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莫逞區區智力餘,天公原自有乘除。
謝玄真得擒王技,趙括徒能讀父書。
青石兵如沙上雁,幽州勢若釜中魚。
敗軍損將深堪愧,遼主行當坐陷車。
話說賀統軍,名叫賀重寶,擔任大遼國中兀顏統軍部下副統軍之職。他身高一丈,力大無窮,能敵萬人,還擅長妖法,手持一口三尖兩刃刀,如今鎮守幽州,同時負責節製各路軍馬。當時,賀重寶向郎主奏道:“在我們幽州地麵,有個地方叫青石峪,隻有一條路可以進入,四麵都是高山,沒有其他活路。臣調撥十幾騎人馬,將那夥蠻子引入其中,再調遣軍馬在外麵圍住,讓他們前無出路,後無退路,必然會被困餓死。”
兀顏統軍問道:“怎樣才能把那夥人引來?”賀統軍回答:“他們已經打下我們三個大郡,如今氣滿誌驕,肯定想著要攻打幽州。我們這裡分兵去引誘他們,他們必然會乘勢追趕,到時候把他們引入陷坑般的山內,看他們還能往哪裡逃!”兀顏統軍說:“你的計策恐怕不太保險,還是得用我大軍全力撲殺才行。暫且看看你去做的效果如何。”
當下,賀統軍辭彆國主,帶上盔甲兵器,騎上戰馬,率領一行步卒隨從,回到幽州城內。他點齊兵馬,分成三隊,一隊留守幽州,另外兩隊分彆向霸州、薊州進發。傳令完畢,便派遣兩隊軍馬出城,並派兩個兄弟前去領兵:大哥賀拆去攻打霸州,小弟賀雲去攻打薊州,都不要取勝,隻需佯裝戰敗,把敵人引入幽州境內,自有後續計策。
再說宋江等人鎮守霸州,有人來報:“遼兵侵犯薊州,恐怕會有閃失,希望能調軍兵前去救援。”宋江說:“既然他們來攻打,哪有輕易罷休的道理。正好借此機會,去奪取幽州。”宋江留下少量軍馬堅守霸州,其餘大隊人馬拔營起寨,開拔前往薊州,與盧俊義軍馬會合,約定日期進兵。
且說番將賀拆領兵殺向霸州,宋江剛調軍馬出城,在半裡路處正好相遇。雙方沒戰三個回合,賀拆便引軍敗逃,宋江沒有去追趕。再說賀雲去攻打薊州,正遇上呼延灼,還沒交戰就自行退走。
宋江與盧俊義會合後,一同到營帳中,商議攻取幽州的策略。吳用、朱武說道:“幽州分兩路出兵,這必定是誘敵之計,暫時不可輕舉妄動。”盧俊義卻道:“軍師錯了!那夥人連輸數次,怎麼會是誘敵之計?此時該取不取,以後就難取了。不趁現在攻打幽州,更待何時!”宋江也說:“那廝已經勢窮力儘,還能有什麼良策。正好抓住這個機會。”於是沒有聽從吳用、朱武的建議,引兵向幽州進發。將兩處軍馬分成大小三路前行。
隻見前軍來報:“遼兵在前麵攔住去路。”宋江便來到軍前查看,隻見山坡後突然湧出一彪黑色軍旗。宋江立即讓前軍擺開人馬。隻見那番軍番將鋪天蓋地而來,黑色雕旗分成四路,在山坡前擺開陣勢。宋江、盧俊義與眾將一看,隻見如同從黑雲中湧出千百萬人馬,簇擁著一員大將番官,此人手持三尖兩刃刀,立馬陣前。這員番官是怎樣的打扮呢?但見:
頭戴明霜镔鐵盔,身披耀日連環甲,足穿抹綠雲根靴,腰係龜背狻猊帶,襯著錦繡緋紅袍,執著鐵杆狼牙棒,手持三尖兩刃八環刀,坐下四蹄雙翼千裡馬。
前麵引軍旗上,寫得清清楚楚:“大遼副統軍賀重寶。”他躍馬橫刀,來到陣前。
宋江見狀說道:“遼國統軍,必定是上將。誰敢出戰?”話還沒說完,大刀關勝舞動青龍偃月刀,騎著坐下赤兔馬,飛馳出陣,也不搭話,便與賀統軍戰在一處。這兩人相鬥,恰似兩條龍爭奪寶珠,一對虎爭搶食物,一來一往如同鳳凰翻身,一上一下好似鸞鳥展翅。刀與刀相碰,迸射出數丈寒光;馬與馬相蕩,掀起半天殺氣。關勝與賀統軍鬥了三十多個回合,賀統軍漸漸氣力不支,撥轉大刀,往本陣逃去。關勝驅馬追趕,賀統軍帶著敗兵,奔回山坡。宋江便調軍馬追擊,大約追了四五十裡,忽然聽到四下裡戰鼓齊鳴。宋江急忙下令回軍,這時山坡左邊突然殺出一彪番軍,攔住去路。宋江急忙分兵迎敵,右手邊又殺出一支大遼軍馬,前麵賀統軍也勒轉兵馬,回來夾攻。宋江的兵馬四下裡救應不及,被番兵衝得斷成兩截。
