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鐵石禪機已點開,錢塘江上早心灰。
六和寺內月明夜,三竺山中歸去來。
衲子心空圓寂去,將軍功遂錦衣回。
兩人俱是男兒漢,不忝英雄濟世才。
話說當下在方臘殿前啟奏,願意領兵出洞征戰的,正是東床駙馬、主爵都尉柯引。方臘一聽,喜出望外,說道:“今日真是天助我也,得駙馬您不顧危險,出戰草寇,願施展奇才,複興我社稷。”柯駙馬當即帶領南兵,帶著雲壁奉尉,披掛整齊,跨上戰馬出征。方臘把自己的金甲錦袍賞賜給駙馬,又挑選了一匹好馬,讓他上陣。那駙馬是怎樣的裝扮呢?
頭戴鳳翅金盔,身披連環鐵甲,上身穿著團龍錦袍,腰間係著獅蠻束帶,腳蹬抹綠皂靴,胯邊懸掛著雕弓鐵箭。手持一條穿心透骨點鋼槍,騎著一匹久經沙場、善於征戰的青馬。
柯駙馬與皇侄方傑,率領著洞中護禦軍兵一萬人馬,以及駕前上將二十多員,來到幫源洞口,擺開陣勢。
且說宋江的軍馬被困在洞口,早已安排將佐分調各處守護。宋江在陣中,眼見手下弟兄三分之二都已折損,方臘還沒抓到,南兵又不出戰,不禁眉頭緊鎖,滿臉憂愁。這時,前軍來報:“洞中有軍馬出來交戰。”宋江和盧俊義得知後,急忙命令諸將上馬,引軍出戰。他們擺好陣勢,隻見南軍陣中打頭陣的是柯駙馬。宋江軍中眾人一看,誰不認得這是柴進呢。宋江便讓花榮出馬迎敵。
花榮領命,橫槍躍馬,來到陣前,高聲喝問:“你是何人,竟敢幫助反賊與我天兵作對?我若抓住你,定將你碎屍萬段,讓你骨肉成泥。還不趕快下馬受降,饒你一命!”柯駙馬答道:“我乃山東柯引,我的大名誰人不知!你們這夥不過是梁山泊的強徒草寇,何足掛齒!難道我就不如你們?我定要把你們殺個精光,收複城池,這才是我的心願。”
宋江和盧俊義在馬上聽了,心中尋思:“柴進說的話,言語中並無背叛之心。他把‘柴’字改成‘柯’字,‘柴’和‘柯’意思相近;‘進’字改成‘引’字,‘引’也就是‘進’的意思。”吳用也說:“我想柴大官人在沒落草之前,就經常收留犯罪的私商之人,他怎會忘本呢。”盧俊義說:“且看花榮與他交戰。”
當下花榮挺槍躍馬,與柯引戰在一處。兩匹馬交錯,兩種兵器並舉,兩人戰到深處,絞作一團,扭打在一起。柴進低聲說道:“兄長可假裝敗走,明日再商議大事。”花榮聽了,隻戰了三個回合,便撥轉馬頭逃走。柯引喝道:“敗將,我不追你。叫有本事的出來與我交戰。”花榮跑回陣中,把其中緣由告訴了宋江和盧俊義。吳用說:“再叫關勝出戰。”
當時關勝揮舞著青龍偃月刀,飛馬出戰,大聲喝道:“山東小將,敢與我一戰嗎!”柯駙馬挺槍來迎。兩人交鋒,毫無懼色。沒戰到五個回合,關勝也假裝敗陣,跑回本陣。柯駙馬沒有追趕,隻是在陣前大聲喊道:“宋兵可有強將出來與我對敵?”宋江又讓朱仝出陣,與柴進交鋒,兩人你來我往,隻是瞞著眾軍。鬥了五七回合,朱仝假裝敗走。柴進追來,虛晃一槍,朱仝棄馬跑回本陣。南軍搶先奪得了這匹好馬。柯駙馬指揮南軍,掩殺過來。宋江急忙命令諸將,引軍退到十裡外紮寨。柯駙馬引軍追趕了一段路,便收兵退回洞中。
早有人跑去報告方臘,說:“柯駙馬英勇無比,接連擊退宋兵,連勝三將。宋江等人又敗一陣,被追殺十裡。”方臘大喜,吩咐擺下禦宴,等駙馬卸下戎裝披掛,便請他進入後宮賜座,親自捧著金杯,給柯駙馬斟滿酒,說道:“沒想到駙馬如此文武雙全!寡人還以為賢婿隻是個文才出眾的秀士,早知道有這般英雄豪傑,也不至於折損這麼多州郡。還望駙馬大展奇才,斬殺賊將,重興基業,與寡人共享太平富貴,同樂千秋,複興我邦國!”柯引奏道:“主上放心。身為臣子,自當儘心報效,共興國運。明日請聖上登山觀看我廝殺,定斬宋江等人。”方臘聽了,心中十分歡喜。當夜宴飲至深夜,各自回宮休息。
第二天一早,方臘臨朝,下令在洞中殺牛宰馬,讓三軍飽餐一頓,然後各自披掛整齊,上馬出到幫源洞口,搖旗呐喊,擂鼓挑戰。方臘則帶領近侍內臣,登上幫源洞山頂,觀看柯駙馬廝殺。有詩為證:
