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1 / 1)

有詩歎曰:

背後之言不可諶,得饒人處且饒人。

雖收芒碭無家客,殞卻梁山主寨身。

諸將縞衣魂欲斷,九原金鏃恨難伸。

可憐蓋世英雄骨,權厝荒城野水濱。

話說公孫勝向宋江、吳用獻出一套陣圖,介紹道:“此陣乃是漢末三國時期,諸葛孔明以石擺成的陣法。它分為四麵八方,共八八六十四隊,中間由大將坐鎮。此陣形如四頭八尾,可左旋右轉,按照天地風雲的變化之機,模仿龍虎鳥蛇的形態。等芒碭山的賊寇下山衝入陣中,我軍兩邊隊伍齊開。一旦他們進入陣內,隻等七星號帶揮動之時,便將此陣變為長蛇之勢。貧道施展道法,讓那三人在陣中,前後無路,左右無門。然後在坎地挖掘下陷坑,將這三人逼至此處,兩邊埋伏撓鉤手,準備將他們捉拿。”宋江聽後,十分高興,立即傳令,讓大小將校按照公孫勝的指示行事。又安排八員猛將負責守陣,這八員猛將分彆是:呼延灼、朱仝、花榮、徐寧、穆弘、孫立、史進、黃信。同時,讓柴進、呂方、郭盛暫時掌管中軍事務。宋江、吳用、公孫勝帶著陳達負責指揮軍旗,讓朱武帶領五個軍士,在靠近山腳的高坡上觀察對陣情況並及時彙報。

巳牌時分,眾軍在山下擺開陣勢,搖旗擂鼓,向芒碭山賊寇挑戰。隻見芒碭山上響起二三十麵銅鑼聲,震得地動山搖,三個頭領一同來到山下,迅速將三千餘人馬擺開。左右兩邊,分彆是項充和李袞。中間的馬上,簇擁出為首的好漢,此人姓樊名瑞,祖籍濮州。他幼年學習全真之術,在江湖上學得一身好武藝,在馬上慣用一個流星錘,出手神出鬼沒,殺敵奪旗,無人敢近身,江湖人稱混世魔王。樊瑞的英雄形象如何呢?有《西江月》詞為證:

頭散青絲細發,身穿絨繡皂袍。連環鐵甲晃寒霄,慣使銅錘更妙。好似北方真武,世間伏怪除妖。雲遊江海把名標,混世魔王綽號。

混世魔王樊瑞騎著一匹黑馬,站在陣前。上首是項充,下首是李袞。樊瑞雖然會施展神術妖法,卻不識得此陣的精妙。他看著宋江的軍馬在四麵八方擺成陣勢,心中暗自高興,心想:“你若擺陣,那可就中了我的計了。”於是,他吩咐項充、李袞道:“若看見起風,你二人便帶領五百滾刀手殺入陣中。”項充、李袞領命,各自手持蠻牌,挺著標槍和飛劍,隻等樊瑞施法。隻見樊瑞騎在馬上,左手握住流星銅錘,右手拿著混世魔王寶劍,口中念念有詞,大喝一聲:“疾!”頓時,狂風四起,飛沙走石,天地間一片昏暗,日月無光。項充、李袞大喊一聲,帶著五百滾刀手殺了過去。宋江的軍馬見他們殺來,立刻分成兩邊。項充、李袞一衝入陣中,兩邊便用強弓硬弩射擊,他們隻帶了四五十人進入陣內,其餘的都退回本陣。

宋江在高坡上看到項充、李袞已經進入陣中,便讓陳達揮動七星號旗。隻見那座陣勢,迅速變化,如滾滾浪潮般化作長蛇之陣。項充、李袞在陣中,東奔西走,左衝右突,卻怎麼也找不到出路。高坡上的朱武手持小旗,在那裡指引。他們往東邊走,朱武便朝東指;若往西邊去,朱武就朝西指。公孫勝在高坡上看到這一幕,拔出鬆文古定劍,口中念動咒語,大喝一聲:“疾!”隻見狂風緊緊跟隨著項充、李袞的腳跟亂卷。二人在陣中,隻覺天昏地暗,日色無光,四周一個軍馬也看不到,滿眼都是黑氣,後麵跟著的人也都不見了。項充、李袞心中慌亂,隻想奪路回陣,卻怎麼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正走著,忽然一聲巨響,如同地雷爆炸,二人叫苦不迭,雙腳一軟,翻著筋鬥掉進了陷馬坑。兩邊埋伏的撓鉤手立刻將他們搭救上來,用麻繩捆綁結實,押解到山坡上請功。宋江揮動鞭梢,三軍一齊掩殺過去。樊瑞帶領人馬慌忙逃上山去,沒來得及逃走的,大半都被殲滅。

