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得了“孫悟空”這個名字後,滿心歡喜,興奮不已,對著菩提祖師恭敬行禮,表達謝意。祖師隨即讓眾仙帶著悟空出了二門外,教他學習灑掃應對、進退周旋這些基本禮儀。眾仙領命,帶著悟空出去了。悟空到了門外,又向各位師兄行禮參拜,之後便在廊廡處安排了自己的住處。
第二天一早,悟空就跟著師兄們學習言語禮貌、探討經論道義、練習書法、焚香敬神,每天都是如此。閒暇時,他就掃地鋤園、養花修樹、砍柴生火、挑水製漿,凡是日常所需之事,他都認真去做。在洞中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六七年。
有一天,祖師登上高台,端坐著召集眾仙,開始講解大道。場麵十分精彩,隻見天花紛紛墜落,地麵湧出金蓮。祖師精妙地闡釋三乘教義,將萬千法門的精髓都展現出來。他緩緩搖動拂塵,口中吐出的話語如珠玉般動聽,聲音洪亮,震動九天。一會兒講道,一會兒說禪,將儒、釋、道三家的道理融會貫通,自然和諧。他開啟智慧,講解皈依的道理,指引眾人領悟無生的真諦,探究心性的玄奧。
孫悟空在一旁聆聽,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祖師忽然看見了,便叫孫悟空:“你在班中,為何如此顛狂跳躍、手舞足蹈,不聽我講道?”悟空連忙說道:“弟子是誠心聽講,隻是聽到師父您講得太妙了,喜不自勝,所以不知不覺就做出這副雀躍的樣子。還望師父恕罪!”祖師問道:“你既知曉這妙處,我且問你,你來洞中多久了?”悟空說:“弟子生性懵懂,不知道過了多少時間。隻記得灶下沒柴時,我常去山後打柴,看見一座山上有很多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祖師說:“那座山叫爛桃山。你既然吃了七次,想來是七年了。如今你打算跟我學些什麼道呢?”悟空回答:“全憑祖師教誨,隻要是有些道的意味,弟子都願意學。”
祖師說:“‘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每個旁門都能修成正果。不知你想學哪一門?”悟空說:“全聽尊師的意思,弟子一心一意聽從安排。”祖師說:“我教你‘術’字門中的道,怎麼樣?”悟空問:“‘術’字門的道是指什麼?”祖師解釋道:“‘術’字門中,主要是請仙扶鸞、問卜揲蓍這類法術,能知曉趨吉避凶的道理。”悟空又問:“學了這個能長生不老嗎?”祖師回答:“不能!不能!”悟空立刻說:“不學!不學!”
祖師接著說:“教你‘流’字門中的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什麼義理呢?”祖師說:“‘流’字門中,包含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者看經、念佛,以及朝真降聖之類的事。”悟空問:“學這個能長生不老嗎?”祖師說:“若想靠這個長生,就如同‘壁裡安柱’。”悟空說:“師父,我是個實在人,不懂您說的行話。什麼叫‘壁裡安柱’呢?”祖師解釋道:“就好比人家蓋房子,想要房子堅固,就在牆壁中立一根頂柱,可等到有一天大廈將傾,這根柱子也必定腐朽。”悟空聽了說:“這麼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祖師又問:“教你‘靜’字門中的道,如何?”悟空問:“‘靜’字門中,能修成什麼正果?”祖師說:“這一門是休糧守穀、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者練睡功、立功,以及入定坐關之類。”悟空問:“這樣能長生不老嗎?”祖師說:“也如同‘窯頭土坯’。”悟空笑著說:“師父,您說得真有意思。您剛說我不懂行話,那什麼叫‘窯頭土坯’呢?”祖師解釋道:“就像窯頭上製成的磚瓦坯子,雖然已經有了形狀,但還沒有經過水火的煆燒,一旦遇到大雨傾盆,就會被衝壞。”悟空說:“看來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祖師再問:“教你‘動’字門中的道,如何?”悟空問:“‘動’字門的道,又是怎樣的?”祖師說:“這一門是講有為有作,比如采陰補陽、拉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服用紅鉛、煉製秋石,還有服用婦人乳汁之類的。”悟空問:“學這個能長生不老嗎?”祖師說:“想靠這個長生,就如同‘水中撈月’。”悟空說:“師父,您又說行話了!什麼叫‘水中撈月’?”祖師說:“月亮在天空,水中有它的影子,雖然能看見,卻無法撈取,最終隻是一場空。”悟空說:“也不學!不學!”
