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1 / 1)

吳主孫休聽說司馬炎篡奪了魏國政權,料想他必定會討伐吳國,憂慮成疾,臥床不起。他召丞相濮陽興入宮,讓太子孫出來拜見。孫休拉著濮陽興的手臂,手指著孫,隨後便去世了。濮陽興出宮後,與群臣商議,打算擁立太子孫為君主。左典軍萬彧說:“孫年幼,無法獨掌朝政,不如迎立烏程侯孫皓。”左將軍張布也說:“孫皓才識卓越、明於決斷,足以擔當帝王之位。”丞相濮陽興拿不定主意,進宮奏報朱太後。太後說:“我隻是個寡婦,哪裡懂得國家大事?你們斟酌著決定就好。”於是濮陽興迎立孫皓為帝。

孫皓字元宗,是大帝孫權太子孫和的兒子。當年七月,孫皓登上皇帝位,改元為元興元年,封太子孫為豫章王,追諡父親孫和為文皇帝,尊母親何氏為太後,加封丁奉為右大司馬,第二年改為甘露元年。孫皓日益凶殘暴虐,極度沉溺於酒色,寵幸中常侍岑昏。濮陽興、張布勸諫,孫皓大怒,斬殺二人,並滅其三族。從此朝廷大臣都緊閉嘴巴,不敢再進諫。後來又改元為寶鼎元年,任命陸凱、萬彧為左右丞相。當時孫皓住在武昌,揚州百姓逆流而上供應物資,苦不堪言,而孫皓又奢侈無度,導致公私財物匱乏。陸凱上疏勸諫說:

如今沒有災禍,百姓卻困苦不堪;沒有重大舉措,國家財富卻已空虛,臣暗自痛心。從前漢室衰落,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如今曹魏、蜀漢失道,土地都被晉朝占有,這是眼前明擺著的教訓。臣愚昧,隻是為陛下的國家感到惋惜。武昌地勢險要但土地貧瘠,並非適合王者建都之地。況且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這足以表明民心和天意。如今國家沒有一年的儲備,有根基動搖的危險;官吏苛刻擾民,卻無人撫恤百姓。大帝孫權時期,後宮女子不超過百人,景帝以來,竟多達千人,這是極其耗費錢財的。再者,陛下身邊任用的都不是合適的人,他們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埋沒賢才,這些都是敗壞朝政、坑害百姓的行徑。希望陛下減少各種勞役,廢除苛刻擾民的政令,精簡宮女,清明選拔百官,這樣就能使上天喜悅,百姓歸附,國家安寧。

奏疏呈上去後,孫皓很不高興。他還大興土木,建造昭明宮,命令文武百官進山采木。又召來術士尚廣,讓他用蓍草占卜奪取天下之事,尚廣回答說:“陛下占得吉兆,庚子年,天子的車駕將進入洛陽。”孫皓大喜,對中書丞華核說:“先帝采納你的建議,分派將領,在沿江一帶駐紮數百座軍營,由老將丁奉統領。朕想兼並蜀漢土地,為蜀主報仇,應當先奪取哪裡呢?”華核勸諫說:“如今成都已失,蜀漢社稷崩塌,司馬炎必定有吞並吳國之心。陛下應該修養德行,安撫吳國百姓,這才是上策。如果強行興兵,就如同披著麻去救火,必然會引火燒身。希望陛下明察。”孫皓大怒道:“朕想趁機恢複祖宗舊業,你卻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若不是看在你是舊臣的份上,定斬你首級示眾!”喝令武士將華核推出殿門。華核出朝後歎息道:“可惜這錦繡江山,不久就要屬於他人了!”於是隱居起來,不再出仕。之後孫皓命令鎮東將軍陸抗屯兵江口,圖謀奪取襄陽。

