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手握貔貅號令新,睦州談笑定妖塵。
全師大勝勢無敵,背水調兵真有神。
殄滅渠魁如拉朽,解令偽國便稱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義公明誌已伸。
話說當下關勝等四位將領,騎著快馬,率領軍隊迅速殺到烏龍嶺上,正好與石寶的軍馬相遇。關勝在馬上大聲怒喝:“賊將,怎敢殺害我的弟兄!”石寶見是關勝,心中膽怯,無心戀戰,連忙退上嶺去。此時,指揮白欽卻上前迎戰關勝,兩匹馬交錯,兵器並舉。兩人激戰不到十個回合,烏龍嶺上突然又響起鳴鑼收軍的聲音。關勝見狀,沒有繼續追趕。嶺上的軍兵頓時亂作一團。原來,石寶一直隻顧在嶺東廝殺,卻沒料到嶺西童樞密已率領大隊人馬,奮力殺上嶺來。宋軍中的大將王稟,立刻與南兵指揮景德展開激戰。兩人你來我往,鬥了十多個回合,王稟瞅準時機,將景德斬於馬下。
緊接著,呂方、郭盛率先朝著山上衝去,想要奪取嶺隘。然而,他們還沒跑到嶺邊,山頭上突然飛下一塊大石頭,郭盛連人帶馬被砸死在嶺邊。在嶺東的關勝,遠遠望見嶺上大亂,心知嶺西已有宋兵殺上,急忙召集眾將,一起殺上山去。宋軍兩麵夾攻,嶺上頓時陷入混戰。呂方恰好遇到白欽,兩人立刻展開廝殺。他們交手不到三個回合,白欽一槍刺來,呂方敏捷地一閃,白欽的槍從呂方肋下刺了個空。而呂方的戟也被白欽撥得倒橫。兩人在馬上都無法充分施展兵器,索性都扔掉手中武器,在馬上相互揪住。偏偏此時他們身處山嶺險峻之處,馬匹根本站立不穩。兩人用力過猛,結果連人帶馬都滾下了嶺去,這兩位將領就這樣死在了嶺下。
這邊關勝等眾將棄馬步行,全都殺上嶺來。此時兩麵都是宋兵,已經成功殺到嶺上。石寶見兩邊都無路可逃,擔心被活捉受辱,便抽出劈風刀自刎而死。宋江的眾將成功奪取了烏龍嶺關隘,關勝急忙派人將這個消息告知宋先鋒。
睦州上遊方向,又有軍馬殺來,與關勝等人上下夾攻。江裡水寨中的四個水軍總管,見烏龍嶺已失,睦州也已淪陷,紛紛棄船,逃到江對岸。結果被隔岸的百姓生擒了成貴和謝福,並將他們押送到睦州獻給宋軍。翟源和喬正則趁亂逃走,不知去向。宋兵大隊人馬回到睦州,宋江得知消息後,出城迎接童樞密和劉都督入城。眾人屯駐安營完畢,宋江出榜安撫百姓,讓他們恢複正常的生活。投降的南兵不計其數。宋江將倉庫裡的糧米全部分發給百姓,讓他們各自回歸本業,重新成為良民。之後,宋江下令將水軍總管成貴、謝福剖腹取心,用來祭祀兄弟阮小二、孟康,以及在烏龍嶺陣亡的所有將佐,讓這些死去的英靈都能得到祭奠。接著,宋江又讓李俊等水軍將佐,帶領眾多船隻,把俘獲的賊首和偽官,押送到張招討的軍中。
宋江又見折損了呂方、郭盛,心中惆悵不已,於是按兵不動,等待盧先鋒的兵馬,準備一同攻取清溪。有詩為證:
古睦封疆悉已平,行宮滾滾火煙生。
幾多賊將俱誅戮,準擬清溪大進兵。
且不說宋江在睦州屯駐的情況,再說副先鋒盧俊義,自從在杭州分兵之後,統領三萬人馬,本部下有正偏將佐二十八員,帶領軍隊取山路朝著杭州進發。他們經過臨安鎮錢王故都,來到了昱嶺關前。把守昱嶺關的,是方臘手下的一員大將,綽號小養由基的龐萬春,他是江南方臘國裡箭術最為高超的人。龐萬春還帶著兩員副將,一個叫雷炯,一個叫計稷。這兩個副將都能拉開七八百斤勁弩,而且各自擅長使用一枝蒺藜骨朵。他們手下共有五千人馬。三人牢牢守住昱嶺關隘,得知宋兵分撥副先鋒盧俊義率領軍隊前來,早已準備好了應對的器械,隻等宋軍靠近。