宋江收軍,眾頭領都在帳前坐下。軍健很快將項充、李袞押解到宋江麵前。宋江見了,急忙讓人解開繩索,親自端起酒杯,說道:“二位壯士,實在抱歉,臨敵之時,不得不如此。我宋江久聞三位壯士大名,早就想禮請你們上山,共舉大義,隻因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所以錯過了。倘若二位不嫌棄,能同歸山寨,那真是萬幸。”二人聽了,拜倒在地,說道:“我們早已聽聞及時雨大名,誰人不知。隻是我等無緣,未曾有幸拜見。原來兄長果真如此大義,我等二人有眼無珠,竟然與天地正道作對。今日既然被擒,萬死也不足惜,沒想到兄長還以禮相待。若蒙兄長不殺,收留我等,我們發誓定當以死報答大恩。樊瑞那人和我們情同手足,沒有我們二人,他也難成大事。義士頭領,若肯放我們一個回去,我們就勸說樊瑞前來歸降,不知頭領意下如何?”宋江說道:“壯士,不必留一人在此作為人質,二位可一同回寨,我宋江明日專等佳音。”二人拜謝道:“兄長真乃大丈夫!若是樊瑞不肯投降,我們便將他擒來,獻給頭領。”有詩為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陣神機世最難,雄才諸葛許誰攀!

多謀喜見公孫勝,樊瑞逡巡便入山。

宋江聽後十分高興,將二人請入中軍,擺下酒食款待,還為他們換了兩套新衣,挑選了兩匹好馬,讓小嘍囉拿著他們的槍牌,送二人下山回寨。二人在回去的路上,騎著馬,心中對宋江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們來到芒碭山下,小嘍囉見了,十分驚訝,趕忙將他們接上山寨。樊瑞詢問二人此行的情況,項充、李袞說道:“我們都是逆天而行之人,本就該死。”樊瑞道:“兄弟何出此言?”二人便將宋江的義氣詳細說了一遍。樊瑞道:“既然宋公明如此賢德,義氣深重,我們不可再逆天而為,明日一早,我們都下山去歸降。”二人道:“我們也正是為此而來。”當夜,他們將山寨內的事務收拾妥當。第二天清晨,三人一同下山,徑直來到宋江寨前,拜倒在地。宋江趕忙扶起三人,請他們進入帳中坐下。三人見宋江對他們毫無猜疑之意,便各自傾心吐膽,訴說平生之事。隨後,三人邀請眾頭領一同前往芒碭山寨中,殺牛宰馬,款待宋江等眾多頭領,同時犒賞三軍。筵席結束後,樊瑞拜公孫勝為師。宋江主張讓公孫勝傳授五雷天心正法給樊瑞,樊瑞十分高興。幾天之內,眾人牽牛趕馬,收拾了山寨的錢糧,馱上行李,聚集好人馬,燒毀了山寨,跟隨宋江等人班師回梁山泊,一路上相安無事。

宋江與眾好漢回到梁山泊。戴宗一路飛奔報信,得知他們回山,早早地報上山去。宋江的軍馬來到梁山泊邊,正準備過渡,隻見蘆葦岸邊的大路上,一個大漢朝著宋江便拜。宋江急忙下馬,將他扶起,問道:“足下姓甚名誰?是何處人氏?”那漢回答道:“小人姓段,雙名景住。人們見我赤發黃須,都稱我為金毛犬。我祖籍涿州,平生靠在北方地麵盜馬為生。今年春天,我到槍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毛色雪白如練,渾身沒有一根雜毛,從頭到尾長一丈,蹄子到脊背高八尺。這匹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裡,在北方十分有名,叫做照夜玉獅子馬,原本是大金王子騎坐的,被我放在槍竿嶺下盜了來。江湖上隻聽聞及時雨大名,我卻一直無緣相見,本想將這匹馬進獻給頭領,以此表達我投效之意。不料路過淩州西南的曾頭市時,被那曾家五虎搶走了。我稱自己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人,沒想到那廝口出穢言,我都不敢全說出來。我好不容易逃脫,特地來告知頭領。”宋江打量此人,雖然身形瘦弱、模樣粗獷,卻長得十分奇特。有詩為證:

焦黃頭發髭須卷,盜馬不辭千裡遠。

強夫姓段涿州人,被人喚做金毛犬。

宋江見段景住儀表不凡,心中暗自歡喜,便道:“既然如此,且一同到山寨裡商議。”於是帶著段景住,一同下船,在金沙灘上岸。晁蓋及眾頭領在聚義廳迎接,宋江讓樊瑞、項充、李袞與眾頭領相見,段景住也一同參拜。隨後,山寨中敲響了熱鬨的聒廳鼓,擺起慶賀筵席。

宋江見山寨接連增添了許多人馬,四方豪傑紛紛慕名而來,便讓李雲、陶宗旺負責監工,增造房屋和四周的寨柵。段景住又說起那匹馬的好處,宋江便派神行太保戴宗,前往曾頭市打探那匹馬的下落,讓他儘快回來彙報。戴宗前往曾頭市打探消息,過了三五天後,回來向眾頭領報告:“這個曾頭市上,共有三千多戶人家。其中有一家叫曾家府。這家的老爺子原是大金國人,名叫曾長者,生了五個兒子,號稱曾家五虎。大兒子叫曾塗,二兒子叫曾參,三兒子叫曾索,四兒子叫曾魁,五兒子叫曾升。此外,還有一個教師叫史文恭,一個副教師叫蘇定。在曾頭市上,他們聚集了五七千人馬,紮下寨柵,還造了五十多輛陷車,發誓要與我們勢不兩立,定要將我們山寨中的頭領全部捉儘,與我們作對到底。那匹千裡玉獅子馬,如今被教師史文恭騎著。更可氣的是,他們還編了幾句歌謠,教市上的小孩傳唱,歌詞是:

‘搖動鐵鈴,神鬼儘皆驚。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儘聞名。’”

晁蓋聽了戴宗的彙報,心中大怒,說道:“這畜生竟敢如此無禮!我必須親自走一趟,不捉住這些人,我誓不回山!”宋江說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易出動,小弟願意前往。”晁蓋道:“不是我要搶你的功勞,你已經多次下山廝殺,十分勞累,這次我替你去。下次再有事情,便由賢弟出馬。”宋江苦苦勸諫,晁蓋卻不聽。晁蓋心中憤怒,立刻點起五千人馬,邀請二十個頭領相助,一同下山,其餘的人則和宋公明一起留守山寨。

晁蓋點出二十位頭領,分彆是林衝、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加上晁蓋自己,總共二十一位頭領,率領三軍人馬下山,前去征討曾頭市。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等眾頭領在山下金沙灘為他們餞行。眾人飲酒之際,突然刮起一陣狂風,恰好將晁蓋新製的認軍旗從半腰處吹折。眾人見此情景,都大驚失色。吳學究勸諫道:“這可是不祥之兆啊,兄長還是改日再出兵吧。”宋江也勸道:“哥哥剛要出兵,軍旗就被風吹折,這對行軍不利。不如先等待些時日,再去與那夥人較量,也不算晚。”晁蓋卻道:“天地間風雲變幻,這有什麼奇怪的。趁著如今春暖之時,若不去捉拿他們,等他們壯大了氣勢,再去進兵,可就來不及了。你且不要阻攔我,無論如何我都要去走這一遭!”宋江拗不過晁蓋,隻得看著晁蓋領兵渡水而去。宋江心中十分憂慮,回到山寨後,又派戴宗下山去打探消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且說晁蓋帶領著五千人馬和二十位頭領來到曾頭市附近,在對麵紮下寨柵。第二天,晁蓋先帶著眾頭領騎馬去查看曾頭市的情況。眾多好漢勒馬遠望,隻見這曾頭市果然是個險要之地。但見:

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麵高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密。憑高遠望綠陰濃,不見人家;附近潛窺青影亂,深藏寨柵。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輪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牆,端的儘人強馬壯。交鋒儘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