駙馬提兵戰六師,佯輸詐敗信為之。
勾連方臘親臨陣,一鼓功成計更奇。
且說宋江當日傳令,對諸將說道:“今日廝殺,非同小可,正是關鍵之時。你們這些軍將,都要用心擒獲賊首方臘,切不可殺害。眾軍士隻要看到南軍陣上柴進回馬引領,就立即殺入洞中,全力追捕方臘,不得有誤!”三軍諸將領命,各個摩拳擦掌,拔劍拔槍,都想擄掠洞中的金帛,更想活捉方臘,好建功請賞。
當時宋江諸將都來到洞前,擺開軍馬,列成陣勢。隻見南兵陣上,柯駙馬站在門旗之下,正要出戰,皇侄方傑卻立馬橫戟說道:“都尉暫且押手停騎,看我先斬宋兵一將,然後都尉再出馬對敵。”宋兵望見燕青跟在柴進後麵,眾將都暗自高興,心想:“今日之計必定能成。”各自做好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說皇侄方傑爭先縱馬挑戰,宋江陣上關勝出馬,揮舞青龍刀,與方傑對戰。兩將交鋒,一來一往,一翻一複,戰了十幾回合,宋江又派花榮出陣,與關勝一起夾攻方傑。方傑麵對兩將來攻,毫無懼色,奮力抵擋。又戰了幾個回合,雖然難分勝負,但也隻能勉強招架、躲避。宋江隊裡,又派李應、朱仝縱馬出陣,合力追殺方傑。方傑見四將夾攻,這才撥轉馬頭,朝本陣跑去。柯駙馬卻在門旗下攔住,把手一招,宋將關勝、花榮、朱仝、李應四將趕了過來。柯駙馬挺起手中鐵槍,直取方傑。方傑見勢頭不妙,急忙下馬逃命,卻來不及了,早被柴進一槍戳中。背後燕青趕上,一刀結果了方傑的性命。南軍眾將見狀,驚得呆若木雞,各自四散逃命。
柯駙馬大聲喊道:“我不是柯引,我乃柴進,是宋先鋒部下正將小旋風。隨行的雲奉尉,就是浪子燕青。如今我們已得知洞中內外詳情,若有人活捉了方臘,高官任他做,好馬隨他挑。三軍投降者,都可免死;抗拒者,斬首全家。”說完,回身引領四將,率領大軍,殺入洞中。
方臘帶著內侍近臣,在幫源山頂上看到方傑被殺,三軍潰敗,心知情況危急,一腳踢翻金交椅,便往深山中逃竄。宋江率領大隊軍馬,分成五路,殺入洞中,爭著捉拿方臘。可惜讓方臘逃脫了,隻抓到了一些侍從人員。燕青搶入洞中,叫上幾個心腹隨從,到庫裡擄了兩擔金珠細軟出來,還在內宮禁苑放起火來。柴進殺入東宮時,金芝公主已經上吊身亡。柴進見狀,就連同宮苑一起燒化,其他下人則讓他們各自逃生。眾軍將都湧入正宮,殺儘嬪妃彩女、親軍侍禦、皇親國戚,還擄掠了方臘內宮的金帛。宋江放任軍將入宮,全力搜尋方臘。
卻說阮小七殺入內苑深宮,搜出一箱東西,裡麵竟是方臘偽造的平天冠、袞龍袍、碧玉帶、白玉圭、無憂履。阮小七看著上麵都是珍珠異寶,龍鳳錦紋,心想:“這是方臘穿的,我穿一穿也無妨。”便把袞龍袍穿上,係上碧玉帶,穿上無憂履,戴上平天冠,還把白玉圭插在懷裡,跳上馬,手執馬鞭,跑出宮前。三軍眾將以為是方臘,頓時喧鬨起來,圍攏過來一看,卻是阮小七,眾人都哈哈大笑。阮小七隻當是好玩,騎著馬東走西走,看著眾將和士兵們搶奪財物。
正在熱鬨之時,童樞密帶來的大將王稟、趙譚入洞助戰,聽到三軍喧鬨,以為抓到了方臘,便趕來爭功。卻看到阮小七穿著禦衣服,戴著平天冠,在那裡嬉笑。王稟、趙譚罵道:“你這家夥,莫非要學方臘,搞成這副模樣!”阮小七大怒,指著王稟、趙譚說:“你們兩個算什麼東西!若不是我哥哥宋公明,你們這兩個驢馬頭,早被方臘砍下來了。今日我們眾將弟兄立下功勞,你們反倒來欺負人!朝廷不知詳情,還以為是你們兩員大將協助成功的。”王稟、趙譚大怒,便要和阮小七動手。當時阮小七奪了小校的槍,就要去戳王稟。呼延灼見狀,急忙飛馬過來隔開。早有軍校跑去報告宋江,宋江飛馬趕來。看到阮小七穿著禦衣服,宋江和吳用趕忙讓他下馬,剝下違禁衣服,扔到一邊。宋江還陪著笑臉勸解。王稟、趙譚二人雖然被宋江和眾將勸和了,但心裡卻懷恨在心。
當日的幫源洞中,殺得慘不忍睹,屍橫遍野,鮮血彙聚成渠。據《宋鑒》記載,斬殺方臘的蠻兵多達兩萬餘人。此時,宋江當即傳令,命四下舉火,監督燒毀宮殿。那龍樓鳳閣、內苑深宮、珠軒翠屋,瞬間都被熊熊大火吞噬。但見:
黑煙彌漫,籠罩大地;紅焰衝天,遮蔽蒼穹。金釘朱戶瞬間化作飛灰,碧瓦雕簷轟然倒塌。三十六宮被大火燒成灰燼,七十二苑也化為烏有。曾經巍峨的金殿,已不見往日的雄偉氣象;平整的玉階,也已破碎不堪,全無昔日的錦繡花紋。金水河旁,再也不見丹墀禦道;午門之前,臣宰官僚的身影也已消失不見。仿佛龍樓被移上了九重天,鳳閣也歸入了南極院。
當時,宋江等眾將監督著燒毀了幫源洞中的宮殿、器皿、屋宇樓閣後,率領軍隊來到洞口屯駐,安下寨柵。清點生擒的人數時,發現唯獨賊首方臘還未抓到。宋江隨即傳下將令,讓軍將們沿著山林四處搜捕,並告示鄉民,隻要有人能抓到方臘,奏明朝廷,就能獲得高官厚祿;若有人知道方臘的下落並舉報,也會立即給予獎賞。
且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匆忙逃竄,狼狽得如同喪家之犬,又似漏網之魚。他朝著深山曠野奔去,翻山越嶺,穿過樹林。慌亂之中,他脫掉了赭黃袍,扔掉金花襆頭,脫下朝靴,換上草履麻鞋,拚命爬山奔走,一心隻想逃脫性命。他連夜翻過五座山頭,來到一處山凹邊,看見一個草庵鑲嵌在山凹裡。方臘此時腹中饑餓難耐,正打算到茅庵裡討些飯吃,突然,鬆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一禪杖將他打翻在地,然後用繩索將他捆綁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和尚不是彆人,正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擒住方臘後,帶到草庵中,找了些飯吃。正要押著方臘出山時,恰好遇到搜山的軍健,眾人便一起幫忙,將方臘押來見宋先鋒。宋江見抓到了方臘,大喜過望,連忙問道:“吾師,你怎麼就正好等到了這個賊首呢?”魯智深說道:“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鬆林裡廝殺,追趕夏侯成進入深山,把他殺了。因為貪戰賊兵,一直追到亂山深處,結果迷了路,隻好沿著山路四處尋找出路。正走到曠野琳琅山內時,忽然遇到一個老僧,他引領灑家來到這個茅庵中,並囑咐道:‘這裡柴米菜蔬都有,你就在此等候。隻要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從鬆林深處過來,你就把他捉住。’昨夜望見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熟悉這裡的山路。今早正好看見這個賊寇爬過山來,於是俺一禪杖將他打翻,就把他捉住綁了。沒想到他就是方臘。”宋江又問:“那個老僧如今在哪裡?”魯智深說:“那個老僧把小僧領到茅庵,交代好柴米的事情後,就不知往哪裡去了。”宋江道:“那和尚看來定是聖僧羅漢,如此顯靈。如今吾師立下此等大功,回京奏明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謀個蔭子封妻的前程,光耀祖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魯智深回答道:“灑家的心已經如死灰一般,不願為官,隻希望能尋個清淨的地方,安身立命就足夠了。”宋江又說:“吾師既然不肯還俗,那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座名山大刹,做個僧首,也能光顯宗門,同樣可以報答父母。”魯智深聽了,搖著頭叫道:“都不要,要那麼多也沒用。能留個全屍,便是萬幸了。”宋江聽後,心中暗自思量,兩人都有些不快。隨後,宋江點齊本部下的將佐,人數已足。他下令將方臘裝入陷車,押解到東京,麵見天子。接著,宋江催促三軍,帶領諸將,離開了幫源洞清溪縣,都回到睦州。