且說盧先鋒的軍馬漸漸靠近昱嶺關前。當日,盧俊義先派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員將校,帶領三千步軍,前去偵察。當時,史進等六將都騎著戰馬,其餘的都是步軍,他們一路緩緩哨探到關下,卻一個敵軍都沒撞見。史進在馬上心中起疑,便和眾將商議。話還沒說完,他們已經來到關前。抬頭一看,隻見關上豎著一麵彩繡白旗,旗下站著小養由基龐萬春。龐萬春看到史進等人,大笑起來,罵道:“你們這夥草賊,隻配在梁山泊裡待著,靠著宋朝招安的誥命過日子,怎麼敢跑到我這國土裡來逞強!你們可曾聽說過我小養由基的名字?我聽說你們這夥人裡有個叫小李廣花榮的,叫他出來,和我比比箭法。先讓你們見識一下我的神箭!”
話剛說完,“嗖”的一箭射出,正中史進,史進當即落馬。其他五將急忙一起上前救起史進,上馬就往回跑。這時,山頂上一聲鑼響,左右兩邊的鬆樹林裡,萬箭齊發。五員將顧不得史進,各自拚命逃命。轉過山嘴,對麵兩邊山坡上,一邊是雷炯,一邊是計稷,弩箭像雨點般射來。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躲避這般密集的箭矢。可憐梁山的六員將佐,就這樣命喪於此。史進、石秀等六人,一個都沒能逃脫,全都被射死在關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千步卒,最後隻剩下一百多個小軍逃了回來,向盧先鋒報告了此事。盧俊義聽後大驚失色,如癡如醉,愣了半晌。神機軍師朱武趕忙勸諫道:“如今先鋒如此煩惱,恐怕會耽誤大事。我們可以再商量一個計策,去奪取關隘,斬殺賊將,報此仇恨。”盧俊義說:“宋公明兄長特意分給我這麼多將校,可如今還沒打贏一場,卻先折損了六員大將,而且三千軍卒,隻剩下一百多人回來。這樣下去,我有何顏麵去歙州與兄長相見!”
朱武回答道:“古人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都是中原山東、河北一帶的人,不擅長水戰,所以失了地利。必須找到當地的鄉民給我們指引路徑,才能了解這裡山路的曲折情況。”盧先鋒說:“軍師說得極是。那派誰去偵察路徑比較好呢?”朱武道:“依我看,可以派鼓上蚤時遷去。他擅長飛簷走壁,適合去山中探路。”盧俊義隨即讓人叫來時遷。時遷領命後,帶上乾糧,佩上腰刀,離開營地出發了。有詩為證:
六位統軍俱射死,三千步卒儘銷亡。
欲施妙計勍強寇,先使時遷去探詳。
且說時遷朝著山的深處走去,一心尋找路徑。走了半天,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他來到一個地方,遠遠望見有一點明亮的燈光。時遷心想:“有燈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於是趁著夜色,摸到燈光處一看,原來是一座小小的庵堂,裡麵透出燈光。時遷來到庵前,悄悄鑽了進去。隻見裡麵有一個老和尚正在坐著誦經。時遷便敲響了老和尚的房門,老和尚讓一個小行者來開門。時遷進到裡麵,立刻向老和尚行禮。
