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這樣說道:
人生切莫恃英雄,術業精粗自不同。
猛虎尚然逢惡獸,毒蛇猶自怕蜈蚣。
七擒孟獲奇諸葛,兩困雲長羨呂蒙。
珍重宋江真智士,呼延頃刻入囊中。
話說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與眾頭領齊聚聚義廳,邀請徐寧傳授鉤鐮槍法。眾人看向徐寧,隻見他果然儀表堂堂:身高六尺五六,一張圓圓的白淨臉龐,三縷細細的黑胡須,腰肢纖細,肩膀寬闊。曾有一首《西江月》專門描述徐寧的模樣:
臂健開弓有準,身輕上馬如飛。彎彎兩道臥蠶眉,鳳翥鸞翔子弟。戰鎧細穿柳葉,烏巾斜帶花枝。常隨寶駕侍丹墀,神手徐寧無對。
當下,徐寧挑選好士兵後,便走下聚義廳,拿起一把鉤鐮槍,獨自演練了一番。眾人看後,紛紛高聲喝彩。徐寧接著教導眾軍:“但凡在馬上使用這種兵器,要從腰胯發力,移步上前。這套槍法分上中七路,有三鉤四撥、一搠一分,總共九個變法。若是在步行時使用鉤鐮槍,也極為實用。先是八步四撥,打開進攻的門戶,十二步一變,十六步大轉身,包含分鉤、鐮、搠、繳等招式;二十四步時,上下配合,鉤東撥西;三十六步則全身防護,能在激烈對抗中奪取優勢。這就是鉤鐮槍的正宗用法。”徐寧一路演示,讓眾頭領仔細觀看。眾軍漢看到徐寧使鉤鐮槍,都十分喜愛。從當日起,挑選出的精銳強壯之士,日夜練習。徐寧還教導步軍如何在樹林草叢中隱藏,用鉤鐮槍鉤馬蹄、拽馬腿,以及下麵三路的隱秘戰法。不到半個月,山寨中就有五七百人學會了鉤鐮槍法。宋江與眾頭領看後,十分欣喜,準備以此破敵。有詩為證:
四撥三鉤通七路,共分九變合神機。
二十四步那前後,一十六翻大轉圍。
破銳摧堅如拉朽,搴旗斬將有神威。
聞風已落高俅膽,此法今無古亦稀。
再說呼延灼,自從折損了彭玘、淩振後,每天都帶著馬軍到水邊挑戰。山寨中則讓水軍頭領牢牢守住各處灘頭,在水底釘下暗樁。呼延灼雖然在山西、山北兩路巡邏偵察,卻始終無法靠近山寨。而梁山泊這邊,讓淩振製造了各種火炮,全部準備妥當,定下日期下山迎敵。學習鉤鐮槍的軍士也都掌握了本領。宋江說道:“我有個淺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吳用說:“願聞其詳。”宋江道:“明日出戰,不用一騎馬軍,眾頭領都以步戰迎敵。孫吳兵法中提到,在山林沼澤之地,步戰更為有利。我們讓步軍下山,分成十隊引誘敵軍。一旦敵軍衝過來,就往蘆葦荊棘林中跑。先把鉤鐮槍軍士埋伏在那裡,每十個會使鉤鐮槍的,搭配十個撓鉤手。隻要馬軍一到,用鉤鐮槍將馬鉤翻,撓鉤手就用撓鉤把人搭住捉了。在平川窄路也如此設伏。這個辦法怎麼樣?”吳學究說:“正應該這樣隱藏兵力,捉拿敵將。”徐寧也說:“鉤鐮槍和撓鉤配合,正是這個打法。”
