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曹、馬兩軍混戰,一直打到天亮,雙方才各自收兵。馬超把軍隊屯紮在渭口,日夜派兵,從前後兩個方向對曹軍發起攻擊。曹操則在渭河內用船筏和鎖鏈搭建了三條浮橋,連接到南岸。曹仁率領軍隊在河岸兩邊紮下營寨,將糧草車輛串聯起來,當作屏障。馬超得知後,讓士兵們每人夾著一束草,帶上火種,與韓遂一起率領軍隊全力殺到曹營寨前。他們把草把堆積起來,放起大火。曹軍抵擋不住,隻得棄寨而逃。曹軍的車輛、浮橋,全都被燒毀。西涼兵大獲全勝,截斷了渭河通道。曹操無法建立營寨,心中憂慮不安。荀攸獻策說:“可以取渭河的沙土築起土城,這樣便能堅守。”曹操於是調撥三萬士兵去擔土築城。然而,馬超又派龐德、馬岱各率領五百騎兵,不斷前來衝擊騷擾;再加上沙土質地鬆散,剛築起就倒塌,曹操一時無計可施。
當時正值九月底,天氣陡然變冷,陰雲密布,連日不開。曹操在營寨中煩悶不已。突然,有人來報告:“有一位老人求見丞相,說要獻上破敵的方略。”曹操請老人進來。隻見此人鶴骨仙風,容貌蒼老古樸。詢問之下,得知他是京兆人,隱居在終南山,姓婁,名子伯,道號夢梅居士。曹操以賓客之禮相待。婁子伯說:“丞相想要跨越渭河安營紮寨已久,如今為何不抓住時機築城呢?”曹操說:“這裡是沙土之地,難以築起營壘。隱士可有什麼好辦法教我?”婁子伯說:“丞相用兵如神,難道不知道天時嗎?連日陰雲密布,一旦北風刮起,必定會大幅降溫。等風起之後,驅使士兵運土潑水,等到天亮,土城就能築成。”曹操恍然大悟,想要重重賞賜婁子伯。婁子伯卻不接受,告辭而去。
當晚,北風呼嘯。曹操驅使所有士兵擔土潑水;由於沒有足夠的盛水器具,就用絲織的袋子裝水澆淋,邊築邊凍。到了天亮時,沙水凍結得十分堅硬,土城已經修築完成。探子將此事報告給馬超。馬超率領士兵前來觀看,大為震驚,懷疑有神靈相助。第二天,馬超集結大軍,擊鼓進軍。曹操親自騎馬出營,身後隻有許褚一人跟隨。曹操揮鞭大聲呼喊:“孟德單人匹馬到此,請馬超出來答話。”馬超騎馬持槍而出。曹操說:“你以為我營寨築不成,如今一夜之間土城已經建成,你為何還不早早投降!”馬超大怒,想要衝上前去活捉曹操,卻見曹操背後有一人,眼睛睜得滾圓,手提鋼刀,勒馬而立。馬超懷疑此人是許褚,便揚鞭問道:“聽說你們軍中有名叫虎侯的人,他在哪裡?”許褚提刀大喊:“我就是譙郡的許褚!”他目光如炬,威風凜凜。馬超不敢輕舉妄動,隻好勒馬退回。曹操也帶著許褚返回營寨。兩軍將士看到這一幕,無不感到震驚。曹操對眾將說:“賊軍也知道許褚是虎侯啊!”從此,軍中都稱許褚為虎侯。許褚說:“我明天一定要擒獲馬超。”曹操說:“馬超英勇非凡,不可輕敵。”許褚說:“我發誓要與他決一死戰!”隨即派人給馬超送去戰書,說虎侯許褚單獨挑戰馬超,約定次日決戰。馬超接到戰書後大怒:“他怎敢如此欺我!”當即決定次日一定要殺死虎癡許褚。
第二天,兩軍出營擺好陣勢。馬超安排龐德在左翼,馬岱在右翼,韓遂統領中軍。馬超持槍縱馬,站在陣前,高聲喊道:“虎癡快出來!”曹操在軍旗之下回頭對眾將說:“馬超的勇猛不遜色於呂布!”話還沒說完,許褚拍馬舞刀衝了出去。馬超挺槍迎戰。兩人鬥了一百多個回合,難分勝負。馬匹疲憊不堪,他們各自回到軍中,換了馬匹,又來到陣前。再次交鋒一百多個回合,依舊不分高下。許褚性起,飛奔回陣中,脫掉盔甲,渾身肌肉隆起,赤膊提刀,翻身上馬,再次與馬超決戰。兩軍將士見狀,都大為驚駭。兩人又鬥了三十多個回合,許褚奮力舉刀砍向馬超。馬超閃身躲過,一槍刺向許褚心窩。許褚扔掉刀,將長槍夾住。兩人在馬上爭奪槍杆。許褚力氣極大,隻聽“哢嚓”一聲,槍杆被拗斷,兩人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曹操擔心許褚有失,於是命令夏侯淵、曹洪兩員大將一起出擊夾攻馬超。龐德、馬岱見曹操的將領全部出動,指揮兩翼的鐵騎,橫衝直撞,混戰過來。曹軍頓時大亂。許褚手臂中了兩箭。眾將慌忙退回營寨。馬超一直追殺到壕溝邊,曹軍折損了大半兵力。曹操下令緊閉營門,不許出戰。馬超回到渭口,對韓遂說:“我見過能惡戰的人,沒有比得上許褚的,他真是虎癡啊!”