老和尚說道:“客官不必行禮。如今正是萬馬千軍廝殺的地方,你怎麼會走到這裡?”時遷回答道:“實不相瞞,師父,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偏將時遷。如今奉聖旨前來剿收方臘,沒想到昨晚被昱嶺關上的守將用亂箭射死了我們六員首將,我們沒辦法過關,所以特意派我來尋找道路,探聽有沒有小路可以過關。我從深山曠野一路尋到這裡,還望師父能指點迷津,若有小路能偷偷越過關去,我一定重重報答。”
老和尚說:“這裡的百姓都被方臘殘害,沒有一個不怨恨他的。老僧也是靠村裡的百姓施主施舍齋糧維持生計。如今村裡的人都逃散了,老僧無處可去,隻能在這裡等死。今日幸好天兵降臨,百姓有福了。將軍來剿滅這些賊人,為民除害,老僧原本不敢多嘴,就怕被賊人知道。但既然是天兵派來的頭目,我多說幾句也無妨。這裡並沒有路可以直接過關,要一直走到西山嶺邊,才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到關上,隻是恐怕最近也被賊人用石塊堵住了,過不去。”
時遷問道:“師父,既然有這條小路能通到關上,那不知道能不能直接通到賊人的寨子裡?”老和尚說:“這條小路一直能通到龐萬春的寨後,下了嶺就是過關的路。隻是恐怕賊人已經用大石塊把路堵住了,很難過去。”時遷說:“沒關係。既然有路徑,不怕他們堵住,我自有辦法。既然如此,我已經知道路的方向了,小人回去報告主將,到時再來酬謝師父。”老和尚說:“將軍見到外人時,可彆說老僧多嘴。”時遷說:“小人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不會說出師父的。”有詩為證:
破庵深院草蕭蕭,老衲幽棲更寂寥。
指引時遷知向導,剪除方臘若芻蕘。
當日,時遷告彆老和尚,徑直回到營地,向盧先鋒報告了此事。盧俊義聽後非常高興,馬上請軍師商議奪取關隘的計策。朱武說:“如果真有這樣一條路徑,那就太好了,拿下這昱嶺關簡直易如反掌。再派一個人和時遷一起去,完成這件大事。”時遷問:“軍師要辦什麼大事?”朱武說:“最要緊的是放火放炮。需要你們帶上火炮、火刀、火石,到賊人的寨後放起號炮,這就是你要做的大事。”
時遷說:“既然隻是要放火、放炮,沒有彆的事,那就不用再派彆人和我一起去了,就我自己去就行。就算再派一個人,也跟不上我飛簷走壁的速度,反而會耽誤時間。而且我去那邊行事,你們這邊怎麼及時趕到關邊呢?”朱武說:“這倒容易。賊人的埋伏隻能用一次。我如今不管他們有沒有埋伏,隻要在路上遇到樹木茂密的地方,就放火燒,任他們設伏也不怕。”時遷說:“軍師的見解真是高明。”當下,時遷收拾好火刀、火石和引火煤筒,用包袱背著火炮,來向盧先鋒告辭後便出發了。盧俊義讓時遷帶上二十兩銀子和一石米,送給老和尚,還派了一個軍校挑著一同前往。
