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這樣說道:
奉辭伐罪號天兵,主將須將正道行。
自謂魔君能破敵,豈知正法更專精。
行仁柴進還存命,無德高廉早喪生。
試把興亡重檢點,西風搔首不勝情。
話說當時羅真人對公孫勝說:“弟子,你以往學的法術,和高廉的差不多。如今我傳授給你五雷天罡正法,你依照此法行事,便能解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千萬不要被私欲束縛,耽誤了大事,要保持從前學道的專注之心。你的老母親,我會派人早晚照看,你不必掛念。你本是上界天閒星下凡,所以才讓你去協助宋公明。我有八個字,你要記住,千萬彆在關鍵時刻出錯。”羅真人說出那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拜謝接受了訣法,便和戴宗、李逵三人向羅真人辭行,告彆了一眾道伴,下山而去。回到家中,公孫勝收拾好道衣、兩口寶劍,以及鐵冠、如意等物品,向老母親拜彆後,便踏上了路程。
走了三四十裡路,戴宗說:“我先去給哥哥報信,先生和李逵從大路上來,到時候我再來迎接。”公孫勝說:“這樣正好。賢弟你先去通報,我也會加快趕路。”戴宗又叮囑李逵:“一路上你要小心伺候先生,要是出了什麼差錯,有你苦頭吃!”李逵回答:“他和羅真人一樣有法術,我怎麼敢怠慢他!”戴宗拴好甲馬,施展神行法,提前出發了。
公孫勝和李逵二人離開了二仙山九宮縣,沿著大路前行,到了晚上就找客棧休息。李逵因為懼怕羅真人的法術,對公孫勝十分小心地伺候,絲毫不敢任性。兩人走了三天,來到一個地方,名叫武岡鎮,隻見街市上熱鬨非凡,人來人往。公孫勝說:“這兩天趕路走得累了,買碗素酒素麵吃了再走。”李逵說:“好啊。”他們看到驛道旁邊有一家小酒店,便走了進去,在店裡坐下。公孫勝坐在上首,李逵解開腰包,坐在下首。他們叫來夥計,一邊要酒,一邊讓準備些素菜給二人吃。公孫勝問:“你們這裡有什麼素點心賣嗎?”夥計說:“我們店裡隻賣酒肉,沒有素點心。集市口有人家賣棗糕。”李逵說:“我去買些來。”他從包裹裡拿出銅錢,徑直朝市鎮走去,買了一包棗糕。
正要回來的時候,隻聽見路旁有人大聲叫好:“好大力氣!”李逵一看,一群人圍著一個大漢,那大漢正在使一把鐵瓜錘,眾人都在為他喝彩。李逵打量那大漢,身材七尺有餘,臉上有麻子,鼻子上有一道疤痕。再看那鐵錘,大約有三十來斤重。大漢越使越起勁,一瓜錘重重地砸在壓街石上,把石頭砸得粉碎,眾人齊聲叫好。李逵忍不住了,把棗糕揣在懷裡,上前去拿那鐵錘。大漢喝道:“你是什麼人,敢來拿我的錘!”李逵說:“你使的這算什麼,值得眾人喝彩?看著真礙眼!看老爺我給眾人露一手。”大漢說:“我把錘借給你,你要是使不動,可彆怪我揍你一頓!”李逵接過瓜錘,就像玩彈丸一樣,輕鬆地舞動了一番,然後輕輕放下,麵不改色,心不跳,氣也不喘。大漢見了,立刻倒身便拜,說:“請問哥哥大名?”李逵問:“你家在哪裡住?”大漢說:“就在前麵。”他帶著李逵來到一個地方,隻見一把鎖鎖著門。大漢用鑰匙打開門,請李逵到裡麵坐。
