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1 / 1)

司馬昭聽說諸葛誕聯合吳兵前來決戰,便召集散騎長史裴秀、黃門侍郎鐘會,一同商議破敵的策略。鐘會說:“吳兵之所以幫助諸葛誕,無非是為了利益。我們如果用利益誘惑他們,就一定能取勝。”司馬昭采納了這個建議,於是命令石苞、州泰先率領兩支軍隊在石頭城設下埋伏,王基、陳騫帶領精兵隨後接應,又讓偏將成倅率領數萬士兵前去誘敵,還吩咐陳俊帶領裝載著賞軍物品的車仗、牛馬、驢騾,在陣中四麵聚集,一旦敵軍攻來,就棄下這些物資。

決戰當天,諸葛誕命令吳將朱異在左,文欽在右,見魏陣中的人馬隊列不整,便指揮大軍徑直進攻。成倅假裝敗退,諸葛誕驅兵追擊,隻見牛馬驢騾遍布郊野,南方的士兵紛紛爭搶,無心作戰。突然一聲炮響,兩路伏兵殺出,左邊是石苞,右邊是州泰。諸葛誕大驚失色,正想撤退時,王基、陳騫的精兵又殺到,諸葛誕的軍隊大敗。司馬昭又率領援軍趕到。諸葛誕帶著敗兵逃進壽春,緊閉城門堅守。司馬昭命令士兵從四麵圍困,全力攻城。

此時,吳兵撤退到安豐屯駐,魏主的車駕停駐在項城。鐘會說:“如今諸葛誕雖然戰敗,但壽春城中糧草還很多,而且還有吳兵屯駐在安豐,與壽春形成掎角之勢。現在我們的軍隊四麵圍攻,敵人要是情況緩和就堅守,情況危急就拚死一戰,吳兵再趁機夾攻,我們就難以取勝。不如三麵攻城,留下南門大路,讓敵人自行逃走,然後再追擊,這樣就能大獲全勝。吳兵遠道而來,糧草必定難以為繼,我帶領輕騎兵抄到他們後麵,就可以不戰而勝。”司馬昭拍著鐘會的背說:“你真是我的張良啊!”於是下令王基撤回南門的軍隊。

再說吳兵屯駐在安豐,孫綝把朱異叫來斥責道:“連一個壽春城都救不了,還怎麼吞並中原?要是再不能取勝,就斬首示眾!”朱異回到本寨商議對策。於詮說:“現在壽春南門沒有被圍困,我願意帶領一支軍隊從南門進城,幫助諸葛誕守城。將軍與魏兵挑戰,我從城中殺出,兩路夾攻,就能打敗魏兵。”朱異覺得有道理。於是,全懌、全端、文欽等人都願意進城,便和於詮一起帶領一萬士兵,從南門進入城中。魏兵沒有接到命令,不敢輕敵,任由吳兵入城,隨後把情況報告給司馬昭。司馬昭說:“這是想和朱異內外夾攻,來打敗我們的軍隊。”於是召來王基、陳騫,吩咐道:“你們帶領五千士兵截斷朱異的退路,從背後攻擊他。”二人領命而去。朱異正帶兵前來,忽然背後喊聲震天,左邊是王基,右邊是陳騫,兩路魏軍殺來,吳兵大敗。朱異回去見孫綝,孫綝大怒道:“屢次戰敗的將領,留你有什麼用!”喝令武士將朱異推出去斬首。又斥責全端的兒子全禕說:“要是退不了魏兵,你們父子就彆來見我!”之後,孫綝就回建業去了。

鐘會對司馬昭說:“現在孫綝退走,外麵沒有救兵,壽春城可以全力圍困了。”司馬昭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催促軍隊加緊圍攻。全禕帶兵想進入壽春,看到魏兵勢力強大,進退無路,便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封全禕為偏將軍,全禕感激司馬昭的恩德,就寫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全端、叔叔全懌,說孫綝不仁,不如投降魏國,把信射進城中。全懌收到信後,就和全端帶領數千人打開城門投降。諸葛誕在城中憂愁煩悶,謀士蔣班、焦彝進言說:“城中糧少兵多,難以長久堅守,可以率領吳、楚的士兵,和魏兵決一死戰。”諸葛誕大怒道:“我想堅守,你們卻想出戰,莫非有二心?再敢說就斬首!”二人仰天長歎:“諸葛誕就要滅亡了!我們不如早點投降,免得送命!”當天夜裡二更時分,蔣班、焦彝翻牆出城,投降了魏國,司馬昭重用他們。從此,城中即使有敢戰的士兵,也不敢再提出戰的事。