祖師聽了,“咄”的一聲,跳下高台,手裡拿著戒尺,指著悟空說:“你這猴子,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到底想怎樣?”說著走上前,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然後倒背著手,走進裡麵,關上了中門,把眾人都撇下走了。這可把一同聽講的眾人嚇得不輕,大家都埋怨悟空:“你這潑猴,太不像話了!師父要傳你道法,你怎麼不學,還跟師父頂嘴?這下衝撞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出來!”此時眾人都在抱怨他,還對他十分嫌棄。可悟空一點兒也不生氣,隻是滿臉賠笑。原來,猴王已經破解了祖師打的啞謎,心中暗自明白,所以不跟眾人爭論,隻是默默忍耐。祖師打他三下,是讓他三更時分留心;倒背著手,走進裡麵,關上中門,是讓他從後門進去,到隱秘的地方傳他道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天,悟空和眾人在三星仙洞前,滿心歡喜地盼著天色快點變黑,急得都等不及了。到了黃昏,他和眾人一起就寢,假裝合眼,實際上在定息存神。山中沒有打更報時的,不知道具體時間,他就自己調整鼻孔呼吸的節奏。大約到了子時前後,他輕輕起身,穿好衣服,偷偷打開前門,避開眾人,走了出去,抬頭觀看。此時:月明清露冷,八極迥無塵。深樹幽禽宿,源頭水溜汾。飛螢光散影,過雁字排雲。正直三更候,應該訪道真。
他沿著原來的路走到後門外,隻見門半開半掩。悟空高興地想:“老師父果然有意要傳我道法,所以把門開著。”他輕輕邁步上前,側身進了門,一直走到祖師的寢榻前。隻見祖師蜷縮著身子,朝裡睡著了。悟空不敢驚動,就跪在榻前。過了一會兒,祖師醒來,舒展雙腿,口中自言自語地吟誦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乾!”悟空趕忙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了。”祖師聽出是悟空的聲音,立刻起身披上衣服,盤坐在床上喝道:“你這猴子!不在前邊睡覺,到我後邊來乾什麼?”悟空說:“師父昨天在壇前答應眾人,說三更時候,讓弟子從後門進來傳我道法,所以弟子鬥膽,直接來拜在師父榻下。”祖師聽了,十分高興,暗自心想:“這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不然,怎麼能破解我打的暗謎呢?”悟空說:“這裡沒有彆人,隻有弟子一人,還望師父大發慈悲,傳我長生之道,弟子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恩情!”祖師說:“你如今有緣,我也樂意傳授。既然你能識破我打的暗謎,你靠近前來,仔細聽好,我這就傳你長生的絕妙道法。”悟空磕頭謝過,洗耳恭聽,用心牢記,跪在榻下。祖師說: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祖師將道法的根源說破,悟空心領神會,福至心靈,牢牢記住了口訣,向祖師拜謝大恩後,就從後門出去。隻見東方天色微微泛白,西方金光閃耀。他順著原路,回到前門,輕輕推開進去,坐在原來睡覺的地方,故意把床鋪搖得作響,喊道:“天亮了!天亮了!起床啦!”此時眾人還在熟睡,根本不知道悟空已經得了天大的好處。從那以後,悟空每天都照常生活,暗中修煉,子時之前、午後時分,自己調整氣息。
就這樣,三年時間很快過去了。祖師再次登上寶座,給眾人說法。這次講的是公案比喻,探討的是外在表象。忽然,祖師問道:“悟空在哪裡?”悟空趕忙上前跪下說:“弟子在這兒。”祖師問:“你這段時間都修了些什麼道?”悟空說:“弟子近來對法性已經頗為精通,根基也漸漸穩固了。”祖師說:“你既然通了法性,明白了根源,已經注入神體,不過還要防備‘三災利害’。”悟空聽了,沉思了許久說:“師父,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我常聽說,道高德隆之人,能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怎麼會有三災利害呢?”祖師說:“這是非常高深的道法:奪取天地的造化,參透日月的玄機;丹藥煉成之後,連鬼神都難以容忍。雖然能容顏永駐、延年益壽,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來擊打你,你必須見性明心,提前躲避。