消息很快傳到洛陽,近臣奏報晉主司馬炎。司馬炎聽說陸抗侵犯襄陽,與眾官商議對策。賈充出班奏道:“臣聽說吳國孫皓不修養德政,專行無道之事。陛下可下詔令都督羊祜率兵抵禦,等他們國內發生變故,我們乘勢攻取,東吳輕而易舉就能拿下。”司馬炎大喜,立即降詔派使者前往襄陽,宣諭羊祜。羊祜接到詔書,整頓軍馬,準備迎敵。從此羊祜鎮守襄陽,深得軍民之心,有投降過來卻又想離開的吳國人,羊祜都聽任他們離去。他還減少戍邊巡邏的士兵,讓他們去開墾八百多頃農田。他剛到襄陽時,軍隊儲備不足百日之糧,到了末年,軍中有了十年的儲備。羊祜在軍中,常常穿著輕暖的皮裘,係著寬大的衣帶,不披鎧甲,帳前的侍衛不過十幾人。

一天,部將進帳向羊祜稟報:“偵察兵來報,吳兵都很懈怠,可以趁他們沒有防備發動襲擊,必定能大獲全勝。”羊祜笑著說:“你們眾人小看陸抗了吧?此人足智多謀,之前吳主命令他攻克西陵,斬殺了步闡及其將士數十人,我想救援都來不及。這個人擔任將領,我們隻可堅守,等他們內部發生變故,才可圖謀進取。如果不審時度勢就輕易進攻,這是自取失敗之道。”眾將都信服他的論斷,隻是堅守疆界。

一天,羊祜率領眾將打獵,正好陸抗也出來打獵。羊祜下令:“我軍不許越過邊界。”眾將接到命令,隻在晉地圍獵,不侵犯吳境。陸抗遠遠望見,感歎道:“羊將軍軍紀嚴明,不可侵犯。”傍晚,雙方各自收兵。羊祜回到軍中,檢查所獵得的禽獸,凡是被吳人先射傷的,都送還給對方。吳人都很高興,前來報告陸抗。陸抗召由來人,問道:“你們主帥能喝酒嗎?”來人回答:“如果有美酒,他就會喝。”陸抗笑著說:“我有一鬥好酒,珍藏很久了。現在交給你帶回去,代我拜上都督,這酒是我陸某親自釀造自己飲用的,特意奉上一勺,以表昨日出獵的情誼。”來人領命,帶著酒離開了。左右問陸抗:“將軍把酒送給對方,有什麼用意呢?”陸抗說:“他既然對我們施德,我怎能不有所回報?”眾人都感到十分驚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來人回去見到羊祜,將陸抗的詢問以及送酒之事一一陳告。羊祜笑著說:“他也知道我能喝酒啊!”於是命人打開酒壺取酒來飲。部將陳元說:“這酒裡恐怕有詐,都督還是慢慢喝為好。”羊祜笑著說:“陸抗不是下毒害人的人,不必疑慮。”竟然將整壺酒一飲而儘。此後雙方派人互通問候,常相往來。一天,陸抗派人探望羊祜。羊祜問道:“陸將軍安好嗎?”來人說:“主帥臥病數日,沒有出門。”羊祜說:“我料想他的病與我相同。我這裡已經配好成藥,可以送給他服用。”來人拿著藥回去見陸抗。眾將說:“羊祜是我們的敵人,這藥肯定不是什麼好藥。”陸抗說:“怎麼會有下毒害人的羊叔子呢!你們眾人不要懷疑。”於是服用了藥物。第二天病就好了,眾將都前來拜賀。陸抗說:“他專門施行德政,我卻一味施行暴政,這樣他將不戰而使我軍歸服。如今我們應該各自保住疆界,不要貪圖小利。”眾將領命。

忽然報告說吳主派使者來了,陸抗迎接使者並詢問來意。使者說:“天子傳諭將軍,火速進兵,不要讓晉人搶先。”陸抗說:“你先回去,我隨後有奏疏上奏。”使者離去後,陸抗立即起草奏疏派人送到建業。近臣呈給孫皓,孫皓拆開觀看,奏疏中詳細陳述了晉國不可討伐的情況,並且勸諫吳主修養德行、謹慎刑罰,以安定國內為首要考慮,不應當窮兵黷武。孫皓看完後,大怒道:“朕聽說陸抗在邊境與敵人互通往來,如今果然如此!”於是派使者罷免陸抗的兵權,降為司馬,讓左將軍孫冀代替他統領軍隊。群臣都不敢進諫。