再說張招討會合了都督劉光世、童樞密,以及從、耿二參謀,眾人都在睦州聚齊,合兵一處,屯駐軍隊。聽說宋江立下大功,捉住了方臘,並押解到睦州,眾官都前來慶賀。宋江等諸將參拜了張招討、童樞密等眾官。張招討說:“已知將軍們在邊塞勞苦,折損了不少弟兄。如今大功告成,實在是萬幸。”宋江再次下拜,流著淚說:“當初小將等一百零八人破大遼時,回到京都一個人都未曾折損。誰能想到,公孫勝最先離去,京師又留下了幾人。克複揚州,渡過長江,卻沒想到十成中折損了七成。如今宋江雖然還活著,可又有什麼臉麵再見山東的父老鄉親、故鄉的親戚呢!”張招討說:“先鋒切莫如此說。自古道:貧富貴賤,皆是前世注定;壽命長短,也是人生分定。常言說得好:有福之人送無福之人。何必因折損將佐而感到羞愧!如今功成名就,朝廷知曉後,必定會重用你們,封官賜爵,光大門楣,衣錦還鄉,誰不羨慕!這些閒事不必掛在心上,隻管收拾軍隊,準備朝覲天子。”宋江拜謝了總兵等官,親自去號令諸將。張招討已傳下軍令,將生擒的賊徒偽官等眾人,除了留下方臘另行押解到東京,其餘的從賊都在睦州市曹斬首示眾。那些還未收複的地方,如衢、婺等縣的賊役贓官,得知方臘已被擒獲,一半逃散,一半都來到睦縣,主動投案自首,拜見張招討及眾官。張招討等人全都準其自首,讓他們重新做良民。隨後,張招討又出榜文,到各處招撫百姓,以安撫民心。其餘隨從賊徒,隻要沒有傷人的,也準許他們自首投降,恢複為鄉民,發還他們的產業田園。州縣收複完畢後,各自調遣守禦官軍,守護邊境,安撫百姓,這些暫且不提。有詩為證:
柴進勾連用計深,幫源軍馬亂駸駸。
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號人。
新收複的睦州、歙州,以及清溪、幫源二處的城郭鎮市,百姓安居樂業,物產豐富。鄉村、溪島、山林,也都恢複了往日的安寧,百姓重新安居樂業。
再說張招討等眾官在睦州設下太平宴,慶賀眾將官僚,犒賞三軍將校,並傳令讓先鋒頭目收拾行裝,準備朝見天子。軍令傳下後,眾人各自準備行裝,陸續踏上行程。
且說先鋒使宋江,思念起那些亡故的眾將,忍不住潸然淚下。在杭州患病的張橫、穆弘等六人,由朱富、穆春照料,總共八人留在那裡,後來他們也都因病去世,隻有楊林、穆春趕來,隨軍出征。宋江想起諸將的勞苦,如今太平了,應當為他們超度亡靈。於是,他在睦州的宮觀清淨之處揚起長幡,設下超度九幽拔罪的法事,做了三百六十分羅天大醮,追薦那些先亡後逝的列位偏正將佐。第二天,殺牛宰馬,準備好豐盛的祭品,宋江與軍師吳用等眾將,一同來到烏龍神廟裡,焚燒帛紙,祭祀烏龍大王,感謝龍君的護佑之恩。回到寨中後,對於部下正偏將佐中陣亡的人,凡是收得屍骸的,都讓他們各自安葬妥當。宋江與盧俊義收拾好軍馬將校人員,跟隨張招討回到杭州,聽候聖旨,準備班師回京。眾多將佐的功勞,都已造冊登記,寫在文簿上,進呈給天子。他們先寫表章奏明天子。三軍準備就緒,陸續啟程。宋江查看部下正偏將佐,隻剩下三十六人隨他回軍。這三十六人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
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雙鞭呼延灼
小李廣花榮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
美髯公朱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
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病關索楊雄
混江龍李俊活閻羅阮小七浪子燕青
