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劉備打算起兵東征東吳,趙雲勸諫道:“國家的賊子是曹操,並非孫權。如今曹丕篡奪漢朝皇位,神和人都對他極為憤怒。陛下應當儘早謀取關中地區,在渭河上遊屯兵,討伐逆賊。如此一來,關東的忠義之士,必定會帶著糧食、趕著馬匹前來迎接陛下的軍隊。要是舍棄魏國去攻打吳國,一旦雙方交戰,局勢很難迅速得到緩解。希望陛下仔細考慮。”先主說:“孫權害死了我的弟弟,況且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這些人,我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吃他們的肉、滅他們的族,才能消我心頭之恨!你為何要阻攔我?”趙雲說:“討伐漢朝逆賊的仇恨,是為了國家大義;為兄弟報仇的仇恨,是私人恩怨。希望陛下以天下為重。”先主回答:“我若不為弟弟報仇,即便擁有萬裡江山,又有什麼珍貴可言?”於是,先主不聽趙雲的勸諫,下令起兵討伐吳國。同時,派使者前往五溪,借五萬番兵,一同相互策應;又派使者前往閬中,晉升張飛為車騎將軍,兼任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兼管閬中地區。使者帶著詔書出發了。
張飛在閬中,聽聞關羽被東吳所害,從早到晚放聲痛哭,淚水常常浸濕衣襟。眾將領用酒來勸慰他,張飛喝醉後,怒氣反而更加旺盛。無論帳上帳下,隻要有人犯錯,他就用鞭子抽打,很多人被他鞭撻致死。他每天朝著南方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滿心怨恨,不停地放聲痛哭。忽然,有使者到來,張飛急忙迎接,打開詔書宣讀。張飛接受爵位後,向北叩拜完畢,擺酒款待使者。張飛說:“我兄長被害,仇深似海,朝廷中的大臣們,為何不早點奏請興兵報仇?”使者說:“很多人勸諫先滅魏國,然後再討伐吳國。”張飛憤怒地說:“這是什麼話!從前我們三人在桃園結義,發誓同生共死。如今不幸二哥中途離世,我怎能獨自享受富貴!我要當麵去見天子,願做前部先鋒,披麻戴孝討伐吳國,生擒逆賊,祭告二哥,踐行我們之前的誓言!”說完,張飛就和使者一同前往成都。
先主劉備每天親自到教場操練軍馬,準備在選定的日子興師動眾,禦駕親征。於是,公卿們都來到丞相府拜見孔明,說:“當今天子剛剛登上皇位,就親自統領軍隊,這對國家來說並非好事。丞相您身負國家重任,為何不加以規勸?”孔明說:“我已經苦苦勸諫多次,可陛下就是不聽。今天你們和我一起到教場去勸諫。”當下,孔明帶領百官前去勸諫先主,說:“陛下剛剛登上皇位,如果是想要北伐討伐逆賊曹操,在天下伸張正義,那確實可以親自統領軍隊;但如果隻是想要討伐吳國,任命一員上將統軍出征即可,何必陛下親自操勞禦駕親征呢?”先主見孔明苦苦勸諫,心中的想法稍有動搖。忽然,有人報告張飛來了,先主急忙召見。張飛來到演武廳,拜倒在地,抱住先主的腳痛哭。先主也跟著哭起來。張飛說:“陛下如今做了皇帝,難道這麼快就忘了桃園結義的誓言!二哥的仇,為何不報?”先主說:“眾多官員勸諫阻攔,我不敢輕易行動。”張飛說:“其他人哪裡懂得我們昔日的盟誓?如果陛下不去,我就豁出這條命為二哥報仇!要是報不了仇,我寧願死也不見陛下!”先主說:“我和你一同前往。你率領本部兵馬從閬州出發,我統領精兵在江州與你會合,一起討伐東吳,以雪此恨!”張飛臨行前,先主叮囑他:“我向來知道你酒後容易暴怒,鞭打士兵,還讓他們留在身邊,這可是招來災禍的做法。今後一定要寬容一些,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張飛拜彆先主後離去。