吳主孫皓從改元建衡,到鳳凰元年,肆意妄為,窮兵黷武,屯兵戍邊,舉國上下無不嗟歎怨恨。丞相萬彧、將軍留平、大司農樓玄三人見孫皓無道,直言苦苦勸諫,都被殺害。前後十幾年間,孫皓殺害忠臣四十多人。孫皓出入常常帶著五萬鐵騎,群臣驚恐畏懼,無可奈何。

羊祜聽說陸抗被罷兵,孫皓德行有失,認為吳國出現了可乘之機,於是上表派人前往洛陽請求討伐吳國。奏表大致內容是:

時機命運雖然是上天授予的,但功業必定要靠人來成就。如今長江、淮河的天險,比不上劍閣;孫皓的殘暴,超過劉禪;吳人的困苦,甚於巴蜀百姓;而大晉的兵力,比以往更為強盛。不在此時平定四海,卻繼續擁兵對峙,讓天下百姓困於征戰戍守,曆經盛衰,這是難以長久的。

司馬炎看了奏表非常高興,便下令興兵。賈充、荀勖、馮紞三人極力進言,認為不可,司馬炎因此沒有行動。羊祜聽說皇上不批準他的請求,歎息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今上天賜予的機會卻不把握,豈不可惜!”到了鹹寧四年,羊祜入朝,奏請辭官回鄉養病。司馬炎問道:“愛卿有什麼安邦之策,可以教導朕呢?”羊祜說:“孫皓暴虐到了極點,如今可以不戰而勝。如果孫皓不幸去世,吳國再立賢君,那麼吳國就不是陛下所能輕易奪取的了。”司馬炎恍然大悟,說:“愛卿如今就帶兵前往討伐,怎麼樣?”羊祜說:“臣年老多病,不堪擔當此任,陛下可另選智勇之士。”於是辭彆司馬炎回鄉。這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馬炎親自乘車前往他家探望。司馬炎來到臥榻前,羊祜落淚說:“臣即使萬死也不能報答陛下的恩情!”司馬炎也哭著說:“朕深感遺憾,沒能采用愛卿討伐吳國的計策。如今誰可以繼承愛卿的誌向呢?”羊祜含淚說道:“臣就要死了,不敢不竭儘愚忠。右將軍杜預可以任用,如果討伐吳國,一定要用他。”司馬炎說:“舉薦賢才是好事,愛卿為什麼在朝中舉薦了人,卻燒掉奏稿,不讓彆人知道呢?”羊祜說:“在朝堂上任命官職,卻在私下接受彆人的謝恩,這是臣所不讚同的。”說完就去世了。司馬炎大哭著回宮,下令追贈羊祜為太傅、巨平侯。南州百姓聽說羊祜去世,停止集市交易痛哭哀悼,江南守邊將士也都痛哭流涕。襄陽人懷念羊祜在世時,常去峴山遊玩,於是在那裡建廟立碑,四季祭祀。往來的人看到碑文,無不落淚,因此這座碑被稱為“墮淚碑”。後人寫詩感歎道:曉日登臨感晉臣,古碑零落峴山春。鬆間殘露頻頻滴,疑是當年墮淚人。

晉主司馬炎采納羊祜的建議,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杜預為人成熟穩重、閱曆豐富,而且好學不倦,尤其喜愛讀左丘明的《春秋傳》,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常常隨身攜帶著,每次出門或回家,必定讓隨從在馬前捧著《左傳》,當時的人都稱他有“左傳癖”。杜預接受晉主的任命後,在襄陽安撫百姓、訓練軍隊,準備討伐吳國。

此時,吳國的丁奉、陸抗都已去世。吳主孫皓每次宴請群臣,都要把大家灌得酩酊大醉,還設置了十名黃門郎作為糾彈官。宴會結束後,這些糾彈官就各自上奏群臣的過失,有犯錯的人,有的被剝去臉皮,有的被挖掉眼睛,因此吳國人都十分恐懼。晉益州刺史王濬上疏請求討伐吳國,奏疏中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皓荒淫無道、凶狠叛逆,應當儘快出兵征伐。如果有朝一日孫皓死去,吳國再立一位賢明的君主,那吳國就會成為難以對付的強敵。臣造船已經七年,船隻每天都有腐朽損壞的。臣年已七十,時日無多。這三個方麵一旦出現變化,想要謀取吳國就難了。希望陛下不要錯失良機。