諸葛誕在城中,看到魏兵在四周築起土城來阻擋淮水,就指望天降大雨,淮水泛濫,衝倒土城,然後出兵攻擊。沒想到從秋天到冬天,一直沒有下雨,淮水也沒有泛濫。城中的糧食漸漸耗儘,文欽在小城內和兩個兒子堅守,看到軍士們漸漸餓倒,隻好來向諸葛誕報告:“糧食都快沒了,軍士們餓壞了,不如把北方的士兵都放出城,節省糧食。”諸葛誕大怒:“你讓我把北方的軍隊都放走,是想謀害我嗎?”喝令左右把文欽推出去斬首。文鴦、文虎看到父親被殺,各自拔出短刀,一口氣殺了幾十人,飛身上城,一躍而下,越過城壕,向魏寨投降。司馬昭記恨文鴦昔日單騎退軍的仇,想要斬殺他。鐘會勸諫道:“罪在文欽,現在文欽已經死了,他的兩個兒子走投無路來投降,如果殺了投降的將領,隻會堅定城中人抵抗的決心。”司馬昭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召文鴦、文虎進帳,好言安撫,賜給他們駿馬和錦衣,封他們為偏將軍、關內侯。二人拜謝後,上馬繞城大喊:“我們二人承蒙大將軍赦免罪過,賜予爵位,你們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城中的人聽了,都商量著說:“文鴦是司馬氏的仇人,尚且被重用,何況我們呢?”於是都想投降。諸葛誕聽說後大怒,日夜親自巡城,以殺人來立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鐘會知道城中人心已經動搖,就進帳對司馬昭說:“可以趁這個時候攻城了。”司馬昭非常高興,於是激勵三軍,士兵們從四麵雲集而來,一起攻城。守將曾宣獻出北門,放魏兵入城。諸葛誕得知魏兵進城,慌忙帶領手下數百人從小路突圍,跑到吊橋邊,正好撞上胡奮,胡奮手起刀落,將諸葛誕斬於馬下,數百人都被俘虜。王基帶兵殺到西門,正好遇到吳將於詮。王基大聲喝道:“為什麼不早點投降!”於詮憤怒地說:“我奉命出征,是為了救援彆人的危難,既然救不了,又去投降他人,這是道義上不能做的!”於是把頭盔扔在地上,大喊:“人生在世,能死在戰場上,是幸運的!”接著揮刀奮力拚殺了三十多個回合,人困馬乏,被亂軍殺死。後人寫詩稱讚他:

司馬當年圍壽春,降兵無數拜車塵。東吳雖有英雄士,誰及於詮肯殺身!

司馬昭進入壽春,把諸葛誕的家小全部斬首,誅滅三族。武士把擒獲的數百名諸葛誕的部下綁到司馬昭麵前,司馬昭問:“你們投降嗎?”眾人都大喊:“願意和諸葛公同生共死,絕不向你投降!”司馬昭大怒,喝令武士把他們都綁到城外,逐一詢問:“投降的免死。”卻沒有一個人說投降。一直殺到最後,始終沒有一人投降。司馬昭感慨歎息不已,下令將他們都埋葬。後人寫詩稱讚道:

忠臣矢誌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吳兵大部分投降了魏國,裴秀向司馬昭建議:“吳兵的家小都在東南江淮地區,現在如果把他們留下,時間長了肯定會出亂子,不如把他們活埋了。”鐘會說:“不能這樣。古代用兵的原則,保全敵國才是上策,隻要殺掉首惡就行了。如果把他們都活埋,就太不仁義了。不如把他們放回江南,以顯示中原大國的寬大胸懷。”司馬昭說:“這真是高明的見解。”於是把吳兵都放回了本國。唐谘因為害怕孫綝,不敢回國,也來投降魏國。司馬昭對他們都加以重用,讓他們分布在三河地區。淮南就此平定。司馬昭正準備退兵,突然接到報告,說西蜀薑維帶兵來奪取長城,截斷糧草。司馬昭大驚,急忙和眾官員商議退兵的策略。