第二天,先主整頓兵馬準備出發。學士秦宓上奏說:“陛下舍棄尊貴的身份,而去追逐私人的小義,這是古人都不讚同的做法。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先主說:“關羽和我,就如同一體。這份大義還在,我怎能忘記?”秦宓伏地不起,說:“陛下如果不聽從臣的建議,恐怕會遭遇不測。”先主大怒,說:“我正要興兵,你為何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喝令武士將秦宓推出去斬首。秦宓麵不改色,回頭看著先主,笑著說:“我死不足惜,隻是可惜剛剛創立的大業,又要毀於一旦了!”眾官員都為秦宓求情。先主說:“暫且把他關起來,等我報仇回來再處置。”孔明得知此事後,立刻上表營救秦宓。表章大致內容是:“臣諸葛亮等人認為,東吳賊寇施展奸計,導致荊州淪陷,將星隕落,如同折斷了楚國之地的天柱,這令人十分悲痛,確實難以忘懷。但要知道,篡奪漢朝皇位的罪魁禍首是曹操,而並非孫權。臣以為,隻要除掉魏國逆賊,東吳自然會歸服。希望陛下采納秦宓的金玉良言,休養生息,蓄養士卒的力量,再做長遠打算,那將是國家的萬幸,天下的萬幸!”先主看完,將表章扔在地上,說:“我的心意已決,不要再勸諫了!”於是,命令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鎮守兩川;驃騎將軍馬超和弟弟馬岱,協助鎮北將軍魏延鎮守漢中,抵擋魏兵;虎威將軍趙雲作為後援,兼管糧草供應;黃權、程畿擔任參謀;馬良、陳震負責管理文書;黃忠擔任前部先鋒;馮習、張南為副將;傅彤、張翼為中軍護尉;趙融、廖淳為後衛。再加上川中將領數百員,以及五溪番將等人,總共七十五萬大軍,選定在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這天出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飛回到閬中後,在軍中下令,限三天之內製作好白旗白甲,讓三軍將士都披麻戴孝,準備討伐吳國。第二天,帳下兩名小將範疆、張達進帳報告說:“白旗白甲一時難以準備齊全,需要寬限些時日才行。”張飛大怒,說:“我急於報仇,恨不得明天就打到逆賊的地盤,你們竟敢違抗我的軍令!”喝令武士將二人綁在樹上,各鞭打五十下。打完後,張飛用手指著他們說:“明天一定要全部準備好!要是超過期限,就殺了你們二人示眾!”打得二人滿嘴是血。二人回到營中商量,範疆說:“今天我們受了這頓刑責,怎麼可能按時完成任務?他性格暴躁如烈火,要是明天還沒準備好,我們都得被殺!”張達說:“與其被他殺,不如我們殺了他。”範疆說:“可我們怎麼靠近他呢?”張達說:“我們兩個要是不該死,他就會醉倒在床上;要是該死,他就不會喝醉。”二人商量妥當。
張飛在帳中,感到神思昏亂,舉止恍惚,便問部將:“我現在心驚肉跳,坐臥不安,這是怎麼回事?”部將回答說:“這是君侯思念關公,才會這樣。”張飛讓人拿酒來,和部將們一起喝,不知不覺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帳中睡著了。範疆、張達兩個賊子得知消息,在初更時分,各自藏好短刀,悄悄潛入帳中,謊稱要稟報機密要事,徑直走到床前。原來張飛睡覺從不閉眼,當夜他睡在帳中,兩個賊子見他胡須豎起、眼睛圓睜,原本不敢動手。