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1 / 1)

向劉璋進獻計策的,是益州彆駕張鬆,字永年。張鬆長得額頭尖削、鼻梁高聳、牙齒外露,身材矮小不足五尺,說話聲音卻如銅鐘般洪亮。劉璋問道:“彆駕有什麼高見,能解除張魯帶來的危機?”張鬆說:“我聽說許都的曹操,掃蕩中原,呂布、袁紹、袁術都被他消滅,最近又打敗了馬超,可謂天下無敵。主公可以準備好進獻的財物,我親自前往許都,勸說曹操興兵奪取漢中,以對付張魯。如此一來,張魯自顧不暇,哪裡還敢覬覦蜀中呢?”劉璋聽後十分高興,趕忙收拾金珠錦緞作為進獻之物,派遣張鬆作為使者前往。張鬆暗自繪製了西川地理圖本,藏在身上,帶著幾個隨從,騎馬踏上了前往許都的路途。很快,就有人把這個消息傳到了荊州。孔明立刻派人前往許都打探消息。

張鬆到達許都後,在館驛住下,每天都前往相府等候,請求拜見曹操。此時曹操自打敗馬超歸來,誌得意滿,每日飲酒作樂,沒什麼大事很少外出,國家政事都在相府商議。張鬆等了三天,才得以通報姓名。曹操身邊的近侍們索要賄賂,才肯帶他進去。曹操坐在堂上,張鬆行禮完畢,曹操問道:“你的主公劉璋,連年不進貢,這是為何?”張鬆回答:“因為路途艱險,盜賊時常出沒,無法順利進貢。”曹操斥責道:“我已掃清中原,哪還有什麼盜賊?”張鬆說:“南方有孫權,北方有張魯,西方有劉備,即便兵力最少的,也擁有十多萬軍隊,怎麼能說是太平盛世呢?”曹操起初見張鬆相貌醜陋,心裡便有五分不喜;又聽他言語頂撞,便拂袖而起,轉身進入後堂。左右的人責備張鬆說:“你身為使者,怎麼如此不懂禮數,一味衝撞丞相?幸虧丞相看你遠道而來,才沒有怪罪你。你趕緊回去吧!”張鬆笑著說:“我們川中可沒有阿諛奉承的人。”這時,台階下忽然有一人高聲喝道:“你們川中沒有諂媚之人,難道我們中原就有嗎?”

張鬆打量此人,隻見他單眉細眼,麵容白皙,神態清朗。詢問姓名,得知是太尉楊彪之子楊修,字德祖,現任丞相府掌庫主簿。此人博學多才,能言善辯,智謀見識過人。張鬆知道楊修是個能言善辯之士,便有心刁難他。楊修也自恃才華,輕視天下之人。此時見張鬆言語譏諷,便邀請他到外麵的書院,分賓主坐下,對張鬆說:“蜀道崎嶇,您遠道而來,辛苦了。”張鬆說:“奉主公之命,即便赴湯蹈火,也不敢推辭。”楊修問:“蜀中風土人情如何?”張鬆說:“蜀地為西郡,古稱益州。道路有錦江之險,地勢連接劍閣之雄。行程二百八十裡,縱橫三萬餘裡。雞鳴犬吠之聲相聞,市井街巷連綿不斷。土地肥沃,莊稼茂盛,年年沒有水旱之憂;國家富足,百姓安樂,時常能聽到管弦之樂。所產之物,堆積如山。天下沒有能比得上的!”楊修又問:“蜀中人才如何?”張鬆說:“文有司馬相如的辭賦之才,武有伏波將軍馬援那樣的勇略;醫有張仲景的醫術,卜有嚴君平的隱術。各行各業,出類拔萃之人,數不勝數,怎能一一列舉!”楊修又問:“如今劉季玉手下,像您這樣的人還有幾個?”張鬆說:“文武全才、智勇雙全、忠義慷慨之士,數以百計。像我這樣不才之人,更是車載鬥量,不計其數。”楊修問:“您現在擔任什麼職務?”張鬆說:“濫竽充數擔任彆駕之職,很不稱職。敢問您在朝廷擔任什麼官職?”楊修說:“現任丞相府主簿。”張鬆說:“久聞您世代為官,為何不立於朝堂之上,輔佐天子,卻在丞相府擔任一個小吏呢?”楊修聽了,滿臉羞愧,勉強回答說:“我雖然官職低微,但丞相委以軍政錢糧的重任,早晚承蒙丞相教誨,很受啟發,所以才擔任這個職務。”張鬆笑著說:“我聽說曹丞相文不通孔孟之道,武不懂孫武、吳起的謀略,一心專權稱霸占據高位,又怎能有所教誨,啟發您呢?”楊修說:“您身處偏遠之地,怎麼知道丞相的大才?我讓您見識見識。”