宋江當日便分撥十隊步軍人馬:劉唐、杜遷帶領一隊,穆弘、穆春帶領一隊,楊雄、陶宗旺帶領一隊,朱仝、鄧飛帶領一隊,解珍、解寶帶領一隊,鄒淵、鄒潤帶領一隊,一丈青、王矮虎帶領一隊,薛永、馬麟帶領一隊,燕順、鄭天壽帶領一隊,楊林、李雲帶領一隊。這十隊步軍先行下山,引誘敵軍。又派李俊、張橫、張順、阮氏三兄弟、童威、童猛、孟康九個水軍頭領,乘坐戰船接應。再讓花榮、秦明、李應、柴進、孫立、歐鵬六個頭領,騎馬領軍,隻在山邊挑戰。淩振、杜興專門施放號炮。還讓徐寧、湯隆統一指揮使用鉤鐮槍的軍士。中軍由宋江、吳用、公孫勝、戴宗、呂方、郭盛統領,負責指揮全局,調度號令。其餘頭領則各自堅守山寨。宋江安排妥當後,當夜三更,先將使鉤鐮槍的軍士運送過河,在四麵分頭埋伏好。四更時,再將十隊步軍運送過去。淩振、杜興將風火炮架運到高坡處,豎起炮架,安放好火炮。徐寧、湯隆各自拿著信號旗渡水。天剛破曉,宋江帶領中軍人馬,在隔水處擂鼓呐喊,揮舞旗幟。
呼延灼正在中軍帳內,聽到探子來報,立即傳令先鋒韓滔先出去偵察,隨後給連環甲馬套上裝備。呼延灼全身披掛,騎著踢雪烏騅馬,手持雙鞭,率領大軍向梁山泊殺來。隔水望見宋江帶著許多軍馬,呼延灼下令擺開馬軍陣勢。先鋒韓滔前來與呼延灼商議:“正南方向有一隊步軍,不知是從哪裡來的?”呼延灼說:“彆管他們是哪裡的軍隊,隻管讓連環甲馬衝過去。”韓滔帶領五百馬軍飛速衝了出去。又看到東南方向有一隊軍兵出現,正準備分兵偵察,隻見西南方向又豎起一隊旗號,眾人呐喊助威。韓滔帶領軍隊回來,對呼延灼說:“南邊有三隊賊兵,都是梁山泊的旗號。”呼延灼說:“這些家夥這麼久不出來廝殺,肯定有陰謀。”話還沒說完,隻聽到北邊一聲炮響。呼延灼罵道:“這炮肯定是淩振投靠了賊人,讓他放的。”眾人往南望去,隻見北邊又湧出三隊旗號。呼延灼說:“這肯定是賊人的奸計。我和你把人馬分成兩路,我去攻打北邊的人馬,你去攻打南邊的人馬。”正要分兵的時候,隻見西邊又有四路人馬出現,呼延灼心中慌亂。又聽到正北方連珠炮響,一直延伸到土坡上;那母炮周圍連接著四十九個子炮,叫做子母炮,炮響之處,狂風大作。呼延灼的軍兵不戰自亂,他急忙和韓滔各自帶領馬步軍兵,向四下突圍。這十隊步軍,東邊趕就往東跑,西邊趕就往西跑,呼延灼見狀大怒,帶兵向北衝來。宋江的軍兵全都往蘆葦叢中跑去,呼延灼驅使連環甲馬,鋪天蓋地地追來。那些甲馬一起奔跑,收不住腳,全都衝進了敗葦折蘆、枯草荒林之中。隻聽裡麵哨聲響起,鉤鐮槍一齊伸出,先鉤倒兩邊馬腳,中間的甲馬頓時咆哮起來。撓鉤手軍士一齊用撓鉤搭住,在蘆葦叢中隻管捆綁敵人。呼延灼見中了鉤鐮槍之計,便勒馬回南邊去追趕韓滔。這時,背後風火炮迎麵打來。這邊那邊,漫山遍野都是步軍追趕著。韓滔、呼延灼帶領的連環甲馬,亂糟糟地都衝進了荒草蘆葦之中,全都被捉了。兩位將領知道中了計策,縱馬四處尋找馬軍,想要奪路逃走。可是,那幾條路上像麻林一樣插著梁山泊的旗號,他們不敢從那些路走,隻好一直往西北方向逃去。沒走五六裡路,突然湧出一隊強人,為首的兩個好漢攔住去路,一個是沒遮攔穆弘,一個是小遮攔穆春,兩人手持樸刀,大聲喝道:“敗將休走!”呼延灼憤怒不已,揮舞雙鞭,縱馬直取穆弘、穆春。雙方剛鬥了四五回合,穆春便轉身逃走,呼延灼擔心又中了計,不敢追趕,朝著正北大路逃去。山坡下又轉出一隊強人,為首的兩個好漢攔住去路,一個是兩頭蛇解珍,一個是雙尾蠍解寶,各持鋼叉,直撲過來。呼延灼揮舞雙鞭,與二人交戰。鬥了不到五七回合,解珍、解寶轉身就跑,呼延灼追出不到半裡多路,兩邊突然鑽出二十四把鉤鐮槍,貼著地麵卷了過來。