當日午後,時遷帶著那個挑米的軍校,沿著原來的路徑,再次來到庵堂。見到老和尚後,時遷恭敬地說:“主將先鋒向您多多拜謝,送上這些微薄的禮物。”說著,便把銀子和米糧都交給了老和尚。老僧欣然收下。時遷吩咐小軍自行回營,然後再次向老和尚請求:“希望您能指引我路徑,讓小行者帶我去吧。”老和尚說道:“將軍稍等,夜深了再去,白天去恐怕會被關上的人察覺。”說完,便準備了晚飯款待時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了夜裡,老和尚讓小行者帶路:“送將軍到那邊後,你就立刻回來,千萬彆讓人察覺到。”當時,小行者領著時遷,離開了草庵,朝著深山之中的小路走去。他們穿越樹林,翻過山嶺,一路上攀爬藤葛,行走在數裡長的山間小徑和野坡之上。此時月色微明,天氣有些昏暗。來到一處山嶺,這裡險峻異常,石壁高聳。遠遠望去,有一個小小的路口,嶺岩上堆滿了大石,被砌成高高的牆壁,將道路阻斷,根本無法通行。小行者說:“將軍,已經能看到關隘了,那堆著石塊的牆壁那邊就是。翻過那石壁,就有大路了。”時遷說:“小行者,你回去吧,我已經知道路該怎麼走了。”小行者便轉身回去了。
時遷施展起他飛簷走壁、跳籬越牆的高超本領,那些石壁對他來說,輕鬆便攀爬了過去。朝著東邊前行時,隻見林木之中,半邊天都被映得通紅。原來是盧先鋒和朱武等人拔營起寨,一路上放火燒林,朝著關隘趕來。他們先派了三五百軍人,在路上清理屍首,沿著山邊放火開路,讓敵軍的埋伏軍兵無處藏身。昱嶺關上的小養由基龐萬春,得知宋兵放火燒林開路,說道:“這是他們的進兵之法,想讓我們的伏兵無法施展。我們隻需牢牢守住此關,任他們有多大能耐,也彆想過去!”他望見宋兵漸漸靠近關下,便帶著雷炯、計稷,一同來到關前守護。
卻說時遷一步步悄悄摸到關上,爬上一棵大樹的頂端,伏在枝葉茂密的地方。他看到龐萬春、雷炯、計稷等人都手持弓箭、踏弩,埋伏在關前,隻等宋兵到來。隻見宋兵一路放著火衝了過來。中間林衝、呼延灼騎在馬上,在關下大罵:“賊將,怎敢抗拒天兵!”南軍的龐萬春等人正要放箭射擊,卻沒料到,時遷早已在關上。時遷悄悄地從樹上溜下來,轉到關後,看到有兩堆柴草。他立刻摸進柴草堆裡,取出火刀、火石,點燃火種,把火炮放在柴堆上。他先用一些硫黃、焰硝點燃那邊的草堆,接著又點燃了這邊的柴堆。隨後,他點燃火炮,帶著火種,直接爬上關隘的屋脊。此時,兩邊柴草堆裡的火同時燃燒起來,火炮發出震天動地的聲響。關上的眾將頓時大亂,士兵們大喊大叫,隻顧四處奔逃,哪裡還有心思迎敵。龐萬春和兩個副將急忙跑到關後救火,時遷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來。火炮的威力巨大,震得關屋都搖晃起來,嚇得南兵紛紛扔掉刀槍弓箭、衣袍鎧甲,全都朝著關後逃竄。時遷在屋上大聲喊道:“已經有一萬宋兵先過關了,你們還不趕緊投降,免你們一死!”龐萬春聽了,嚇得魂飛魄散,隻是跺腳。雷炯、計稷更是嚇得呆若木雞,動彈不得。林衝、呼延灼率先衝上山頂,很快就趕到了關頂。眾將都爭著搶在前麵,一起追過關去三十多裡,追上了南兵。孫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國活捉了計稷,唯獨龐萬春逃脫了。宋兵還擒獲了大半南軍士兵。至此,宋兵成功占領了昱嶺關,在關上屯駐了人馬。
盧先鋒拿下昱嶺關後,重重地獎賞了時遷。他下令將雷炯、計稷在關上剖腹取心,用來祭奠史進、石秀等六人,並收拾他們的屍骸,葬在關上。其餘敵軍的屍首,則全部火化。第二天,盧先鋒與諸將披掛上馬。一方麵行文向張招討申報收複昱嶺關的消息;另一方麵,率領軍隊繼續前進,沿著山路追趕,順利通過關隘,一直來到歙州城邊安營紮寨。
