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滿庭芳》詞這樣讚譽吳用:
通天徹地,能文會武,廣交四海豪英。胸藏錦繡,義氣更高明。瀟灑綸巾野服,笑談將、白羽麾兵。聚義處,人人瞻仰,四海久馳名。韻度同諸葛,運籌帷幄,殫竭忠誠。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歸伏,命風雷驅使天丁。梁山泊軍師吳用,天上智多星。
這首詞,專門稱道吳用的過人之處。隻因龍華寺的僧人向宋江提及河北三絕玉麒麟盧俊義的名字,吳用便說道:“憑我這三寸不爛之舌,懷著一片忠義之心,哪怕舍生忘死,也要徑直前往北京,勸說盧俊義上山,這在我看來,就如同伸手到口袋裡取東西,易如反掌。隻是我還缺一個行事大膽、心思粗疏的夥伴與我一同前往。”話還沒說完,隻見台階下有一人高聲喊道:“軍師哥哥,小弟願陪你走這一遭!”吳用不禁大笑。這人是誰呢?正是好漢黑旋風李逵。宋江趕忙喝止道:“兄弟,你先住口!若是需要在上風放火、下風殺人,或是打家劫舍、闖蕩各州府,用得著你。可這次是去做精細隱秘的事情,你這火爆性子,去不得。”李逵嘟囔道:“你們都嫌我生得醜陋,嫌棄我,不讓我去。”宋江解釋道:“不是嫌棄你。如今大名府裡捕快眾多,倘若被人識破身份,白白丟了你的性命。”李逵叫嚷道:“無妨,我一定要去走一趟。”吳用見狀,說道:“你若能依我三件事,我便帶你去;若做不到,就隻能留在寨中。”李逵豪爽地說:“彆說三件,就是三十件,我也依你!”吳用接著說:“第一件,你酒性如烈火,從今日起必須戒酒,等回來後再喝;第二件,一路上你要扮作道童,跟在我身邊,我若叫你,不可違抗;第三件最為困難,從明日開始,你要閉嘴,裝作啞巴。若能做到這三件事,我便帶你去。”李逵有些為難地說:“不喝酒,扮道童,這我能做到;可讓我閉著嘴不說話,這簡直要憋死我!”吳用勸道:“你一開口,就可能惹出大禍。”李逵靈機一動,說:“這也容易,我嘴裡銜一文銅錢不就好了!”宋江無奈道:“兄弟,你若執意要去,隻怕會有閃失,到時候可彆怪我。”李逵滿不在乎地說:“沒事,沒事!我這兩把板斧可不是吃素的,就算被他們抓住,少說也得砍他千百個鳥頭!”眾頭領聽了,都忍不住發笑,卻怎麼也勸不住他。
當天,忠義堂上擺下筵席,為吳用和李逵送行。到了晚上,眾人各自回去歇息。第二天一大早,吳用收拾好一包行李,讓李逵打扮成道童模樣,挑起擔子下山。宋江與眾頭領都來到金沙灘送行,再三叮囑吳用要小心謹慎,千萬彆讓李逵出什麼差錯。吳用和李逵告彆眾人後,便下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宋江等人則返回山寨。
且說吳用和李逵二人一路朝著北京進發,走了四五天後,天色漸晚,便找了家客棧投宿,第二天黎明便生火做飯,接著上路。一路上,李逵可把吳用折騰得夠嗆。又行了幾日,他們終於趕到北京城外,在一家店肆裡住下。當晚,李逵去廚房做飯,隻因店小二沒幫他生火,他一拳便將店小二打得吐血。店小二跑到房間裡,向吳用哭訴道:“你的那個啞道童,我沒幫他生火,他就把我打得吐血。”吳用趕忙向店小二賠禮道歉,拿出十幾貫錢給他養傷,心裡暗自埋怨李逵,這事兒也就暫且擱下了。過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們吃過早飯,吳用把李逵叫進房間,叮囑道:“你這小子,非要跟著來,一路上可把我氣壞了!今日進城,可不是鬨著玩的,你可千萬彆害了我的性命!”李逵連忙保證:“不敢,不敢!”吳用又說:“我再和你約定個暗號:要是我搖頭,你就千萬彆亂動。”李逵點頭答應了。兩人在店裡收拾妥當,便打扮一番,準備進城。他們打扮成什麼樣子呢?