李逵看屋裡都是鐵砧、鐵錘、火爐、鉗子、鑿子等打鐵工具,心想:“這人肯定是個鐵匠,山寨裡正需要這樣的人,不如叫他也去入夥。”李逵又問:“漢子,你叫什麼名字,讓我知道。”大漢說:“小人姓湯名隆。我父親原本是延安府知寨官,因為打鐵的手藝,得到老種經略相公的賞識,在他帳前任職。近年來父親在任上去世,我因為好賭,流落江湖,所以暫時在這裡打鐵為生。我特彆喜歡使槍弄棒,因為我渾身有麻點,大家都叫我金錢豹子。敢問哥哥您貴姓大名?”李逵說:“我就是梁山泊好漢黑旋風李逵。”湯隆聽了,再次下拜說:“早就聽聞哥哥威名,沒想到今天能偶然相遇。”李逵說:“你在這裡什麼時候才能出人頭地!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夥,也能做個頭領。”湯隆說:“要是哥哥不嫌棄,願意帶著兄弟,我願意追隨左右。”於是他拜李逵為兄。有四句詩專門說湯隆的好處:
銅筋鐵骨身軀健,爐冶鉗錘每用功。
原是延安知寨後,金錢豹子是湯隆。
當時李逵便認了湯隆做弟弟。湯隆說:“我又沒有家人隨從,和哥哥去市鎮喝幾杯淡酒,以此表示結拜之意。今晚在這裡歇一夜,明天一早再走。”李逵說:“我有個師父在前麵酒店裡等我,我買了棗糕吃了就得走。不能耽擱,現在就得出發。”湯隆問:“怎麼這麼著急?”李逵說:“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現在正在高唐州邊界廝殺,就等我這師父去救援。”湯隆問:“這個師父是誰?”李逵說:“你先彆問,趕緊收拾東西走。”湯隆急忙收拾好包裹、盤纏和銀兩,戴上氈笠兒,挎上腰刀,拿起樸刀,舍棄了家中的破房舊屋和那些笨重的打鐵工具,跟著李逵,來到酒店見公孫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孫勝埋怨道:“李逵,你怎麼去了這麼久!再來晚點,我就又回去了。”李逵不敢吭聲,把湯隆拉過來拜見公孫勝,詳細說了結拜的事情。公孫勝聽說湯隆是打鐵出身,心裡也很高興。李逵拿出棗糕,讓夥計拿去加工一下。三人一起喝了幾杯酒,吃了棗糕,結清了酒錢。李逵、湯隆各自背上包裹,和公孫勝離開了武岡鎮,朝著高唐州緩緩進發。
三人在路上走了大約三分之二的路程,那天早上正好遇到戴宗前來迎接。公孫勝見了非常高興,連忙問:“最近交戰情況怎麼樣?”戴宗說:“高廉那家夥最近箭傷好了,每天都帶兵來挑戰。哥哥堅守不出,就等先生您來。”公孫勝說:“這好辦。”李逵帶著湯隆,拜見了戴宗,把事情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四人便一起朝著高唐州趕去。離宋江的營寨還有五裡遠,呂方、郭盛就率領一百多騎兵前來迎接。四人都上了馬,一起回到營寨,宋江、吳用等人出寨迎接。眾人互相施禮後,擺了接風酒,寒暄了一番,便請公孫勝等人進入中軍帳,眾頭領也都前來祝賀。李逵帶著湯隆來拜見宋江、吳用以及眾頭領,行禮完畢後,寨中便擺起了慶賀筵席。
第二天,中軍帳裡宋江、吳用、公孫勝商議如何破高廉。公孫勝說:“主將下令,先讓大家拔寨起行,看看敵軍的情況,我自有辦法應對。”當天宋江傳令,各寨人馬一起起身,一直抵達高唐州城壕邊,安營紮寨完畢。第二天一大早五更時分,士兵們就開始做飯,都穿上了衣甲。宋公明、吳學究、公孫勝三人騎馬來到軍前,搖旗擂鼓,呐喊助威,一直殺到高唐州城下。
再說知府高廉在城中箭傷已經痊愈,前一天晚上小軍來報告說宋江的軍馬又到了。第二天早上,高廉披掛整齊,打開城門,放下吊橋,率領三百神兵以及大小將領出城迎敵。兩軍漸漸靠近,旗鼓相對,各自擺開陣勢。兩陣中花腔鼉鼓敲響,五彩繡旗飄揚。宋江陣門打開,十騎人馬像雁翅一樣排在兩邊。左手邊五員將領:花榮、秦明、朱仝、歐鵬、呂方;右手邊五員將領是林衝、孫立、鄧飛、馬麟、郭盛。中間三騎馬上,為首的是主將宋公明。他是怎樣的打扮呢?