但聽到他鼾聲如雷,這才壯著膽子靠近,用短刀刺進張飛的腹部。張飛大叫一聲,當場身亡,享年五十五歲。後人寫詩感歎道:“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儘佐炎劉。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合定中州。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當夜,兩個賊子割下張飛的首級,帶著幾十個人連夜投奔東吳去了。第二天,軍中得知消息,起兵追趕,但沒能追上。當時張飛的部將吳班,從荊州來拜見先主,先主任命他為牙門將,輔佐張飛鎮守閬中。當下,吳班先上表章,奏報天子,然後讓張飛的長子張苞準備棺槨裝殮張飛,讓張飛的弟弟張紹鎮守閬中,張苞則親自去給先主報信。此時,先主已經選定出師的日期。大小官僚都跟隨孔明送行十裡後才返回。孔明回到成都,心中悶悶不樂,對眾官說:“法孝直要是還在,一定能勸阻主上東征。”
先主這天夜裡同樣心驚肉跳,難以安睡。他走出營帳,仰望天空,隻見西北方向有一顆大如鬥的星星,突然墜落在地。先主心中十分疑惑,連夜派人去詢問孔明。孔明回奏說:“這預示著將會損失一員上將。三天之內,必定會有驚人的消息傳來。”先主因此按兵不動。忽然,侍臣奏報:“閬中張車騎的部將吳班派人送來表章。”先主頓足長歎:“唉!三弟恐怕遭遇不測了!”等到看完表章,果然是報告張飛的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死在地。眾官趕忙將他救醒。
第二天,有人報告說有一隊軍馬像疾風一樣趕來。先主出營觀看。過了一會兒,隻見一員小將身穿白袍銀鎧,從馬上滾落下來,伏地痛哭,此人正是張苞。張苞說:“範疆、張達殺了我父親,帶著首級投奔吳國去了!”先主悲痛萬分,茶飯不思。群臣苦苦勸諫:“陛下正要為二弟報仇,怎能先把自己的身體搞垮?”先主這才勉強進食,然後對張苞說:“你和吳班敢帶領本部軍隊擔任先鋒,為你父親報仇嗎?”張苞說:“為了國家,為了父親,我萬死不辭!”先主正準備派遣張苞起兵,又有一彪軍如狂風般湧來。先主讓侍臣去打探。不一會兒,侍臣領著一個小將軍進來,此人也是白袍銀鎧,進入營帳後伏地痛哭。先主一看,原來是關興。先主見了關興,想起關羽,又放聲大哭。眾官再次苦苦相勸。先主說:“我想起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與關羽、張飛結為異姓兄弟,發誓同生共死。如今我做了天子,正想和兩位弟弟一同享受富貴,可不幸他們都死於非命!看到這兩個侄子,我怎能不肝腸寸斷!”說完又哭起來。眾官說:“兩位小將軍先退下吧,讓陛下好好休息調養身體。”侍臣上奏說:“陛下年過六旬,不宜過度哀傷。”先主說:“兩個弟弟都死了,我怎麼忍心獨自活下去!”說完,用頭撞地痛哭。
眾官商議說:“當今天子如此悲痛煩惱,我們該如何勸解?”馬良說:“主上親自統領大軍討伐吳國,卻整天痛哭,這對軍隊不利。”陳震說:“我聽說成都青城山的西麵,有一位隱居的人,姓李,名意。世人傳說這位老人已經三百多歲,能知曉人的生死吉凶,是當世的神仙。為何不奏明天子,把這位老人召來,問問吉凶,這比我們的話更有用。”於是,眾人入宮奏報先主。先主聽從了這個建議,立刻派陳震帶著詔書,前往青城山宣召李意。陳震連夜趕到青城山,讓當地鄉人帶領自己進入山穀深處。遠遠望去,隻見仙莊處青雲隱隱,瑞氣繚繞,非同尋常。忽然,一個小童前來迎接,問道:“來的人莫非是陳孝起陳震字孝起)?”