他招呼左右從箱子裡取出一本書卷,拿給張鬆看。張鬆看那書名是《孟德新書》。他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全書共十三篇,都是用兵的要訣。張鬆看完,問道:“您覺得這是什麼書?”楊修說:“這是丞相斟酌古今,仿照《孫子》十三篇所作。您還說丞相無才,這本書足以流傳後世吧?”張鬆大笑道:“這本書在我們蜀中,三尺孩童都能背誦,怎麼能算‘新書’?這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剽竊來當作自己的成果,隻能騙騙您罷了!”楊修說:“這是丞相秘藏之書,雖然已經成書,但還未流傳於世。您說蜀中小兒都能背誦,這不是騙人嗎?”張鬆說:“您要是不信,我背給您聽。”於是,張鬆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一字不差地朗誦了一遍。楊修大為震驚,說道:“您過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後人寫詩稱讚道:“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張鬆想要告辭回去。楊修說:“您暫且在館舍住下,我再向丞相稟報,讓您麵見君主。”張鬆道謝後退下。楊修進去見曹操,說:“剛才丞相為何怠慢張鬆?”曹操說:“他言語不遜,所以我才怠慢他。”楊修說:“丞相尚且能容忍禰衡,為何不能接納張鬆?”曹操說:“禰衡的文章,聞名於當今,所以我不忍心殺他。張鬆有什麼才能?”楊修說:“且不說他口若懸河,辯才無礙。剛才我把丞相所寫的《孟德新書》給他看,他看了一遍就能背誦,如此博聞強記,世間罕有。張鬆說這本書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蜀中小兒都能熟記。”曹操說:“難道古人與我不謀而合?”於是讓人把書扯碎燒掉。楊修說:“這個人可以讓他麵見君主,讓他見識一下朝廷的氣象。”曹操說:“明天我在西教場點軍,你先帶他來,讓他見識我軍的威武,回去傳話說:我很快就要南下江南,隨後就來收取西川。”楊修領命。

第二天,楊修和張鬆一起來到西教場。曹操點出五萬虎衛雄兵,部署在教場中。隻見士兵們盔甲鮮明,衣袍燦爛;金鼓震天,戈矛閃耀日光;四麵八方,隊伍整齊;旌旗飄揚,人馬威風。張鬆斜眼觀看。過了許久,曹操叫來張鬆,指著軍隊說:“你們川中可曾見過如此英雄人物?”張鬆說:“我們蜀中沒見過這樣的軍隊,我們是以仁義治理百姓。”曹操臉色一變,看著張鬆。張鬆毫無懼色。楊修頻頻用眼神示意張鬆。曹操對張鬆說:“我看天下的鼠輩如同草芥一般。大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順從我的就能生存,違抗我的隻有死路一條。你明白嗎?”張鬆說:“丞相用兵,戰必勝,攻必取,我早就知道。昔日在濮陽攻打呂布的時候,在宛城與張繡交戰的日子;赤壁遭遇周瑜,華容道碰上關羽;在潼關割須棄袍,在渭水奪船避箭:這些都是無敵於天下的戰績啊!”曹操大怒道:“你這腐儒怎敢揭我的短處!”喝令左右將張鬆推出斬首。楊修勸諫說:“張鬆雖然該斬,但他是從蜀地遠道而來進貢的,如果殺了他,恐怕會讓遠方之人寒心。”曹操怒氣未消。荀彧也上前勸諫。曹操這才免去張鬆死罪,下令用亂棒將他打出。