晉主看了奏疏,便與群臣商議說:“王公的主張,與羊都督的想法不謀而合。朕心意已決。”侍中王渾上奏說:“臣聽說孫皓打算北上,軍隊已經整頓完備,聲勢正盛,此時很難與他們正麵交鋒。不如再推遲一年,等他們疲憊了,我們才能成功。”晉主聽從了他的奏請,於是降詔停止進兵,自己退入後宮,與秘書丞張華下圍棋消遣。這時近臣奏報說邊境有奏表送到。晉主打開一看,是杜預的表章,表章大致內容是:

從前,羊祜沒有與朝臣廣泛商議,而是私下與陛下謀劃,所以讓朝臣們有很多不同意見。凡事都應當權衡利害,衡量這次行動,有利的方麵占十之八九,而不利的方麵頂多就是無功而返。從秋天以來,我們討伐吳國的意圖已經有所顯露,如今如果中途停止,孫皓就會感到恐懼,把都城遷到武昌,修繕江南各城,遷徙那裡的百姓,這樣城攻不下,野外也掠奪不到物資,那麼明年再想討伐就來不及了。

晉主剛看完表章,張華突然站起身,推開棋盤,拱手奏道:“陛下聖明英武,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吳主荒淫暴虐,百姓憂愁,國家衰敗。如今討伐吳國,可以不費多大力氣就能平定,希望陛下不要疑慮。”晉主說:“你這番話把利害關係看得透徹,朕還有什麼可懷疑的。”隨即起身來到前殿,任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率領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從塗中出兵,安東大將軍王渾從橫江出兵,建威將軍王戎從武昌出兵,平南將軍胡奮從夏口出兵,各率領五萬大軍,都聽從杜預的調遣。又派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領水軍順江東下,水陸兵力共二十多萬,戰船數萬艘。還命令冠軍將軍楊濟出兵駐紮在襄陽,指揮各路軍馬。

消息很快傳到東吳。吳主孫皓大驚失色,急忙召來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商議退兵的策略。張悌上奏說:“可以任命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軍江陵,迎戰杜預;驃騎將軍孫歆進軍抵禦夏口等地的晉軍。臣願擔任軍師,率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領兵十萬,出兵牛渚,接應各路軍馬。”孫皓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命令張悌領兵出發。孫皓退入後宮,滿臉憂慮。寵臣中常侍岑昏詢問原因,孫皓說:“晉兵大舉進犯,各路已經派兵迎敵。無奈王濬率領數萬士兵,戰船齊發,順流而下,鋒芒十分銳利,朕因此憂慮。”岑昏說:“臣有一計,可讓王濬的戰船都化為齏粉。”孫皓十分高興,便詢問計策。岑昏上奏說:“江南鐵多,可以打造一百多條連環鐵索,每條長數百丈,每個鐵環重二三十斤,在沿江的緊要地段橫截江麵。再鑄造數萬根鐵錐,長一丈多,放置在水中。如果晉船乘風而來,碰到鐵錐就會被撞破,怎麼能渡江呢?”孫皓大喜,傳令讓工匠在江邊連夜打造鐵索、鐵錐,並安置妥當。