呼延灼無心戀戰,撥轉馬頭,朝著東北方向的大路逃去,又撞上了王矮虎、一丈青夫妻二人攔住去路。呼延灼見道路崎嶇不平,四下又有荊棘阻擋,便拍馬舞鞭,殺開一條血路衝了過去。王矮虎、一丈青追了一陣,沒追上,便回山聽令。呼延灼獨自朝東北方向逃去,此次戰鬥他大敗虧輸,軍隊如雨點般零散。有詩為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路軍兵振地來,將軍難免剝床災。
連環鐵騎如煙散,喜得孤身出九垓。
話分兩頭。且說宋江鳴金收軍回山,對眾人論功行賞。三千連環甲馬,有一半多被鉤鐮槍撥倒,馬蹄受傷,他們剝下甲馬的皮甲,把馬當作菜馬吃掉;剩下兩成多的好馬,則牽上山去喂養,作為坐騎。那些帶甲的軍士,都被生擒上山。五千步軍,被三麵緊緊圍住,有往中軍躲避的,都被鉤鐮槍拖翻捉住;有往水邊逃命的,全被水軍頭領圍堵上船,拉過灘頭,押解上山。先前被敵人拿去的馬匹和軍士,也都被奪回山寨。他們把呼延灼的寨柵全部拆除,在水邊泊內搭建小寨。又重新建造兩處做眼的酒店及其他房屋,仍然讓孫新、顧大嫂、石勇、時遷在兩處開店。劉唐、杜遷捉住了韓滔,將他綁縛著押解到山寨。宋江見了,親自為他解開繩索,請他上廳,以禮相待,擺下筵席,並讓彭玘、淩振勸說他入夥。韓滔本就是七十二煞之一,自然與眾人義氣相投,便在梁山泊做了頭領。宋江隨即讓人修書,派人前往陳州接取韓滔的家小到山寨團聚。宋江高興地看到破了連環馬,又得到許多軍馬、衣甲、盔刀補充實力,每天都擺下筵席慶祝,依舊調撥各路頭領堅守崗位,提防官兵,這裡暫且不表。
再說呼延灼,折損了許多官軍人馬,不敢回京,獨自一人騎著踢雪烏騅馬,把衣甲拴在馬上,一路逃難。由於沒有盤纏,他解下束腰的金帶,賣了當作盤纏。在路上,他心中尋思:“沒想到今日我竟落得有家難回,有國難投的境地。到底該去投奔誰呢?”突然,他想起:“青州的慕容知府以前和我有過一麵之緣,何不去那裡投奔他,通過慕容貴妃的關係,日後再領軍來報仇也不遲。”
呼延灼在逃亡路上走了兩天,到了晚上,又餓又渴。他瞧見路旁有一家村酒店,便趕緊下馬,把馬拴在店門口的樹上,走進店裡。他將馬鞭往桌上一放,找了個座位坐下,大聲招呼酒保:“快拿些酒肉來給我吃。”酒保回應道:“客官,小店隻賣酒。要是想吃肉,村裡剛剛宰了羊,您要是要的話,小的可以去買。”呼延灼解下腰間裝乾糧的料袋,從中取出些用金帶換來的碎銀子,遞給酒保,說道:“你去買一塊羊肉回來給我煮了,再準備些草料喂我的馬。今晚我就在你這兒住一晚,明天便前往青州府。”酒保說道:“官人,在這兒住沒問題,隻是沒有好的床帳。”呼延灼說:“我是行軍打仗的人,有個能歇腳的地方就行。”酒保拿了銀子,便去買羊肉了。
呼延灼把馬背上馱著的衣甲取下來,鬆開馬肚帶,坐在店門口等待。等了好一會兒,隻見酒保提著一塊羊肉回來了。呼延灼趕忙讓他煮肉,又要了三斤麵做餅,還打了兩角酒。酒保一邊忙著煮肉、做餅,一邊燒了洗腳水給呼延灼洗腳,隨後把馬牽到屋後的小屋裡安頓好。酒保開始切草煮料,呼延灼則先喝了些熱酒。不一會兒,肉煮熟了,呼延灼招呼酒保,也分了些酒肉給他吃,並叮囑道:“我是朝廷軍官,隻因征討梁山泊失利,打算前往青州投奔慕容知府。