張鬆回到館舍,連夜出城,準備回川。他心裡想:“我本打算把西川州郡獻給曹操,沒想到他如此怠慢我!我來的時候在劉璋麵前誇下海口,如今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定會被蜀中人笑話。我聽說荊州的劉玄德仁義之名遠揚已久,不如就從那條路回去。看看這個人怎麼樣,我自有打算。”於是,張鬆騎馬帶著仆從朝著荊州地界走去。走到郢州界口,忽然看見一隊軍馬,大約有五百多人,為首的一員大將,穿著輕便,勒馬向前問道:“來的莫非是張彆駕?”張鬆說:“正是。”那將慌忙下馬,行禮說道:“趙雲等候多時了。”張鬆下馬還禮說:“您莫不是常山趙子龍?”趙雲說:“正是,我奉主公劉玄德之命,因為大夫您長途跋涉,鞍馬勞頓,特意讓我前來奉上酒食。”說完,軍士跪地獻上酒食,趙雲恭敬地遞過去。張鬆心想:“人們都說劉玄德寬厚仁愛,善待賓客,如今看來果然如此。”於是和趙雲喝了幾杯,上馬同行。來到荊州邊界,當天天色已晚,前麵到了館驛,隻見驛門外有一百多人站立等候,擊鼓相迎。一員大將在馬前行禮說:“奉兄長之命,因為大夫您遠涉風塵,讓我關羽打掃驛庭,等候您歇息。”張鬆下馬,與關羽、趙雲一同進入館舍。行禮後分賓主坐下。不一會兒,擺上酒席,二人殷勤勸酒。一直喝到深夜,才結束宴席,張鬆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吃完早飯,張鬆上馬走了不到三五裡,隻見又有一群人馬前來。原來是劉備帶著諸葛亮、龐統,親自前來迎接。遠遠看見張鬆,劉備早早下馬等候。張鬆也急忙下馬相見。劉備說:“久聞大夫大名,如雷貫耳。隻恨山川阻隔,無法聆聽您的教誨。如今聽說您回都,特意前來迎接。倘若您不嫌棄,到我們這荒州暫且歇息片刻,以解我對您的仰慕之情,那真是萬分榮幸!”張鬆十分高興,於是和劉備一起上馬,並肩入城。來到府堂上,眾人相互行禮,分賓主依次坐下,設宴款待。飲酒之間,劉備隻說些閒話,絲毫不提西川之事。張鬆用話試探說:“如今皇叔您鎮守荊州,還有幾郡之地?”孔明回答:“荊州是暫時向東吳借來的,東吳時常派人來討要。如今我主因為是東吳女婿,所以暫且在這裡安身。”張鬆說:“東吳占據六郡八十一州,民強國富,還不知足嗎?”龐統說:“我主身為漢朝皇叔,卻不能占據州郡;其他的都是漢朝的賊子,卻都恃強侵占土地;有識之士怎能不為此不平。”劉備說:“二位不要說了。我有什麼德行,怎敢有過多的奢望?”張鬆說:“話不能這麼說。明公您是漢室宗親,仁義之名傳遍四海。不要說占據州郡,就算取代正統登上皇位,也不為過。”劉備拱手道謝說:“您說得太過了,我怎麼敢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劉備一連留張鬆飲宴三日,期間隻字不提西川之事。到了張鬆告辭的時候,劉備在十裡長亭擺下宴席為他送行。劉備舉起酒杯,向張鬆敬酒說道:“非常感謝大夫不嫌棄我,留在這裡與我暢談三日。今日一彆,真不知何時才能再次聆聽您的教誨。”說完,淚水潸然而下。張鬆心裡暗自思忖:“劉備如此寬厚仁愛,禮賢下士,我怎能舍棄他呢?不如勸說他,讓他謀取西川。”於是說道:“我也一直想早晚侍奉在您身邊,隻可惜一直沒有機會。我看荊州,東邊有孫權,時刻像猛虎般覬覦;北邊有曹操,總是妄圖鯨吞。這裡並非長久可依之地。”劉備說:“我也知道是這樣,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安身之所。”張鬆說:“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裡,百姓殷實,國家富足。有才能的人,長久以來都仰慕皇叔您的德行。如果您帶領荊襄的軍隊,長驅直入向西進發,霸業可成,漢室也能複興。”劉備說:“我怎麼敢當此重任呢?劉益州也是皇室宗親,在蜀中廣施恩澤已久。