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孔明率領大軍前行至沔陽,途中經過馬超的墳墓。孔明當即讓馬超的弟弟馬岱為其掛孝,自己則親自前往祭奠。祭奠完畢後,孔明回到營寨,與眾人商議進兵之事。忽然,負責偵察的騎兵前來報告:“魏主曹睿派遣駙馬夏侯楙,調集關中各路軍馬,前來抵禦我軍。”魏延上帳獻上計策,說道:“夏侯楙不過是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懦弱且毫無謀略。我願帶領五千精兵,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朝著子午穀方向往北進軍,不出十日,便可抵達長安。夏侯楙若聽聞我軍突然殺到,必定會棄城朝著橫門邸閣逃竄。我從東方殺來,丞相您則率領大軍,從斜穀進軍。若依此行事,鹹陽以西之地,便可一舉平定。”孔明聽後,微微一笑,說道:“此計並非萬全之策。你莫要小瞧中原,以為沒有能人。倘若有人獻計,在山路偏僻之處設伏截殺,不僅這五千人會性命不保,還會極大地挫傷我軍銳氣,決然不可采用。”魏延又說:“丞相要是從大路進發,敵軍必定會傾儘關中之兵,沿途迎擊,如此一來,戰事必將曠日持久,何時才能奪取中原呢?”孔明回應道:“我從隴右選取平坦大路,依照既定策略進兵,何愁不能取勝!”於是,沒有采納魏延的計策。魏延心中怏怏不樂。孔明派人傳令,讓趙雲進兵。
且說夏侯楙在長安集結各路軍馬。當時,西涼大將韓德,擅長使用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率領西羌各路兵馬八萬前來。韓德拜見夏侯楙後,夏侯楙對他重加賞賜,並任命他為先鋒。韓德有四個兒子,個個精通武藝,騎馬射箭的本領尤為過人,分彆是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班。韓德帶著四個兒子以及西羌八萬兵馬,取道前往鳳鳴山,恰好與蜀兵相遇。雙方擺開陣勢,嚴陣以待。韓德縱馬出陣,四個兒子分列兩旁。韓德厲聲大罵:“你們這些叛國賊,怎敢侵犯我魏國邊境!”趙雲聽後,勃然大怒,挺槍躍馬,單人獨騎上前,點名要與韓德交戰。韓德的長子韓瑛,拍馬而出,迎戰趙雲。兩人交手不到三個回合,韓瑛便被趙雲一槍刺死在馬下。次子韓瑤見狀,縱馬揮刀,衝上來與趙雲廝殺。趙雲抖擻精神,施展出往日的虎威,與之酣戰。韓瑤漸漸抵擋不住。這時,三子韓瓊急忙手持方天戟,催馬前來夾攻趙雲。麵對兩人的夾擊,趙雲毫無懼色,手中槍法絲毫不亂。四子韓琪見兩位兄長難以戰勝趙雲,也縱馬揮舞兩口日月刀,加入戰團,將趙雲團團圍住。趙雲身處中央,獨自與三員敵將拚殺。沒過多久,韓琪中槍,落馬倒地,韓德陣營中的偏將急忙上前將他救走。趙雲見狀,拖著長槍佯裝敗退。韓瓊見狀,放下手中方天戟,急忙取來弓箭,朝著趙雲連射三箭,卻都被趙雲用長槍一一撥落。韓瓊惱羞成怒,再次綽起方天戟,催馬追趕趙雲。不料,趙雲突然回身一箭,正中韓瓊麵門,韓瓊當即落馬身亡。韓瑤見此情形,縱馬舉起寶刀,朝著趙雲砍去。趙雲果斷棄槍於地,側身閃過韓瑤的寶刀,順勢一把將韓瑤生擒,帶回自己陣中。隨後,趙雲再次縱馬提槍,殺入敵陣。韓德眼見四個兒子都喪生於趙雲之手,嚇得肝膽俱裂,率先逃入陣中。西涼兵向來聽聞趙雲的威名,如今見他雖年事已高,卻依舊如此英勇,誰還敢上前與之交鋒?趙雲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退。