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胡馬迎著勁風嘶鳴,揚起漫天塵土,飄揚的旗幟與陣陣鉦鼓相互映襯。留著黃胡須的番將們跨坐在雕鞍之上,他們插好羽箭、拉滿彎弓,有條不紊地排列著隊伍。將領們揮舞韁繩,驅馬朝南而來,人人都威風凜凜、耀武揚威。他們好似要揮刀誅殺北海的赤須龍,拔劍斬殺南山的白額虎一般氣勢洶洶。
而梁山泊內的一眾英雄,胸中湧動著足以吞沒長虹的豪邁勁氣。自從歸順朝廷,秉持大義以來,他們便立誓要肅清天下,誅殺那些作惡多端的奸邪之徒。如今,他們奉詔一路直抵幽燕地界,接連奪取城池,建立了赫赫戰功。
遼國的兀顏統軍堪稱良將,其神機妙算,智謀遠超常人。幽州城下,即將迎來一場決定勝負的大戰,青青的山川都將被飛揚的塵土染上紅色。對於梁山泊的英雄們來說,擒獲胡虜、攻破敵陣並非難事,一切功名都儘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當時,兀顏延壽率領著兩萬多軍馬,與太真駙馬、李金吾二位將軍會合,總共統領三萬五千番軍。他們將槍刀、弓箭等一應器械都準備得完備無缺,便整頓隊伍,啟程出發。很快,就有探子來到幽州城,向宋江報告了這一消息。
宋江趕忙請來軍師吳用商議:“遼兵屢次戰敗,這次必定挑選了精兵猛將前來廝殺。我們應當用什麼計策來應對呢?”吳用回答道:“先調兵出城,布下陣勢,等遼兵來了,我們慢慢與他們挑戰。如果他們沒有能耐,自然就會退去。”宋江稱讚道:“軍師的高見極為英明。”
隨即,宋江調遣軍馬出城,在離城十裡的地方,有一處名叫方山的地方,這裡地勢平坦,靠山傍水,宋江便在此處排下了九宮八卦陣勢。
在等候的過程中,隻見遼兵分成三隊浩浩蕩蕩地前來。兀顏小將軍的兵馬打著皂旗,太真駙馬的隊伍舉著紅旗,李金吾的軍隊則是青旗。三軍一齊抵達,看到了宋江擺下的陣勢。
那兀顏延壽在父親的教導下,曾經學習過陣法,對其中的玄妙頗為了解。他見宋江擺下九宮八卦陣勢,便命令青旗和紅旗兩隊軍馬,分彆在左右兩側紮下營寨。自己則來到中軍,豎起雲梯,仔細觀察宋兵的陣勢,確認是九宮八卦陣後,從雲梯上下來,不禁冷笑不止。
左右副將見狀,問道:“將軍為何冷笑?”兀顏延壽說道:“就憑他這個九宮八卦陣,誰不明白!他用這樣的陣勢,根本瞞不過人,我倒要嚇唬嚇唬他。”於是,他命令眾軍擂響三通畫鼓,豎起將台。在將台上,他用兩把號旗來回招展,指揮左右列成陣勢。布置完畢後,他走下將台,騎上馬,命令首將打開陣勢,自己親自來到陣前,與宋江對話。
這位小將軍是怎樣的裝扮呢?隻見他頭戴一頂三叉如意紫金冠,身穿一件蜀錦團花白銀鎧,腳上穿著四縫鷹嘴抹綠靴,腰間係著雙環龍角黃鞓帶。手持虯螭吞首打將鞭,身佩霜雪裁鋒殺人劍。左邊懸掛著金畫寶雕弓,右邊插著銀嵌狼牙箭。手持一枝畫杆方天戟,騎著一匹鐵腳棗騮馬。
兀顏延壽勒住馬,徑直來到陣前,高聲喊道:“你擺下九宮八卦陣,想要瞞誰!你可認得我擺的陣?”宋江聽說番將要鬥陣法,便讓軍中豎起雲梯。宋江、吳用、朱武登上雲梯,觀望遼兵的陣勢,隻見三隊兵馬相互連接,左右呼應。朱武一眼便認了出來,對宋江說道:“這遼兵的陣勢是太乙三才陣。”
宋江留下吳用和朱武在將台上,自己走下雲梯,騎上馬來到陣前,揮舞著馬鞭,直指遼將,喝道:“就你這太乙三才陣,有什麼稀奇的!”兀顏小將軍說道:“你既然識得我的陣,看我變法,讓你認不出來。”說罷,他勒馬回到中軍,再次登上將台,揮動號旗,變換陣勢。