其他人又怎能輕易動搖他的地位呢?”張鬆說:“我並非是賣主求榮之人。如今遇到明公您,不敢不坦誠相告。劉季玉雖然擁有益州之地,但他生性昏庸懦弱,不能任用賢能之人。再加上張魯在北方,時常想要侵犯。如今人心離散,大家都渴望有一位明主。我這次去許都,本打算向曹操投誠,可誰知那逆賊奸詐無比,傲慢地對待賢才,所以我特意來拜見明公。明公您先奪取西川作為根基,然後向北圖謀漢中,進而收取中原,匡扶朝廷,這樣便能名垂青史,立下不世之功。明公如果真有奪取西川的想法,我願意效犬馬之勞,作為內應。不知您意下如何?”劉備說:“非常感激您的深厚情誼。隻是劉季玉與我同宗,如果攻打他,恐怕會遭天下人唾棄。”張鬆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當努力建功立業,奮勇爭先。如今若不奪取,被他人搶先,後悔就晚了。”劉備說:“我聽說蜀道崎嶇,千山萬水,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轡。即便想奪取,又有什麼好計策呢?”張鬆從袖子裡取出一幅地圖,遞給劉備說:“深感明公您的大德,鬥膽獻上此圖。隻要看看這圖,就知道蜀中道路了。”劉備大致展開一看,上麵詳細標注著地理行程、遠近寬窄、山川險要以及府庫錢糧等,全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張鬆說:“明公可以儘快謀劃。我有兩個心腹好友,法正和孟達。這二人必定能相助。等他們到荊州時,您可以與他們共商大事。”劉備拱手道謝說:“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他日若能成事,必定重重報答。”張鬆說:“我遇到明主,不得不坦誠相告,怎敢奢望回報呢?”說完便告彆離去。孔明讓關羽等人護送了張鬆數十裡才返回。

張鬆回到益州,先去見好友法正。法正字孝直,是右扶風郿人,乃賢士法真之子。張鬆見到法正,詳細講述了曹操輕視賢才、傲慢無禮,隻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情況。還說自己已經將益州許給了劉備,專門來和法正商議。法正說:“我早就料到劉璋無能,一直有心拜見劉備。我們想法一致,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不一會兒,孟達來了。孟達字子慶,與法正是同鄉。孟達進來,見法正和張鬆正低聲密談。孟達說:“我已經知道二位的想法了。是打算獻出益州吧?”張鬆說:“正是如此。兄長猜猜,應該獻給誰?”孟達說:“非劉玄德不可。”三人不禁拍手大笑。法正問張鬆:“兄長明天去見劉璋,打算怎麼說?”張鬆說:“我推薦二位作為使者,前往荊州。”二人答應了。

第二天,張鬆去見劉璋。劉璋問:“事情辦得怎麼樣?”張鬆說:“曹操是漢朝的賊子,妄圖篡奪天下,根本不值得與他交談。他已經有奪取西川的心思了。”劉璋說:“那該怎麼辦?”張鬆說:“我有一計,能讓張魯和曹操都不敢輕易侵犯西川。”劉璋問:“什麼計策?”張鬆說:“荊州的劉皇叔,與主公您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風範。赤壁之戰後,曹操聽聞他的名字都膽戰心驚,更何況張魯呢?主公為何不派使者與他交好,讓他作為外援,這樣就可以抵禦曹操和張魯了。”劉璋說:“我也早就有這個想法了。誰可以作為使者呢?”張鬆說:“非得法正和孟達不可。”劉璋立刻召二人進來,寫了一封信,讓法正作為使者,先去與劉備通好;又派孟達率領五千精兵,迎接劉備入川援助。