吳用頭戴一頂烏縐紗抹眉頭巾,身穿一領皂沿邊白絹道服,係著一條雜采呂公絛,腳蹬一雙方頭青布履,手裡拿著一副賽黃金熟銅鈴杵。李逵則頂著幾根蓬鬆的黃發,綰著兩枚渾骨丫髻,黑虎般的身軀穿著一領粗布短褐袍,飛熊似的腰上勒著一條雜色短須絛,腳穿一雙蹬山透土靴,扛著一條過頭木拐棒,挑著個紙招兒,上麵寫著“講命談天,卦金一兩”。
吳用和李逵裝扮好後,鎖上房門,離開店肆,朝著北京城南門走去。沒走多遠,便望見了城門,北京果然氣勢非凡!但見:
城高地險,塹闊濠深。一周回鹿角交加,四下裡排叉密布。敵樓雄壯,繽紛雜采旗幡;堞道坦平,簇擺刀槍劍戟。錢糧浩大,人物繁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東西院內,笙簫鼓樂喧天;南北店中,行貨錢財滿地。公子跨金鞍駿馬,佳人乘翠蓋珠軿。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當時,天下各處盜賊蜂起,各州府縣都有軍馬駐守。而北京作為河北的第一重鎮,又有梁中書統領大軍鎮守,城防布置得極為嚴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說吳用和李逵兩人,大搖大擺地來到城門前。守門的左右大概有四五十名軍士,簇擁著一位把門的官員坐在那裡。吳用走上前去,施了一禮,軍士問道:“秀才從哪裡來?”吳用回答道:“小生姓張名用,這個道童姓李。我們在江湖上靠賣卦為生,如今來到貴郡,為大家測算命運。”說著,吳用從身邊拿出假的文書憑證,遞給軍士查看。眾人看了看李逵,說道:“這個道童的眼神,跟賊似的,直勾勾地看人。”李逵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正要發作,吳用趕忙搖了搖頭,李逵這才低下頭,強忍著怒火。吳用趕忙上前,陪著笑臉對把門的軍士說:“小生實在是有苦難言!這個道童又聾又啞,隻有一身蠻力,是家裡從小養大的,沒辦法,隻能帶他出來。這孩子不懂事,還望各位多多包涵,千萬彆見怪!”說完,便告辭離開了。李逵跟在吳用身後,高一腳低一腳地朝著集市中心走去。吳用手中搖著鈴杵,嘴裡念著四句口號:
“甘羅發早子牙遲,彭祖顏回壽不齊。
範丹貧窮石崇富,八字生來各有時。”
吳用接著說道:“這都是時運和命運啊。知曉生死,明白因果。若要問前程如何,先交白銀一兩。”說完,又搖起鈴杵。北京城內的五六十個小孩子,跟在他們後麵,一邊看一邊笑。兩人正好轉到盧員外的解庫門口,吳用一會兒唱歌,一會兒大笑,走了又回來,引得孩子們哄鬨起來。
此時,盧員外正在解庫廳前坐著,看著主管們收解事務,忽然聽到街上喧鬨不已,便叫來當差的問道:“街上為何如此熱鬨?”當差的連忙回稟員外:“真是好笑,街上有個從彆處來的算命先生,在賣卦,算一命要一兩銀子。誰舍得花這錢啊!他後麵跟著的那個道童,模樣長得十分怪異,走路姿勢也難看,小的們都跟著他們,看笑話呢。”盧俊義聽了,說道:“既然敢誇下海口,想必有真才實學。當差的,去把他給我請來。”正所謂天罡星注定要相聚,機緣自然就來了。當差的趕忙跑去,對吳用說:“先生,員外有請。”吳用問道:“是哪位員外請我?”當差的回答:“是盧員外。”吳用便招呼道童跟著他轉身回去,掀起簾子,走進廳前,讓李逵在鵝項椅上坐好等候。吳用走上前去,見到盧員外,隻見此人長相如何?有《滿庭芳》詞為證:
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義膽忠肝貫日,吐虹蜺誌氣淩雲。馳聲譽,北京城內,元是富豪門。殺場臨敵處,衝開萬馬,掃退千軍。殫赤心報國,建立功勳。慷慨名揚宇宙,論英雄播滿乾坤。盧員外雙名俊義,河北玉麒麟。