吳用和朱武在將台上看到,這陣勢變成了河洛四象陣,便派人走下雲梯,將情況回複給宋江。兀顏小將軍再次走出陣門,橫戟問道:“你還認得我的陣嗎?”宋江答道:“這是變出的河洛四象陣。”
那兀顏小將軍搖著頭,冷笑一聲,又回到陣中,登上將台,將號旗左搖右擺,再次變出陣勢。吳用和朱武在將台上觀察後,朱武說道:“這是變成了循環八卦陣。”他們又派人將消息告知宋江。
那小將軍再次來到陣前,高聲問道:“你還能認出我的陣嗎?”宋江笑著說:“想必隻是變出循環八卦陣,沒什麼稀奇的。”
小將軍聽了,心中暗自思忖:“我這幾個陣勢都是秘密傳承下來的,沒想到卻被此人識破。宋兵之中,必定有能人。”兀顏小將軍再次回到陣中,下馬登上將台,揮動號旗,左右盤旋,變出一個陣勢,隻見四周都沒有出路,裡麵隱藏著八八六十四隊兵馬。
朱武再次登上雲梯觀看,對吳用說道:“這是武侯八陣圖,隱藏了首尾,一般人都不了解。”於是,他派人請宋公明來到陣中,登上將台觀看這個陣法,並解釋道:“可彆小瞧了遼兵,他們的這些陣圖都是有傳承的。這四個陣法都是從同一流派傳承下來,沒有絲毫差錯。先是太乙三才陣,演變出河洛四象陣,四象陣又生出循環八卦陣,八卦陣再變出八八六十四卦,最終演變成八陣圖。這是循環無窮、絕妙高超的陣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江走下將台,騎上戰馬,來到陣前。小將軍將戟插在地上,勒住馬,站在陣前,高聲大叫:“你能認出我的陣嗎?”宋江喝道:“你這小將年幼學淺,如同井底之蛙,隻以為這樣的陣法就絕頂高明了。你這藏頭八陣圖,能瞞得過誰?就連我大宋的小孩子都瞞不過!”
兀顏小將軍說道:“你雖然識得我的陣法,那你也排一個奇異的陣勢,來瞞過我。”宋江喝道:“就我這九宮八卦陣勢,雖然不算高深,但你敢攻打嗎?”小將軍大笑道:“就這麼個小陣,有什麼難的!你們軍中彆放冷箭,看我來攻打你這個小陣。”有詩為證:
九宮八卦已無敵,河洛四象真堪奇。
莫向陣前誇大口,交鋒時下見危機。
且說兀顏小將軍當即傳下將令,讓太真駙馬、李金吾各撥一千軍,說道:“等我打透這個陣勢,你們便來策應。”傳令完畢,眾軍擂響戰鼓。宋江也傳下將令,讓軍中擂響三通戰鼓,門旗向兩邊打開,放打陣的小將進來。
那兀顏延壽帶著本部二十來員牙將,一千披甲馬軍,他掐指一算,當日屬火,便不從正南離位進攻,而是帶著軍馬轉向右邊,從西方兌位出發,揮動白旗,殺入陣內。後麵的軍馬被宋軍弓箭手射住,隻有一半人馬得以進入陣中,其餘的都退回本陣。
卻說小將軍進入陣中後,便直奔中軍,隻見中間白茫茫一片,如同銀牆鐵壁一般,將小將軍團團圍住。兀顏延壽見了,嚇得麵如土色,心中暗想:“陣裡怎麼會有這樣的城子?”他連忙命令士兵從四邊打通原來的道路,想要殺出陣去。
眾軍回頭一看,隻見白茫茫一片,如同銀色的海洋,滿地隻聽見水響,卻不見路徑。小將軍十分慌張,帶領軍隊朝著南門殺去,隻見無數團火塊、萬縷紅霞在地上滾動,卻不見一個宋軍的身影。小將軍哪裡敢從南門出去,便斜著向東門殺去,隻見帶葉的樹木、連枝的山柴交錯塞滿地麵,兩邊都是鹿角,根本無路可進。
無奈之下,他又轉向北門,卻見黑氣遮天,烏雲蔽日,伸手不見五指,仿佛進入了黑暗地獄一般。那兀顏小將軍在陣內,四門都找不到出路,心中懷疑道:“這肯定是宋江施展的妖法。不管怎樣,就從這裡拚死衝出去。”眾軍領命,齊聲呐喊,奮力殺去。