曹操料到可以用計謀打敗馬超,於是秘密命令徐晃、朱靈率領軍隊全部渡過河西,建立營寨,準備前後夾攻馬超。一天,曹操在城牆上看到馬超率領數百騎兵,徑直來到營寨前,往來奔馳,速度極快。曹操觀看了許久,將頭盔扔在地上說:“馬超這小子不死,我都沒有葬身之地了!”夏侯淵聽了,心中氣憤,厲聲說:“我寧願死在這裡,也要消滅馬超這賊!”於是率領本部一千多人,大開寨門,徑直追了出去。曹操急忙製止,卻來不及,擔心夏侯淵有失,急忙親自上馬前去接應。馬超見曹兵追來,便將前軍當作後隊,後隊當作先鋒,一字排開。夏侯淵趕到,與馬超交戰。馬超在亂軍之中遠遠望見曹操,便撇下夏侯淵,徑直去追趕曹操。曹操大驚,撥轉馬頭逃走。曹兵頓時大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馬超正在追擊,忽然有人報告說曹操有一支軍隊已經在河西紮下營寨,馬超十分震驚,無心再追,急忙收兵回寨,與韓遂商議對策。馬超說:“曹操的軍隊乘虛渡過了河西,我軍前後受敵,這可如何是好?”部將李堪說:“不如割讓土地求和,雙方暫且罷兵,熬過冬天,等春天暖和了再另作打算。”韓遂說:“李堪的話很有道理,可以聽從。”
馬超猶豫不決。楊秋、侯選也都勸說求和,於是韓遂派楊秋作為使者,徑直前往曹操營寨下書,提出割地求和之事。曹操說:“你先回營寨,我明天派人回複。”楊秋告辭離去。賈詡進帳拜見曹操,問道:“丞相是怎麼打算的?”曹操反問:“你怎麼看?”賈詡說:“兵不厭詐,可以假意答應他們;然後使用反間計,讓韓遂和馬超相互猜疑,這樣就能一舉攻破他們。”曹操拍手大喜:“天下高明的見解,大多不謀而合。文和的計謀,正是我心中所想。”於是派人給馬超回書,說:“等我慢慢退兵,歸還你們河西之地。”一麵讓人搭建浮橋,做出準備退兵的樣子。馬超收到書信後,對韓遂說:“曹操雖然答應求和,但他是奸雄,難以捉摸。倘若我們不做準備,反而會被他算計。我和叔父輪流調兵,今天叔父對陣曹操,我對陣徐晃;明天我對陣曹操,叔父對陣徐晃:分頭防備,以防他使詐。”韓遂依計行事。
很快,就有人將此事報告給曹操。曹操看著賈詡說:“我們的計劃要成功了!”他又問:“明天該誰來與我對陣?”有人報告說:“是韓遂。”第二天,曹操率領眾將出營,左右簇擁。曹操獨自騎著一匹馬站在中央。韓遂的士兵中有很多人不認識曹操,紛紛出陣觀看。曹操高聲喊道:“你們這些士兵想看看曹公嗎?我也和普通人一樣,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隻是智謀多一些罷了。”眾士兵聽了都麵露懼色。曹操派人到陣前對韓遂說:“丞相恭請韓將軍過來談話。”韓遂隨即出陣;看到曹操沒有穿戴盔甲,他也脫下盔甲,穿著輕便的衣服,騎著馬出去。兩人馬頭相靠,各自拉住韁繩,麵對麵交談。曹操說:“我和將軍的父親,一同被舉薦為孝廉,我曾經像對待叔父一樣尊敬他。我也和將軍一同踏上仕途,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多年。將軍今年貴庚?”韓遂回答:“四十歲了。”曹操說:“以前在京師的時候,我們都青春年少,沒想到如今都已到中年!什麼時候天下才能太平,我們一起共享安樂呢!”曹操隻是細細講述舊事,絲毫不提軍情。說完大笑,兩人交談了一個時辰,才騎馬分彆,各自回到營寨。很快,就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馬超。馬超急忙來問韓遂:“今天曹操在陣前說了什麼?”韓遂說:“隻是聊聊在京師的舊事罷了。”馬超問:“為什麼不談軍務呢?”韓遂說:“曹操都沒說,我怎麼能單獨說呢?”馬超心中十分懷疑,默默退下。