他們正在商議,突然有一人從外麵衝進來,汗流滿麵,大聲喊道:“主公如果聽從張鬆的話,那麼四十一州郡就要歸他人所有了!”張鬆大吃一驚,看這人,是西閬中巴人,姓黃,名權,字公衡,現任劉璋府下主簿。劉璋問:“玄德與我同宗,所以我與他結交作為外援,你為何出此言?”黃權說:“我向來知道劉備寬厚待人,柔能克剛,英雄無敵。他遠得人心,近得民望,又有諸葛亮、龐統的智謀,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作為輔佐。如果把他召到蜀中,以部曲相待,劉備怎會甘心屈居人下?若以客禮相待,又一國不容二主。如今聽我的話,西蜀就能像泰山一樣安穩;不聽我的話,主公就會像累卵一樣危險。張鬆昨天從荊州經過,必定與劉備同謀。可以先斬了張鬆,再拒絕劉備,這樣西川就萬幸了。”劉璋說:“曹操、張魯打來,用什麼抵擋?”黃權說:“不如封閉邊境,斷絕關塞,深挖壕溝,高築壁壘,等待時局清平。”劉璋說:“賊兵侵犯邊界,火燒眉毛,若等待時局清平,這是遲緩之計。”於是不聽黃權的話,派法正出發。又有一人阻攔說:“不行!不行!”劉璋一看,是帳前從事官王累。王累叩頭說道:“主公如今聽從張鬆的話,是自取其禍。”劉璋說:“不是這樣。我與劉玄德交好,實在是為了抵禦張魯。”王累說:“張魯侵犯邊界,隻是癬疥之疾;劉備入川,才是心腹大患。況且劉備是世間梟雄,先侍奉曹操,就想謀害曹操;後跟隨孫權,就奪取荊州。他的心術如此,怎能與他共處?如今若把他召來,西川就完了!”劉璋嗬斥道:“不要再胡說!玄德是我的同宗,他怎會奪取我的基業?”便讓人把二人扶出去。隨後命法正立刻出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法正離開益州,直接前往荊州,來見劉備。參拜完畢,呈上書信。劉備拆開信封一看,信中寫道:“族弟劉璋,再次叩拜致信給玄德宗兄將軍麾下:長久以來聽聞您的大名,隻因蜀道崎嶇,未能及時進貢,心中十分惶恐慚愧。我聽說吉凶相救,患難相扶,朋友尚且如此,何況同宗呢?如今張魯在北方,隨時可能興兵侵犯我的邊界,我很是不安。特意派人奉上這封信,懇請您垂聽。倘若您念及同宗之情,顧全手足之義,立刻興兵剿滅賊寇,我們永遠結為唇齒相依的關係,我自會重重酬謝。書信難以儘言,專等您的到來。”劉備看完十分高興,設宴款待法正。酒過幾巡,劉備屏退左右,私下對法正說:“長久以來仰慕孝直您的英名,張彆駕多次談到您的大德。如今能聆聽您的教誨,真是深感欣慰。”法正謝道:“我隻是蜀中的一個小吏,何足掛齒!常說馬遇到伯樂才會嘶鳴,人遇到知己願以死相報。張彆駕之前說的話,將軍還有意向嗎?”劉備說:“我一直寄人籬下,未嘗不感到傷感歎息。常想鷦鷯還有一枝可棲,狡兔也有三個洞窟藏身,何況人呢?蜀中是富饒之地,我並非不想奪取,隻是劉季玉與我同宗,實在不忍心圖謀他。”法正說:“益州是天府之國,若不是能治亂的明主,不能據有此地。如今劉季玉不能任用賢才,這份基業不久必定會歸他人所有。如今上天把它賜給將軍,不可錯失良機。難道沒聽說過‘逐兔先得’這句話嗎?將軍若想奪取,我願效死力。”劉備拱手道謝說:“容我再商議商議。”