這時,旁邊突然殺出一員大將,高聲喝道:“乳臭未乾的小將,往哪裡跑!”兀顏小將軍想要迎戰,卻措手不及,腦門上早有一鞭飛來。小將軍眼明手快,連忙用方天戟抵擋,隻聽得雙鞭同時落下,早把戟杆打斷成兩段。他還來不及掙紮,就被那員大將撲入懷中,那大將輕舒猿臂,一把扭住他的狼腰,將這兀顏小將軍活捉了過去。這位大將攔住遼軍後軍,喝令他們下馬投降。眾軍在這黑天摸地、不辨東西的情況下,隻得下馬受降。
原來,拿住小將軍的不是彆人,正是虎軍大將雙鞭呼延灼。當時公孫勝在中軍施展法術,得知捉了小將軍,便收了法術,陣中又恢複了青天白日的模樣。
且說太真駙馬和李金吾將軍各率領一千兵馬,隻等陣中傳來消息,便要來策應。卻一直不見動靜,不敢貿然殺過來。宋江來到陣前,高聲喝道:“你們這兩支軍隊,還不投降,更待何時!兀顏小將已經被我生擒在此。”他喝令群刀手將兀顏小將軍押到陣前。
李金吾見了,騎著一匹馬,手持一條槍,徑直衝過來要救兀顏延壽。卻有霹靂火秦明正在前部,他揮動狼牙棍,直取李金吾。兩匹馬相交,兵器相互碰撞,兩軍齊聲呐喊助威。李金吾心中先自慌亂,出手的速度和緩急都出現了差錯,被秦明當頭一棍,連頭盔帶腦袋打得粉碎,李金吾從馬上栽倒下來。
太真駙馬見李金吾戰敗,率領軍隊便往回逃。宋江催動兵馬掩殺過去,遼兵大敗而逃。宋軍奪得戰馬三千多匹,旗幡、劍戟丟棄得滿山遍野都是。宋江率領軍隊徑直朝著燕京進發,一心想要長驅直入,席卷敵軍,恢複大宋的疆土。有詩為證:
矢心直欲退強兵,力殫機危竟不成。
生捉兩員英勇將,敗軍殘卒奔遼城。
且說那戰敗的遼軍殘部逃回遼國,見到兀顏統軍,紛紛報告說小將軍去攻打宋兵陣勢,結果被他們活捉了,其餘的牙將也都歸降了;李金吾則被宋軍那邊的一個叫秦明的人,一棍給打死了,軍卒們四散奔逃,不知去向;太真駙馬倒是撿回了一條命,但也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兀顏統軍聽後大驚,說道:“我兒自幼學習陣法,對其中的玄妙頗為知曉。宋江那廝用的什麼陣勢,竟把我兒給捉了?”左右回答道:“隻是個九宮八卦陣勢,也沒什麼稀奇的。咱們小將軍擺了四個陣勢,都被那些蠻子識破了。最後,他們還對小將軍說:‘你識得我這九宮八卦陣,你敢來攻打嗎?’咱們小將軍便率領著千百騎馬軍,從西門殺了進去,卻被宋軍的強弓硬弩擋住,隻有一半人馬得以進入。也不知怎麼回事,就被他們生擒活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兀顏統軍說:“就這九宮八卦陣,有什麼難攻打,肯定是他們變了陣勢。”眾軍說道:“我們在將台上看到,他們陣中隊伍一動不動,旗幡也沒有改變,隻是上麵有一片黑雲籠罩著整個陣中。”兀顏統軍說:“如此看來,必定是妖術。我若不起兵,那廝也會來。若不取勝,我唯有自刎以謝罪。誰敢做我的前部先鋒,領兵前去?我率領大隊人馬隨後就到。”
這時,帳前有兩員將領站了出來,齊聲說道:“我們二人願做前部先鋒。”一個是大遼番官瓊妖納延,另一個是燕京番將,複姓寇,名鎮遠。兀顏統軍十分高興,說道:“你們兩個要小心謹慎,帶領一萬軍兵做前部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我率領大軍隨後就到。”
且不說瓊、寇二將領命出發,擔任先鋒去開路。再說兀顏統軍隨即開始整頓本部下的十一曜大將和二十八宿將軍,準備傾巢而出。
先說那十一曜大將:
太陽星禦弟大王耶律得重,率領五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