿上錦袍,係上玉帶,回頭問左右:“長短怎麼樣?”左右都誇讚合適。曹操對董承說:“國舅就把這袍帶轉贈給我,怎麼樣?”董承連忙說:“這是君恩所賜,不敢轉贈,容我另外製作獻上。”曹操說:“國舅接受這衣帶,莫非其中有什麼謀劃嗎?”董承驚慌地說:“我怎麼敢呢?丞相如果想要,就留下吧。”曹操說:“你是受了天子賞賜,我怎麼能奪人所愛呢?隻是開個玩笑罷了。”於是脫下袍帶還給董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董承告辭曹操回到家中,到了夜晚,他獨自坐在書院裡,把獻帝賞賜的錦袍拿在手中,仔細地反複查看,卻沒有發現任何特彆的東西。董承心想:“天子賜給我袍帶,還讓我仔細觀看,肯定有他的用意,可現在怎麼什麼蹤跡都沒有呢?”於是他又拿起玉帶檢查,這玉帶是由潔白玲瓏的白玉製成,雕琢成小龍穿花的圖案,背麵用紫色錦緞做襯裡,縫綴得端正整齊,同樣沒有發現什麼特彆之處。
董承心中疑惑不解,把玉帶放在桌上,翻來覆去地尋找。過了很久,他感到十分疲倦,正打算趴在桌子上睡覺,忽然燈花掉落在玉帶上,燒著了背麵的襯裡。董承吃了一驚,趕忙擦拭,卻已經燒破了一處,微微露出裡麵的白色絹布,隱隱約約能看到血跡。他急忙取來刀,拆開查看,原來是天子用鮮血親手書寫的密詔。詔書上寫道:
朕聽聞在人倫關係中,父子關係最為重要;在尊卑的差彆裡,君臣關係最為關鍵。近來曹操這賊子把持權力,欺壓君父;勾結同黨,敗壞朝廷綱紀;賞賜、封官、懲罰等大事,都不由朕做主。朕日夜憂慮,擔心天下將要陷入危機。你是國家的大臣,也是朕的至親,應當念及高祖皇帝創業的艱難,聯合那些忠義兩全的有誌之士,消滅奸黨,恢複國家的安定,祖宗也會感到欣慰!朕咬破手指灑下鮮血,寫下這道詔書交給你,一定要再三謹慎對待,不要辜負朕的心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
董承看完密詔,眼淚和鼻涕忍不住流了下來,一整夜都無法入睡。第二天清晨起來,他又來到書院,把密詔再三觀看,卻想不出任何辦法。於是他把密詔放在桌子上,沉思著消滅曹操的計策,還沒等他考慮好,就不知不覺地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忽然,侍郎王子服來了。門吏知道王子服和董承交情深厚,便沒有阻攔,王子服直接走進了書院。他看見董承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袖子底下壓著一塊白色絹布,微微露出一個“朕”字。王子服心中起了疑心,悄悄地拿過來看完後,把密詔藏在袖子裡,然後叫醒董承說:“國舅可真自在啊!虧你怎麼還能睡得著!”董承驚醒過來,發現密詔不見了,頓時嚇得魂不附體,手腳慌亂。
王子服說:“你想殺曹公!我要去告發你。”董承流著淚哀求道:“如果兄長真這麼做,漢室可就完了!”王子服說:“我開玩笑的。我的祖宗世代享受漢朝的俸祿,怎麼會沒有忠心呢?我願意助兄長一臂之力,共同誅殺國賊。”董承說:“兄長有這份心意,真是國家的大幸!”王子服說:“我們應當在密室裡共同立下義狀,就算犧牲三族的性命,也要報答漢朝的君主。”董承非常高興,取出一幅白絹,先在上麵寫下自己的名字並畫押。王子服也跟著寫上名字畫押。
寫完後,王子服說:“將軍吳子蘭和我交情最深,可以讓他一起參與謀劃。”董承說:“滿朝大臣中,隻有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的心腹,他們肯定能和我們一起做事。”正商量著,家僮進來報告說種輯、吳碩前來探望。董承說:“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啊!”他讓王子服暫時躲在屏風後麵。董承迎接種輯、吳碩二人進入書院坐定,喝過茶後,種輯說:“許田射獵那件事,您也心懷怨恨吧?”董承說:“雖然心懷怨恨,但也無可奈何。”吳碩說:“我發誓要殺了這個賊子,隻恨沒有幫助我的人!”種輯說:“為國除害,就算死了也沒有怨言!”
這時王子服從屏風後麵走出來說:“你們二人想殺曹丞相!我要去告發,董國舅就是證人。”種輯生氣地說:“忠臣不怕死!我們就算死了做漢朝的鬼,也比你阿附國賊強!”董承笑著說:“我們正為了這件事,想要見二位。王侍郎剛才的話是開玩笑的。”於是從袖子裡取出密詔給二人看。二人讀完密詔,淚水止不住地流,董承便請他們在義狀上簽名。王子服說:“二位在這裡稍等,我去請吳子蘭來。”
王子服去了沒多久,就和吳子蘭一起回來了,與眾人相見後,吳子蘭也在義狀上簽了名。董承邀請他們到後堂一起飲酒。
忽然有人來報,說西涼太守馬騰前來拜訪。董承說:“就說我病了,不能接見。”門吏把話回複給馬騰,馬騰大怒說:“我昨晚在東華門外,親眼看見他穿著錦袍玉帶出來,為什麼要推說生病呢!我不是無事前來,怎麼能拒絕我!”門吏又進來報告,把馬騰發怒的情況詳細說了一遍。董承起身說:“諸位稍等,容我出去一下。”隨即出廳迎接馬騰。
行完禮坐定後,馬騰說:“我入朝覲見後準備回去,所以來向你告辭,為什麼要拒絕我呢?”董承說:“我突然得了重病,有失遠迎,罪過罪過!”馬騰說:“你臉上氣色很好,可不像有病的樣子。”董承無言以對,馬騰生氣地拂袖而起,一邊歎息一邊走下台階說:“原來都不是救國的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董承被馬騰的話觸動,挽留他並問道:“您說誰不是救國的人呢?”馬騰說:“許田射獵那件事,到現在我還氣憤不已。您身為國之至親,卻還沉迷於酒色,不考慮討伐賊子,怎麼能成為拯救皇家於危難的人呢!”董承擔心馬騰是假裝的,便假裝驚訝地說:“曹丞相是國家的大臣,是朝廷所倚重的人,您怎麼能這麼說呢?”馬騰大怒說:“你還把曹賊當成好人嗎?”董承說:“周圍耳目眾多,請您小聲點。”馬騰說:“貪生怕死的人,不配談論大事!”說完,又準備起身離開。
董承知道馬騰忠義,便說:“您先消消氣,我請您看一樣東西。”於是邀請馬騰進入書院,取出密詔給他看。馬騰讀完後,頭發都豎了起來,咬著牙齒,嘴唇都被咬出血來,他對董承說:“您如果有行動,我就率領西涼的軍隊作為外援。”董承請馬騰與其他人相見,取出義狀,讓馬騰簽名。馬騰取來酒,歃血為盟說:“我們誓死不辜負這個約定!”他指著在座的五個人說:“如果能有十個人,大事就成了。”董承說:“忠義之士,很難多得。如果參與的人不合適,反而會互相傷害。”馬騰讓人取來《鴛行鷺序簿》查看。查到劉氏宗族時,他拍手說:“為什麼不找這個人商議呢?”眾人都問是誰。馬騰不慌不忙,說出了那個人。正是:本因國舅承明詔,又見宗潢佐漢朝。不知道馬騰說了什麼,且聽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