當天宴席結束,孔明親自送法正回館舍。劉備獨自坐著沉思。龐統進來說:“事情應當決斷卻猶豫不決的,是愚人。主公如此高明,為何如此多疑呢?”劉備問:“依你之見,該當如何?”龐統說:“荊州東邊有孫權,北邊有曹操,很難有大的發展。益州有百萬人口,土地廣闊,財富豐厚,可以作為成就大業的根基。如今幸好有張鬆、法正作為內應,這是上天的恩賜。為何還要遲疑呢?”劉備說:“如今與我勢如水火的,是曹操。曹操急躁,我就寬厚;曹操殘暴,我就仁慈;曹操詭詐,我就忠誠:常常與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如果因為一點小利就失信於天下,我實在不忍心。”龐統笑著說:“主公的話,雖然合乎天理,無奈如今是亂世,用兵爭強,本就不能拘泥於一種方式。如果拘泥於常理,就寸步難行了,應當權衡變通。況且兼並弱小,攻打昏昧,用武力奪取,以仁義治理,這是商湯、周武王的做法。等事情平定之後,以義報答,封他為大國,又怎麼會失信呢?如今不奪取,終究會被他人奪走。希望主公仔細考慮。”劉備恍然大悟,說:“真是金玉良言,我一定銘記在心。”於是便請來孔明,一同商議起兵西行之事。孔明說:“荊州是重要之地,必須分兵把守。”劉備說:“我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你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鎮守荊州。”孔明答應了。於是孔明總領荊州事務;關羽據守襄陽要路,鎮守青泥隘口;張飛率領四郡巡視江麵,趙雲屯駐江陵,鎮守公安。劉備讓黃忠作為前部,魏延作為後軍,自己與劉封、關平在中軍。龐統作為軍師,率領五萬馬步兵,啟程西行。臨行時,忽然廖化率領一支軍隊前來投降。劉備便讓廖化輔佐關羽抵禦曹操。

這年冬月,劉備領兵向西川進發。沒走幾程,孟達前來迎接,拜見劉備,說劉益州讓他率領五千兵馬遠道前來迎接。劉備派人進入益州,先向劉璋通報。劉璋便發文書告知沿途州郡,供給錢糧。劉璋打算親自到涪城迎接劉備,隨即下令準備車乘、帳幔、旌旗、鎧甲,務必鮮明。主簿黃權進諫說:“主公此行,必定會遭到劉備的謀害。我食主公俸祿多年,不忍心看到主公中他人奸計。希望您三思!”張鬆說:“黃權這話,離間宗族情義,助長賊寇威風,對主公實在沒有益處。”劉璋於是嗬斥黃權說:“我心意已決,你為何違抗我!”黃權叩頭至流血,上前用嘴咬住劉璋的衣服勸諫。劉璋大怒,扯著衣服站起來。黃權不放手,兩顆門牙都被扯落。劉璋喝令左右,把黃權推了出去。黃權大哭著回去了。劉璋正要出發,一人喊道:“主公不采納黃公衡的忠言,是要自尋死路啊!”伏在台階前勸諫。劉璋一看,是建寧俞元人,姓李,名恢。李恢叩頭勸諫說:“我聽說君主有直言勸諫的臣子,父親有直言勸諫的兒子。黃公衡的忠義之言,您一定要聽從。如果讓劉備入川,就如同把老虎迎進家門。”劉璋說:“玄德是我的同宗兄長,怎會害我?再敢多說的,定斬不饒!”喝令左右把李恢推了出去。張鬆說:“如今蜀中的文官各自顧著妻子兒女,不再為主公效力;眾將倚仗功勞驕傲自大,各有二心。如果得不到劉皇叔相助,那麼敵人在外攻打,百姓在內反叛,這必定是失敗之道。”劉璋說:“你所謀劃的,對我大有好處。”第二天,劉璋上馬出榆橋門。有人來報,從事王累用繩索倒吊在城門之上,一手拿著諫章,一手拿著寶劍,聲稱如果勸諫不被采納,就割斷繩索,撞死在此。劉璋讓人取來王累所拿的諫章觀看。諫章大致內容是:“益州從事臣王累,泣血懇請:我聽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昔日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話,在武關會盟,被秦國圍困。如今主公輕易離開大郡,想去涪城迎接劉備,恐怕有去無回。倘若能在街市上斬了張鬆,斷絕與劉備的約定,那麼蜀中百姓幸甚,主公的基業也幸甚!”劉璋看完,大怒說:“我與仁人相會,如同親近芝蘭,你為何多次羞辱我!”王累大叫一聲,自己割斷繩索,撞死於地。後人寫詩感歎道:“倒掛城門捧諫章,拚將一死報劉璋。