晁蓋與眾頭領正看著,忽然看見柳林中衝出一彪人馬,大約有七八百人。為首的一個好漢,頭戴熟銅盔,身披連環甲,手持一條點鋼槍,騎著一匹衝陣馬,此人正是曾家的四兒子曾魁。他高聲喝道:“你們這些梁山泊的反國草寇,我正要來拿你們去官府請賞,沒想到老天賜給我這個機會!還不趕快下馬受縛,更待何時!”晁蓋聽了大怒,回頭一看,林衝早已拍馬而出,迎戰曾魁。林衝乃是梁山初結義的好漢,人稱豹子頭。兩人交起手來,大戰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曾魁戰到二十回合之後,心知自己不是林衝的對手,便虛晃一槍,撥馬往柳林中逃去。林衝勒住馬,沒有追趕。晁蓋帶領軍馬回到寨中,與眾頭領商議攻打曾頭市的計策。林衝說:“明日我們直接到市口挑戰,借此觀察他們的虛實,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第二天黎明,晁蓋帶領五千人馬,來到曾頭市口的平川曠野之地,列成陣勢,擂鼓呐喊。曾頭市上炮聲響起,大隊人馬湧出,一字排開七位好漢:中間是都教師史文恭,上首是副教師蘇定,下首是曾家的長子曾塗,左邊是曾參、曾魁,右邊是曾升、曾索,個個全身披掛。教師史文恭身背彎弓,腰插利箭,坐下騎著那匹千裡玉獅子馬,手中拿著一枝方天畫戟。三通鼓罷,隻見曾家陣中推出數輛陷車,放在陣前。曾塗指著對麵大罵道:“你們這些反國草寇,看到俺的陷車了嗎?在我曾家府,殺死你們不算好漢。我要把你們一個個活捉,裝進陷車裡,解送到東京,碎屍萬段!你們趁早投降,還能商量商量。”晁蓋聽了,怒火中燒,挺槍躍馬,直奔曾塗而去。眾將擔心晁蓋有失,一起掩殺過去,兩軍頓時混戰在一起。曾家的軍馬一步步退入村裡。林衝、呼延灼緊緊護著晁蓋,在東西兩邊奮力廝殺。林衝見地勢不利,急忙鳴金收兵。清點人數後,發現兩邊都折損了一些人馬。晁蓋回到寨中,心中十分憂慮。眾將紛紛勸慰:“哥哥且放寬心,不要愁悶,以免傷了貴體。往常宋公明哥哥出兵,也曾有失利的時候,但好歹都能得勝回寨。今日混戰,雖然各折了些軍馬,可也沒輸給他們,何必如此憂愁!”但晁蓋依舊鬱鬱寡歡。在寨裡一連過了三天,每天都去挑戰,可曾頭市上卻一個人都沒出現。

第四天,忽然有兩個和尚來到晁蓋的寨中請求歸降。軍人將他們帶到中軍帳前,兩個和尚跪下說道:“我們是曾頭市東邊法華寺裡的監寺僧人,如今被曾家五虎時常來寺裡騷擾,索要金銀財帛,無惡不作。我們已經知曉他們詳細的出沒地點,特地前來拜請頭領,前去劫寨,若能剿除他們,那可是這一帶的福氣。”晁蓋聽了,十分高興。有詩為證:

間諜從來解用兵,陳平昔日更專精。

卻慚晁蓋無先見,隨著禿奴暮夜行。

晁蓋請兩個和尚坐下,設宴款待。林衝勸諫道:“哥哥不要輕信,這其中恐怕有詐。”和尚說道:“我們是出家人,怎敢說謊!久聞梁山泊行仁義之事,所到之處,從不擾民,因此特來投奔,怎麼會故意欺騙將軍呢?況且曾家未必能贏得了頭領的大軍,為何要懷疑我們?”晁蓋道:“兄弟不要多心,以免誤了大事。今晚我親自去走一趟。”林衝說:“哥哥不要去,我們分一半人馬去劫寨,哥哥在外麵接應。”晁蓋道:“我若不去,誰肯衝鋒在前?你可留下一半人馬在外麵接應。”林衝問:“哥哥帶哪些人進去?”晁蓋道:“點十個頭領,帶二千五百人馬進去。這十個頭領是: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