神機軍師朱武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
混世魔王樊瑞轟天雷淩振鐵麵孔目裴宣
神算子蔣敬鬼臉兒杜興鐵扇子宋清
獨角龍鄒潤一枝花蔡慶錦豹子楊林
小遮攔穆春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
鼓上蚤時遷小尉遲孫新母大蟲顧大嫂
當下,宋江因為征剿方臘,自渡江之後,折損了許多將佐,如今隻剩下正偏將三十六人回京。他催促人馬,讓大家都到杭州集合,與張招討會合,聽候朝覲天子的命令。宋江與諸將率領兵馬離開了睦州,朝著杭州進發。詩曰:
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
內中有四個,談笑又還鄉。
正是:收軍鑼響千山震,得勝旗開十裡紅。馬上將敲金鐙響,三軍齊唱凱歌回。宋先鋒的軍馬一路無事,已經回到杭州。因為張招討的軍馬在城中,宋先鋒暫且將兵馬屯駐在六和塔,諸將都在六和寺安歇。先鋒使宋江、盧俊義,早晚進城聽令。
且說魯智深與武鬆在寺中一同歇馬聽候,他們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色迷人,心中十分歡喜。這天夜裡,月白風清,水天一片碧綠。二人正在僧房裡睡到半夜,忽然聽到江上潮聲如雷。魯智深是關西大漢,不懂浙江的潮信,還以為是戰鼓敲響,賊兵來襲,他猛地跳起來,抓起禪杖,大喊著便往外衝。眾僧吃了一驚,紛紛問道:“師父,您這是要乾什麼,要衝到哪裡去?”魯智深說:“灑家聽到戰鼓響,要出去廝殺。”眾僧都笑著說:“師父聽錯了,那不是戰鼓響,而是錢塘江的潮信聲。”魯智深聽了,吃了一驚,問道:“師父,什麼叫潮信響?”寺內眾僧推開窗戶,指著那潮頭讓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每天早晚各來一次,從不誤時。今天是八月十五日,三更子時正好漲潮。因為它從不失信,所以叫做潮信。”魯智深看了,心中忽然恍然大悟,拍手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咐過灑家四句偈言,說‘逢夏而擒’,俺在萬鬆林裡廝殺,活捉了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了方臘;今日正好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然遇到潮信,就該圓寂了。眾和尚,俺問你們,什麼叫圓寂?”寺內眾僧回答道:“你是出家人,怎麼還不明白?佛門中圓寂就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叫做圓寂,那灑家如今必定是要圓寂了。麻煩你們給俺燒一桶熱水來,灑家要沐浴。”寺內眾僧都以為他在開玩笑,又見他這副認真的樣子,不敢不依他,隻好叫道人燒熱水來給魯智深洗浴。魯智深換上一身禦賜的僧衣,便讓部下軍校:“去報告宋公明先鋒哥哥,讓他來看灑家。”他又向寺內眾僧要來紙筆,寫下一篇頌子,然後來到法堂上,搬來一把禪椅,坐在當中。他焚起一爐好香,把那張紙放在禪床上,自己盤起雙腿,左腳搭在右腳之上,仿佛自然天性得以騰空。等到宋公明接到報告,急忙帶領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經靜靜地坐在禪椅上,一動不動了。隻見他的頌子寫道:
“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與盧俊義看著魯智深留下的偈語,不住地感慨歎息。眾多頭領紛紛前來瞻仰魯智深的遺容,虔誠地焚香禮拜。城內的張招討和童樞密等一眾官員,也都趕來拈香行禮。宋江吩咐將魯智深的衣缽以及朝廷賞賜的物品拿出來,分發給眾僧。他們一連做了三晝夜的法事,又打造了一個朱紅的龕子,鄭重地去請徑山的住持大惠禪師,來為魯智深主持火化儀式。五山十刹的禪師們也都趕來誦經超度。眾人迎出龕子,前往六和塔後,準備火化魯智深的遺體。
