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這樣說道:
幼辭父母去鄉邦,鐵馬金戈入戰場。
截發為繩穿斷甲,扯旗作帶裹金瘡。
腹饑慣把人心食,口渴曾將虜血嘗。
四海太平無事業,青銅愁見鬢如霜。
這首詩專門描述武將的艱難不易。自古就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確實如此啊。且說高太尉問呼延灼:“將軍舉薦何人可做先鋒?”呼延灼稟報說:“小人舉薦陳州團練使韓滔,他本是東京人,曾考中武舉,使一條棗木槊,人送外號百勝將軍。此人可做正先鋒。還有一人,是潁州團練使彭玘,也是東京人,他家世代為將,使一口三尖兩刃刀,武藝高超,人稱天目將軍。此人可做副先鋒。”高太尉聽了,十分高興,說:“若有韓、彭二將做先鋒,還怕什麼狂寇!”當天,高太尉就在殿帥府簽發了兩道牒文,讓樞密院派人連夜前往陳、潁二州,調取韓滔、彭玘,火速趕到京城。不出十天,二將就到了京師,直接來到殿帥府拜見太尉和呼延灼。
第二天,高太尉帶領眾人來到禦教場,演練武藝。觀看完軍隊的演練後,又回到殿帥府,與樞密院官員商議軍機大事。高太尉問道:“你們三路軍隊,一共有多少人馬?”呼延灼回答:“三路軍馬共有五千,加上步軍,總數達到一萬。”高太尉說:“你們三人親自回州,挑選精銳馬軍三千,步軍五千,約定好出發時間,去圍剿梁山泊。”呼延灼稟報說:“這三路馬步軍兵,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士,人強馬壯,殿帥不必擔憂。隻是擔心衣甲不夠齊全,怕耽誤了日期,獲罪就不好了,懇請恩相寬限些時日。”高太尉說:“既然如此,你們三人可以到京師的甲仗庫,不限數量,隨意挑選衣甲、頭盔、兵器,領取後前去,務必讓軍馬整齊,好與敵軍對抗。出師那天,我會親自派人來檢閱。”呼延灼領了命令,帶人到甲仗庫領取物資。呼延灼挑選了鐵甲三千副,熟皮馬甲五千副,銅鐵頭盔三千頂,長槍二千根,袞刀一千把,弓箭不計其數,火炮、鐵炮五百多架,都裝載上車。臨行前,高太尉又撥給戰馬三千匹。三位將軍各自得到了金銀綢緞的賞賜,三軍也都領了糧餉。呼延灼與韓滔、彭玘都立下了必勝的軍令狀,辭彆了高太尉和樞密院等官員,三人上馬,一同前往汝寧州,一路上無話。
到了汝寧州,呼延灼說:“韓滔、彭玘各自前往陳、潁二州,起兵到汝寧會合。”不到半個月,三路兵馬都已集結完畢。呼延灼把從京師領取的衣甲、頭盔、兵器,旗槍、鞍馬,以及打造的連環鐵鎧等軍事物資,分發給三軍,準備出征。高太尉派來殿帥府的兩名軍官,前來檢閱軍隊。犒賞三軍完畢後,呼延灼部署三路兵馬出城。隻見:
鞍上人披鐵鎧,坐下馬帶銅鈴。旌旗紅展一天霞,刀劍白鋪千裡雪。弓彎鵲畫,飛魚袋半露龍梢;箭插雕翎,獅子壺緊拴豹尾。人頂深盔垂護項,微漏雙睛;馬披重甲帶朱纓,單懸四足。開路人兵,齊擔大斧;合後軍將,儘拈長槍。慣戰兒郎,個個英雄如子路;能征士卒,人人鬥膽似薑維。數千甲馬離州城,三個將軍來水泊。
當下,軍隊出發,呼延灼指揮著兵馬出城。前軍由韓滔開路,中軍主將是呼延灼,後軍由彭玘督陣,馬步三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梁山泊。
再說梁山泊的遠探報馬,徑直跑到大寨,把這個消息報告了上去。聚義廳上,中間坐著晁蓋、宋江,上首是軍師吳用,下首是法師公孫勝,以及眾頭領,大家都在為柴進慶賀,整日擺著筵席。聽到報告說汝寧州雙鞭呼延灼率領軍馬前來征討,眾人便一起商議迎敵之策。吳用說:“我聽說此人是開國功臣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後代,嫡派子孫。他武藝精湛,使兩條銅鞭,一般人難以近身。必須先用能征善戰的將領,先以武力對抗,再用智謀擒獲他。”話還沒說完,黑旋風李逵就說:“我去把這家夥捉來!”宋江說:“你怎麼能去呢?我自有安排。可以讓霹靂火秦明打頭陣,豹子頭林衝打第二陣,小李廣花榮打第三陣,一丈青扈三娘打第四陣,病尉遲孫立打第五陣。前麵五陣依次交戰完畢後,像紡車一樣轉為後軍。我親自帶領十個弟兄,率領大隊人馬押後。左軍安排五員將領:朱仝、雷橫、穆弘、黃信、呂方;右軍安排五員將領:楊雄、石秀、歐鵬、馬麟、郭盛。水路方麵,可讓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兄弟駕船接應。再讓李逵與楊林率領步軍,分成兩路,埋伏起來救援接應。”宋江部署完畢,前軍秦明早早帶領人馬下山,在平川曠野之處,列成陣勢。此時雖是冬天,卻天氣暖和。等了一天,遠遠望見官軍來了。先鋒隊裡百勝將韓滔領兵紮下寨柵,當晚沒有開戰。