躲得過,就能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會性命不保。再過五百年,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也不是凡火,叫做‘陰火’。它從你本身的湧泉穴燒起,一直透到泥垣宮,把你的五臟燒成灰燼,四肢全部腐朽,讓你千年的苦行都化為泡影。又過五百年,會有一場風災來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也不是花柳鬆竹風,叫做‘贔風’。它從你的囟門吹入六腑,經過丹田,穿過九竅,讓你的骨肉消散,身體解體。所以這些災劫都要躲過。”悟空聽了,嚇得毛骨悚然,連忙叩頭禮拜說:“懇請老爺憐憫,傳授給我躲避三災的方法,弟子永遠不敢忘恩。”祖師說:“這也不難,隻是你和彆人不一樣,所以不能隨便傳。”悟空問:“我也是頭圓頂天,足方踏地,一樣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怎麼就和彆人不一樣了?”祖師說:“你雖然長得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猴子臉瘦,凹臉尖嘴。悟空伸手摸了摸,笑著說:“師父,您這可沒算準!我雖然少腮,卻比人多了這個嗉袋,也能抵得過了。”祖師說:“也罷,有兩種法術,一種是天罡數,有三十六般變化;一種是地煞數,有七十二般變化。你要學哪種?”悟空說:“弟子想多學一些,就學地煞變化吧。”祖師說:“既然如此,上前來,我傳你口訣。”於是,祖師附在悟空耳邊,低聲說了些奇妙的法術。這猴王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就記住了口訣,自己修煉,最終把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會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一天,祖師和眾多門人在三星洞前欣賞傍晚的景色,悠然戲耍。祖師向悟空問道:“悟空,你的修行有成了嗎?”悟空回答:“多虧師父的悉心教導,弟子我功果已經完備,現在已經能夠憑借雲霞飛升了。”祖師說:“那你飛起來讓我看看。”悟空當即施展本事,身子往上一聳,接連翻了好幾個跟頭,一下子跳離地麵五六丈高,踏著雲霞飄了出去。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他往返還沒走出三裡路,就落在了祖師麵前,雙手叉手說道:“師父,這就是我飛舉騰雲的本事了。”祖師微笑著說:“這可算不上騰雲,頂多隻能算是爬雲罷了。自古就有說法:‘神仙早上在北海遊玩,傍晚就到了蒼梧。’像你這樣,半天時間連三裡路都走不到,就算是爬雲也不合格啊!”悟空疑惑地問:“什麼叫‘朝遊北海暮蒼梧’呢?”祖師解釋道:“凡是能夠騰雲的仙人,早晨從北海出發,遊曆過東海、西海、南海,再轉回蒼梧,蒼梧就是北海零陵一帶的說法。能夠在一天之內把四海之外都遊遍,這才稱得上是騰雲。”悟空不禁感歎:“這可太難了!太難了!”祖師鼓勵道:“世上沒有辦不成的難事,隻怕用心不夠堅定的人。”悟空聽了這話,趕忙叩頭禮拜,誠懇地說:“師父,常言道‘為人做事要做到底’,您就大發慈悲,索性把這騰雲的法術全都傳授給我吧,我絕對不會忘記您的大恩。”祖師說:“一般仙人騰雲,都是跺腳就飛起來,你卻不是這樣。我剛才看你,連翻跟頭才跳上去。我就根據你的這個特點,傳你一個‘筋鬥雲’的法術吧。”悟空再次虔誠地禮拜懇求,祖師於是傳授給他一個口訣:“駕馭這朵雲,要撚著訣,念動真言,握緊拳頭,對自己的身體使勁一抖,跳起來,一個筋鬥就能翻出十萬八千裡的路程!”眾人聽了,都嘻嘻哈哈地笑著說:“悟空真是有造化!要是學會了這個法術,給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到哪裡都不愁沒飯吃了!”師徒們一直玩到天色漸暗,才各自回到洞府。當天夜裡,悟空就運用精神修煉法術,很快就掌握了筋鬥雲。從此,他每天都無拘無束,自在逍遙,享受著這長生帶來的美好。