當晚,眾人吃過飯後,給馬摘掉鑾鈴,軍士們口中銜枚,趁著黑夜急速行軍,悄悄地跟著兩個和尚,來到法華寺。眾人進入寺內一看,這是一座古老的寺廟。晁蓋下馬走進寺裡,卻沒看到一個僧眾,便問那兩個和尚:“這麼大的寺院,怎麼一個僧眾都沒有?”和尚回答道:“就是因為曾家那夥畜生時常來騷擾,大家不得已都還俗了。隻有長老和幾個侍者,在塔院裡居住。頭領暫且讓人馬在此駐紮,等夜深一些,我們直接帶你們到那夥人的寨子裡去。”晁蓋問:“他們的寨子在哪裡?”和尚說:“他們有四個寨柵,北寨就是曾家弟兄屯軍的地方。隻要攻破那個寨子,其他三個寨就不足為懼了。”晁蓋又問:“什麼時候可以去?”和尚說:“現在才二更天,再等三更時分,他們就沒有防備了。”起初,還能聽到曾頭市上整整齊齊的打更鼓響,又過了半個更次,卻再也聽不到更點之聲。和尚說:“軍人們想必已經睡了,現在可以去了。”於是,兩個和尚在前麵帶路。晁蓋帶著眾將上馬,領兵離開了法華寺。跟著和尚走了不到五裡多路,在黑影中,兩個僧人突然不見了,前軍不敢再往前走。眾人看四周道路崎嶇難行,又不見有人家,軍士們頓時慌亂起來,趕忙報告給晁蓋。呼延灼連忙下令急速原路返回。可是,剛走了不到百十步,隻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殺聲震天,到處都是火把。晁蓋與眾將急忙奪路而逃,才轉過兩個彎,就撞出一彪軍馬,當頭朝著他們亂箭射來。沒想到,一箭正中晁蓋的臉上,晁蓋頓時倒撞下馬來。幸好呼延灼、燕順兩騎拚死向前,擋住敵軍。背後劉唐、白勝趕忙將晁蓋上馬,殺出村子。村口林衝等人引軍接應,這才勉強抵擋住敵軍。兩軍混戰,一直廝殺到天明,才各自退回寨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衝回來清點人馬,發現阮氏三兄弟、宋萬、杜遷從水路逃得性命;帶進去的二千五百人馬,隻剩下一千二三百人,跟著歐鵬一起回到帳中。眾頭領趕忙來看晁蓋,隻見那枝箭正射在晁蓋的麵頰上。眾人急忙把箭拔出,晁蓋卻因失血過多暈倒了。查看那枝箭,上麵刻著“史文恭”三個字。林衝讓人取來金槍藥為晁蓋敷貼。原來這是一枝毒箭,晁蓋中了箭毒,已經說不出話來。林衝讓人把晁蓋扶上車子,趕忙派阮氏三兄弟、杜遷、宋萬先送回山寨。其餘十五位頭領在寨中商議:“此番晁天王哥哥下山,沒想到遭遇這樣的變故,這正應了之前風折認旗的不祥之兆。我們隻能收兵回去了,這曾頭市一時半會兒攻打不下來。”呼延灼說:“必須等宋公明哥哥的將令,才能回軍。”有詩為證:

威鎮邊陲不可當,梁山寨主是天王。

最憐率爾圖曾市,遽使英雄一命亡。

當天,眾頭領都悶悶不樂,眾軍士也沒了戀戰之心,人人都想回山。到了晚上二更時分,天色微微發亮,十五位頭領都在寨中發愁。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眾人唉聲歎氣,進退兩難。忽然,伏路的小校慌慌張張地跑來報告:“前麵有四五路軍馬殺來,火把多得數都數不清!”林衝聽了,立刻帶領眾人上馬。隻見三麵山上火把通明,亮如白晝,四下裡喊殺聲直傳到寨前。林衝帶著眾頭領,並不迎戰,而是拔寨而起,回馬便走。曾家的軍馬在後麵緊緊追殺。兩軍且戰且退,走了五六十裡路,才得以脫身。清點人馬時,又折損了五七百人,這次大敗虧輸。眾人急忙沿著舊路,朝著梁山泊方向返回。退到半路,正好遇到戴宗,他傳達了軍令,讓眾頭領帶領軍隊先回山寨,再另想良策。