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何如王累剛!”劉璋率領三萬人馬前往涪城。後軍裝載著一千多輛車的物資錢糧,前去迎接劉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劉備的前軍已經到達墊江。所到之處,一來有西川供給;二來劉備號令嚴明,如有隨意拿取百姓一件東西的,一律斬首。因此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們扶老攜幼,滿路觀看,焚香禮拜。劉備都用好言撫慰。法正私下對龐統說:“最近張鬆有密信送來,說在涪城與劉璋相會時,就可以圖謀他。機會千萬不可錯過。”龐統說:“這件事暫且不要聲張。等二劉相見時,見機行事。如果提前泄露,事情可能會有變故。”法正於是把這件事秘密藏在心中,不再提起。涪城距離成都三百六十裡。劉璋已經到達,派人迎接劉備。兩軍都駐紮在涪江之上。劉備入城,與劉璋相見,各自敘說兄弟之情。行禮完畢,二人揮淚訴說衷腸。飲宴結束,各自回到寨中休息。

劉璋對眾官說:“可笑黃權、王累等人,不了解我宗兄的心意,胡亂猜疑。我今日見到他,才知他真是仁義之人。有他作為外援,我還擔心曹操、張魯做什麼呢?若不是張鬆,我就錯失良機了。”於是脫下自己所穿的綠袍,連同五百兩黃金,派人送往成都賜給張鬆。當時部下將佐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一班文武官員說:“主公先彆高興得太早。劉備表麵柔和,實則剛強,他的心思難以揣測,還應當防備。”劉璋笑著說:“你們都想得太多了。我兄長怎會有二心呢!”眾人都歎息著退下。

劉備回到寨中。龐統進來見他,說:“主公今日在宴席上,觀察到劉季玉的舉動了嗎?”劉備說:“季玉真是個老實人。”龐統說:“季玉雖然為人不錯,但他的臣子劉璝、張任等人都有不滿的神色,其中吉凶難以預料。依我的計策,不如明天設宴,請季玉赴宴,在帷幕中埋伏一百名刀斧手,主公以擲杯為號,在宴席上殺了他,然後一擁而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就可以輕易平定益州。”劉備說:“季玉與我同宗,誠心待我。況且我剛到蜀中,恩德信義還未樹立。如果做這樣的事,上天不會容忍,百姓也會怨恨。你這個計謀,就算是稱霸一方的人也不會采用。”龐統說:“這不是我的計謀,是法孝直收到張鬆的密信,說事情不宜拖延,應當儘早圖謀。”話還沒說完,法正進來拜見,說:“我們這麼做並非為了自己,而是順應天命。”劉備說:“劉季玉與我同宗,我不忍心奪取他的基業。”法正說:“明公您錯了。如果不這樣,張魯與蜀中有殺母之仇,必定會來攻打。明公您長途跋涉,率領士兵來到此地,前進則有功,後退則無益。如果猶豫不決,拖延時間太久,實在是失策。而且恐怕計謀一旦泄露,反而會被他人算計。不如趁著現在上天相助、人心歸附,出其不意,早日建立基業,這才是上策。”龐統也再三勸說。正是:人主幾番存厚道,才臣一意進權謀。不知劉備心裡作何打算,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他技能都淬毒的,你真當他獸醫啊 關於我菜成百鬼之主這回事 變成猴子後每天都在發瘋打人 婉風沉 喜歡你很久了 我在遼東娶妻變強,成就匪王霸業 序列:凡神間的戲子 師門嫌我太狠辣,入朝堂後鎮天下 醜女重生後,她滅了前夫還想弑君 一不小心苟到寵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