這首詞專門稱讚盧俊義的豪傑氣概。吳用向前施了一禮,盧俊義連忙欠身還禮,問道:“先生是哪裡人氏?尊姓大名?”吳用回答道:“小生姓張名用,自號談天口。祖籍山東。能推算皇極先天數,知曉人的生死貴賤。算一卦需白銀一兩。”盧俊義將吳用請入後堂的小閣子裡,賓主分坐定;喝過茶湯後,盧俊義吩咐當差的取來白銀一兩,放在桌上,權當是壓命的資費,說道:“麻煩先生為我推算一下命運。”吳用說:“請告知您的出生年月日時。”盧俊義說:“先生,君子問災不問福。不必提及我家境豪富,隻求先生推算我眼下的運勢。我今年三十二歲,生於甲子年乙醜月丙寅日丁卯時。”吳用取出一把鐵算子,擺在桌上,推算起來。算了一會兒,吳用拿起算子,在桌上猛地一拍,大聲叫道:“怪哉!”盧俊義嚇了一跳,忙問:“我的命運主何凶吉?”吳用說:“員外若不見怪,我便直言相告。”盧俊義說:“正想請先生為我指點迷津,直說無妨。”吳用說道:“員外的命數,不出百日之內,必定會有血光之災,不僅家私難以保全,還會死於刀劍之下。”盧俊義聽了,笑著說:“先生此言差矣!我盧俊義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沒有犯法之男,親族沒有再婚之女;而且我做事一向謹慎,不合理的事不做,不義之財不取,家中既沒有男丁為盜,也沒有女子為非作歹,怎麼會有血光之災呢?”吳用聽後,臉色一變,急忙將原銀退還,站起身來就要走,口中還歎息道:“天下之人原來都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言。罷了,罷了!我分明為你指明了平坦大道,你卻把忠言當作惡語。小生這就告辭。”盧俊義見狀,忙說:“先生息怒,我剛才隻是開個玩笑。還請先生多多指教。”吳用說:“那我便直言了,還望員外切勿見怪。”盧俊義說:“我洗耳恭聽,還請先生不要有所隱瞞。”吳用說:“員外的命數,一直都行好運。但今年犯了歲君,正值惡限。在這百日之內,員外會遭遇不測,屍首分離。這是命中注定,難以逃脫。”盧俊義問道:“可有辦法回避這場災禍?”吳用又用鐵算子推算一番,然後對盧俊義說:“除非前往東南方巽地一千裡之外,方可躲過此劫。雖然會有些驚險,但不會危及性命。”盧俊義說:“若能躲過此難,定當重重酬謝。”吳用說:“員外命中有四句卦歌,我且說與員外,寫在牆上,日後應驗了,方知我所言不虛。”盧俊義說:“來人,取筆硯來。”吳用口念四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當時,盧俊義將這四句寫在白粉壁上,吳用收拾好算子,作揖告辭。盧俊義挽留道:“先生稍坐,用過午飯再走。”吳用回答道:“多謝員外盛情,隻是耽誤了我賣卦的時間,改日再來拜訪。”說罷,起身離開。盧俊義將吳用送到門口,李逵拿起拐棒,跟著走出門外。吳學究告彆盧俊義後,帶著李逵,徑直出城,回到客棧,結清房錢和飯錢,收拾好行李包裹。李逵挑起卦牌,兩人出了店肆。吳用對李逵說:“大事已成!我們星夜趕回山寨,安排好圈套和機關,迎接盧俊義。他很快就會來了。”
且不說吳用和李逵返回山寨的事,單說盧俊義自從找吳用算卦之後,內心憂心如焚,坐立都不安穩。當晚無話,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盧俊義洗漱完畢,吃過早飯,來到堂前,便吩咐當差的去召集眾多主管,商議事務。不一會兒,主管們都到齊了。其中有個主管,姓李名固,負責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務。李固本是東京人,當初來北京投奔相識之人,卻未能如願,在盧員外門前凍倒。盧俊義救了他的性命,還把他留在家裡。見他做事勤懇,又能寫會算,便讓他管理家中事務。五年時間,就將他提拔為都管,家中內外的一切家私都由他負責,手下還管著四五十個負責行商的管事,一家人都稱他為李都管。當天,大小管事之人都跟著李固來到堂前,向盧俊義行禮問安。盧員外掃視一圈,問道:“怎麼沒見我那一個人?”話還沒說完,台階前便走來一人。此人長相如何呢?但見: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三牙掩口細髯,十分腰細膀闊。戴一頂木瓜心攢頂頭巾,穿一領銀絲紗團領白衫,係一條蜘蛛斑紅線壓腰,著一雙土黃皮油膀胛靴。腦後一對挨獸金環,護項一枚香羅手帕,腰間斜插名人扇,鬢畔常簪四季花。