隻見趙雲匹馬單槍,在敵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後人有詩稱讚道:“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鄧芝見趙雲大獲全勝,便率領蜀兵乘勝掩殺,西涼兵大敗而逃。韓德險些被趙雲擒獲,無奈之下,隻得丟棄鎧甲,徒步逃走。趙雲與鄧芝收兵回營。鄧芝祝賀道:“將軍年已七旬,卻依舊英勇不減當年。今日在陣前力斬四將,如此壯舉,世間罕有!”趙雲感慨地說:“丞相因我年邁,不肯重用我,我不過是借此機會,稍稍展示一下自己罷了。”於是,派人押解著韓瑤,帶著捷報,前往孔明營帳彙報。
再說韓德率領敗軍回去拜見夏侯楙,哭著將戰事經過詳細告知。夏侯楙聽後,親自統領兵馬,前來迎戰趙雲。偵察騎兵將消息報入蜀寨,告知趙雲夏侯楙引兵前來。趙雲聞言,翻身上馬,手持長槍,帶領一千多士兵,在鳳鳴山前擺開陣勢。當日,夏侯楙頭戴金盔,騎著白馬,手提大砍刀,站在門旗之下。他見趙雲躍馬挺槍,在陣前往來馳騁,心中便想親自出戰。韓德在一旁說道:“趙雲殺我四個兒子的血海深仇,我怎能不報!”說罷,縱馬掄起開山大斧,直取趙雲。趙雲見狀,怒目圓睜,挺槍迎敵。兩人交手不到三個回合,趙雲長槍一揮,便將韓德刺死在馬下。隨後,趙雲迅速撥轉馬頭,直逼夏侯楙。夏侯楙嚇得慌忙閃入本陣。鄧芝趁機驅兵掩殺,魏軍又吃了一場敗仗,被迫後退十餘裡,紮下營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夏侯楙連夜與眾將商議對策,他憂心忡忡地說:“我早就聽聞趙雲的大名,隻是一直未曾謀麵。今日一見,他雖已年老,卻依舊英雄不減當年,這才相信當陽長阪坡之事所言非虛。如此勇猛之人,無人可敵,這可如何是好?”參軍程武,乃是程昱之子,他上前獻計道:“依我看來,趙雲雖勇,卻無謀略,不足為懼。明日都督可再次引兵出戰,預先在左右兩側埋伏兩支人馬。都督臨陣佯裝敗退,引誘趙雲進入埋伏圈。屆時,都督登上高處,指揮四麵軍馬,將趙雲重重圍住,便可將其擒獲。”夏侯楙覺得此計可行,便采納了程武的建議,派遣董禧率領三萬兵馬埋伏在左側,薛則率領三萬兵馬埋伏在右側。兩人領命,各自率兵埋伏妥當。
第二天,夏侯楙重新整頓金鼓旗幡,率領大軍再次出戰。趙雲和鄧芝出營迎敵。鄧芝在馬上對趙雲說:“昨夜魏軍大敗而逃,今日卻又前來,其中必定有詐,老將軍可要多加防備。”趙雲滿不在乎地說:“就憑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兒,能有什麼作為?我今日定要將他生擒!”說罷,躍馬出陣。魏將潘遂出陣迎戰,兩人交手不到三個回合,潘遂撥馬便逃。趙雲拍馬追趕,魏陣中八員將領一齊殺出,放過夏侯楙先行逃走,八員將領則陸續撤退。趙雲乘勢追殺,鄧芝率領大軍緊跟其後。趙雲一路深入敵陣,突然聽到四麵喊聲震天。鄧芝見勢不妙,急忙收兵退回。此時,左邊董禧,右邊薛則,兩路伏兵殺到。鄧芝所帶兵馬較少,無法解救趙雲。趙雲就此被困在垓心,他東衝西突,卻發現魏軍越聚越多。當時,趙雲手下僅有一千多人,且已殺到山坡之下。趙雲抬頭望去,隻見夏侯楙在山上指揮著三軍。趙雲想要往東突圍,夏侯楙便指揮魏軍往東堵截;趙雲想要往西突圍,夏侯楙又指揮魏軍往西阻攔。趙雲無奈,隻得引兵殺上山去。然而,半山腰中,擂木炮石如雨般滾落下來,趙雲無法上山。趙雲從辰時一直廝殺到酉時,始終無法突出重圍,隻得下馬稍作歇息,打算等月出之後再戰。趙雲剛剛卸下鎧甲坐下,月光便灑了下來。忽然,四下裡火光衝天,鼓聲震耳欲聾,箭石如雨點般射來,魏軍齊聲高喊:“趙雲,早早投降!”趙雲急忙上馬迎敵。隻見四麵軍馬逐漸逼近,八方弩箭密集射來,趙雲的人馬根本無法向前。趙雲仰天長歎:“我不服老,今日卻要死在此地了!”