一天,春天過去,夏天到來,眾人在鬆樹下聚會講道已有多時。大家對悟空說:“悟空,你是前世修了多大的緣分啊?前幾日師父在你耳邊低聲傳授的躲避三災變化的法術,你都學會了嗎?”悟空笑著回答:“不瞞各位師兄,一來有師父的悉心傳授,二來我日夜勤奮練習,那幾種變化之術都已經學會了。”眾人說:“趁現在正好有空,你就給我們演練一下,讓我們見識見識。”悟空聽後,抖擻精神,想要賣弄一番手段,說道:“各位師兄出個題目吧。看要我變化成什麼?”眾人說:“就變一棵鬆樹吧。”悟空撚起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瞬間就變成了一棵鬆樹。這棵鬆樹:鬱鬱含煙,四季常青,高聳入雲,姿態挺拔。完全沒有了一點妖猴的模樣,全是經霜耐雪的堅韌枝丫。眾人見了,紛紛鼓掌,高聲大笑。都喊道:“好猴兒!好猴兒!”他們的喧鬨聲不知不覺驚動了祖師。祖師急忙拄著拐杖出門問道:“是誰在這裡大聲喧嘩?”眾人聽到祖師的呼喊,慌忙收斂,整理好衣服,走上前去。悟空也變回了本相,混在眾人當中說:“稟告尊師,我們在這裡聚會講道,並沒有外人喧嘩。”祖師生氣地喝道:“你們大呼小叫的,完全沒有一點修行之人的樣子!修行的人,一旦開口神氣就會消散,舌頭一動是非就會產生。怎麼能在這裡叫嚷嬉笑呢?”眾人說:“不敢瞞著師父,剛才是孫悟空在演練變化之術,我們讓他變一棵鬆樹,他果然變成了鬆樹,我們都稱讚叫好,所以聲音大了些,驚擾了尊師,還望您恕罪。”祖師說:“你們都起來吧。”接著又對悟空說:“悟空,你過來!我問你,你賣弄什麼精神,變什麼鬆樹?這種本領,能隨便在人麵前炫耀嗎?假如你看到彆人有好東西,難道不想向他求取?彆人看到你有,也必然會向你求取。你要是害怕惹禍,就得傳給他;要是不傳,他肯定會加害於你,到時候你的性命就難保了。”悟空趕忙叩頭說:“隻求師父饒恕我的罪過!”祖師說:“我也不怪罪你,但你必須離開這裡。”悟空聽了這話,滿眼含淚問道:“師父,您讓我去哪裡呢?”祖師說:“你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悟空頓時醒悟過來,說道:“我是從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說:“你趕快回去,這樣才能保全你的性命,要是留在這裡,肯定不行!”悟空認罪,說道:“稟告尊師,我離家已經二十年了,雖然很想回去看看舊日的兒孫,但想到師父的厚恩還沒有報答,實在不敢離去。”祖師說:“哪裡有什麼恩義?你隻要不惹禍,不連累我就行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悟空見沒有彆的辦法,隻好拜彆祖師,與眾人告彆。祖師叮囑道:“你這一去,肯定會惹出不少事端。不管你怎麼惹禍行凶,都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要是敢說出半個字,我立刻就會知道,到時候把你這猴子剝皮銼骨,將你的神魂貶到九幽地獄,讓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說:“我絕對不敢提起師父您一個字,隻說是我自己學會的就是了。”
悟空謝過祖師後,立刻轉身,撚著訣,連翻筋鬥,縱身駕起筋鬥雲,徑直向東海飛去。還不到一個時辰,就遠遠看到了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心中暗自歡喜,不禁自言自語道:“去的時候凡骨凡胎,身體沉重;如今得道,身體輕盈自在。世上沒人願意立誌修行,可一旦立誌修玄,玄理自然就會明晰。當初過海艱難無比,今日回來卻如此輕鬆。祖師的叮囑還在耳邊回響,沒想到轉眼間就看到了東海。”悟空按下雲頭,直接來到花果山。他沿著山路前行,忽然聽到鶴唳猿啼,鶴的叫聲直衝雲霄,猿的啼鳴充滿悲傷。他開口喊道:“孩兒們,我回來了!”隻見山崖下的石坎邊、花草中、樹木裡,大大小小的猴子,一下子跳出千千萬萬隻,把美猴王圍在中間,紛紛叩頭說道:“大王,您好狠心啊!怎麼一去這麼久?把我們都丟在這裡,我們盼您就像盼著饑渴時的飲食一樣!近來有一個妖魔在這裡欺負我們,還強行要霸占我們的水簾洞府,我們拚死和他爭鬥。這段時間,那妖怪搶走了我們的家當,捉走了很多子侄,讓我們日夜不得安寧,隻能守著家業。幸好大王您回來了!大王要是再晚幾年回來,我們連山洞都要歸彆人了!”悟空聽了,心中大怒,問道:“是什麼妖魔,竟然如此放肆!你們詳細說來,我這就去找他報仇。”眾猴叩頭說:“稟告大王,那妖怪自稱混世魔王,住在正北方。”悟空問:“從這裡到他那裡,有多遠的路程?”眾猴說:“他來的時候駕著雲,去的時候帶著霧,有時伴著風雨,有時帶著雷電,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遠。”悟空說:“既然如此,你們不要害怕,先自己玩耍,我這就去找他算賬!”