你可要好好喂養我的這匹馬,這可是當今皇上禦賜的,名叫踢雪烏騅馬。明天我重重賞你。”酒保說:“多謝相公。不過有件事得告知相公,離這兒不遠處有座山,叫桃花山。山上有一夥強人,領頭的是打虎將李忠,第二個是小霸王周通,他們聚集了五六百小嘍囉,打家劫舍,時常來騷擾村子。官府多次派捕盜官軍去圍剿,都沒能成功。相公夜裡可得小心警醒些。”呼延灼滿不在乎地說:“我有萬夫不當之勇,就算那夥人全來了,又能把我怎樣!你隻管給我把馬喂好就行。”
呼延灼吃了些酒、餅和肉後,酒保在店裡為他搭了個床鋪,安排他睡下。一來呼延灼連日心情鬱悶,二來又多喝了幾杯酒,便和衣而臥,一覺睡到了三更才醒。這時,他突然聽到屋後酒保在大聲叫屈。呼延灼趕忙跳起來,拿起雙鞭,跑到屋後問道:“你為何叫屈?”酒保說:“小的起來給馬添草,發現籬笆被推倒了,相公的馬被人偷走了。遠遠望去,三四裡外火把還亮著,肯定是往那邊去了。”有詩為證:
舟橫瀚海摧殘舵,車入深山壞卻轅。
不日呼延須入夥,降魔殿裡有因緣。
呼延灼問道:“那裡是什麼地方?”酒保回答:“看方向,肯定是桃花山的小嘍囉偷走了馬。”呼延灼大吃一驚,連忙讓酒保帶路,在田埂上追了二三裡路,火把漸漸看不見了,也不知道馬被帶到哪裡去了。呼延灼心急如焚:“要是沒了這禦賜的馬,可怎麼辦才好?”酒保說:“相公明天得去州裡報案,讓官軍來圍剿,才能找回這匹馬。”呼延灼心情煩悶,一直坐到天亮,早早地讓酒保挑著衣甲,徑直前往青州。
到了城裡,天色已晚,呼延灼不敢去拜見官府,便在客店裡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來到府衙大堂台階下,參拜慕容知府。知府見了他,十分驚訝,問道:“聽說將軍去征討梁山泊草寇,怎麼會來到這裡?”呼延灼隻好把之前的遭遇詳細說了一遍。慕容知府聽後,說道:“雖說將軍折損了不少人馬,但這並非你作戰不力,而是中了賊人的奸計,也是無可奈何。我管轄的地方常被草寇侵擾,將軍既然來了,可先去掃清桃花山,奪回那匹禦賜的馬,然後再收伏二龍山、白虎山也不遲。等全部剿滅了這些草寇,下官一定全力保奏,再讓將軍領軍去報仇,如何?”呼延灼再次下拜,說道:“多謝恩相關照!若能如此報仇,我定當效死報答您的恩德。”慕容知府讓呼延灼先去客房休息,準備好衣物和飲食。挑衣甲的酒保,則讓他回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呼延灼在青州住了三天,急於找回那匹禦賜的馬,便又來向知府稟報,請求出兵。慕容知府傳令調集馬步軍兩千人,借給呼延灼,還另外給他一匹青鬃馬。呼延灼謝過知府,披掛上馬,帶領軍兵前往桃花山報仇。
且說桃花山上,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自從得到這匹踢雪烏騅馬後,每天都在山上擺宴慶祝,飲酒作樂。這天,負責放哨的小嘍囉來報:“青州的軍馬來了!”小霸王周通立刻起身,說道:“哥哥守好山寨,兄弟我去退敵。”於是,他點起一百名小嘍囉,拿起長槍,上馬下山迎戰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