就在這時,東北角上突然喊聲大起,魏軍紛紛逃竄。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手持丈八點鋼矛,馬項下掛著一顆人頭。趙雲定睛一看,原來是張苞。張苞見到趙雲,說道:“丞相擔心老將軍有失,特地派我率領五千兵馬前來接應。聽聞老將軍被困,我便殺透重圍。正巧遇到魏將薛則攔路,被我斬殺。”趙雲大喜,當即與張苞一同殺出西北角。隻見魏軍紛紛棄戈逃命,又有一彪軍從外麵呐喊著殺入,為首大將手提偃月青龍刀,手挽一顆人頭。趙雲一看,原來是關興。關興說:“奉丞相之命,擔心老將軍有危險,特地率領五千兵馬前來接應。剛才在陣上遇到魏將董禧,被我一刀斬殺,首級在此。丞相隨後就到。”趙雲說:“二位將軍已經立下奇功,何不在今日趁勢擒住夏侯楙,以成就大事?”張苞聽後,立刻引兵而去。關興也說:“我也要去建功。”說罷,同樣引兵而去。趙雲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對身邊的將士說:“他們兩個是我的子侄輩,尚且爭先建功。我身為國家上將,朝廷舊臣,怎能不如這兩個年輕人?我當舍出這條老命,以報答先帝的恩情!”於是,引兵前去捉拿夏侯楙。當夜,三路兵馬夾攻,大破魏軍。鄧芝率領兵馬前來接應,殺得魏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楙本就是個毫無謀略之人,又兼年幼,從未經曆過戰事,見軍中大亂,便帶著帳下一百多名驍勇戰將,朝著南安郡方向逃去。其餘魏軍見主帥逃走,頓時軍心大亂,紛紛逃竄。關興、張苞二人聽聞夏侯楙逃往南安郡,連夜追趕而來。夏侯楙逃入城中後,下令緊閉城門,驅使士兵加強防守。關興、張苞二人趕到後,將城池團團圍住,趙雲隨後也趕到,三人從三麵展開攻打。沒過多久,鄧芝也率領兵馬趕到。他們一連圍城十日,卻始終未能攻克。
忽然有軍報傳來,說丞相留下後軍駐紮在沔陽,左軍屯駐在陽平,右軍屯駐在石城,自己則親自率領中軍趕到。趙雲、鄧芝、關興、張苞都前去拜見孔明,向他報告連日攻城不下的情況。孔明乘坐小車,親自來到城邊,圍繞城池仔細查看了一圈,然後回到營寨升帳而坐。眾將環繞站立,聽候命令。孔明說:“這座郡城壕溝深、城牆高,難以攻取。我真正的目標並非這座城,倘若我們一味地長久攻城,倘若魏軍分兵幾路殺來,奪取漢中,我軍就危險了。”鄧芝說:“夏侯楙是魏國的駙馬,若能擒獲此人,勝過斬殺百名敵將。如今他被困於此,怎能棄之而去?”孔明說:“我自有妙計。此處西邊連接天水郡,北邊抵達安定郡,不知這兩處的太守分彆是誰?”偵察士兵回答說:“天水太守是馬遵,安定太守是崔諒。”孔明聽後,心中大喜,於是叫來魏延,如此這般地交代計策;又喚來關興、張苞,同樣授以計謀;還叫來兩名心腹軍士,吩咐他們依計行事。眾人領命,各自率兵而去。孔明則在南安城外,命令士兵將柴草堆積在城下,揚言要火燒城池。魏軍得知後,都哈哈大笑,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安定太守崔諒,在城中聽聞蜀兵圍困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心中十分驚慌恐懼,立即清點兵馬,大約共有四千,用來守住城池。忽然,有一人從正南方向趕來,聲稱有機密要事相告。崔諒將其喚入,詢問詳情。來人回答說:“我是夏侯都督帳下的心腹將領裴緒。如今奉都督之命,特地前來向天水、安定二郡求救。南安形勢危急,每日城上都以縱火為信號,急切盼望二郡的救兵,卻始終不見蹤影。因此,都督又派我殺出重圍,前來報信。希望二郡能星夜起兵,作為外援。都督若看到二郡兵馬趕到,便會打開城門接應。”崔諒問道:“有都督的文書嗎?”裴緒從貼身之處取出文書,文書已經被汗水濕透。崔諒匆匆看了一眼,急忙命令手下為裴緒換了一匹好馬,裴緒便出城朝著天水方向而去。沒過兩天,又有偵察騎兵來報,說天水太守已經起兵救援南安,讓安定郡儘快接應。崔諒與府中官員商議對策。眾多官員都說:“倘若不去救援,一旦南安失守,夏侯駙馬性命不保,那都是我們兩郡的罪過。隻能出兵救援了。”崔諒於是點齊兵馬,離開城池,隻留下文官守城。