曹操回到營寨,問賈詡:“你知道我在陣前與韓遂交談的用意嗎?”賈詡回答:“您這個主意雖然巧妙,但還不足以離間他們兩人。我有一計,能讓韓遂和馬超自相殘殺。”曹操忙問是什麼計策。賈詡說:“馬超不過是一介有勇無謀之人,不懂機密之事。丞相您親筆寫一封信,隻給韓遂一人。信中故意用些模糊不清的字樣,在關鍵的地方,您自己塗抹修改,然後封好送給韓遂,還要故意讓馬超知道這件事。馬超必定會索要信件來看。他要是看到上麵重要的地方都被塗改了,就會猜測是韓遂怕他知道什麼機密之事,所以自行塗改,這正好契合他們單騎會麵的可疑之處;一旦產生懷疑,就必定會引發內亂。我們再暗中結交韓遂的部下眾將,讓他們之間相互猜忌,馬超就可以被打敗了。”曹操稱讚道:“此計甚妙。”隨即寫了一封信,把關鍵的地方都塗抹修改,然後封好,故意派了很多隨從送到韓遂的營寨,送信後就回去了。果然,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馬超。馬超心中愈發懷疑,直接來到韓遂的營帳索要信件看。韓遂把信給了馬超。馬超看到上麵有塗改的字樣,問韓遂:“信上怎麼都被塗得模糊不清?”韓遂說:“原信就是這樣,不知道為什麼。”馬超說:“哪有把草稿送給彆人的道理?肯定是叔父怕我知道詳細內容,先塗改了。”韓遂說:“難道是曹操誤把草稿封來了?”馬超說:“我才不信。曹操是個精細的人,怎麼會出錯?我和叔父合力殺賊,為何突然生出異心?”韓遂說:“你要是不相信我的心,明天我在陣前引曹操說話,你從陣中衝出來,一槍把他刺死就行了。”馬超說:“要是這樣,才能看出叔父的真心。”兩人約定好了。
第二天,韓遂帶著侯選、李堪、梁興、馬玩、楊秋五員將領出陣。馬超藏在營帳門後。韓遂派人到曹操的營寨前,高聲喊道:“韓將軍請丞相過來談話。”曹操於是讓曹洪帶領幾十名騎兵直接來到陣前與韓遂相見。兩匹馬相距幾步,曹洪在馬上欠身說道:“昨晚丞相托我轉達給將軍的話,千萬不要有誤。”說完就撥轉馬頭回去了。馬超聽到後大怒,提槍催馬,就要刺殺韓遂。五員將領連忙攔住,把馬超勸回了營寨。韓遂說:“賢侄不要懷疑,我沒有歹心。”馬超哪裡肯信,心中充滿怨恨地離開了。韓遂和五員將領商議:“這件事該如何解釋?”楊秋說:“馬超仗著自己武藝高強,常有欺淩主公之心,就算打敗了曹操,他又怎會甘居人下?依我看,不如暗中投降曹操,日後還能不失封侯之位。”韓遂說:“我和馬騰結為兄弟,怎麼忍心背叛他?”楊秋說:“事已至此,不得不這樣做。”韓遂問:“誰可以去傳達消息?”楊秋說:“我願意去。”於是韓遂寫了一封密信,派楊秋直接來到曹操的營寨,說要投降的事情。曹操非常高興,答應封韓遂為西涼侯、楊秋為西涼太守,其他人也都有官職爵位。他們約定以放火為信號,共同對付馬超。楊秋告辭後,回去見韓遂,詳細說了這件事:“約定今晚放火,裡應外合。”韓遂大喜,就命令士兵在中軍帳後堆積乾柴,五員將領各自佩好刀劍等候。韓遂還想著設宴誘騙馬超,在宴席上除掉他,正猶豫不決的時候。沒想到馬超早已探聽到了詳細情況,帶著幾個親隨,手持寶劍先行,讓龐德、馬岱在後接應。馬超悄悄進入韓遂的營帳,隻見五員將領正在和韓遂密談,隻聽到楊秋說:“事不宜遲,要趕緊行動!”馬超大怒,揮劍直入,大喝一聲:“你們這群賊子竟敢謀害我!”眾人都大吃一驚。馬超一劍朝著韓遂的麵門砍去,韓遂慌忙用手抵擋,左手早被砍落。五員將領揮刀一起殺來。馬超快步走出營帳,五員將領圍上來混戰。馬超獨自揮舞寶劍,力敵五員將領。