當時是蜀漢延熙二十年,後來改為景耀元年。薑維在漢中挑選了兩名川中將領,每天操練人馬,一個是蔣舒,一個是傅僉。二人很有膽量和勇力,薑維非常賞識他們。突然傳來消息,說淮南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東吳孫綝出兵相助,司馬昭調集兩都的兵馬,帶著魏太後和魏主一同出征了。薑維非常高興,說:“我這次大事可成了!”於是上表奏明後主,希望興兵伐魏。中散大夫譙周聽說後,歎息道:“近來朝廷沉溺於酒色,信任宦官黃皓,不理國事,隻貪圖享樂。薑維多次想要征伐,卻不體恤軍士。國家危險了!”於是寫了一篇《仇國論》,寄給薑維。薑維拆開信封一看,上麵寫道:

有人問:從古至今,能以弱勝強的,用的是什麼策略呢?回答是:處於大國而沒有憂患的,往往會驕慢;處於小國而有憂患意識的,常常會想著向善。驕慢就會引發禍亂,向善就能帶來安定,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教養百姓,以少勝多;勾踐體恤民眾,以弱勝強。這就是他們的策略。

有人說:從前楚國強大,漢朝弱小,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張良認為民心一旦安定就難以改變,於是率兵追擊項羽,最終消滅了項羽,難道一定要效仿周文王、勾踐的做法嗎?回答是:商、周時期,王侯地位尊崇,君臣關係穩固。在那個時候,即使有漢高祖劉邦,又怎能揮劍奪取天下呢?等到秦朝廢除諸侯設置郡守之後,百姓被秦朝的勞役所困,天下土崩瓦解,於是豪傑並起,相互爭鬥。如今我們和魏國,都經曆了朝代的更替,既不是秦朝末年那種天下大亂的局麵,實際上更像是戰國時期六國並立的形勢,所以我們可以效仿周文王以德服人,卻很難像漢高祖那樣武力統一。時機合適再行動,氣運相合再舉事,所以商湯、周武王的軍隊,不用多次作戰就能取勝,這確實是因為他們重視百姓的勞苦,審時度勢。如果一味窮兵黷武,不幸遭遇困境,即使有智謀的人,也無計可施了。

薑維看完後,大怒道:“這是迂腐儒生的言論!”把它扔在地上。於是帶領川兵去奪取中原,問傅僉:“依你看來,我們該從哪裡出兵?”傅僉說:“魏國屯放糧草的地方都在長城。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取道駱穀,翻越沈嶺,直抵長城,先燒毀糧草,然後再奪取秦川,那麼中原不久就能到手了。”薑維說:“你的見解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立即帶兵取道駱穀,翻越沈嶺,向長城進發。

長城鎮守將軍司馬望,是司馬昭的族兄。城中糧草儲備充足,但人馬卻不多。司馬望得知蜀兵前來,急忙和王真、李鵬二將,領兵在離城二十裡的地方紮下營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蜀兵抵達。司馬望帶著兩位將領出陣迎敵。薑維縱馬而出,指著司馬望說道:“如今司馬昭把君主帶在軍中,肯定有李傕、郭汜那種挾持君主的心思。我現在奉朝廷的明確命令,前來興師問罪,你應當儘早投降。要是還執迷不悟,就彆怪我誅滅你全家!”司馬望大聲回應:“你們太無禮了,屢次侵犯我魏國。如果不趕緊退兵,就叫你們有來無回!”話還沒說完,司馬望身後的王真便挺槍躍馬而出,蜀陣中傅僉上前迎戰。兩人交手不到十個回合,傅僉故意賣了個破綻,王真立刻挺槍刺來,傅僉側身閃過,順勢將王真活捉到自己馬上,撤回本陣。李鵬見狀大怒,縱馬揮刀前來救援。傅僉故意放慢速度,等李鵬快要靠近時,猛地將王真扔到地上,暗中抽出四楞鐵鐧握在手中。李鵬趕到,舉刀正要砍,傅僉回身回望,對著李鵬的麵門狠狠一鐧,打得他眼珠迸出,當場死在馬下。王真也被蜀軍亂槍刺死。薑維趁機驅兵大舉進攻。司馬望棄寨逃入城中,緊閉城門,不再出戰。