崔諒率領兵馬朝著南安的大路進發,遠遠望去,隻見南安方向火光衝天,他趕忙催促士兵連夜趕路。當距離南安還有五十多裡地時,忽然聽到前後喊聲震天。偵察騎兵前來報告:“前麵有關興攔住去路,背後張苞正追殺過來!”安定的士兵們頓時驚慌失措,四下逃竄。崔諒大驚失色,隻能帶著手下一百多人,朝著小路拚死突圍,最終逃脫,朝著安定城奔去。
崔諒好不容易逃到安定城的城壕邊,城上卻突然亂箭齊發。蜀將魏延站在城上大聲喊道:“我已經奪取了這座城!你為何不早早投降?”原來,魏延假扮成安定軍,趁著夜色騙開了城門,蜀兵一擁而入,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安定城。
崔諒無奈,隻能慌張地逃往天水郡。還沒走出多遠,前方突然出現一彪軍隊,擺開了陣勢。大旗之下,有一人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著鶴氅,端坐在車上。崔諒定睛一看,竟是孔明,他嚇得急忙撥轉馬頭往回跑。關興、張苞兩路兵馬迅速追了上來,齊聲高喊:“快快投降!”崔諒見四麵都是蜀兵,實在無路可逃,不得已隻好投降,跟著關興、張苞一同回到了蜀營大寨。孔明以貴賓之禮相待崔諒。
孔明問崔諒:“南安太守與你交情深厚嗎?”崔諒回答說:“南安太守是楊阜的族弟楊陵,與我所在的郡相鄰,我們交情很好。”孔明接著說:“現在我想麻煩你進入南安城,勸說楊陵擒獲夏侯楙,你覺得可以嗎?”崔諒說:“丞相如果讓我去,能否暫時讓軍隊後退,好讓我進城去勸說他。”孔明聽從了崔諒的請求,當即傳令,讓四麵的軍馬各自後退二十裡紮營。
崔諒單人匹馬來到南安城邊,叫開城門,進入城中,來到太守府。他與楊陵見過禮後,詳細地說明了情況。楊陵說:“我們深受魏主的大恩,怎麼能背叛他呢?我們可以將計就計。”於是,楊陵帶著崔諒來到夏侯楙那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夏侯楙問:“那應該用什麼計策呢?”楊陵說:“我們就假裝我獻出城門,把蜀兵騙進城來,然後在城中將他們一網打儘。”崔諒依照這個計劃,出城去見孔明,說:“楊陵願意獻出城門,放大軍入城,以便擒獲夏侯楙。楊陵本想親自捉拿夏侯楙,隻是他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輕易行動。”孔明說:“這件事很容易。現在你原來的降兵有一百多人,我們可以讓蜀將扮作安定軍,混在他們當中,一起帶入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下;再暗中與楊陵約定,等到半夜的時候,打開城門,來個裡應外合。”
崔諒暗自思忖:“如果不帶蜀將進去,恐怕孔明會起疑心。不如先把他們帶進去,找機會在城內先把他們斬殺,然後舉火為號,把孔明騙進城來,將他殺掉。”於是,崔諒答應了孔明的安排。孔明叮囑他說:“我派親信將領關興、張苞跟隨你先去,就說是救援的軍隊殺進城去,好讓夏侯楙安心;隻要你們一舉火,我就親自進城去捉拿夏侯楙。”
當時正值黃昏,關興、張苞領受了孔明的密計,披掛整齊,上馬手持兵器,混雜在安定軍之中,跟著崔諒來到了南安城下。楊陵在城上撐起懸空板,靠著護心欄問道:“是哪裡的軍馬?”崔諒回答:“是安定的救軍到了。”崔諒先射了一支帶著密信的箭上城,密信上寫著:“如今諸葛亮先派了兩名將領,埋伏在城中,打算裡應外合;千萬不可驚動,以免泄漏計策。等進入府中再動手。”楊陵拿到密信後,去見夏侯楙,詳細說明了情況。夏侯楙說:“既然諸葛亮中計了,可讓一百多名刀斧手埋伏在府中。等那兩名將領跟隨崔太守到府上下馬時,就關閉大門,將他們斬殺;然後在城上舉火,把諸葛亮騙進城來。