陳震十分驚訝,說:“仙童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小童說:“我師父昨天就說過:今天必定有皇帝的詔命到來,使者一定是陳孝起。”陳震說:“真是神仙啊!人們的傳言果然不假!”於是,陳震和小童一同進入仙莊,拜見李意,宣讀天子的詔命。李意以年老為由推辭不去。陳震說:“天子急於見仙翁一麵,希望仙翁不要吝嗇您的大駕。”經過再三誠懇邀請,李意這才起身前往。到了禦營,李意見到先主。先主見李意鶴發童顏,碧眼方瞳,目光灼灼,身形如同古老的柏樹,知道他是異人,便以優厚的禮節相待。李意說:“老夫隻是荒山村中的一個老頭,沒什麼學問見識。承蒙陛下宣召,不知陛下有何吩咐?”先主說:“我與關羽、張飛兩位弟弟是生死之交,已經三十多年了。如今兩位弟弟被害,我親自統領大軍報仇,不知結果會怎樣。早就聽聞仙翁通曉玄機,希望仙翁賜教。”李意說:“這是天數,不是老夫所能知曉的。”先主再三詢問,李意便要來紙筆,畫了四十多張兵馬器械的圖,畫完後便一一撕碎。又畫了一個大人仰臥在地上,旁邊有一個人在挖土掩埋,上麵寫了一個大大的“白”字,然後行禮告辭。先主心裡不高興,對群臣說:“這個狂老頭,不值得相信。”隨即用火把李意畫的東西燒掉,然後催促軍隊前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苞入宮奏報說:“吳班的軍馬已經到達。小臣請求擔任先鋒。”先主讚賞他的誌向,立刻取出先鋒印賜給張苞。張苞正要接過印綬,又有一位少年將領奮勇站出來說:“把印綬留給我!”眾人一看,原來是關興。張苞說:“我已經接到詔書任命了。”關興說:“你有什麼本事,敢擔當這個重任?”張苞說:“我從小學習武藝,箭無虛發。”先主說:“我正要看看賢侄的武藝,以定優劣。”張苞讓軍士在百步之外立起一麵旗幟,旗上畫著一個紅心。張苞拈弓搭箭,連射三箭,都射中了紅心。眾人都齊聲稱讚。關興挽弓在手,說:“射中紅心有什麼稀奇的?”正說著,忽然有一行大雁從頭頂飛過。關興指著大雁說:“我要射這飛雁中的第三隻。”一箭射去,那隻大雁應聲而落。文武官員齊聲喝彩。張苞大怒,飛身上馬,手持父親張飛使用的丈八點鋼矛,大叫道:“你敢和我比試武藝嗎?”關興也上馬,綽起家傳的大砍刀,縱馬而出,說:“就你能使矛!我難道不會使刀!”
兩位小將正要交鋒,先主大聲喝止:“你們二人不得無禮!”關興、張苞二人慌忙下馬,扔掉兵器,跪地請罪。先主說:“我從涿郡與你們的父親結為異姓兄弟,親如骨肉。如今你們二人也如同兄弟,正應當同心協力,一起為父親報仇。怎麼能自己爭鬥,失去大義!父親去世還沒多久就如此,更何況以後呢?”二人再次跪地請罪。先主問道:“你們二人誰年紀大?”張苞說:“我比關興大一歲。”先主便讓關興拜張苞為兄長。二人在帳前折箭為誓,發誓永遠相互救護。先主下詔任命吳班為先鋒,讓張苞、關興護衛禦駕。大軍水陸並進,戰船和騎兵一同前行,浩浩蕩蕩地殺向吳國。
範疆、張達帶著張飛的首級,前去投奔吳侯孫權,詳細講述了之前發生的事情。孫權聽完,收留了二人,然後對百官說:“如今劉玄德已經稱帝,統領七十多萬精兵禦駕親征,來勢洶洶,這可如何是好?”百官們都大驚失色,麵麵相覷。諸葛瑾站出來說:“我承蒙君侯的俸祿已久,卻沒什麼可以報效的。我願意豁出這條老命,去見蜀主,向他陳述利害關係,使兩國和解,共同討伐曹丕的罪行。”孫權十分高興,立刻派諸葛瑾作為使者,前去勸說先主罷兵。正是:兩國相爭通使命,一言解難賴行人。不知道諸葛瑾此行結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