晉軍都督杜預,從江陵出兵,命令牙將周旨率領八百水手,乘坐小船暗中渡過長江,趁夜襲擊樂鄉,在山林中多處插上軍旗,白天放炮擂鼓,夜晚四處點火。周旨領命後,帶領眾人渡江,埋伏在巴山。第二天,杜預率領大軍水陸並進。前哨報告說:“吳主派伍延從陸路出兵,陸景從水路出兵,孫歆擔任先鋒,分三路前來迎戰。”杜預領兵前進,孫歆的戰船很快就到了。兩軍剛一交戰,杜預便佯裝敗退。孫歆領兵上岸,一路追擊,沒追出二十裡,一聲炮響,四麵晉軍蜂擁而至。吳兵急忙往回逃,杜預乘勢掩殺,吳兵死傷無數。孫歆逃到城邊,周旨的八百士兵混雜在其中,在城上點火。孫歆大驚道:“北方來的這些晉軍難道是飛渡長江的嗎?”他剛想撤退,就被周旨大喝一聲,斬殺於馬下。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光,巴山上飄出一麵大旗,上麵寫著“晉鎮南大將軍杜預”。陸景大驚,想要上岸逃命,被晉將張尚趕到,一刀斬殺。伍延見各路軍隊都已戰敗,便棄城逃走,被伏兵捉住,捆綁著去見杜預。杜預說:“留著他也沒用!”喝令武士將其斬首。於是晉軍占領了江陵。接著,沅水、湘水一帶,一直到廣州各郡,當地的郡守、縣令都望風而降,帶著官印來歸附。杜預派人持符節安撫,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隨後,杜預進兵攻打武昌,武昌也投降了。杜預軍威大振,於是召集眾將,共同商議奪取建業的計策。胡奮說:“吳國作為我們百年來的敵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征服。如今春水上漲,我們難以長時間駐紮。可以等到來年春天,再大舉進攻。”杜預說:“從前樂毅在濟西一戰就吞並了強大的齊國,如今我軍兵威大振,勢如破竹,劈開幾節之後,後麵的都會迎刃而解,再也沒有阻礙了。”於是迅速傳下檄文,與各路將領約定,一齊進兵,攻取建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龍驤將軍王濬率領水兵順流而下。前哨報告說:“吳國人打造了鐵索,沿江橫截江麵,還把鐵錐放置在水中作為防備。”王濬大笑,於是製造了幾十張大筏,上麵綁著草人,給草人披上鎧甲、手持兵器,排列在筏的四周,然後順著江水放下去。吳兵看到後,以為是真人,嚇得紛紛逃走。暗藏在水下的鐵錐碰到木筏,都被筏子帶走了。王濬又在筏子上製作大火炬,長十多丈,粗十多圍,用麻油澆灌,隻要遇到鐵索,就點燃火炬焚燒,不一會兒鐵索就都被燒斷了。晉軍從大江兩路進發,所到之處,戰無不勝。

東吳丞相張悌,命令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迎戰晉兵。沈瑩對諸葛靚說:“長江上遊的各路軍隊沒有防備,我料想晉軍必定會打到這裡,我們應當竭儘全力抵抗。如果有幸取勝,江南自然就會安定。如今渡江迎戰,一旦不幸戰敗,那國家就完了。”諸葛靚說:“您說得對。”話還沒說完,有人報告說晉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兩人大驚,急忙去見張悌商議。諸葛靚對張悌說:“東吳危險了,我們為什麼不逃走呢?”張悌流著淚說:“吳國即將滅亡,無論賢愚都知道。如今如果君臣都投降,沒有一個人為國難而死,這不是恥辱嗎!”諸葛靚也流著淚離開了。張悌與沈瑩率兵抵抗,晉兵將他們團團圍住,周旨率先殺入吳營。張悌獨自奮力拚殺,最終死在亂軍之中。沈瑩被周旨所殺,吳兵四散敗逃。後人寫詩稱讚張悌:杜預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已拚王氣南中儘,不忍偷生負所知。

晉兵攻克牛渚,深入吳境。王濬派人飛馳報捷,晉主司馬炎得知後十分高興。賈充上奏說:“我軍長期在外征戰,不服當地水土,必定會生病。應該召回軍隊,以後再作打算。”張華說:“如今大軍已經攻入吳國的巢穴,吳人聞風喪膽,不出一個月,孫皓必定會被擒獲。如果輕易召回軍隊,之前的功勞就全都白費了,實在可惜。”晉主還沒來得及回應,賈充就大聲斥責張華說:“你不懂得天時地利,妄圖邀功,讓士卒疲憊不堪,就算殺了你也不足以向天下謝罪!”司馬炎說:“這是朕的意思,張華隻是與朕想法相同而已,何必爭辯!”這時忽然報告說杜預的加急表章到了。晉主看了表章,上麵也說應該急速進兵。晉主於是不再猶豫,最終下達了繼續進軍的命令。王濬等人奉了晉主的命令,水陸並進,聲勢浩大,吳人紛紛望旗投降。吳主孫皓聽說後,大驚失色。眾臣稟報道:“北方的晉兵日益逼近,江南軍民不戰而降,我們該怎麼辦?”孫皓說:“為什麼不戰?”眾人回答說:“今日的災禍,都是岑昏的罪過,請陛下誅殺他。臣等出城決一死戰。”孫皓說:“一個小小的宦官,怎麼能誤國?”眾人大聲喊道:“陛下難道沒看到蜀國的黃皓嗎!”於是不等吳主下令,眾人一齊擁入宮中,將岑昏碎屍萬段,還生吃了他的肉。陶濬上奏說:“臣統領的戰船都很小,希望能帶領兩萬士兵乘坐大船出戰,自然足以破敵。”孫皓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調撥禦林軍等部隊,讓陶濬到上遊迎敵。前將軍張象,率領水兵到下遊迎敵。兩人領兵正行進間,沒想到西北風大作,吳兵的旗幟都立不起來,在船中全都倒豎,士兵們不肯上船,四散奔逃,隻有張象帶領的幾十名士兵還在等待禦敵。