伏兵一齊殺出,就能擒獲諸葛亮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切安排妥當後,楊陵回到城上,說道:“既然是安定的軍馬,就放他們進城吧。”關興跟著崔諒走在前麵,張苞跟在後麵。楊陵下城,在城門口迎接。關興眼疾手快,手起刀落,將楊陵斬殺於馬下。崔諒大驚失色,急忙撥轉馬頭朝著吊橋邊奔去。張苞大喝一聲:“賊子,休要逃走!你們的詭計,怎麼能瞞得過丞相!”說罷,手起一槍,將崔諒刺死在馬下。關興迅速跑到城上,放起火來。四麵的蜀兵見信號已發,立刻一齊湧入城中。夏侯楙措手不及,急忙打開南門,拚儘全力殺出。卻被一彪軍攔住了去路,為首的大將正是王平。兩人剛一交手,王平便將夏侯楙生擒於馬上,其餘魏軍則全部被斬殺。
孔明順利進入南安城,安撫城中軍民,蜀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眾將紛紛獻上戰功。孔明將夏侯楙囚禁在車中。鄧芝問道:“丞相是如何知道崔諒有詐的呢?”孔明說:“我早就知道此人並無真心投降之意,故意讓他進城。他一定會把所有情況都告訴夏侯楙,企圖將計就計。我看他的來意,就足以知道他有詐,又派關興、張苞二將與他一同去,是為了穩住他的心。如果他有真心投降,必然會阻攔二將同去;他欣然同意,就是怕我起疑。他心裡想著等把二將騙進城後再殺也不遲,又能讓我軍有所依靠,放心進城。我已經暗中叮囑二將,到城門口見機行事。城內敵軍必然沒有防備,我軍隨後就到,這便是出其不意的計策。”眾將聽後,都對孔明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
孔明接著說:“騙崔諒的,是我派的心腹假扮成魏將裴緒。我又派人去騙天水郡,至今還沒有消息,不知是什麼緣故。現在可以乘勢奪取天水郡。”於是,孔明留下吳懿鎮守南安,劉琰鎮守安定,調回魏延的軍馬,前去攻打天水郡。
再說天水郡太守馬遵,得知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便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人說:“夏侯駙馬是金枝玉葉,倘若有什麼閃失,我們難逃見死不救的罪責。太守為何不傾儘本部兵馬前去救援呢?”馬遵正猶豫不決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夏侯駙馬的心腹將領裴緒到了。裴緒進入府中,取出公文交給馬遵,說:“都督請求安定、天水兩郡的兵馬,星夜前去救援。”說完,便匆匆離開了。第二天,又有偵察騎兵來報,說:“安定的兵馬已經先去了,讓太守趕緊前去會合。”
馬遵正準備起兵,突然有一人從外麵走進來,說:“太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眾人一看,此人是天水冀縣人,姓薑名維,字伯約。薑維的父親薑囧,曾經擔任天水郡功曹,在羌人叛亂時,為國捐軀。薑維自幼博覽群書,對兵法武藝無一不通,而且極為孝順母親,深受郡人敬重;後來擔任中郎將,參與本郡軍事。當天,薑維對馬遵說:“最近聽說諸葛亮打敗了夏侯楙,將他圍困在南安,水泄不通,怎麼可能有人從重重包圍中突圍而出呢?而且裴緒是個無名小將,我們從來都沒見過;況且安定的報馬,又沒有公文,由此可以推斷,這個人是蜀將假扮成魏將。他們是想騙太守出城,估計城中沒有防備,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了一支軍隊,打算乘虛奪取天水郡。”馬遵恍然大悟,說:“若不是伯約這番話,我險些中了奸計!”薑維笑著說:“太守放心。我有一計,不僅可以擒獲諸葛亮,還能解除南安之圍。”正是: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不知道薑維究竟有什麼計策,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