頭頂茜紅巾,腰係獅蠻帶。錦征袍大紅貼背,水銀盔彩鳳飛簷。抹綠靴斜踏寶鐙,黃金甲光動龍鱗。描金隨定紫絲鞭,錦鞍韉穩稱桃花馬。
左邊那騎馬上,坐著的便是梁山泊掌握兵權的軍師吳學究。他是怎樣的打扮呢?
五明扇齊攢白羽,九綸巾巧簇烏紗。素羅袍香皂沿邊,碧玉環絲絛束定。鳧舄穩踏葵花鐙,銀鞍不離紫絲韁。兩條銅鏈掛腰間,一騎青驄出戰場。
右邊那騎馬上,坐著的便是梁山泊掌握行兵布陣的副軍師公孫勝。他是怎樣的打扮呢?
星冠耀日,神劍飛霜。九霞衣服繡春雲,六甲風雷藏寶訣。腰間係雜色短須絛,背上懸鬆文古定劍。穿一雙雲頭點翠皂朝靴,騎一匹分鬃昂首黃花馬。名標蕊笈玄功著,身列仙班道行高。
三位總軍主將,騎著馬來到陣前。看對陣那邊金鼓齊鳴,門旗打開,也有二三十個軍官簇擁著高唐州知府高廉出現在陣前,他立馬於門旗下。高廉是怎樣的裝扮呢?但見:
束發冠珍珠鑲嵌,絳紅袍錦繡攢成。連環鎧甲耀黃金,雙翅銀盔飛彩鳳。足穿雲縫吊墩靴,腰係獅蠻金鞓帶。手內劍橫三尺水,陣前馬跨一條龍。
知府高廉來到陣前,厲聲高叫,喝罵道:“你們這些水窪草賊,既然有心來廝殺,就一定要分出個勝負,見個高低,臨陣脫逃的可不是好漢!”宋江聽了,問道:“誰願意出馬,立刻斬殺這個賊子?”小李廣花榮挺槍躍馬,徑直來到陣中。高廉見了,喝問:“誰去給我直接拿下這個賊子?”統製官隊伍裡走出一員上將,名叫薛元輝,他手持兩口雙刀,騎著一匹烈馬,飛奔到陣中,來與花榮交戰。兩人在陣前鬥了幾個回合,花榮撥轉馬頭,朝著本陣便跑。薛元輝不知是計,縱馬舞刀,奮力追趕。花榮稍稍勒住馬,拈弓搭箭,扭轉身軀,隻一箭,就把薛元輝射得頭重腳輕,從馬上栽了下來。兩軍同時發出呐喊聲。
高廉騎在馬上,眼睜睜看著薛元輝被花榮一箭射死,頓時怒不可遏。他急忙伸手到馬鞍前的鞽上,取下那麵聚獸銅牌,接著抽出佩劍,用力敲擊銅牌。剛敲了三下,神兵隊伍中瞬間卷起一陣黃砂,刹那間天昏地暗,太陽的光芒都被遮蔽了。伴隨著陣陣喊殺聲,豺狼虎豹、怪獸毒蟲,仿佛從地獄中被召喚出來,在黃砂中洶湧地朝著梁山軍隊撲來。梁山眾軍見此情形,心裡直發怵,正準備撤退。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公孫勝穩穩地坐在馬上,迅速抽出那把鬆文古定劍,指向敵軍,口中念念有詞,隨後大喝一聲:“疾!”隻見一道耀眼的金光射向敵軍,那些原本張牙舞爪的怪獸毒蟲,瞬間像斷了線的風箏,在黃砂中紛紛墜落在陣前。梁山眾軍定睛一看,原來這些猛獸竟是白紙剪成的虎豹走獸,而那漫天的黃砂也漸漸消散,不再飛揚。宋江見狀,揮動手中的鞭梢,發出進攻的指令,大小三軍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齊聲呐喊著,一同朝著敵軍掩殺過去。戰場上頓時人仰馬翻,軍旗倒地,戰鼓破碎,一片混亂。高廉見勢不妙,急忙帶著神兵退回城中。宋江的軍馬一路追到城下,城上的守軍急忙拉起吊橋,緊閉城門,隨後擂木炮石如雨點般朝著城下砸來。宋江見攻城受阻,便下令鳴金收兵,聚集軍馬退回營寨。經過清點人數,發現各軍都取得了重大勝利。眾人回到營帳後,紛紛對公孫勝的神功讚歎不已,宋江也隨即下令犒賞三軍,以表彰大家的英勇表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