好一個猴王,縱身一躍,一路翻著筋鬥,徑直向北而去。到了那裡,隻見一座高山,山勢十分險峻。這座山:筆峰高聳挺立,曲澗幽深沉緩。筆峰直插雲霄,曲澗通到地府。兩岸花木爭奇鬥豔,幾處鬆竹翠綠欲滴。左邊的龍,溫順馴服;右邊的虎,安靜伏臥。常常能看到鐵牛耕地,時常能發現金錢種植。幽禽啼鳴婉轉,丹鳳朝陽而立。石頭嶙峋,水波平靜,景象古怪又險惡。世上的名山數不勝數,花開花落,繁榮過後又歸於眾多。可哪裡比得上這裡的景色永遠長存,一年四季都不會改變。這裡確實是三界的坎源山,滋養五行的水臟洞!美猴王正默默地欣賞著景致,忽然聽到有人說話。他順著聲音下山尋找,原來在那陡峭的山崖之前,就是水臟洞。洞門外有幾個小妖正在跳舞,看到悟空轉身就跑。悟空喊道:“彆跑!借你們的嘴,傳達我心裡的話。我是正南方花果山水簾洞的洞主。你們家那個什麼混世鳥魔,屢次欺負我的兒孫,我特地來找他,要和他一決高下!”
那小妖聽了,急忙跑回洞裡報告:“大王!不好了!”魔王問:“有什麼禍事?”小妖說:“洞外有個猴頭,自稱是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他說您屢次欺負他的兒孫,特地來找您,要和您見個高低。”魔王笑著說:“我常聽那些猴精說他們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了,想來就是今天回來了。你們看他是怎麼打扮的,帶了什麼兵器?”小妖說:“他沒帶什麼兵器,光著腦袋,穿著一件紅色的衣服,係著一條黃色的腰帶,腳下蹬著一雙黑色的靴子,既不像和尚,也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地在門外叫陣呢。”魔王聽了,說道:“把我的披掛兵器拿來!”小妖立刻取來。魔王穿上甲胄,手持大刀,帶著眾妖走出洞門,高聲喊道:“哪個是水簾洞洞主?”悟空急忙瞪大眼睛觀看,隻見那魔王:頭戴烏金盔,在日光下閃耀著明亮的光芒;身穿皂羅袍,迎著風輕輕飄蕩。下身穿著黑色的鐵甲,皮條緊緊勒著;腳上踏著花褶靴,威風凜凜像一員上將。他腰圍十圍,身高三丈,手裡拿著一口刀,刀刃鋒利明亮。他就是號稱混世魔的家夥,模樣凶狠,氣勢不凡。
猴王大聲喝道:“你這潑魔,眼睛這麼大,竟然看不見老孫!”魔王見了,笑著說:“你身高不滿四尺,年齡不過三十,手裡又沒有兵器,怎麼還這麼大膽狂妄,要找我一決高下?”悟空罵道:“你這潑魔,真是有眼無珠!你嫌我矮小,想要變大對我來說輕而易舉。你覺得我沒兵器,我兩隻手能摸著天邊的月亮呢!你彆害怕,先吃老孫我一拳!”說著,他往上一跳,對著魔王的臉就打過去。那魔王伸手擋住說:“你這麼矮小,我這麼高大,你要使拳,我要使刀,我用刀殺了你,彆人會笑話我。這樣吧,我放下刀,和你比劃比劃拳腳。”悟空說:“說得好。好漢子!過來吧!”那魔王擺開架勢就打,悟空則鑽進去和他正麵交鋒。他們兩個拳來腳往,你衝我撞。原來長拳雖然看似威力大,但招式鬆散,而短簇拳則緊湊有力。那魔王被悟空擊中短肋,撞了襠部,幾下就被打得不輕。他趕緊閃到一邊,拿起那又寬又大的鋼刀,朝著悟空的頭就砍過去。悟空急忙撤身,魔王砍了個空。悟空見他來勢凶猛,立刻使出了身外身法,拔下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碎,朝著空中噴去,大喊一聲“變!”,瞬間就變成了三二百個小猴,把魔王團團圍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從猴王得了仙體,學會出神變化之術,便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身上八萬四千根毛羽,每一根都能隨心變化,順應外物。那些由他毫毛變化出的小猴,機靈敏捷、上躥下跳,刀砍不著,槍刺不傷。隻見它們前蹦後跳,一擁而上,將魔王團團圍住。有的抱住魔王的身體,有的使勁拉扯他的胳膊,有的鑽到他襠下,有的扳住他的腳,又踢又打,揪扯毛發,摳眼睛、捏鼻子,各種折騰,把魔王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密不透風。