原來,歙州的守禦由皇叔大王方垕負責,他是方臘的親叔叔。與他一同守城的,還有兩位大將,他們都被封為文職,共同守護歙州。一位是尚書王寅,一位是侍郎高玉。他們統領著十數員戰將,屯駐兩萬軍隊,堅守著歙州城。王尚書原本是本州山裡的石匠出身,擅長使用一條鋼槍,坐下騎著一匹名叫轉山飛的好馬。這匹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高侍郎則是本州士人的後代,會使一條鞭槍。因為這兩人頗通文墨,方臘便加封他們為文職官爵,掌管兵權之事。小養由基龐萬春兵敗回到歙州,徑直來到行宮,向皇叔麵奏道:“由於當地百姓泄密,引誘宋兵從小路偷越過關,導致我軍士卒離散,難以抵擋。”皇叔方垕聽後勃然大怒,喝罵龐萬春道:“這昱嶺關是歙州最為要緊的屏障,如今被宋兵突破,他們早晚就會打到歙州,我們該如何迎敵?”王尚書上奏道:“主上暫且息怒。自古道:非乾征戰罪,天賜不全功。如今殿下可暫且免去龐將軍的罪責,讓他立下軍令狀,保證必勝,然後派他領軍先行出戰,擊退宋兵。如果不能取勝,就將兩罪並罰。”方垕覺得有理,便撥給他五千軍馬,讓龐萬春出城迎敵,並要求得勝後回來複命。有詩為證:
雷厲風飛兵似虎,翻江騰地馬如龍。
宋江已得重關隘,僭竊何煩待戰攻。
且說盧俊義度過昱嶺關之後,催兵迅速趕到歙州城下。當日,他與諸將一起,從上下兩個方向攻打歙州。城門打開,龐萬春率領軍隊出城迎戰。兩軍各自擺開陣勢,龐萬春出到陣前挑戰。宋軍隊裡歐鵬騎馬而出,手持一根鐵槍,與龐萬春展開交戰。兩人交手不到五個回合,龐萬春佯裝敗走,歐鵬一心想要立頭功,縱馬追趕。龐萬春突然轉過身,背對著歐鵬射出一箭。宋將歐鵬武藝高強,伸手便將箭接住。原來,歐鵬沒想到龐萬春會放連珠箭。歐鵬接住一箭後,放心大膽地繼續追趕。這時,弓弦聲響,龐萬春又射出第二支箭,歐鵬躲避不及,中箭落馬。城上的王尚書、高侍郎見龐萬春射中歐鵬,使其落馬,龐萬春得勝,便率領城中軍馬,一同衝殺出來。宋軍抵擋不住,大敗而回,退回三十裡下寨,安營紮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清點兵將時,混亂之中又折損了菜園子張青。孫二娘見丈夫戰死,命令手下軍人尋得屍首火化,痛哭了一場。盧先鋒看到這種情況,心中煩悶,思考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和朱武商議道:“今日進兵,又折損了兩員大將,這可如何是好?”朱武道:“輸贏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生死交鋒,也是人之常情。今日賊兵見我們退回軍馬,必定會自恃其能,料想他們今晚肯定會乘勢來劫營。我們可以將軍馬和眾將分調開,四下埋伏,在中軍綁幾隻羊,如此這般安排。”於是,朱武讓呼延灼率領一支軍隊在左邊埋伏,林衝率領一支軍隊在右邊埋伏,單廷圭、魏定國率領一支軍隊在背後埋伏,其餘偏將則分彆埋伏在四散的小路裡。朱武叮囑,夜間賊兵來時,以中軍火起為信號,四下裡各自捉人。盧先鋒將這些安排都布置妥當,眾將各自前去守備。