隻見劍光明亮之處,鮮血飛濺:砍倒了馬玩,剁翻了梁興,另外三員將領各自逃命。馬超又回到營帳中要殺韓遂時,韓遂已經被左右救走了。這時,營帳後麵一把火燃起,各個營寨的士兵都行動起來。馬超連忙上馬,龐德、馬岱也趕到了,雙方混戰在一起。馬超率領軍隊殺出時,曹操的軍隊從四麵八方趕來:前麵有許褚,後麵有徐晃,左邊有夏侯淵,右邊有曹洪。西涼的士兵自相殘殺。馬超找不到龐德和馬岱,就帶領一百多名騎兵,在渭橋之上攔截。天色微微發亮,隻見李堪率領一支軍隊從橋下經過,馬超提槍催馬追趕。李堪拖著槍逃跑。恰好於禁從馬超背後趕來。於禁開弓射馬超。馬超聽到背後弓弦聲響,急忙閃身躲避,箭卻射中了前麵的李堪,李堪落馬而死。馬超回馬來殺於禁,於禁拍馬逃走了。馬超回到橋上駐守。曹操的軍隊前後大量湧來,虎衛軍衝在最前麵,亂箭齊發,向馬超射去。馬超用槍撥打,箭紛紛落地。馬超命令隨從騎兵來回衝殺。無奈曹操的軍隊包圍得非常嚴密,無法衝出去。馬超在橋上大喝一聲,殺向河北,隨從騎兵都被截斷。馬超獨自在陣中衝突,卻被暗弩射倒了坐下的馬,馬超摔倒在地,曹操的軍隊圍了上來。正在危急時刻,忽然西北角上一支軍隊殺來,原來是龐德、馬岱。二人救了馬超,把軍中的戰馬給馬超騎上,轉身殺出一條血路,朝西北方向逃走了。曹操聽說馬超逃脫,傳令眾將:“無論白天黑夜,一定要追到馬超。誰能得到他的首級,賞千金,封萬戶侯;活捉他的,封大將軍。”眾將接到命令,都想爭功,一路追趕。馬超顧不得人馬疲憊,隻顧拚命奔逃。隨從騎兵漸漸都散去了。步兵跑不動的,大多被擒獲。最後隻剩下三十多名騎兵,和龐德、馬岱一起朝著隴西臨洮方向逃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親自追到安定,知道馬超已經逃遠,才收兵回到長安。眾將都聚集在一起。韓遂左手已被砍斷,成了殘疾人,曹操讓他就在長安養病,授予他西涼侯的職位。楊秋、侯選都被封為列侯,讓他們鎮守渭口。曹操下令班師回許都。涼州參軍楊阜,字義山,直接來到長安見曹操。曹操問他有什麼事,楊阜說:“馬超有呂布那樣的勇猛,又深得羌人之心。如今丞相如果不乘勢剿滅他,他日等他養足了氣力,隴上的各個郡縣,就不再是國家的了。希望丞相暫且不要回兵。”曹操說:“我本想留下軍隊征討他,無奈中原事務繁多,南方也還沒有平定,不能久留。你要為我守住這裡。”楊阜答應了,又保薦韋康為涼州刺史,一起領兵駐紮在冀城,以防備馬超。楊阜臨走時,向曹操請求:“長安一定要留下重兵作為後援。”曹操說:“我已經安排好了,你隻管放心。”楊阜告辭離去。
眾將都問曹操:“當初賊軍占據潼關,渭北道路空虛,丞相不趁勢從河東攻打馮翊,反而堅守潼關,拖延了很長時間,然後才北渡黃河,紮營固守,這是為什麼呢?”曹操說:“當初賊軍守住潼關,如果我剛到就去奪取河東,賊軍必然會分兵守住各個渡口,那麼河西就無法渡過了。所以我把大量兵力都聚集在潼關前,讓賊軍全部向南防守,而河西就沒有防備,所以徐晃、朱靈才能渡過黃河。然後我率領軍隊北渡黃河,用車輛和柵欄搭建通道,修築冰城,故意讓賊軍以為我軍弱小,從而使他們心生驕意,放鬆防備。我再巧用反間計,積蓄士兵的力量,一旦出擊就能打敗他們。這就是所謂的迅雷不及掩耳。用兵的變化,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眾將又問:“丞相每次聽到賊軍增加兵力,反而麵露喜色,這是為什麼呢?”曹操說:“關中地區偏遠,如果群賊各自憑借險阻據守,征討他們恐怕一兩年都無法平定;如今他們都聚集到一處,人數雖然眾多,但人心不齊,容易離間,一舉就可以消滅他們,所以我很高興。”眾將下拜說:“丞相神機妙算,我們比不上。”曹操說:“這也多虧了你們這些文武官員的努力。”於是重重賞賜了眾軍。曹操留下夏侯淵屯兵長安,把收降的士兵,分彆撥到各個部隊。夏侯淵保舉馮翊高陵人,姓張,名既,字德容,擔任京兆尹,和夏侯淵一起鎮守長安。曹操班師回朝。獻帝安排鑾駕出城迎接。下詔讓曹操“朝拜時司儀不直呼其名,入朝時不用小步快走,佩劍穿鞋上殿”,就像漢朝丞相蕭何那樣的待遇。從此,曹操威震中外。