第二天清晨,兩軍對陣。三通畫角吹響,戰鼓如雷鳴般敲響。宋江這邊,門旗下推出霹靂火秦明,來到陣前,馬上橫著狼牙棍。隻見對陣門旗打開,先鋒韓滔騎馬而出。韓滔長得什麼模樣呢?有八句詩為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韜略傳家遠,胸襟誌氣高。
解橫棗木槊,愛著錦征袍。
平地能擒虎,遙空慣射雕。
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
先鋒將韓滔橫槊勒馬,大罵秦明:“天兵到來,你們還不早早投降,竟然還敢抗拒,這不是找死嗎!我要把你們的水泊填平,把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們這些反賊,押到京城碎屍萬段,這才遂了我的心願!”秦明本就是個急性子,哪裡聽得這些,也不搭話,便拍馬舞起狼牙棍,直取韓滔。韓滔挺槊躍馬,迎戰秦明。這兩人的廝殺是怎樣一番情景呢?隻見:
縱兩匹龍媒馳驟,使二般兵器逢迎。往來不讓毫厘,上下豈饒分寸。狼牙棍起,望中隻向頂門敲;鐵杆槊來,錯裡不離心坎刺。正是:好手中間施好手,紅心裡麵奪紅心。
當下秦明和韓滔兩人鬥了二十多個回合,韓滔漸漸體力不支,想要逃走。背後中軍主將呼延灼趕到,見韓滔戰不過秦明,便從軍中舞起雙鞭,騎著禦賜的踢雪烏騅馬,咆哮著來到陣前。秦明見狀,正準備迎戰呼延灼,第二撥豹子頭林衝已經趕到陣前,他喊道:“秦統製稍歇,看我與他大戰三百回合再說!”林衝挺起蛇矛,直奔呼延灼。秦明自己帶著軍馬從左邊轉到山坡後麵去了。這邊呼延灼與林衝對戰。兩人棋逢對手,槍來鞭往,好似一團繁花,鞭去槍來,又如錦繡簇擁。兩人鬥了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第三撥小李廣花榮的軍隊趕到,在陣門下大叫:“林將軍稍歇,看我來擒捉這廝!”林衝撥轉馬頭便走。呼延灼因為見林衝武藝高強,也回到本陣。林衝帶著本部軍馬一轉,轉到山坡後麵去了,讓花榮挺槍出馬。呼延灼的後軍也到了,天目將彭玘便出馬迎戰。彭玘是怎樣的英雄模樣呢?有八句詩為證:
兩眼露光芒,聲雄性氣剛。
刀橫三尺雪,甲耀九秋霜。
舍命臨邊塞,爭先出戰場。
人稱天目將,彭玘最高強。
當下,合後將彭玘橫著那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騎著五明千裡黃花馬,出陣大罵花榮:“反國逆賊,不值一提!與我一決高下!”花榮大怒,也不答話,便與彭玘交戰。兩人戰了二十多個回合,呼延灼見彭玘體力不支,便縱馬舞鞭,直奔花榮。鬥了不到三個回合,第四撥一丈青扈三娘的人馬趕到,大叫:“花將軍稍歇,看我捉這廝!”花榮也帶著軍隊往右邊轉到山坡下去了。彭玘與一丈青交戰還沒分出勝負,第五撥病尉遲孫立的軍馬趕到,勒馬站在陣前,看著扈三娘與彭玘廝殺。兩人在征塵彌漫、殺氣騰騰中,一個使大杆刀,一個使雙刀。鬥了二十多個回合,一丈青把雙刀分開,回馬便走。彭玘想立功勞,縱馬追趕。一丈青把雙刀掛在馬鞍上,從袍底下取出紅綿套索,上麵有二十四個金鉤,等彭玘的馬靠近,她扭過身軀,把套索向空中一撒,看準時機,彭玘措手不及,被早拖下馬來。孫立大喊,讓眾軍一起向前,把彭玘捉住。呼延灼見此大怒,奮力向前來救,一丈青便拍馬迎戰。呼延灼恨不得一口把一丈青吞了。兩人鬥了十多個回合,急切間贏不了一丈青,呼延灼心想:“這個潑辣婦人,在我手下鬥了這麼多回合,還真有兩下子!”他心忙意亂,賣了個破綻,放一丈青進來,卻把雙鞭一蓋,蓋了下來,一丈青的雙刀被擋在懷裡。呼延灼提起右手銅鞭,向一丈青頭頂打去。卻被一丈青眼明手快,早用刀一隔,右手那口刀向上直飛起來,正好那鞭打下來,打在刀口上,“錚”地一聲響,火光四濺,一丈青回馬向本陣便走。呼延灼縱馬追趕,病尉遲孫立見了,便挺槍縱馬,向前攔住呼延灼廝殺。背後宋江正好帶領十對良將趕到,列成陣勢。一丈青自己帶著人馬,也向山坡下去了。
宋江見成功活捉了天目將彭玘,心裡十分歡喜,便來到陣前,觀看孫立與呼延灼的交戰。孫立也將長槍放下,從手腕上拿起那條竹節鋼鞭,上前迎戰呼延灼。這兩人都使用鋼鞭,而且打扮頗為相似:病尉遲孫立頭戴交角鐵襆頭,係著大紅羅抹額,身穿百花點翠皂羅袍,外罩烏油戧金甲,騎著一匹烏騅馬,手持一條竹節虎眼鞭,威風凜凜,好似當年的尉遲恭再現;呼延灼則是頭戴衝天角鐵襆頭,圍著銷金黃羅抹額,身著七星打釘皂羅袍,披著烏油對嵌鎧甲,胯下騎著禦賜的踢雪烏騅馬,手中揮舞著兩條水磨八棱銅鞭,左手的銅鞭重十二斤,右手的重十三斤。兩人在陣前左突右衝,你來我往,鬥了三十多個回合,難分勝負。宋江在一旁觀看,不禁連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