這人是北京本地人,自幼父母雙亡,由盧員外家中撫養長大。因為他一身肌膚潔白如雪,盧俊義特地請了一位手藝高超的匠人,為他刺了一身遍體的花繡,就如同玉亭柱上鋪著一層軟翠。若是比拚錦繡之體,無論何人,都要輸給他。此人不僅有一身漂亮的花繡,還吹拉彈唱、拆白道字、頂真續麻樣樣精通,諸路鄉談、諸行百藝的市語也都知曉。更難得的是,他武藝高強,無人能及。拿著一張川弩,隻用三枝短箭,到郊外打獵,從不放空箭,箭到物落。晚上入城時,少說也能獵獲百十個蟲蟻。要是參加錦標社的比賽,那些獎品肯定都是他的。而且此人極為機靈,一點就通。他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單字一個青。北京城裡的人順口都叫他浪子燕青。曾有一篇《沁園春》詞,專門稱讚燕青的好處。但見: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麵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誌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馳名。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
原來燕青是盧俊義的心腹之人。眾人都到廳上行禮問安後,分作兩行站定。李固站在左邊,燕青站在右邊。盧俊義開口說道:“我昨晚算了一卦,說我有百日血光之災,除非去東南方向一千裡之外躲避。我想東南方有個泰安州,那裡有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帝的金殿,掌管著天下人民的生死災厄。我一來去那裡燒香,消災滅罪;二來躲過這場災禍;三來做些買賣,順便看看外麵的景致。李固,你去幫我找十輛太平車子,裝上十車山東貨物,你自己也收拾行李,跟我走一趟。燕青,你掌管著家裡庫房的鑰匙,今天就和李固交接一下。我三天之內就要出發。”李固說道:“主人,您這就錯了。常言說:‘賈卜賣卦,轉回說話。’您可彆聽那算命的胡言亂語。就待在家裡,有什麼好怕的?”盧俊義道:“這是我命中注定的,你不要違抗我。要是真有災禍降臨,後悔可就晚了。”燕青說道:“主人,您且聽小乙的愚見。去山東泰安州這條路,正好經過梁山泊邊上。近年來,梁山泊裡有宋江一夥強人在那裡打家劫舍,官兵都拿他們沒辦法。主人要去燒香,等太平些再去,彆信昨晚那個算命的胡說八道。說不定他就是梁山泊的歹人,假裝成陰陽先生來蠱惑您,想騙您去那裡落草為寇。可惜昨晚我不在家,要是在家,三言兩語就能問倒那先生,說不定還能看一場好戲。”盧俊義道:“你們不要胡說,誰敢來騙我!梁山泊那夥賊寇算得了什麼,我看他們如同草芥一般。我還特地要去捉他們,把我平日裡學成的武藝在天下人麵前顯揚一番,也算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