晉將王濬率領船隊揚帆前進,經過三山時,水軍將士說:“風浪太大,船無法前行,還是等風勢稍弱再走吧。”王濬大怒,拔劍嗬斥道:“我眼下就要攻取石頭城,還說什麼停留!”於是擂鼓催促大軍繼續前進。吳將張象帶領隨行的士兵前來請降,王濬說:“如果是真心投降,就作為前鋒去立功。”張象回到自己船上,徑直來到石頭城下,叫開城門,迎接晉兵入城。

孫皓聽說晉兵已經進城,想要自刎。中書令胡衝、光祿勳薛瑩上奏說:“陛下為何不效仿安樂公劉禪呢?”孫皓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也讓人拉著棺材,自己捆綁著,率領文武百官,到王濬的軍營前投降。王濬解開他的繩索,焚燒了棺材,以對待王侯的禮節招待他。有唐人寫詩感歎道: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就這樣,東吳的四個州、四十三個郡、三百一十三個縣,共計五十二萬三千戶人口,三萬二千官吏,二十三萬士兵,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二百八十萬斛米穀,五千多艘舟船,後宮五千多人,都歸入了大晉版圖。大局已定,王濬出榜安撫百姓,封存所有府庫和糧倉。第二天,陶濬的軍隊不戰自潰。琅琊王司馬伷和王戎的大軍也都趕到,看到王濬立下大功,心中十分欣喜。又過了一天,杜預也到了,他大規模犒賞三軍,打開糧倉救濟吳國百姓,吳國百姓得以安定生活。隻有建平太守吾彥堅守城池不肯投降,聽說吳國滅亡後才歸降。王濬上表向朝廷報捷。朝廷得知吳國已被平定,君臣都來祝賀,為晉主司馬炎獻上壽禮。晉主拿著酒杯,流著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可惜他不能親眼看到這一天!”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後,向南痛哭道:“當年討逆將軍孫策年輕時,憑借一個校尉的身份創立基業,如今孫皓卻把整個江南都拋棄了!‘悠悠蒼天,這究竟是為什麼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濬班師回朝,押著吳主孫皓前往洛陽麵見晉帝。孫皓登上大殿,向晉帝磕頭行禮。晉帝賜座,說道:“朕設這個座位等你很久了。”孫皓回答道:“臣在南方,也設了這樣一個座位等待陛下。”晉帝大笑。賈充問孫皓:“聽說你在南方,經常挖人眼睛、剝人麵皮,這是什麼刑罰呢?”孫皓說:“對於弑君以及奸邪不忠的臣子,就施加這種刑罰。”賈充聽後沉默不語,麵露愧色。晉帝封孫皓為歸命侯,他的子孫被封為中郎,跟隨孫皓投降的宰輔大臣都被封為列侯。丞相張悌陣亡,晉帝封賞了他的子孫。王濬被封為輔國大將軍。其餘人等也都得到了相應的封賞。

從此,三國歸晉,晉帝司馬炎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後來,蜀漢後主劉禪在晉泰始七年去世,魏主曹奐在太安元年去世,吳主孫皓在太康四年去世,他們都得以善終。後人作了一首古風來敘述這段曆史:

高祖提劍入鹹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鹹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薑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儘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儘,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三國演義結!

水滸傳始!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