再說盧俊義領兵在後麵廝殺時,突然發現前麵的軍馬不見了。他急忙尋找道路,想要殺回去,這時隻見脅窩裡又殺出番軍,與他們廝殺起來。遼兵喊殺聲震天,從四下裡衝擊,盧俊義等人被番軍圍在核心。盧俊義指揮眾將,左右衝突,前後拚殺,試圖尋找出路。眾將威風凜凜,精神抖擻,正在四下裡奮力廝殺,忽然陰雲密布,黑霧籠罩,白晝如同黑夜,分不清東南西北。盧俊義心中慌亂,急忙帶領一支軍馬,拚命殺出重圍。大遼兵馬聽到前麵鸞鈴聲響,驅馬引軍追趕過去。追到一個山口,盧俊義聽到裡麵有人聲馬嘶,便領兵衝了進去,隻見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對麵都看不見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盧俊義殺到裡麵,大約二更時分,狂風才漸漸停歇,烏雲散開,又能看見滿天星鬥。眾人一看,四麵都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眼前儘是山川峻嶺,無路可登。隨行的人馬中,隻有徐寧、索超、韓滔、彭玘、陳達、楊春、周通、李忠、鄒淵、鄒潤、楊林、白勝十二位頭領,以及五千軍馬。在星光下想要尋找歸路,卻發現四麵被高山環繞,無法出去。盧俊義說道:“軍士們廝殺了一天,精神疲憊,就在這裡暫且休息一夜,讓戰馬也歇一歇,明天再尋找出路。”不知道他們能否脫離困境,有詩為證:
四山環繞路難通,原是陰陵死道中。
若要大軍相脫釋,除非雙翼駕天風。
再說宋江正在廝殺,隻見黑雲四起,飛沙走石,軍士們對麵都看不見人。隨軍之中,公孫勝在馬上看到這情景,知道這是妖法,急忙拔出寶劍,在馬上施展法術,口中念念有詞,大喝一聲:“疾!”隨著寶劍指點之處,隻見陰雲四散,狂風頓時停止,大遼軍馬不戰自退。遠遠望去,漫漫陰氣都向四邊散去。宋江驅兵殺透重圍,退到一座高山下,與本部軍馬會合,暫且把糧車首尾相連,權當寨柵。清點大小頭領,發現盧俊義等十三人以及五千多軍馬不見了。
到了天明,宋江便派呼延灼、林衝、秦明、關勝,各帶軍兵,四下裡尋找了一整天,卻沒有得到一點消息。他們回來向宋江回複,宋江便取來玄女課,焚香占卜完畢後說道:“卦象顯示問題不大,隻是他們陷入了幽陰之地,一時之間難以出來。”宋江放心不下,便派解珍、解寶,扮成獵戶,繞著山去尋找;又差時遷、石勇、段景住、曹正,到四處打聽消息。
且說解珍、解寶披上虎皮袍,拖著鋼叉,朝著深山走去。眼看著天色漸晚,兩人走到山中,四處張望,不見人煙,隻有重重疊疊的山巒。解珍、解寶又翻過幾個山頭,當晚月色朦朧,遠遠地看到山邊有一點燈光。兄弟倆說道:“有燈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我們去討些飯吃。”於是朝著燈光的方向大步走去。沒走一裡多路,來到一個地方,旁邊是樹林,有兩三間破舊的草屋,破壁裡透出燈光。
解珍、解寶推開房門,在燈光下看到一位婆婆,年紀在六十歲以上。兄弟倆放下鋼叉,連忙磕頭下拜。婆婆說道:“我還以為是我孩兒回家了,沒想到是客人來了。客人不用行禮。你們是哪裡的獵戶?怎麼來到這裡的?”解珍說:“小人原本是山東人,以前是獵戶人家。因為來這裡做買賣,不想正趕上軍馬混戰,本錢都賠光了,沒有生計,兄弟倆隻能到山裡找點野味糊口。誰想不認識路,迷了方向,走到這裡,想在您家借住一晚。希望老奶奶收留我們。”