徑山的大惠禪師手持火把,走到龕子前,對著魯智深的遺體,念起了法語:“魯智深,魯智深,出身自綠林。一雙眼睛似能放火,滿心都是殺伐之意。忽然間隨潮信而去,果然是無處可尋。咄!能讓天空飄滿白玉,能使大地化作黃金。”大惠禪師念完,點燃了火把。眾僧開始誦經懺悔,火化龕子。在六和塔山後,眾人收取了魯智深的骨殖,將其安葬在塔院之中。魯智深生前隨身的多餘衣缽、金銀,以及各位官員的布施,全都納入六和寺,作為常住公用。
此時,宋江前去看望武鬆。武鬆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已落下殘疾。武鬆對宋江說道:“小弟如今已然殘疾,不想再去京城朝覲。我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捐給這六和寺中,用作陪堂的公用。我就做個清閒道人,這樣再好不過了。哥哥造冊上報的時候,千萬彆寫小弟進京之事。”宋江聽後,說道:“就依你的心意吧。”從此,武鬆便在六和寺中出家,後來活到八十歲善終,這是後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先鋒宋江,每天都進城聽令,等待張招討的中軍人馬出發後,便將軍兵帶入城中屯紮。半個月後,朝廷的天使來到,宣讀聖旨,命令先鋒宋江等人班師回京。於是,張招討、童樞密、都督劉光世,以及從、耿二參謀,大將王稟、趙譚,率領中軍人馬,陸續先行返回京師。宋江等人也隨即收拾軍馬,準備回京。然而,就在即將啟程之時,林衝突然染上風病,癱瘓在床;楊雄背上生瘡,不幸去世;時遷又患上攪腸沙,也離開了人世。宋江看到這般情景,心中悲痛不已。丹徒縣又傳來文書,報告楊誌已經去世,葬在了本縣的山園。林衝風癱後無法痊愈,便留在六和寺中,由武鬆照料,半年後也與世長辭。
隨後,宋江與諸將離開杭州,向京師進發。途中,浪子燕青私下找到主人盧俊義,勸說道:“小乙自幼跟隨主人,承蒙您的恩情,實在難以言表。如今大事已然完成,我想與主人一起,交還原來受封的官誥,隱姓埋名,找個僻靜的地方安度晚年。不知主人意下如何?”盧俊義說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以來,我們北破遼兵,南征方臘,曆經艱辛,邊塞生活困苦,弟兄們也多有折損。好不容易我和你二人幸存下來。如今正要衣錦還鄉,謀求個封妻蔭子的前程,你怎麼卻想著這般沒有結果的事呢?”燕青笑著說:“主人您錯了。小乙此去,才會有好結果。隻怕主人您去了,未必會有好結局。”燕青,真可謂是深諳進退存亡之道。有詩為證:
略地攻城誌已酬,陳辭欲伴赤鬆遊。
時人苦把功名戀,隻怕功名不到頭。
盧俊義說:“燕青,我從未有過半點異心,朝廷怎麼會辜負我呢?”燕青說:“主人難道沒聽說過,韓信立下十大功勞,最終卻在未央宮前被斬首;彭越被剁成肉醬,英布也死於弓弦藥酒之下。主公,您仔細想想,禍事一旦來臨,可就難以逃脫了。”盧俊義說:“我聽說韓信在三齊擅自稱王,還教唆陳豨造反;彭越因不朝見高祖,落得殺身亡家的下場;英布在九江受任,卻妄圖謀奪漢帝江山。所以漢高帝才假裝巡遊雲夢,讓呂後將他們斬殺。我雖然沒有受過這般重爵,也不曾有過這些罪過。”燕青說:“既然主公不聽小乙的話,隻怕將來後悔都來不及。小乙本打算去辭彆宋先鋒,可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我走。所以我隻能在此辭彆主公了。”盧俊義問:“你辭了我,打算去哪裡呢?”燕青說:“也就在主公附近吧。”盧俊義笑著說:“原來如此。看你能走到哪裡去!”