眾將領著軍隊回到水滸寨,紛紛上山去看望晁天王。此時的晁蓋,已經水米不進,渾身浮腫,身體極為虛弱。宋江等人守在他的床前,悲痛地啼哭著,親手為他敷貼藥餌,灌下湯藥。眾頭領也都守在帳前,滿心憂慮地注視著。到了當天夜裡三更時分,晁蓋的病情愈發沉重,他緩緩轉過頭,目光落在宋江身上,囑咐道:“賢弟,你要保重。若有誰能捉得射死我的人,就讓他做梁山泊主。”說完,便緩緩閉上雙眼,溘然長逝。

宋江見晁蓋離世,悲痛萬分,如同失去了父母一般,哭得昏天暗地。眾頭領趕忙上前,扶起宋江,勸他出來主持事務。吳用和公孫勝勸慰道:“哥哥,且莫過度悲傷。生死有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情,何必如此傷痛。當務之急,還是先料理大事。”宋江止住哭聲,讓人打來香湯,為晁蓋洗淨身體,換上裝殮的衣服和巾幘,將他的遺體停放在聚義廳上。眾頭領紛紛前來,舉行哀悼祭祀儀式。一麵趕忙趕製內棺外槨,選了個良辰吉時,將晁蓋的遺體安放其中。在正廳上搭建起靈幃,中間設立神主牌位,上麵寫道:“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的頭領,從宋公明以下,都身著重孝;小頭目和眾多小嘍囉,也都頭戴孝頭巾。那枝致使晁蓋喪命的誓箭,被供奉在靈前。寨內揚起長長的幡旗,還請來附近寺院的僧眾上山做法事,為晁天王超度亡靈。宋江每日帶領眾人哀悼,悲傷過度,無心管理山寨事務。

林衝與公孫勝、吳用以及眾頭領商議,決定擁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眾人皆表示聽從號令。第二天清晨,香花燈燭擺放整齊,林衝帶頭,與眾頭領一同請出保義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和林衝開口說道:“哥哥,請聽我等一言:治理國家一日不可無君,治理家庭一日不可無主。如今山寨中晁頭領已經歸天,山寨的大業怎能沒有主人?四海之內,萬裡疆土,都聽聞哥哥大名。今日是吉日良辰,懇請哥哥擔任山寨之主,我們都聽從您的號令。”宋江推辭道:“可不能忘了晁天王的遺言。他臨死時囑咐:‘若有人捉得史文恭,便立為梁山泊主。’這話眾頭領都知曉,絕不能忘記。如今仇還未報,恨還未雪,我怎能就坐上這個位置?”吳學究又勸道:“晁天王雖然這麼說,但如今還未捉到那人,山寨可一日不能無主。若哥哥不坐此位,誰敢擔當?寨中的人馬又該如何統領?雖說有遺言在先,但哥哥暫且先坐上這個位置,日後再做打算。”宋江道:“軍師所言極是。今日我暫且權當此位,等日後報仇雪恨,捉住史文恭之人,無論是誰,都應坐上這梁山泊主之位。”這時,黑旋風李逵在一旁大聲喊道:“哥哥,彆說做梁山泊主,就是做了大宋皇帝又有何不可!”宋江厲聲喝道:“你這黑廝又在這裡胡說八道!再敢如此亂言,先割了你的舌頭!”李逵嘟囔道:“我又沒讓哥哥去做個小小社長,是請哥哥做皇帝,怎麼就要割我舌頭!”吳學究說道:“這黑廝不懂尊卑,兄長不必與他一般見識。還是請哥哥主持大事要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江焚香完畢,暫且坐在主位上,也就是第一把交椅。上首是軍師吳用,下首是公孫勝;左邊以林衝為首,右邊以呼延灼居長。眾人參拜過後,分彆在兩邊坐下。宋江開口說道:“今日我暫且權居此位,全靠眾兄弟齊心協力,同心同德,親如手足,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馬眾多,與往日不同,可請眾兄弟分作六寨駐紮。聚義廳從今往後改為忠義堂。前後左右設立四個旱寨,後山設兩個小寨,前山設三座關隘,山下設一個水寨,兩灘設兩個小寨。今日就請各位兄弟分彆前去管理。”有詩為證:

英雄晁蓋已歸天,主寨公明在所先。

從此又頒新號令,分兵授職儘恭虔。

“忠義堂上,我暫居尊位,第二位是軍師吳學究,第三位是法師公孫勝,第四位是花榮,第五位是秦明,第六位是呂方,第七位是郭盛。左軍寨內,第一位是林衝,第二位是劉唐,第三位是史進,第四位是楊雄,第五位是石秀,第六位是杜遷,第七位是宋萬。右軍寨內,第一位是呼延灼,第二位是朱仝,第三位是戴宗,第四位是穆弘,第五位是李逵,第六位是歐鵬,第七位是穆春。前軍寨內,第一位是李應,第二位是徐寧,第三位是魯智深,第四位是武鬆,第五位是楊誌,第六位是馬麟,第七位是施恩。後軍寨內,第一位是柴進,第二位是孫立,第三位是黃信,第四位是韓滔,第五位是彭玘,第六位是鄧飛,第七位是薛永。水軍寨內,第一位是李俊,第二位是阮小二,第三位是阮小五,第四位是阮小七,第五位是張橫,第六位是張順,第七位是童威,第八位是童猛。六寨共計四十三位頭領。山前第一關由雷橫、樊瑞把守,第二關由解珍、解寶把守,第三關由項充、李袞把守。金沙灘小寨由燕順、鄭天壽、孔明、孔亮四人把守,鴨嘴灘小寨由李忠、周通、鄒淵、鄒潤四人把守。山後兩個小寨,左邊旱寨由王矮虎、一丈青、曹正把守,右邊旱寨由朱武、陳達、楊春六人把守。忠義堂內:左邊一排房中,掌管文卷的是蕭讓,掌管賞罰的是裴宣,掌管印信的是金大堅,掌管錢糧計算的是蔣敬;右邊一排房中,管炮的是淩振,管造船的是孟康,管造衣甲的是侯健,管築城垣的是陶宗旺。忠義堂後兩廂房中管事人員:監造房屋的是李雲,鐵匠總管是湯隆,監造酒醋的是朱富,監造筵宴的是宋清,掌管什物的是杜興、白勝。山下四路用作眼線的酒店,原本就已定好由朱貴、樂和、時遷、李立、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負責,人數也已確定。負責到北地收買馬匹的是楊林、石勇、段景住。如今分撥已定,大家各自遵守,不得違反。”梁山泊水滸寨內,大小頭領,自從宋公明成為寨主後,都滿心歡喜,對他心悅誠服,眾將都聽從他的指揮和約束。

過了些日子,宋江召集眾人商議,打算為晁蓋報仇,興兵攻打曾頭市。軍師吳用勸諫道:“哥哥,普通百姓守喪期間,尚且不可輕易行動,哥哥若要興兵,最好等百日之後,那時再出兵也不遲。”宋江聽從了吳學究的建議,守住山寨為晁蓋守喪,每日設齋修善,做法事追薦晁蓋。有一天,請來一位僧人,法名大圓,他是北京大名府城裡龍華寺的僧人。隻因雲遊到此,路過梁山泊,便被邀請到寨內做法事。吃齋的時候,閒聊之中,宋江問起北京的風土人情和人物,那大圓和尚說道:“頭領難道沒聽說過河北玉麒麟的大名嗎?”宋江和吳用聽了,猛地想起,說道:“你看我們,還沒老,怎麼就這麼忘事!北京城裡確實有個盧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堪稱河北三絕。他祖居北京,一身武藝高強,棍棒功夫天下無雙。要是梁山泊能得到此人,還怕什麼官軍緝捕,又怎會擔憂兵馬前來征討!”吳用笑著說:“哥哥何必如此喪氣?若要此人上山,有何難?”宋江答道:“他可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的富貴人家,怎樣才能讓他落草為寇呢?”吳學究說:“我也早就考慮過此事,隻是一直忘了。我略施一計,便能讓他上山。”宋江連忙說道:“人人都稱足下為智多星,果然名不虛傳。敢問軍師要用什麼計策,才能把他賺上山來?”

吳用不慌不忙,伸出兩個指頭,說出了這條計策。這一計,將使得北京城內的百姓廢寢忘食,也讓梁山泊中的好漢們調兵遣將。正是:計就水鄉添虎將,謀成市井賺麒麟。那麼,吳學究到底用什麼計策賺盧俊義上山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機關女人 八零二嫁殘疾大佬,嬌妻被寵上天了 法醫張新1825 武道江湖錄 直播算命:開局完虐假千金 他技能都淬毒的,你真當他獸醫啊 關於我菜成百鬼之主這回事 變成猴子後每天都在發瘋打人 婉風沉 喜歡你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