就在這時,悟空瞅準時機,奪過魔王手中的大刀,分開小猴,照著魔王的頭頂狠狠砍去,魔王瞬間被劈成兩段。接著,悟空帶領眾猴殺進洞中,將大小妖精全部剿滅。隨後,他一抖身子,那些由毫毛變化出的小猴便紛紛回到他身上。然而,還有一些小猴收不回來,仔細一看,竟是之前被魔王抓到水簾洞的自家猴兒。悟空問道:“你們怎麼會在這裡?”大約有三五十隻小猴,都滿含淚水地說:“大王您去修仙後,這兩年來,我們被這個魔王搶奪騷擾,都被抓到了這裡。您看,那些不都是咱們洞中的家當嗎?石盆、石碗都被這妖怪搶來了。”悟空說:“既然是我們的東西,你們都搬到洞外去。”緊接著,他在洞裡放了一把火,將水臟洞燒得一乾二淨,所有東西都化為灰燼。之後,悟空對眾猴說:“你們都跟我回去。”眾猴卻犯愁地說:“大王,我們來的時候,隻感覺耳邊風聲呼呼,稀裡糊塗就被帶到了這裡,根本不認識回去的路,現在怎麼才能回到家鄉呢?”悟空安慰道:“這不過是那魔王施展的法術罷了,有什麼難的!我現在一通百通,也會施展這法術。你們都閉上眼睛,彆怕!”
隻見悟空口中念念有詞,施展咒語,瞬間刮起一陣狂風,帶著雲頭緩緩落下。他喊道:“孩兒們,睜開眼吧。”眾猴腳踩在熟悉的土地上,認出這就是家鄉,個個歡呼雀躍,紛紛朝著洞門的老路奔去。留在洞裡的眾猴,也都簇擁過來,和他們一同進入洞中。大家按照年齡大小依次站好,向猴王行禮。隨後,眾猴準備了酒果,為猴王接風洗塵,慶賀勝利,同時詢問猴王降魔救子的經過。悟空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述了一遍,眾猴紛紛稱讚:“大王去了那麼遠的地方,沒想到竟學到了如此厲害的本事!”
悟空又接著說:“當年我離開你們後,隨著海浪漂流,越過東洋大海,來到南贍部洲。在那裡,我學習人類的模樣,穿上衣服和鞋子,四處雲遊了八九年,卻始終沒有尋到修仙之道。後來,我又渡過西洋大海,來到西牛賀洲。經過長時間的尋訪,終於有幸遇到一位老祖,他傳授給我與天同壽的真功夫,還有不死長生的絕妙法門。”眾猴聽後,紛紛向他祝賀,都說:“這可是萬年難遇的機緣啊!”悟空又笑著說:“小的們,還有一件喜事,如今我們這一門都有了姓氏。”眾猴好奇地問:“大王,您姓什麼?”悟空回答:“我現在姓孫,法名悟空。”眾猴聽了,高興地鼓掌歡呼:“大王是老孫,那我們就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國之孫,一窩子的孫啊!”大家都圍過來討好老孫,端出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擺上仙花、仙果,整個花果山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真是合家歡樂!
這正是:貫通一姓身歸本,隻待榮遷仙籙名。至於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猴王在這花果山又將如何發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