話還沒說完,屏風背後走出一位娘子,正是盧員外的妻子。她年方二十五歲,姓賈,嫁給盧俊義才五年,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娘子賈氏說道:“丈夫,我聽你說了半天了。自古道:‘出外一裡,不如屋裡。’彆聽那算命的瞎說,丟下這麼大的家業,去虎穴龍潭裡做買賣,擔驚受怕的。你就待在家裡,清心寡欲,安穩地過日子,自然不會有事。”盧俊義道:“你婦道人家懂什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自古禍從口出,算命先生的話,必定關乎吉凶。我主意已定,你們都不要多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燕青又說道:“小人承蒙主人福蔭,學了些棒法在身。不是小乙我自誇,要是陪著主人走這一趟,路上就算有些草寇出來,我也能打發三五十個。讓李都管看家,我陪著主人去。”盧俊義道:“我做買賣不太懂行,李固懂,他能幫我不少忙,所以留你在家看守。自然有彆人管賬,你就當好這個樁主。”李固又說道:“小人最近得了腳氣病,實在走不了太多路。”盧俊義聽了,大怒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走一趟,你卻有這麼多推脫的理由。要是再有誰阻攔我,可彆怪我不客氣!”李固嚇得臉色慘白,眾人誰還敢再說什麼,各自散去。
李固隻好忍氣吞聲,去安排行李。他找來十輛太平車子,雇了十個腳夫,準備好四五十匹拉車的牲口,把行李裝上車子,貨物也捆綁妥當。盧俊義自己也去整理行裝。第三天,舉行了祭祀儀式,給眾人分發了祭品。家中的男女老少,盧俊義都一一囑咐了一番。當晚,他先讓李固帶著兩個當差的,把行李都收拾好,送出城去。李固走後,娘子看著車仗,流下淚來,轉身離去。
第二天五更時分,盧俊義起床,沐浴完畢,換上一身新衣服,取出器械,來到後堂,辭彆了祖先的香火,便出門上路。看看盧俊義此時的打扮:
頭戴範陽遮塵氈笠,拳來大小撒發紅纓,斜紋緞子布衫,查開五指梅紅線絛,青白行纏抓住襪口,軟絹襪襯多耳麻鞋。腰懸一把雁翎響銅鋼刀,海驢皮鞘子,手拿一條搜山攪海棍棒。端的是山東馳譽,河北揚名。
當下,盧俊義拜彆家堂,囑咐娘子:“好好看家,多則三個月,少則四五十天我就回來。”賈氏說道:“丈夫,路上小心,多寄書信回來,好讓家裡知道你的情況。”說完,燕青在麵前下拜。盧俊義囑咐道:“小乙,在家要事事用心,不可去那些煙花柳巷之地閒逛。”燕青道:“主人放心,小乙不敢偷懶閒逛。主人此次出行,我怎敢懈怠!”盧俊義拿起棍棒,出了城。有詩一首,專門稱讚盧俊義的這條好棒:
掛壁懸崖欺瑞雪,撐天拄地撼狂風。
雖然身上無牙爪,出水巴山禿尾龍。
李固前來迎接,盧俊義說道:“你帶兩個伴當前麵先走。找個乾淨的客店,先做好飯,等車仗腳夫到了就吃,彆耽誤了行程。”李固也拿起一條杆棒,先和兩個伴當前行。盧俊義和幾個當差的,隨後押著車仗出發。一路上,隻見山明水秀,道路寬闊平坦,盧俊義心中歡喜,說道:“我要是待在家裡,哪裡能見到這般景致!”走了四十多裡路,李固前來迎接主人。眾人吃過點心和午飯,李固又先行出發。又走了四五十裡路,到了客店,李固已安排好車仗人馬的住宿和飲食。盧俊義來到店房內,倚好棍棒,掛好氈笠兒,解下腰刀,換了鞋襪,住宿和飲食之事不必細表。第二天清早,眾人生火做飯,吃過飯後,收拾好車輛和牲口,又繼續上路。
此後,他們一路曉行夜宿,過了幾天,來到一家客店住宿。第二天清晨,準備出發時,店小二對盧俊義說道:“官人,跟您說個事兒,離小店不到二十裡路的地方,正好要經過梁山泊邊的口子。山上的宋公明大王,雖然不傷害來往的客人,但官人您還是悄悄過去,千萬彆大驚小怪。”盧俊義聽了,說道:“原來如此!”便讓當差的取下衣箱,打開鎖,從裡麵拿出一個包袱,取出四麵白絹旗;又向小二哥要了四根竹竿,每根竹竿上綁起一麵旗。每麵旗上寫著鬥大的幾個字:
“慷慨北京盧俊義,遠馱貨物離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