燕青對著盧俊義拜了八拜,當夜便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離開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第二天早晨,軍人撿到一張字紙,上報給宋先鋒。宋江一看,上麵寫道:“辱弟燕青百拜懇告先鋒主將麾下:自從被您收錄,深受厚恩。我效死建功,也難以報答。如今自感命薄身微,不堪國家任用,情願退居山野,做個閒人。本想當麵拜辭,又怕主將義氣深重,不肯輕易放行,所以連夜悄悄離去。現在留下四句口號拜彆,希望主帥能恕罪。情願自將官誥納,不求富貴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齏過此生。”
宋江看完燕青的書信和四句口號,心中鬱悶不樂。他當下收拾好折損將佐的官誥牌麵,送回京師,上繳還官。
宋兵人馬繼續前行。當行軍至蘇州城外時,混江龍李俊假裝中風,倒在床上。手下軍人趕忙報告給宋先鋒。宋江得知後,親自帶著醫人前去診治李俊。李俊說:“哥哥不要耽誤了回軍的期限,以免朝廷責怪,況且張招討已經先行回去很久了。哥哥要是憐憫我,就留下童威、童猛照顧我,等我病好後,再隨後趕來朝覲。哥哥的軍馬,請自行趕赴京城。”宋江聽了,心裡雖有些疑惑,但也沒有多想,隻得率領軍隊繼續前進。又因為張招討發文催促,宋江無奈,隻好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己與諸將上馬,奔赴京城。
且說李俊三人隨後找到費保等四人,沒有辜負之前的約定。七人在榆柳莊上商議妥當,將全部家私用來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船出海,前往化外之國。後來,李俊成為暹羅國的國王,童威、費保等人也都在化外做了官,各自享受快樂,稱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續故事。
再說宋江等諸將率領的軍馬,一路無話。再次經過常州、潤州這些曾經交戰的地方,宋江心中滿是傷感。軍馬渡江時,十成中僅剩下二成三。過了揚州,進入淮安,距離京師已經不遠了。宋江傳令,讓眾將各自準備朝覲之事。三軍人馬在九月二十日後回到東京。張招討的中軍人馬先進城去了。宋江等人的軍馬,就在城外屯駐,在舊時的陳橋驛紮營,等待聖旨。宋江讓裴宣記錄下現在朝京的大小正偏將佐的數目,共計二十七員。正將有十二員: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偏將有十五員:朱武、黃信、孫立、樊瑞、淩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天,宋江將大小諸將中現在還活著的,以及為國事犧牲的,都記錄下他們的名字,寫成謝恩表章。他還讓正偏將佐都準備好襆頭公服,等候朝見天子。三天後,皇上設朝,近臣奏明此事。天子下令宣宋江等人麵君朝見。正是: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宣召邊庭征戰士,九重深處見天顏。
早朝時,道君天子升座,命侍禦引進宋江等人。眾人都身著公服,進入內廷朝見。此時,東方漸漸破曉。宋江、盧俊義等二十七員將佐領旨後,急忙上馬入城。東京的百姓看到他們,這已經是第三次朝見了。想當初宋江等人剛受招安時,奉聖旨都穿著禦賜的紅綠錦襖子,佩戴著金銀牌麵,入城朝見。破大遼之後回京師時,天子宣命他們都披袍掛甲,穿著戎裝入城朝見。而這次太平回朝,天子特意讓他們身著文扮,戴著襆頭,穿著公服入城朝覲。東京百姓看到隻剩下這幾個人回來,都不禁歎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