這個消息傳到漢中,很快驚動了漢寧太守張魯。原來張魯是沛國豐人。他的祖父張陵在西川鵠鳴山中編造道書迷惑眾人,人們都很敬重他。張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繼續傳播。百姓隻要來學道,就要資助五鬥米,世人稱他們為“米賊”。張衡死後,張魯接著傳播。張魯在漢中自稱為“師君”;來學道的人都被稱為“鬼卒”;為首的人稱為“祭酒”;帶領眾多信徒的稱為“治頭大祭酒”。他們以誠信為本,不許欺詐。如果有人患病,就設壇讓病人住在安靜的房間裡,讓病人自己反思過錯,當麵坦白,然後為他祈禱;負責祈禱的人,稱為“奸令祭酒”。祈禱的方法是,寫下病人的姓名,說明服罪的意思,寫三份文書,叫做“三官手書”:一份放在山頂上用來上奏天,一份埋在地下用來上奏地,一份沉入水中用來申告水官。這樣之後,如果病人痊愈,就用五鬥米作為酬謝。他們還修建義舍,舍內飯米、柴火、肉食都準備齊全,允許過往的人根據食量自行取用;拿得多的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境內有人犯法,必定會寬恕三次;如果不改,然後才施加刑罰。當地沒有官府長官,都由祭酒管理。就這樣,張魯雄踞漢中之地已經三十年。朝廷因為地方偏遠,無法征伐,就任命張魯為鎮南中郎將,兼任漢寧太守,隻要他按時進貢就行了。當年張魯聽說曹操打敗了西涼的軍隊,威震天下,就召集眾人商議:“西涼的馬騰被殺,馬超剛剛戰敗,曹操必然會侵犯我們漢中。我想自稱漢寧王,起兵抗拒曹操,你們覺得怎麼樣?”閻圃說:“漢川有十萬多戶百姓,財富充足,糧食豐足,四麵地勢險要。如今馬超剛敗,從子午穀逃到漢中的西涼百姓,不下數萬。我認為益州的劉璋昏庸懦弱,不如先奪取西川的四十一州作為根本,然後再稱王也不遲。”張魯非常高興,就和弟弟張衛商議起兵之事。很快,就有探子把消息報告到了川中。
再說益州的劉璋,字季玉,是劉焉的兒子,漢朝魯恭王的後代。章帝元和年間,魯恭王的後代被改封到竟陵,一些旁支子弟就居住在這裡。後來劉焉官至益州牧,興平元年,劉焉患上背疽去世,州裡的大吏趙韙等人,共同推舉劉璋為益州牧。劉璋曾經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因此兩人有仇。劉璋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來抗拒張魯。當時龐羲探聽到張魯想要興兵奪取西川,急忙報告給劉璋。劉璋一向懦弱,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十分憂慮,急忙召集眾官商議。忽然,有一個人昂首挺胸地站出來說:“主公放心。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憑借這三寸不爛之舌,能讓張魯不敢正眼看西川。”正是:隻因蜀地謀臣進,致引荊州豪傑來。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