薑維下令:“軍士們今夜暫且休息一晚,養足銳氣。明天一定要攻入城中。”第二天黎明,蜀兵爭先向前,一擁來到城下,用火箭、火炮向城中射擊。城上的草屋頓時燃起一片大火,魏兵陷入混亂。薑維又讓人把乾柴堆在城下,一齊點火,頓時烈焰衝天。城牆即將被攻破,魏兵在城內痛哭,哭聲傳得很遠。

就在蜀軍攻城正酣時,突然背後喊聲震天。薑維勒住馬回頭一看,隻見魏兵搖旗呐喊,浩浩蕩蕩地趕來。薑維於是下令後隊變前隊,自己站在門旗下等候。隻見魏陣中一名小將,全身披掛整齊,挺槍縱馬而出。這小將大約二十多歲,麵容白皙如敷粉,嘴唇鮮豔似塗朱,厲聲大喊:“可認得鄧將軍?”薑維心想:“這肯定是鄧艾了。”於是挺槍縱馬迎上前去。兩人抖擻精神,大戰三四十回合,難分高下,小將的槍法嚴密,毫無破綻。薑維心中暗自思量:“不用計的話,怎麼能取勝呢?”於是撥轉馬頭,朝左邊的山路奔去。小將拍馬緊追不舍,薑維掛好鋼槍,暗中取出雕弓羽箭,回身射去。小將眼疾,早已察覺,弓弦一響,他便向前一倒,躲過了羽箭。薑維回頭看時,小將已經追到,挺槍刺來,薑維一閃,槍從肋旁刺過,被薑維一把夾住。小將棄槍,朝本陣逃去。薑維歎息道:“可惜啊!可惜!”又撥馬追去。追到魏陣門前時,一員大將提刀而出,喝道:“薑維匹夫,彆追我兒子!鄧艾在此!”薑維大吃一驚,原來那小將是鄧艾的兒子鄧忠。薑維暗暗稱奇,本想與鄧艾交戰,又擔心馬匹疲乏,於是虛指著鄧艾說:“我今天見識了你們父子。暫且各自收兵,明天再決一死戰。”鄧艾見戰場形勢對己方不利,也勒住馬回應道:“既然這樣,各自收兵。暗中算計對方的,不算大丈夫。”於是兩軍都退了回去。鄧艾在渭水岸邊紮下營寨,薑維在兩山之間安營。鄧艾觀察完蜀兵的紮營地勢後,寫信給司馬望說:“我們千萬不能出戰,隻適宜堅守。等關中的援兵一到,蜀兵糧草耗儘,我們三麵夾攻,必定能取勝。現在我派長子鄧忠去協助你守城。”同時派人前往司馬昭處請求支援。

薑維派人到鄧艾營中送去戰書,約定第二天大戰,鄧艾假裝答應。第二天五更時分,薑維命令三軍做飯,天亮後擺好陣勢等待。然而鄧艾營中卻偃旗息鼓,寂靜得如同無人一般。薑維一直等到傍晚才回營。第二天,薑維又派人去下戰書,斥責鄧艾失約。鄧艾用酒食招待來使,答複說:“我身體有些小毛病,耽誤了交戰,明天一定會戰。”第三天,薑維又領兵前來,鄧艾仍然不出戰,就這樣反複了五六次。傅僉對薑維說:“這裡麵肯定有陰謀,我們要小心防備。”薑維說:“他們肯定是在等關中的援兵,好三麵夾擊我們。我現在派人送信給東吳的孫綝,讓他一起合力進攻。”這時,突然有探馬來報:“司馬昭攻打壽春,殺了諸葛誕,吳兵全部投降。司馬昭班師回洛陽,正打算領兵來救長城。”薑維大驚道:“這次伐魏,又要落空了。不如先撤回去。”正是:已歎四番難奏績,又嗟五度未成功。不知道薑維如何退兵,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