婆婆說:“自古道:誰能頂著房子走路呢。我家兩個孩兒,也是獵戶,說不定現在就回來了。客人稍坐,我去給你們準備點晚飯。”解珍、解寶謝道:“多謝老奶奶。”婆婆走進屋裡。兄弟倆便坐在門前。不一會兒,隻見門外兩個人扛著一隻獐子走進來,口中喊道:“娘,娘,您在哪裡?”隻見婆婆出來說:“孩兒,你們回來了。先把獐子放下,和這兩位客人見個禮。”解珍、解寶急忙下拜。那兩人回禮後,便問:“客人從哪裡來?為什麼到這裡?”解珍、解寶便把剛才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那兩人說:“我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我是劉二,這是我兄弟劉三。父親劉一,不幸去世了,隻剩下母親。我們一直靠打獵為生,在這裡住了二三十年了。這一帶路徑複雜,我們還有不認識的地方。你們是山東人,怎麼到這裡來討生活?你們彆瞞我,你們二位恐怕來討生活?你們彆瞞我,你們二位恐怕不是打獵的吧?”解珍、解寶說:“既然到了這裡,也瞞不住了。就實話告訴兄長吧。”有詩為證:
峰巒重疊繞周遭,兵陷垓心不可逃。
二解欲知消息實,便將蹤跡混漁樵。
當時,解珍、解寶跪在地上,說道:“小人們確實是山東獵戶,兄弟倆名叫解珍、解寶。在梁山泊跟隨宋公明哥哥落草許久。如今受了招安,跟著哥哥來征討大遼。前些日子與賀統軍大戰,被他衝散了一支軍馬,不知陷在何處,所以特地派我們兄弟倆來打探消息。”
那劉家兄弟二人笑著說:“你們二位既然是好漢,快請起來,我們給你們指引道路。你們先稍坐一會兒,我們煮一條獐子腿,溫上些社酒,好好招待你們二位。”
不到一個時辰,獐子肉煮好了,劉二、劉三熱情款待解珍、解寶。飲酒之際,劉二、劉三問道:“我們早就聽聞梁山泊的宋公明,替天行道,不傷害良民,聲名都傳到我們遼國來了。”解珍、解寶回答道:“我哥哥以忠義為本,發誓不侵擾善良百姓,專門誅殺那些貪官汙吏、倚強淩弱的人。”那兄弟倆說:“我們隻是聽說,原來果真如此。”他們滿心歡喜,對解珍、解寶頓時生出了喜愛不舍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解珍、解寶說:“我們那支軍馬,有十幾位頭領,三五千兵卒,不知道現在究竟下落何處。我想,要困住這麼多人,得有一片非常大的地方才行。”劉二、劉三說:“你們不了解我們這北邊的地方。這裡是幽州管轄,有個地方叫青石峪,隻有一條路可以進去,四麵都是懸崖峭壁的高山。要是把那條進去的路堵住,裡麵的人就再也出不來了。你們那支軍馬多半是陷在那裡了,這附近沒有彆的這麼寬闊又險要的地方。如今你們宋先鋒屯軍的地方,叫獨鹿山。山前麵是平坦的地麵,適合廝殺,要是在山頂上了望,能看到四麵來的軍馬。你們要是想救那支軍馬,就得舍命打開青石峪,才能把人救出來。青石峪口,肯定有很多軍馬截斷這條路。這山上柏樹很多,隻有青石峪口有兩棵特彆大的柏樹,形狀像傘蓋一樣,從四麵都能看見。那大樹旁邊,就是峪口。還有,你們得提防一件事,賀統軍會妖法,讓宋先鋒一定要破了他這一招,這至關重要。”
解珍、解寶聽了這番話,拜謝了劉家兄弟二人,連夜趕回寨中。宋江見到他們,問道:“你們兩個打聽到什麼消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