且說南國王尚書、高侍郎二人頗有些謀略,他們與龐萬春等人商議後,向皇叔方垕建議道:“今日宋兵敗退,退到三十多裡外屯駐。他們營寨空虛,軍馬必然疲憊。我們何不順勢去劫營,必定能大獲全勝。”方垕說:“你們眾官仔細商議,可行就去做。”高侍郎說:“我和龐將軍領兵去劫營,尚書與殿下則要緊守城池。”當夜,二將披掛上馬,率領軍兵出發。行軍途中,馬摘下鑾鈴,軍士口中銜枚,悄無聲息地疾行,來到宋軍寨柵前。他們看到營門沒有關閉,南兵不敢貿然進去。起初,還能聽到清晰的更點聲,可過了一會兒,更鼓便敲得雜亂無章。高侍郎勒住馬說:“不能進去。”龐萬春問道:“相公為何不進兵?”高侍郎回答:“聽他們營裡更點混亂,其中必然有詐。”龐萬春說:“相公錯了。今日他們兵敗膽寒,肯定疲憊不堪,睡夢中打更,哪裡能敲得清楚,所以才會混亂。相公何必多疑,隻管殺進去就是。”高侍郎說:“你說得也有道理。”當下,他們催促軍兵劫營,眾人手持大刀闊斧,殺進營中。
二將進入寨門,一直衝到中軍,卻一個軍將都沒看到,隻見柳樹上綁著幾隻羊,羊蹄上拴著鼓槌,敲打著鼓,所以更點才會混亂。兩將意識到劫了個空寨,心中頓時慌亂起來,急忙大喊:“中計了!”轉身便往外跑。此時,中軍內突然火起。隻見山頭上炮聲響起,又燃起大火,四下裡伏兵紛紛殺出,一起圍攏過來。兩將衝開寨門拚命逃竄,正好迎麵遇上呼延灼。呼延灼大喝:“賊將,還不快快下馬受降,饒你不死!”高侍郎心慌意亂,隻想脫身,無心戀戰。呼延灼趕上前去,雙手揮動雙鞭,重重地打在高侍郎頭上,打碎了他半個天靈蓋。龐萬春則拚命衝破重圍,得以逃脫性命。他正拚命逃跑時,沒料到湯隆埋伏在路邊,湯隆用鉤鐮槍一鉤,將龐萬春的馬腳拖倒,把他活捉了。眾將早已在山路裡追殺南兵。到了天明,眾人都回到寨中,盧先鋒早已坐在中軍帳內,隨即對眾人進行賞賜,這且按下不表。有詩為證:
賊寇乘虛夜劫營,豈知埋伏有強兵。
中軍炮響神威振,混殺南軍滿歙城。
盧先鋒下令清點本部將佐時,發現丁得孫在山路草叢中被毒蛇咬了腳,毒氣侵入腹中,不幸身亡。盧先鋒下令將龐萬春剖腹剜心,用來祭奠歐鵬以及史進等人,並將龐萬春的首級解送到張招討的軍中。第二天,盧先鋒與諸將再次進兵到歙州城下,隻見城門大開,城上沒有旌旗飄揚,城樓上也不見軍士。單廷圭、魏定國兩人一心想要奪取頭功,率領軍隊便殺進城去。後麵中軍的盧先鋒趕到時,不禁叫苦,那二將已經衝進城門了。原來,王尚書見劫營的人馬失利,便假裝棄城而逃,在城門裡挖了陷坑。單廷圭、魏定國二人勇猛有餘,卻少了些謀略,毫無防備地率先衝了進去,沒想到連人帶馬都陷入了坑裡。陷坑兩邊埋伏著長槍手和弓箭軍士,他們一起上前,將兩人戳殺,單廷圭和魏定國就這樣死在了坑中。可憐聖水將軍單廷圭和神火將軍魏定國,今日竟命喪於土坑之中!盧先鋒又見折損了兩員大將,心中憤怒不已,急忙下令前部軍兵,每人兜著土塊進城,一麵填平陷坑,一麵與敵軍激戰。宋兵奮勇廝殺,將南兵人馬殺倒,都填在了坑中。當下,盧先鋒一馬當先,躍馬殺入城中,正好遇上皇叔方垕。兩人交馬隻一回合,盧俊義因心中憤怒,施展平生威風,揮動樸刀,將方垕斬於馬下。城中的軍馬打開城西門,突圍而逃。宋兵眾將齊心協力,向前剿捕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